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9, Vol. 10 Issue (2): 83-90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PDF全文]
谢明珠 , 朱文兴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江西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金属行业作为省支柱产业,加快其转型升级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出生产性服务业与金属行业的产业关联系数.结果表明:金属行业高端制造环节发展不足,技术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服务业对高端制造环节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应加大科技服务业支持力度,促进金属行业技术升级;金属行业对流通服务业的消耗最大,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有助于提高资源流通效率,同时借助发达的流通服务业,落实“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引进发达省份高新技术,提高金属行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金属行业    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    
Studies on the impact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etal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XIE Mingzhu , ZHU Wenx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Metal industry underpins the economy of Jiangxi province which is undergo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etal industry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i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by means of input-output analysis, the industr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metal industry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tal industry in Jiangxi faced challenges like backward high-end manufacturing, little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and an unreasonable structure. Such being the case, to advanc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etal industry, further support should be give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as it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bolstering high-end manufacturing. Besides, as metal industry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irculation service industry, it deserves to be developed vigorously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circ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help of the developed circulation service industry, strategies like "going global" and "bringing in"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introduce high-end technologies from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metal industry.
Keywords: producer services    metal industry    input-output    industry association    

江西省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创新引领是江西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之首,是江西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进一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江西省政府提出了贯彻落实省委工作方针,着力解决江西省发展不充分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把握江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亟需破解的难题,探求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径.指出要大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有色、石化和钢铁等制造业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依托服务业实现制造业的高效转型升级.随着社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生产性服务业逐渐从制造业服务部门中独立出来,为三次产业的实物生产与服务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投入[1],是加速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2/3以上,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随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不断增加,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江西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迫切需要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金属行业包括黑色金属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均属于江西省支柱性产业,实现两大金属行业转型升级能够加快江西省整体工业经济转型的速度,优化产业结构.为此,应理清金属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明确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的影响,以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实现江西省金属行业转型升级.

投入产出法常用来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出经济系统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2].基于此,文章将江西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编制为江西省201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下简称非竞争型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生产性服务业与金属行业各部门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明确各部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同时根据生产性服务业与金属行业间的消耗系数,得出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的不同影响作用,以此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实现金属行业高效转型升级.

金属行业以其较高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江西工业起到了支撑作用,推动了江西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有色金属行业区域竞争力差异分析的研究中也指出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从2007年开始竞争力急剧下降[3].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平均效率值处于停滞状态,没有表现出效率的逐年提高,说明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全国各地区有色金属资源的配置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却没有表现出较大的提升[4].因此,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研究金属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来源,以期探讨出适合我国各省市金属行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郭朝先等[5]认为金属工业转型升级应该至少包括产业发展更加环保、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3个方面,现有研究也主要从环境规制对金属行业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促进金属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对金属行业结构优化的促进3个方面展开.环境规制对金属行业发展的影响方面,原毅军等[6]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得出环境规制能有效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肖兴志等[7]通过动态面板估计得出总体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金艳鸣[8]基于投入产出表建立能源-经济-环境CGE模型,也认为能源环境规制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科技创新促进金属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方面,卢福财等[9]建立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约束条件的工业结构优化模型,按照发展路径将江西工业行业划分为重点发展、鼓励发展、控制发展和限制发展4大类,指出要加大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技术进步,促进金属行业结构高级化.张静进等[10]利用环境学习曲线对江西省工业产业进行分析,发现江西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江西绿色转型,最终实现江西省在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撑.杨丽等[4]指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无效率大都是由纯技术无效率导致的,大部分省市区整个产业链纯技术效率均低于规模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信息化对金属行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桥梁.陈光等[1]利用面板数据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影响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流通服务最能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金融服务则最能提升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张志醒[11]和朱文兴等[12]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均有所不同.张媛媛[13]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对科技服务业与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间的前后向产业关联进行分析,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整体的影响作用在不断增强.

现有关于金属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研究虽然已较为丰富,其他学者[14-16]也从多个角度论证了金属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链接二三产业的桥梁,是加速二三产业融合的助推器,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研究明显缺乏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探讨,没有理清生产性服务业与金属行业间的互动关系,明确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作用.因此,文章以整体金属行业为切入点,研究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黑色金属制品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有色金属制品在内的2大类金属行业生产链全环节的6个细分部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金属行业的产业关联及对金属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考虑到江西省投入产出表为竞争性表,没有对中间投入中的省内产品与省外产品加以区分,直接以竞争型表计算容易夸大省内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因此,文章借鉴齐舒畅等[17]、沈利生[18]和肖皓等[19]提出的改进方法,编制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同时采用刘起运[20]和杨灿[21]设置最终产品构成系数的方法,改进传统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计算模型.从而理清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金属行业的产业关联,明晰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为实现金属行业高效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助理江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 模型构建与指标设置 1.1 数据处理

考虑到省域投入产出表包含了进(出)口产品与国内省外流入(出)品,为降低中间投入中省外产品对省内产业部门间关联效应分析的影响,将进口产品与国内省外流入品合并为域外流入品(以下简称流入品),将出口产品与国内省外流出品合并为域内流出品(以下简称流出品).

