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6, Vol. 7 Issue (4): 147-156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稀土市场回顾及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建议[PDF全文]
胡海祥1a,1b,1c , 廖作鸿2, 郑延智1a, 刘贻玲1a    
1a. 应用科学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1b. 矿业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1c. 赣粤闽湘边界区域经济合作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2.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对2009~2015年的稀土市场情况进行回顾,结果表明稀土价格分别经历了2009~2011年初处于上升阶段、2011年1季度~2012年3季度处于暴涨暴跌阶段和2012年3季度~2015年末处于下降并持续低位徘徊阶段;稀土价格走势最具波动区间段是2010年第3季度~2013年第1季度,价格呈现倒“V”型态势,在2011年3季度,大部分稀土价格达到2009年的10~15倍;2011年后,稀土价格持续下降,导致大部分产品出口量与创汇额变化呈负相关,如氧化镧从2011年到2014年,出口量增加244.57 %,创汇额却下降80.01 %;2011~2014年稀土出口配额使用率较低,2012年仅为48.33 %,配额制形同虚设.分析表明我国稀土市场持续疲软主要在于我国稀土缺乏定价权和对市场掌控能力偏弱.通过稀土市场情况分析及稀土开发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包括尽快出台资源税和环境税负改革,加快大集团区域化管控稀土资源;促进稀土集团尽快解决现存问题;加快储备政策制定与落实等4方面的建议,为国家对稀土市场的宏观调控建言献策.
关键词稀土市场    稀土价格    稀土产业    环境税负    资源税改革    储备政策    
Enlightenment on rare earth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it's market retrospect
HU Haixiang1a,1b,1c , LIAO Zuohong2, ZHEN Yanzhi1a, LIU Yiling1a    
1a. School of Applied Sciences,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1b.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for Mining Industrey,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1c. The Economic Base of Border Regional Cooperation Among Jiangxi, Guangdong, Fujian and Hunan,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anzhou 341000, China
Summary: The paper reviewed the rare earth market situation in 2009 to 20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re earth prices ascended in 2009 to early of 2011, risen and dropped suddenly and sharply in first quarter of 2011 to third quarter of 2012, then declined and maintained low in third quarter of 2012 to end of 2015. Rare earth prices fluctuated most is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0 to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3, the price trended inverted “V” type,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most of prices were 10 to 15 times higher than 2009. The later of 2011, the rare earth prices continued to fall, lead to negatively correlated between export volume and price, such as oxide lanthanum, export increased by 244.57 % but export price declined by 80.01 % from 2011 to 2014.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xport quotas was low in 2011 to 2014, for instance, utilization rate was only 48.33 % in 2012. Analysis shown that China's rare earth market continued weak lay in the lack of pricing power and the ability to controlling market. According to rare earth marke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d four suggestions for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including as followed: unveiling fresh policy about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tax as soon as possible; speeding up the big company control resources; urging the big company to solve the present problems; and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eserve policy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Rare earth market    rare earth prices    rare earth industry    environmental tax    resource tax reform    

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21、39和57~71的17种元素.分别为钪、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 稀土元素享有“现代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美誉,它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农业、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国防军工和高新材料等领域,是各国发展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应用和出口国,已形成南北体系和3大生产基地. 南北体系是指以轻稀土为主的北方工艺体系和以中重稀土为主的南方工艺体系;3大生产基地是指内蒙包头混合型稀土矿生产基地、四川凉山单一氟碳铈矿轻稀土生产基地和南方7省中重离子型稀土生产基地. 北方体系产品有稀土精矿、稀土合金、单一与混合稀土化合物、抛光粉料、永磁材料、贮氢合金等;南方体系产品主要有高纯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富集物、混合金属、合金等. 近几年来稀土市场低迷,尤其是2011年后,稀土价格急转直下,快速进入下降通道,至今仍在低位徘徊,且没有明显反弹和上升的迹象. 事实表明国际矿业不景气、国内稀土定价权缺失、稀土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民间稀土走私猖獗等都是影响稀土价格的原因. 为了引导稀土市场建康发展,我国政府在2011年后出台了不少调控政策,如2011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四条”,2011年5月发布的国发[2011]12号文件等都提到要建立健全稀土行业监管体系,加快促进稀土行业整合,依法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等;2012年7月,工信部出台《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公告2012年第33号),重点提出强力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措施;2012年9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土采矿权名单》(国资部2012年第21号),全国稀土探矿证为10个,采矿证从113个削减至67个,削减幅度达40 %;2013年1月,工信部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号),重点支持稀土集团整合、资源整合,要求尽快形成以稀土集团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上述若干文件颁布无不表明我国政府对稀土行业治理的决心,对健康发展稀土产业的意志. 文章通过回顾近些年来稀土市场情况,分析稀土价格的走势,从中探索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宏观建议.

