引用本文

CHEN Zhao-hua, HUANG Qin, DENG Ya-zhong, ZHANG Yue, XU Yu, YU Hao, LIU Zong-fan. Clinical trial data management and quality metrics system[J]. Acta Pharm Sin, 2015, 50(11): 1374-1379.  

陈朝华, 黄钦, 邓亚中, 张玥, 胥煜, 于浩, 刘宗范.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 药学学报, 2015, 50(11): 1374-1379.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陈朝华
 
 
, 黄钦, 邓亚中, 张玥, 胥煜, 于浩, 刘宗范    
		
			
			
				收稿日期: 2015-10-10; 修回日期: 2015-10-20.
 
				
				* 通讯作者: zhaohua.chen@pfizer.com
			 
		 
		
			摘要: 临床试验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临床研究数据真实完整、一致可靠的关键。本文中所收录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评价指标, 按照临床试验的进展过程归纳为在启动阶段、进行阶段及结束阶段分别适用的指标。在每一个进展阶段中, 又依据数据质量ALCOA+原则列举了不同目的的评价指标, 如体现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溯源性等方面的指标。最后列举了一些综合质量管理常用的相关指标。本文对每一个指标的定义、目的、评价结果、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等进行了逐一描述。力求详实具体, 并具有实际可行的指导意义。建立完整可行的综合指标体系、全面管理临床试验数据质量, 不仅可以帮助申办者或数据管理机构达到全面、系统、可持续管理单个临床试验数据质量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为综合评价多个项目之间、不同申办机构之间、以及不同数据管理机构之间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对比奠定基础, 提供重要而且客观的实际依据, 使建立行业通用的质量标准成为可能, 并助力推动整个行业共同快速进步。
		
		
			关键词: 
			
			
			临床试验    
			
			数据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评价指标    
			
		
		
 
 
					
			Clinical trial data management and quality metrics system
		
		
			CHEN Zhao-hua
 
 
, HUANG Qin, DENG Ya-zhong, ZHANG Yue, XU Yu, YU Hao, LIU Zong-fan    
		
			
				On Behalf of Clinical Trial Data Management Working Group of China
			 
		 
		
			Abstract: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essential to ensure accurate, complete, consistent, and reliable data collection in clin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various choices of data quality metrics. They are categorized by study status, e.g. study start up, conduct, and close-out. In each category, metric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are listed according to ALCOA+ principles such us completeness, accuracy, timeliness, traceability, etc. Some general quality metrics frequently used are also introduced. This paper contains detail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to each metric by providing definition, purpose, evaluation, referenced benchmark, and recommended targets in favor of real practice. It is important that sponsors and data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s establish a robust integrated clinical trial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sustainable high quality of clinical trial deliverables. It will also support enterprise level of data evaluation and bench marking the quality of data across projects, sponsors, data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s by using objective metrics from the real clinical trials. We hope this will be a significant input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trial data quality in the industry.
		
		
			Key words: 
			
			
			clinical trial    
			
			data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metrics    
			
			
		
		
 
 
		
			 
1 前言
       临床试验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临床研究数据真实完整、一致可靠的关键。完善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管理应包括明确的数据质量目标、对试验参与者和数据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的具体规定,以及全面的数据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申办者或数据管理机构应根据适用的标准操作流程、计算机操作系统、人员分工及技术范畴等特点,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管理综合指标体系,定期对开展的临床试验项目进行质量评价。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应涵盖临床试验进展的各个阶段,并可以体现符合GCP要求的规范化临床试验操作和ALCOA+数据质量原则,对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处理、审核、质疑及转化溯源等关键步骤的质量控制进行有效的衡量和准确的分析。还可以选取某些关键步骤的指标作为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预设权重,借用平衡记分表的方式建立可操作的评分机制,设定综合达标要求的长期跟踪管理。   
 
       建立完整可行的综合指标体系、全面管理临床试验数据质量,不仅可以帮助申办者或数据管理机构达到全面、系统、可持续管理单个临床试验数据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综合评价多个项目之间、不同申办机构之间、以及不同数据管理机构之间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对比奠定基础,提供重要而且客观的实际依据,使建立行业通用的质量标准成为可能,并助力推动整个行业共同快速进步。   
 