1.2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参照前人学者[17, 18, 22]编制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方法,根据江西省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将中间投入部分拆分为省内产品中间投入和省外产品中间投入,编制江西省201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下计算模型均基于非竞争型表.鉴于难以获取省外产品中间投入到省内各个部门的详细数据,文章参考沈利生[18]采用的“按比例进口”的方法,把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各流量拆分为省内产品(用上标d表示)和省外产品(用上标m表示).基于此,文章提出2点假设:

假设1:中间投入中省内产品与省外产品为同质产品,即省内产品与省外产品之间存在可替代性.因此,国民经济所有j部门使用的i部门中间投入品中,各个j部门省外流入品的比例相等,且等于i部门总进口与总产品之比,即:

(1)

假设2:最终产品中,省内产品与省外产品的比例与中间投入中省内产品与省外产品的比例相同.即

(2)

由此得到江西省201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简表,如表 1所列.

表 1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一览 Table 1 Summary of non-competitive inputs and outputs
点击放大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等式.

(3)
(4)
1.3 指标构建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求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为了使文章研究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参照刘起运[20]和杨灿[21]提出的利用最终产品构成系数作为权重计算加权均值的方法改进各部门等权分配的不合理性.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5)

其中,yid表示i部门省内最终产品的总量,y表示省内所有部门省内最终产品总量,aj表示i部门最终产品总量占全部省内最终产品总量的比例,即省内最终产品构成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为了区分省内产品和省外产品,定义总直接消耗系数为A,省内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Ad,省外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Am,且存在A=Ad+Am,省内产品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6)

式(6)中,xijd表示j产品部门生产需要消耗i部门产品越多,对i部门直接依赖性越强,反之则越小. Aijd=0表示j产品部门不直接消耗i部门产出,不存在直接依赖性.

2)完全需求系数

完全需求系数Bd(即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是指某一产品部门为生产单位总产出产生而对另一产品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需求数量,包括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需求总和,即对总产品的完全需要,计算公式如式(7)所示.

(7)

其中,Ad为省内产品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

3)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B是指某一产品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另一产品部门的产品或服务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消耗之和,即: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考虑部门间间接消耗,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8)

4)中间投入率

文章将中间投入产品区分为省内产品中间投入与省外产品中间投入,以省内产品中间投入在总投入中的占比更能准确衡量出某一部门的真实中间投入率.计算公式如下:

(9)

中间投入率反映了某一产业部门为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需从其他各产业部门购进的原材料总和占生产所需原材料总量的比重.中间投入率越高,说明该产业部门的产品附加价值率就越低,反之亦然.

5)中间需求率

中间需求率为以省内各产品部门(包括自身)对某一产品部门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占省内各部门对该部门总需求的比来衡量,反映了该产品部门总产品中中间产品的比例,即作为原材料满足其他产品部门生产需求的占比.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部门最终产品中原材料性质产出占比越大,其计算公式如下:

(10)

6)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指国民经济某一个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传统的影响力计算公式直接基于列昂惕夫逆矩阵进行计算,即代表以各部门总产出作为影响力的评判标准.沈利生[18]指出,增加值是产业部门进行生产活动所创新出来的新增价值,反映了一个部门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净效果,以增加值替代总产出能够更合理的衡量各产业部门真实的影响力大小.因此文章引入增加值率作为权重计算影响力系数,基于上述改进,得出影响力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11)

式(11)中,增加值率rj表示j部门产生的增加值占该部门总产出(总投入)Xj的比例,分子表示以增加值率rj为权重计算的省内产品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列和,即j部门的影响力大小.分母表示以省内最终产品构成系数为权重求得的j部门影响力加权平均数.影响力系数越大,表明该部门对省内其他产品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且Fj > 1,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Fj < 1则表示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7)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12)

式(12)中,分子表示以增加值率rj为权重计算的省内产品列昂惕夫逆矩阵的行和,即感应度大小.分母表示以省内最终产品构成系数为权重求得的感应度加权平均数.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越强,反之,则表示对经济发展需求感应程度越弱. Si>1,说明该部门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Si < 1则表示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2 实证分析

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和江西省投入产出表的42部门分类,参照席强敏等[23]对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细分行业的考虑,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6个部门定义为生产性服务业.

2.1 消耗系数分析

根据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金属行业各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的消耗系数,计算结果如表 2表 3所列.