1 稀土市场统计与分析 1.1 稀土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我国稀土有近40年粗放式、无序化开发过程,竞相降价景象充斥市场,导致稀土产品一度以“猪肉”价大量廉价出口.虽然从2006年始,国家就已制定年度开采量控制指标,但我国江西、内蒙、福建等的部分稀土企业单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仍然过度开采、盗采私采仍普遍存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搅乱市场降低了价格.为了详细了解我国稀土价格走势情况,从全国稀土信息网和海关信息网统计2009年3月~2015年12月间的代表性稀土产品出口量(kg)和出口额(美元),用出口额除以出口量计算得到出口单价.绘制代表性稀土金属钕、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铈、氧化铈、氧化镧等出口价格月度走势图(如图 1(a)图 1(b)).

图 1 (2009年3月~2015年12月)稀土出口价格月度走势 Fig. 1 Rare earth export prices monthly charts (Mar. 2009 ~Dec. 2015)

图 1(a)可知,2009年3月~2010年7月,稀土价格处于缓慢上升通道,前期上升幅度小,后期较大.2010年7月~2011年9月,稀土产品价格快速上升,金属钕在2011年6月达到最高点,为462.75美元/kg,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铈分别在2011年8月、2011年8月和2011年6月达到最高点分别为203.44美元/kg、361.32美元/kg、128.51美元/kg,这4种金属分别较2009年3月份上涨10.62、9.52、10.27、15.36倍. 2011年9月后,稀土产品快速下跌,在当年12月份,各种金属与最高点相比,金属钕、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铈分别下跌47.86 %、42.24 %、36.90 %和62.48 %.2012年全年稀土产品价格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中期有一次反弹,金属钕在6月份出现强势反弹达到217.42美元/kg,之后一路下滑到12月份全年最低点为96.45美元/kg,其他产品如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铈也都类似的反弹与下滑区间. 2013年全年经历先跌后涨再跌的走势,如金属钕1~7月份处于下降通道,7月份达到全年最低点为74.02美元/kg,7~11月份进入上升通道,11月份后又开始下降,第3季度价格大幅上涨主要依赖于政策管制及市场炒作双重推动. 其他产品如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铈等也经历了类似阶段,但各个阶段的时期不同. 2014年金属钕经历了先涨后跌的走势,3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为90.54美元/kg,12月份达到全年最低点为76.45美元/kg;氧化钇整体态势下跌,其中各月间起伏不断,氧化钕、碳酸铈全年处于下跌态势,年底跌到全年最低点分别为56.15美元/kg和2.71美元/kg;2015年,各金属维持在低位徘徊,全年处于下跌趋势,年末略有抬头,2015年金属钕、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铈的最低价分别为33.21美元/kg、4.74美元/kg、33.80美元/kg、1.38美元/kg,较2011年高峰段下滑近85 %~90 %.

图 1(b)可知,2009年3月~2010年7月,轻稀土的氧化镧、氧化铈价格缓慢上升,氧化镧、氧化铈在2010年7月达7.40美元/kg、6.30美元/kg. 2010年中后期受欧美经济短暂复苏影响,从2010年8月价格开始启动,氧化镧、氧化铈价格由2010年7月的7.40美元/kg和6.30美元/kg,快速跳跃到2010年8月份的17.87美元/kg和15.38美元/kg,之后一路快速上升,在2011年8月,氧化镧在达到价格峰值为177.83美元/kg,氧化铈在2011年6月达到价格峰值为188.89美元/kg. 从2011年8月~2012年12月氧化镧、氧化铈价格起伏波动巨大,最高为177.83美元/kg和188.81美元/kg,最低时为17.73美元/kg和20.14美元/kg,相差近8~10倍. 随着2013年后欧债危机持续加剧,世界经济对稀土需求量下降和我国稀土产品的过度供应,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氧化镧、氧化铈进入下降通道,中间虽有偶尔上浮,但无任何突破迹象,期间氧化镧在2015年10月达到价格谷值为1.88美元/kg,氧化铈在2015年7月达到谷值为5.33美元/kg. 稀土价格从2009年以来,尤其是2011年前后的暴涨暴跌情况,直接反映出国内稀土行业的无序竞争,行业散乱,调控措施不到位等现实问题[1]. 从2013年以来的价格趋势看,各种金属价格仍在小步下跌中,下降通道没有明显改善,反弹迹象杳无痕迹.