       本专家共识中所收录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评价指标,按照临床试验的进展过程归纳为在启动阶段、进行阶段及结束阶段分别适用的指标。在每一个进展阶段中,又依据数据质量ALCOA+原则列举了不同目的的评价指标,如体现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溯源性等方面的指标。最后列举了一些综合质量管理常用的相关指标。在这些指标中,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对每一个指标的定义、目的、评价结果、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等进行了逐一描述。力求详实具体,并具有实际可行的指导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尚无行业统一的标准,本文中给出的建议是借鉴了部分有经验的数据管理机构的最佳实践经验,有些指标直接引用了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指南》中的相关规定,以资借鉴参考。   
 
  
  
2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质量评价指标
2.1 临床试验启动阶段
2.1.1 数据质量评估指标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数据标准的采用 | 在病例报告表设计中是否采纳了数据标准。 | 体现数据采集的标准化程度。 | 是/否 | 力求为‘是’,并采用行业通用的CDISC标准。但基于目前行业内的实际操作情况,也可以采用符合监管部门审批要求的申办者特定的数据标准或结合使用。 | 
        
          | 2 | 数据标准采用度 | 使用数据标准的模块数占病例报告表模块总数的百分比。 | 体现单个临床试验项目执行数据标准的程度。 | 实际百分比 | 力求100%。实际百分比越高表示数据采集标准化程度越好,但因CDISC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中,某些治疗领域的疗效指标尚不能全部涵盖,因此应依据实际情况尽量采纳标准化设计。 | 
        
          | 3 | 通过数据库用户接受测试 (UAT) | 在数据库启用前完成了数据库用户接受测试 (UAT) 并有完整的测试内容、判断标准、及测试记录和结果。 | 体现数据库启用前经预先测试保证其可执行,可操作。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    
               未经用户接受测试 (UAT) 的数据库不能在生产环境启用。 | 
        
          | 4 | 通过数据库的质控 | 通过事先定义的质控内容和标准检验数据库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 体现数据库设计的质量。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 | 
      
    
2.1.2 数据管理操作评估指标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病例报告表设计的及时性 | 病例报告表是/否在第一位受试者入选前获准启用。 | 体现病例报告表设计及启用的及时性。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 2 | 数据库设计的及时性 | 数据库是/否在第一位受试者入选前获准启用。 | 体现数据库设计及启用的及时性。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 3 | 数据库运行环境的稳定性 | 数据库运行环境 (如: 网络/服务器/停机时间,等) 及安全备份配置是/否经测试合格并保留记录。 | 体现数据库运行环境的保障及安全。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 4 | 电子病例报告表 (数据库) 培训 | 数据库使用者名单对应授权用户开启之前的培训记录的百分比。 | 体现所有用户在授权使用数据库工具前获得系统培训。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100%,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 5 | 用户权限管理准确率 | ① 正确授权用户数目/实际授权用户数目。    
               ② 在规定时间内取消授权的用户/实际取消授权用户总数。 | 体现所有用户在授权使用的时间段内按照角色定义获得正确的相应权限数据库账户并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取消权限。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均为为100%。 | 
      
    
2.2 临床试验进行阶段
2.2.1 数据采集工具的稳定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病例报告表修正版 | 病人入组后,非研究方案修改导致的病例报告表修正版。 | 体现受试者入组前病例报告表设计的质量。 | 实际次数 | 达标要求为0次。实际次数越低表示病例报告表设计越准确。 | 
        
          | 2 | 数据库的改版 | 数据库批准启用后,非研究方案或病例报告表修改导致的数据库结构、逻辑检查及计算程序的修改。 | 体现受试者入组前数据库设计的质量。 | 实际次数 | 力求为0次。包括数据库结构,逻辑检查及计算程序,实际次数越低表示数据库设计越准确。 | 
      
    
2.2.2 数据的完整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受试者信息及时录入率 | 已开始录入数据的受试者数目/实际入组的受试者数目。 | 体现入组的受试者数据及时进入数据库的比例。 | 实际百分比 | 力求接近100%,根据数据管理计划确定的数据录入时间窗,及时录入数据库。可以分研究中心,国家和试验整体分别计算。 | 
        
          | 2 | 研究数据及时录入率 | 已经录入的数据点数量/所有发生并预期录入的数据点总数。 | 体现预期数据及时进入数据库的比例。 | 实际百分比 | 力求接近100%,根据数据管理计划确定的数据录入时间窗,及时录入数据库。可以分研究中心,国家和试验整体分别计算。 | 
        
          | 3 | 未及时录入数据的数量 | 所有已经发生、预期录入但尚未录入的数据点总数。 | 体现未及时录入数据的数量和具体内容。 | 实际数目 | 力求接近“0”,根据数据管理计划确定的数据录入时间窗,及时录入数据库。一般对整个试验进行统计,并列出未及时录入的数据点名称。直接显示未及时录入的数据,方便检查。 | 
      