表 2 金属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系数 Table 2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metal industry on producer services
点击放大

表 3 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的消耗系数 Table 3 The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metal industry
点击放大

根据表 2的计算结果,发现金属矿采选产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与金属制品对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均较大.且完全消耗系数均远大于直接消耗系数,说明金属行业3个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消耗主要来自于间接消耗,金属行业服务“内置化”严重.对比金属行业3个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6个细分部门消耗的系数,发现3个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的消耗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在:①金属行业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的完全消耗系数显著大于其他服务业部门,且金属矿采选产品的消耗最大,说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这类流通服务业对金属行业支撑作用最强,且对金属产业链的低端采选环节支撑作用尤为明显,流通服务业使得采选环节的产品运输到更高端的加工制造环节更为便利,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②金属行业对金融部门的消耗仅次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且产业链高端的金属制品制造环节的消耗最大.金融服务贯穿于经济社会各产业价值链所有环节,金属行业对金融服务业的消耗存续于整个产业链环节,且随着产业链向高端移动过程中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需要更多金融服务业的支持,因此金属制品对金融服务的消耗最大.③金属矿采选产品与金属制品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与房地产的消耗显著大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这是因为采选环节需要大量的采选设备,制造环节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大面积厂房,而加工环节对设备和厂房的需求相对较低. ④金属行业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消耗主要在于采选环节,而加工和制造环节消耗较小,可能是因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主要指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采选环节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勘测和传输信息,而其他环节对信息传输的需求更小. ⑤现阶段,江西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对金属行业整体的支撑作用不显著,但对比金属行业3部门发现,金属制品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消耗显著大于采选和加工环节,说明产业链高端的制造环节较低端的采选和加工环节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这类科技服务业的需求更为迫切,产品附加值产生最多的环节在产业链的高端,通过科技服务业对生产制造环节进行技术渗入,能有效提高产品收益和附加值.

从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各细分部门对金属矿采选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均为0,对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与金属制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均接近于0,但对这2个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较大,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行业的消耗主要来源于间接消耗.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对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消耗最大,除房地产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对金属制品的消耗大于金属矿采选产品,其余服务业部门对金属制品的消耗均小于金属矿采选产品.生产性服务业对加工品的消耗大于原材料采选和制造环节,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是连接金属产业链高低端的纽带,通过消耗金属产业终端产品,带动产业链低端产出,且促进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对金属矿采选产品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消耗最大,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对金属制品的消耗最大.说明科学研究等高端技术服务业需要更高端的产品支撑,科技服务业通过技术渗透促进金属行业高端制造环节技术水平的提高,制造环节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金属行业与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

2.2 投入与需求分析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江西省金属行业各部门与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结果如表 4所列.

表 4 生产性服务业与金属行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Table 4 Influence coefficient and induction coeffici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etal industries
点击放大

整体上看,江西省金属行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均高于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且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中间投入率最大,达到0.700 2.其余2个部门中间投入率也均大于0.5,说明金属行业部门生产过程中需要其他产业提供原料的比重高于自身供给,属于原材料需求型产业,产品附加值率较低.而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中间投入率均小于0.5,且房地产业中间投入率仅为0.119 1,充分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附加值率较高,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金属行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能够为金属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综合分析各部门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金属矿采选产品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均大于0.5,属于中间产品型产业部门.而金属制品的中间投入率大于0.5,中间需求率则小于0.5,为最终需求型产业部门.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3个部门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均小于0.5,说明这3个部门的产品附加值高,且为最终产品,属于最终需求基础产业部门.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与租赁和商务服务3个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大于0.5,说明这3个部门的最终产品主要作为中间产品,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2.3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分析

从影响力系数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各细分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且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最大,说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强.而金属行业3个细分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均小于1,分别为0.927 2、0.874 8和0.912 8,说明江西省金属行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力较小且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

从感应度系数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感应度系数为2.163 2,细分部门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和房地产3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其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度较强.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租赁和商务服务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感应度系数则小于1,说明这3个部门受其他产业部门的感应度较弱,不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提高产业部门的发展水平.

综合来看,金属行业中,金属矿采选产品和金属制品2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和制约作用均较小,说明现阶段这2个部门的发展不够充分,没有更好的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环节.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影响力系数小于1,但感应度达到2.347 0,说明该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是金属行业中的支柱性产业,金属行业作为江西省支柱性产业主要体现在该部门对经济的制约作用上.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但感应度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各产业部门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制约作用因部门特性不同而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和房地产3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说明这3个部门现阶段发展情况良好,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和制约作用均较强,为现阶段江西省支柱产业.虽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3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但感应度系数则小于1,说明这3个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较强,制约作用较弱,现阶段发展较好,但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和互动较弱,需要加强与其他产业间的互动,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基于江西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文章编制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并利用改进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计算模型,得出江西省金属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明晰了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部门对金属行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金属行业高端制造环节发展不足.金属制品部门作为金属行业产业链高端制造环节,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却不及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部门,说明现阶段江西省金属行业的高端环节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金属行业对经济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金属矿采选产品和金属制品部门,金属矿采选产品和金属制品发展不充分,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程度不够.