统计2010年1季度~2015年4季度氧化镨钕、氧化钕、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铕、氧化铽、镨钕合金、金属钕等国内稀土价格走势图(如图 2(a)图 2(b)图 2(c)). 从价格走势看,图 2(a)图 2(b)图 2(c)的趋势具有强烈的一致性,峰值、谷值、波动起伏以及上升和下降的通道都表现一致的时间段.以镨钕合金为例,2010年1季度~2011年1季度,镨钕合金价格由缓慢上升到较快上升,在2011年1季度达到38.00万元/t. 2011年1季度~2011年3季度,镨钕合金价格快速上升,在2011年3季度达到历史最高点,为141.83万元/t. 2011年3季度~2012年3季度,镨钕合金价格由快速下降到缓慢下降,在2012年3季度跌到44.08万元/t,较高点下跌了68.92 %. 2012年3季度~2015年4季度区间可分为3个波段,分别是2012年3季度~2013年2季度、2013年2季度~2014年4季度和2014年4季度~2015年4季度,在这3个波段中,镨钕合金价格走势呈“凸”弧形状,总体走势平稳,主要是因为2011~2012年我国出台较多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价格预期平稳. 2012年随着我国严格执行稀土出口限额制度,美日欧一边向世贸组织起诉我国对稀有金属的限额出口,一边在国内采取系列措施解决稀土紧缺的情况,美国重启了帕斯山稀土矿,日欧则加紧了稀土元素替代和减量技术的研发,与此同时,稀土下游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导致稀土价格持续走低. 2013年~2015年国内稀土深加工的大部分企业只有30 %~50 %的开工率,大部分企业产能过程,2012~2015年间已有20 %的稀土产能被淘汰.

图 2 国内稀土价格季度走势(2010年1季度~2015年4季度) Fig. 2 Domestic prices quarterly charts (from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0 to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5)

图 1图 2可知,稀土价格走势最具波动的区间段是2010年第3季度~2013年第1季度,这4年我国稀土价格呈现倒“V”型态势,在2011年3季度,大部分稀土价格达到2010年的10~15倍. 2010年,国家稀土政策收紧,供应有序收缩,稀土价格稳中有升. 2011年,为保护稀土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我国加大稀土产业调整力度,特别是国发[2011]12号“稀土国22条”的出台,稀土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供需出现瞬间爆发,2011年3季度几乎所有稀土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但由于缺乏有效需求支撑,8月份后价格大幅下跌. 2012年全年稀土价格处于跌势,到2012年底,大部分稀土金属价格较高点下跌了70 %.2013~2015年,稀土价格低价徘徊且处于下降通道、市场一度低迷[2]. 2015年10月后我国北方稀土集团等大集团公司相继发布《关于限产保价的公告》,决定2015年冶炼分离产品较工信部下达的控制指标减少10 %. 受联合限产保价的影响,稀土金属在2015年4季度迎来了一波小幅上涨,如与3季度相比,氧化镨钕上涨9.1 %,镨钕合金上涨8.14 %. 同是10月份,工信部开展稀土违法违规整顿专项行动,对提振稀土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整体上看,2012年后国内稀土价格几乎全部一致性的进入下降通道,尤其是2015年,稀土价格持续下降,虽有波动但无明显起色和反弹迹象. 稀土价格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我国稀土产业控制力不足以及国际上无法掌控的不确定性因素[3].

1.2 稀土市场量价走势分析

从全国稀土信息网和海关信息网查询稀土产品出口统计数据,部分典型稀土产品出口量与创汇额如图 3,出口配额、出口量与出口价格情况见图 4,出口配额与出口量对比情况见表 1.