    
2.2.3 数据疑问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数据审核QC错误率 | 选取一定范围的数据 (例如20%) 进行第三方QC,记录所有在常规数据审核过程中未发现的数据错误,计算QC发现的错误数据点数量/所有QC的数据点数量。 | 体现常规数据审核的质量,并且也可以体现数据整体质量。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数值变量不一致应小于0.2%; 文本变量不一致应小于0.5%; 关键数据 (研究方案确定的重要数据) 可以要求0% 错误率”。如果错误率超出允许范围,或发现某些严重错误,可以扩大质控样本量直至100% QC。 | 
        
          | 2 | 外部数据验证错误率 | 针对IVRS、中心实验室、严重不良事件等外部数据,计算外部数据与数据库数据不匹配的数据点数量/验证中对比的所有数据点数量。 | 体现外部数据和数据库对比的匹配程度。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0”,一般可以分别通过修改研究中心录入错误或外部数据源错误解决不一致的数据点,可分别统计并作为数据质量分析的依据。 | 
        
          | 3 | 质疑率 | 所有质疑的数量/所有发生的固定数据点总数。 | 体现研究中心试验数据采集的质量,并且可以体现数据整体质量。 | 实际百分比 | 该指标过高或过低均提示数据管理质量可能存在问题。研究单位可以利用该指标关注在同样的数据管理操作环境下质疑率特别高或低的临床试验。也可以分研究中心、国家和试验整体,或特定数据点,特定病例报告表,特定访视分别计算。 | 
      
    
2.2.4 数据管理工作的完整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数据管理文档的完整性 | 在试验进展阶段的相关文件是否已经完备。 | 体现数据管理在临床试验进展阶段GCP依从性。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可参照GCP规定的TMF要求,例如研究方案、eCRF、CRF填写指南、数据审核指南、SAE一致性核查计划、研究方案偏离、更新记录,等。 | 
        
          | 2 | 数据审核报告的完整性 | 在试验进展阶段的所有用于数据审核的列表及说明。 | 体现完整的人工数据审核的过程和记录。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 3 | 文档、软件等的更新记录 | 对所有相关的文档、软件 (数据库,医学编码,编码字典等) 的更新要求有具体记录。 | 体现试验进展中的文件和软件等流程和工具的更改,及其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 4 | 参与人员的简历和更新记录 | 对所有参加试验的相关人员保留一定格式的简历,并定期更新。 | 体现所有参与临床试验人员的职责和资质。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 5 | 对应数据点的SDV (原始文件核查) 记录 | 如果要求100% SDV,数据库中收录的数据应有对应的SDV记录。 | 体现数据库数据与源数据经过核对并一致。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如预先定义选择性SDV,应同时记录样本选取的要求和完成情况。 | 
        
          | 6 | SDV、审核和冻结 (指除去修改权限) 的比例 | 选取一定范围的数据 (例如20%),用已经标记完成SDV,审核,冻结的数据点数量/所有已录入数据库的数据点数量。 | 体现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的状态以及完成的比例。 | 实际百分比 | 试验进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试验进度设置相应的指标,力求接近100%以保证实时性。 | 
      
    
2.2.5 数据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数据录入错误率 (仅用于纸质病例报告表) | 第一次录入后,在平行审核或与第二次录入对比中发现录入错误的数据点数量/QC的所有数据点数量。 | 体现数据录入的质量。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数值变量不一致应小于0.2%; 文本变量不一致应小于0.5%; 关键数据 (研究方案确定的重要数据) 可以要求0%错误率”。如果错误率超出允许范围,或发现某些严重错误,可以扩大样本量直至100% QC。 | 
        
          | 2 | 医学编码错误率 | 随机抽取不少于100条人工编码数据 (整个临床试验少于100条时,需全部核查),进行QC,计算编码错误的术语数量/QC的所有编码术语数量。 | 体现数据编码的质量。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5%,对于关键数据 (研究方案确定的重要数据,例如SAE) 可以要求0%错误率。如果错误率超出允许范围,或发现某些严重错误,可以扩大样本量直至100% QC。 | 
        
          | 3 | 无需数据修改的质疑比例 | 所有质疑答复中,无需数据修改的质疑数量/所有质疑的总数。 | 某种意义上体现质疑的质量。 | 实际百分比 | 应该发出的质疑是必须发出的,无论最终数据是否被修改。不能简单依据实际百分比来单方面判断数据管理的准确性,但这个指标是在对比在相同的数据管理环境下,不同数据管理人员的操作差异。 | 
        