2)科技服务业对金属行业高端制造环节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完全消耗最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次之,说明金属行业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较大,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能够较好的支撑金属行业的发展.

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部门对金属行业采选和加工环节的影响作用显著.金属行业各部门均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的完全消耗最大,且金属矿采选产品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均大于其他2个部门.金属行业依靠交通运输实现原材料在产业链环节的流通,同时加强金属行业与省内其他产业部门及省外产业部门间的资源流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产业联系,说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对金属行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具有尤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从现阶段江西省金属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迫切需要转变金属行业的发展方式,调整金属行业的生产结构,提出如下建议:

1)现阶段,江西省金属行业的技术水平较低,应增加金属行业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科技服务业对金属行业的支撑作用,对金属行业进行技术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金属矿采选产品和金属制品部门的发展水平,实现金属行业的技术升级.

2)随着产业间互动的加强,流通服务业对金属行业的拉动作用和制约作用将逐步加强.金属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摆脱资源禁锢是首要任务,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提高产业链各环节资源流通效率.同时,加强金属行业与其他产业间的互动,同时,要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省内产业与省外“高、精、尖”产业间的互动,利用发达的流通服务业引进发达省份高新技术,提高省内产业的技术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政府应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对金属行业附加值较高部门的各项投入,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金属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优化金属行业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链向高端移动,提高金属行业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业链“微笑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光, 张超.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2): 18–24. DOI: 10.3969/j.issn.1006-2912.2014.02.003.
[2]
申明浩, 卢小芳.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J]. 国际经贸探索, 2016, 32(8): 26–40.
[3]
潘世庆, 胡振华.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区域竞争力差异分析[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4, 34(5): 116–122.
[4]
杨丽, 王欣.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DEA模型的两阶段分析[J]. 改革与战略, 2018, 34(11): 102–109.
[5]
郭朝先, 程国江.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回顾与转型升级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1(6): 5–13. DOI: 10.3969/j.issn.1004-3160.2011.06.002.
[6]
原毅军, 谢荣辉. 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8): 57–69.
[7]
肖兴志, 李少林. 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动态影响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6): 102–112. DOI: 10.3969/j.issn.1000-596X.2013.06.010.
[8]
金艳鸣. 能源环境规制能否倒逼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多区域CGE模型分析[J]. 工业经济论坛, 2015(5): 1–8.
[9]
卢福财, 徐远彬. 环境约束下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路径分析——以江西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 2017, 37(12): 53–62.
[10]
张静进, 黄宝荣, 陈劭锋. 江西省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对策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 45(11): 91–100.
[11]
张志醒, 刘东升. 生产服务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 现代经济探讨, 2018(1): 59–68. DOI: 10.3969/j.issn.1009-2382.2018.01.007.
[12]
朱文兴, 谢明珠, 吴立珺. 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路径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8, 39(6): 44–50.
[13]
张媛媛. 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5): 135–138.
[14]
张琳. 技术创新引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升级[J]. 有色金属工程, 2011, 1(3): 18–21. DOI: 10.3969/j.issn.2095-1744.2011.03.005.
[15]
杨江, 黄新建, 万科. 新时期江西工业支柱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5(5): 80–84.
[16]
龚海林. 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绩效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 34(5): 85–89. DOI: 10.3969/j.issn.1003-7217.2013.05.017.
[17]
齐舒畅, 王飞, 张亚雄. 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其应用分析[J]. 统计研究, 2008(5): 79–83. DOI: 10.3969/j.issn.1002-4565.2008.05.012.
[18]
沈利生. 重新审视传统的影响力系数公式——评影响力系数公式的两个缺陷[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2): 133–141.
[19]
肖皓, 朱俏.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的评价与改进——考虑增加值和节能减排效果[J]. 管理评论, 2015, 27(3): 57–66.
[20]
刘起运. 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J]. 统计研究, 2002(2): 40–42. DOI: 10.3969/j.issn.1002-4565.2002.02.010.
[21]
杨灿. 产业关联测度方法及其应用问题探析[J]. 统计研究, 2005(9): 72–75. DOI: 10.3969/j.issn.1002-4565.2005.09.015.
[22]
刘遵义, 陈锡康, 杨翠红, 等.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5): 91–103.
[23]
席强敏, 陈曦, 李国平. 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2):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