图 3 稀土出口量与创汇额统计图(2010~2015年) Fig. 3 Rare earths exports and foreign exchange earned by export (2010~2015)

图 4 出口配额、出口量与出口价格情况(2005~2015年) Fig. 4 Export quotas, export volume and export price (2005~2015)

表1 出口配额与出口量对比情况(2005~2015年) Table 1 Export quotas and export volume (2005~2015)
点击放大

图 3的氧化铈、氧化钇、氧化镧2010~2015年间出口量与出口创汇情况来看,3种氧化物基本都是在单价最高的期间出口量最少. 2011年后,稀土价格持续下降,导致大部分产品出口量与创汇额变化呈负相关,氧化铈在2011年出口量最低为231 402 kg(创汇额次于2010年为0.23亿美元),氧化钇在2012年出口量最低为513 979 kg(创汇额是5年最高为1.69亿美元),氧化镧在2011年出口量最低为3 187 922kg(创汇额是5年最高为3.27亿美元);氧化镧从2011~2015年出口量逐年增加,创汇额却巨幅下降(如氧化镧从2011年到2014年,出口量增加244.57 %,创汇额却下降80.01 %),典型的量价反比关系,直接反映了稀土的价格颓势.

图 4可知,稀土出口平均价格2011年达到最高,为159.4美元/kg,2011年前期经历缓慢上升和快速上升阶段,后期经历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阶段,2013年与2012年相比,稀土价格下跌近67.20 %,出口额下降近54.09 %,折射出2011年后整个稀土行业呈现疲态态势;从图 4表 1可知,出口配额从2005年到2010年持续下降,2010~2015年维持稳定,显示出口量的控制趋势,2011~2014年实际出口量都低于出口配额(2015年我国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尤其是2012年实际出口量只占出口配额的48.33 %,直接反映稀土市场的低迷状态. 整体上从2011~2015年我国稀土出口呈现以下特点:稀土出口呈现量增价跌态势,如2013年,氧化镧出口量同比增长190.40 %,出口单价却全面下滑,创汇额同比减少近42.05 %;稀土出口配额过剩现象出现,自2005年我国施行配额制以来,2005~2009年间出口配额与实际出口量约保持在20 %以内,2010年实际出口量(40 385万t)偏高,是出口配额的133.28 %. 2011~2014年4年间稀土出口配额使用率分别为53.41 %、48.33 %、67.94 %、91.47 %,稀土配额过剩直接反映稀土市场疲软,配额制形同虚设. 另外自2012年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实行按轻稀土和中重稀土分类管理,存在出口国家和地区过度集中等问题,如2013、2014年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去向主要以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仅日本出口量就占总出口量的80 %~90 %.

我国稀土开采量控制指标如表 2,从表 2可知,2006~2015年我国稀土开采量指标经历了前期逐年增加,后期稳定的2个阶段. 2011~2013年稳定为93 800 t,2014~2015年稳定在105 000 t. 而稀土产量与开采量指标走势却不一致. 我国稀土产量情况见表 3,从表 3可知,稀土产量2005~2009年基本处于上升通道,从2010年后一路下滑,稀土矿产量和矿产品产量从2010年的13.0万t和8.9万t下滑到2014年的9.4万t和7.0万t,跌幅达到27.69 %和21.35 %. 也从中可以看出稀土近几年的低迷状态.

表2 2006~2015年我国稀土开采量控制指标 Table 2 The control indicators of rare earth from 2006 to 2015
点击放大

表3 2005~2014年我国稀土产量情况 Table 3 Therare earth production from 2005 to 2014年
点击放大

2 稀土市场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启示

据2010年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Marc Humphries撰写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条》提供的数据,2009年世界各国稀土储量和产量情况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储量分别为3 600万t(36 %)、1 300万t(13 %)、1 900万t(19 %)、540万t(5.4 %)、310万t(3.1 %),产量分别是中国12万t(97 %)、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为0,印度2 700 t(2 %)[4]. 由上可见,我国稀土产量对世界的贡献程度之大. 稀土大国美俄澳稀土产量为0的背后,一方面是保护自有资源,更重要的是我国稀土资源长期向全世界低价供应所致. 稀土产业虽是小产业,但对其他产业诸如冶金化工、石油轻纺、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提升核工业、激光武器、精密武器等性能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稀土产业发展战略,并于2010年编制完成《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稀土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等文件,之后从国务院到国土资源部,从工信部到地方政府,都密集出台了对稀土产业的调控细则. 经过这些年,我国大力推进稀土集团整合,出台系列调控措施,生产秩序得到改善,但我国稀土市场至今仍然持续低迷,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稀土市场定价权和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偏弱. 通过对稀土市场的回顾和分析,结合我国稀土开发的现实困境,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