          | 4 | 无效或错误的质疑比例 | 所有发出的质疑中,无效 (不应出现) 或错误 (内容有误) 的质疑总数。 | 体现数据管理的质量。 | 实际百分比 | 实际百分比越低,质疑的有效率越高。 | 
        
          | 5 | 质疑再次发出比例 | 因初次回复不满意而导致再次发出相同质疑的例次数/所有质疑的总数。 | 体现质疑的质量,同时体现研究中心对质疑回答的质量。 | 实际百分比 | 实际百分比越低,质疑的效率越高。可以分研究中心、国家和试验整体分别计算。 | 
      
    
2.2.6 数据管理工作的及时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数据库启用到第一位受试者初次访视 (FPFV) 的周期 | 数据库启用日期减去FPFV的日期。 | 体现研究中心的准备情况和CRA的协调。 | 实际间隔天数 | 达标要求为“数据库启用必须在第一位受试者初次访视之前”。实际间隔越接近说明研究中心准备得越及时,效率越高。 | 
        
          | 2 | 最后一位受试者末次访视 (LPLV) 到数据库数据锁定的周期 | 数据库数据清理完成的日期减去LPLV的日期。 | 体现数据管理工作的效率,临床管理团队的协调能力以及研究中心的配合程度。 | 实际间隔时间 | 根据具体试验的复杂程度,可以规定一般可行的周期,例如EDC临床试验3~4周,纸质病例报告表临床试验可使用最后一页病例报告表收回的周期: 5~6周。实际间隔越短,说明数据管理效率越高。 | 
        
          | 3 | 数据录入周期 | 每一个访视数据的实际录入日期减去访视发生的日期。 | 体现数据录入的效率和数据的实时性。 | 实际周期 | 根据具体试验情况,实际周期越短,说明数据录入效率越高,实时性越好。建议EDC项目须在访视之后一周内完成数据录入。可以分研究中心、国家和试验整体分别计算。 | 
        
          | 4 | 数据人工审核周期 | 每一个数据点人工质疑发出的日期减去该数据录入完成的日期,取平均数。 | 体现数据管理工作的效率。 | 实际周期 | 实际周期越短,说明效率越高。数据管理的人工审核周期会依据具体试验情况,预先定义,建议4周内发出人工审核产生的数据质疑。 | 
 
        
          | 5 | 质疑解决周期 | 每一个质疑发出的日期减去该质疑关闭的日期,取平均数。 | 体现数据管理工作的效率。 | 实际周期 | 实际周期越短,说明效率越高。建议解决数据质疑的目标周期为2周。可以分研究中心、国家和试验整体分别计算。 | 
        
          | 6 | 研究中心回复质疑的时间 | 每一个质疑发出的日期减去该质疑答复的日期,取平均数。 | 体现研究中心回答质疑的效率。 | 实际周期 | 根据具体试验情况,实际周期越短,说明数据答疑效率越高,实时性越好。与数据录入周期要求相似,建议一周内完成答疑。可以分研究中心、国家和试验整体分别计算。 | 
        
          | 7 | 从质疑答复到质疑关闭所需时间 | 每一个质疑答复的日期减去该质疑关闭的日期,取平均数。 | 体现数据管理工作的效率。 | 实际周期 | 根据具体试验情况,实际周期越短,说明数据答疑效率越高,实时性越好。建议24~48小时内完成对数据变更或回复进行必要的处理。 | 
        
          | 8 | 医学编码周期 | 每一个数据开始人工医学编码的日期减去该术语录入的日期,取平均数。 | 体现医学编码团队处理医学编码术语的效率。 | 实际周期 | 根据具体试验情况,实际周期越短,说明数据管理效率越高,实时性越好。建议人工编码在数据录入的1周内启动有效处理。 | 
      
    
2.3 临床试验结束阶段
2.3.1 数据的真实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原始文件核查 (source document verification,SDV) | 数据库锁定前经原始文件核查的数据点占所有数据点的百分比。 | 体现数据库采集的数据是否经核查证实如实体现原始文件内容。 | 实际百分比 | 实际百分比越接近100%表示核查范围越完整,真实性越有保障。要求达到100%。 | 
        
          | 2 | 主要研究者签字确认 | 数据库锁定经主要研究者签字确认的受试者病例报告表数目与所有受试者数目的百分比。 | 体现GCP的依从性,临床试验收录的受试者数据必须经主要研究者审阅认可。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100%。 | 
      
    
2.3.2 数据的完整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完整的受试人群 | 数据库收录的受试者数目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数目的百分比。 | 体现受试人群的完整性。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100%,有些临床试验不收集筛选失败的病人需另外计算。 | 
        
          | 2 | 完整的病例报告表 | 收录的病例报告表数目与受试者实际发生的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数目的百分比。 | 体现实际发生的研究数据的完整性。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100%。也可以使用方案规定的访视数目或病例报告表页数进行计算。 | 
        
          | 3 | 完整的经处理的数据库数据 | 在数据库锁定时,待处理的数据质疑的数目,未经编码的名词数目,未确认的缺失数据数目。 | 体现所有数据管理活动已全部完成。 | 实际数目 | 达标要求为各项均为0。 | 
        
          | 4 | 完整的经认可的外部数据 | 在数据库锁定时,全部最终版本的外部数据已收到。 | 体现实际发生的研究数据的完整性。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100%。 | 
      
    
2.3.3 数据的一致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统合比对 | 在数据库锁定时,所有记录受试者信息的各种临床试验管理系统是否信息一致,如CTMS,IVRS,临床试验数据库等,均保持入选受试者数目,访视次数及项目,受试者结束状态等信息一致。 | 体现受试者信息在所有数据载体中的一致性。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各系统均为100%一致。 | 
        
          | 2 | 临床试验数据库和安全性信息数据库的比对 | 在数据库锁定前,依据比对原则保持所有报告并记录的严重不良事件数目及信息一致。 | 体现所有严重不良事件信息在研究数据库及安全性数据库中的一致性。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100%一致,包括严重不良事件的例数,及每一例事件的主要描述及重要内容。 | 
      
    
2.3.4 经转录数据的准确性
(纸质病例报告表)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经转录数据的准确性 (纸质病例报告表) | 经质控比对纸质病例报告表内容和数据库内容,变量不一致的比例。 | 体现数据自纸质病例报告表转录至数据库的准确性。 | 实际百分比 | 达标要求为“对数据库数据进行100%质控,比对纸质病例报告表数据内容和数据库内容,数值变量不一致应小于0.2%; 文本变量不一致应小于0.5%”。 | 
      
    
2.3.5 数据可溯源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数据稽查轨迹记录 (audit trail) | 是否具备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生成的数据稽查轨迹记录。 | 体现GCP依从性,数据稽查轨迹实时记录体现所有变更的发生情况。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2.3.6 数据可重现性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数据库备份 | 是否具备临床试验进展过程中的定期数据库备份及结束后的完整的数据库备份及存档。 | 体现GCP依从性,保证所有临床试验数据的可重现。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2.4 质量保障及其他反映整体质量情况的指标
    
      
        
          | 编号 | 指标 | 定义 | 目的 | 评价结果 | 建议标准及达标要求 | 
        
          | 1 | 数据库锁定之后的解锁 | 因发现数据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数据库解锁的次数。 | 体现对报告及审批产生直接影响的数据质量问题。 | 实际次数 | 建议标准为“0”次。如果发生解锁,应记录申请解锁方,解锁原因,解锁批准方,数据修改方,发生质量问题的数据,解锁时间,修改结果和重新锁定时间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 
        
          | 2 | 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勘误 | 数据库锁定之后,因发现数据问题而必须在研究报告中添加的数据勘误。 | 体现对报告及审批产生直接影响的数据质量问题。 | 实际条目 | 建议标准为“0”。 | 
        
          | 3 | 稽查发现及记录 | 如果经历稽查,记录发现的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改正预防措施及结果。 | 体现稽查中发现的数据质量相关问题及结果。 | 实际条目 | 目标为稽查中没有发现重要 (major) 数据管理问题。如果有稽查发现,应完整记录数据管理问题,改正预防措施及解决时限和结果等。 | 
        
          | 4 | 视查发现及记录 | 如果经历视查,记录发现的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改正预防措施及结果。 | 体现视查中发现的数据质量相关问题及结果。 | 实际条目 | 目标为视查中没有发现重要 (major) 数据管理问题。如果有视查发现,应完整记录数据管理问题,改正预防措施及解决时限和结果等。 | 
        
          | 5 | 数据管理相关的临床试验文档 | 保持所有文档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 体现GCP依从性,保存完整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文档。 | 是/否 | 达标要求为“是”,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