2.1 尽快出台稀土资源税和环境税负改革

稀土出口配额制和出口税措施的出台源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的稀土采矿秩序失控,其中盗采、走私等资源低价流失占有相当的比重,还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是难以控制. 目前我国因稀土出口定价权缺失导致出口价格严重偏低,主要原因更多是我国出口导向政策泛化和产业化政策失误以及对稀土战略价值认识的模糊[5],加之稀土生产不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外部成本等. 2011年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5号),规定稀土按生产量计征税收.将稀土矿税率从有色金属矿中单列. 调整前部分矿种征收标准为3元/t,调整后征收标准为:轻稀土(氟碳铈矿、独居石矿)60元/t,中重稀土(磷钇矿、离子型稀土矿)30元/t,征收税率大幅上涨. 2015年4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通知》(财税[2015]52号)文件,实施稀土等资源税清费立税、从价计征.应纳税额计算为精矿销售额×适用税率. “适用税率”是指内蒙古11.5 %、四川9.5 %,山东7.5 %,中重稀土27 %.经过几次改革,稀土生产税费在提高,但税负设计没有考虑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环境损失,整体上看,稀土税负相对于生态环境破坏损失仍然较轻,无法有效发挥税收调节生产和限制消费的作用[6].

2014年8月,世贸组织公布了美日欧就我国稀土等产品出口限额制上诉的结论报告,裁决我国的稀土出口限额制不符合世贸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为了应对上诉裁决,2014年12月31日,我国商务部发布《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明确提出稀土出口仅凭出口合同就可申领出口许可证. 正式宣告我国已执行16年的出口配额制终结[7]. 同时商务部决定从2015年1月开始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管理,稀土关税也于2015年5月取消. 取消配额和关税为稀土资源税上调创造时机,通过稀土资源税改革来控制稀土开采量,对稀土出口将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同时促进稀土生产企业将大力开发对环境影响小的高端产品,通过资源税制与补贴改革更能精准促进稀土生产各环节的调优与转型. 将环境政策作为对传统贸易政策的替代,采取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和保护性开采政策,将环境政策的一系列措施量化成环境税负政策,开征环境税,通过调节稀土开发环境税增加稀土产业链低端生产成本,减少中小企业稀土开发量,进而减少稀土的供应量[8],用资源税和环境税替代出口配额制和关税不仅可以向出口商征税,而且还可以起到限制出口的作用,使美日欧等国失去控诉我国的理由[9]. 国家应尽快组织专家和稀土集团共同研究针对不同稀土矿种(轻稀土、中重稀土等)的资源税和环境税负制度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条例落实资源税和环境税负改革,将资源开发量计征到资源税负中,将生态环境破坏成本计征到环境税负中.

2.2 加快大集团区域化稀土资源强势管控

我国2006年开始对稀土开采量实施严格控制,要求实行开采总量控制责任状和合同书制度[10]. 我国稀土金属资源丰富,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长期以来,稀土过度开采、低水平利用和过量出口等问题导致稀土过快耗竭,廉价资源大量流失. 2012年9月之前,全国稀土探矿权10张,采矿权113张,稀土矿山普遍存在“多、小、散、乱”局面,部分企业生产量严重超过开采量控制指标,少数企业开采量指标实为虚设. 我国稀土出口企业有25家(2015年),由于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低,出口秩序混乱等导致稀土出口企业和进口商价格谈判优势丢失,缺失定价权.在此环境下为抢占国际市场,稀土出口企业更趋向于“内斗”,无法走出“囚徒困境”[11]. 因此,稀土资源大省进行资源整合应主要考虑控制开发主体数量,加强准入制度管理,由有资质和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统筹开发. 减少采矿权证,提高开采集中度,加强开采总量限制,有利于解决稀土过量开采、过量出口和消耗过快的问题.

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文件,之后,稀土集团整合行动迅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稀土集团经工信部批准备案,最终整合成6家,分别是中国五矿、中国铝业、包头钢铁、厦门钨业、赣州稀土、广东稀土.大体上6家稀土集团管控的稀土地域范围基本划定. 稀土集团整合最主要的是有利于稀土生产要素的集中管控,稀土企业间更易达成共识,供给量控制力得到增强,且有利于增强出口合作自律和有序竞争[12];同时对构建稀土全产业链,区域化管理,技术共享与升级机制都有益处;有利于逐步实现以产量换效益走向以质量换效益,从出口产业链低端产品走向出口产业链高端产品,从千篇一律的低端技术格局走向高端技术发展与主导,进而更容易改变多年来稀土行业散乱差的状况.国家应给予稀土集团更多的自主权,从开采源头和末端产品制定措施进行调控.稀土集团对资源权利的集中掌控将对稀土定价权和市场掌控能力形成有力支撑.

2.3 抓住时机力促稀土集团解决现存困境问题

稀土集团整合后,首先是应抓紧时机将有限的资金汇集,把主要精力和经费用于提高产业链后端产品质量上来,逐步实现产业链高端产品的量产和多样化. 加快推进稀土企业技术改造与升级,逐步减少低端产品的生产量,促进稀土开采与冶炼工艺转型,提高稀土金属回收率. 大力开发稀土元素在冶金化工、石油轻纺、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和拓展更多的稀土元素使用领域,研究稀土元素的光电磁特性,加大稀土元素优良光电磁特性的掺杂研究. 压缩低端产品产量和过剩产能,颁布产业政策和利用各种资金尽快加大稀土产业链高端产品研发. 构建“开采→分离→冶炼→深加工→新材料及应用产品”的生产一体化链条[13]. 限制市场数量过多或饱和的产品生产,形成合力限产保价,减产提价.

其次是应下定更大的决心将有限资金精准投入到迫切的研发领域,解决稀土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与个性技术. 重点研究以下领域:稀土高效清洁选冶技术,包括关注和研究稀土选冶多相、多元复杂体系的结晶机理和物理化学反应,先进测试技术测定和表征元素热力学特征、赋存状态、工艺矿物学等;稀土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包括高效浸取剂、浸取工艺、沉淀结晶技术等各领域发展和创新原地浸矿工艺,推动和发展稀土采选、冶炼分离装备大型化及自动化技术;高效清洁冶炼分离技术,包括推广无氨氮冶炼分离新技术,开展“三废”减量化、资源化技术,超纯稀土化合物制备技术,新型萃取剂、萃取新工艺与制备装备研发等. 发展集约化开发技术与工艺,实现稀土开发合理时空配置,逐步落实跨期稀土资源配置.

再次是应下更大力气将精力主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如进一步快速接管地方稀土资源,促进稀土集团集约发展,减少环境污染程度,保住资源开采底线,增加探矿力度,延长稀土开采年限,增加储采比,同时坚决打击私采滥挖,黑色产业链的问题.严格执行环评的“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和强制淘汰制度,禁止开采赋含单一独居石的稀土矿种.更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责任机制,尽快推进适合的生态补偿制度.坚决关停一批环保不达标的稀土生产企业,要求现有企业必须加快环保设施建设等.

2.4 面对形势加快促进稀土储备政策制定与落实

随着我国稀土集团的深入整合,将有利于促进大集团联手实施稀土储备. 加快建立国家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建设,建立“两级收储”和“两方面收储”制度,即国家与地方政府两级收储制度、矿产地储备与矿产品储备制度. 通过稀土集团试点探索“两级收储”和“两方面收储”制度的储备方式和手段,探索多层次多领域的稀土资源储量储备、产品现货储备、产品期货储备、技术储备等方式. 成立国家级的稀土储备机构,统一负责和调配稀土储备工作,利用配额控制、生产、勘查、开发、贷款、税收等职能为储备做好先导工作. 在行业层面,6大稀土集团公司整合后,收储能力将快速提高,企业有更多财力和权利平衡眼前利益和长期发展关系,让矿产品收储和矿产地储备最大限度成为现实. 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应面对形势,紧抓机遇,编制稀土资源储备专项规划,建立稀土储备体系,根据储备目的,准确定位、明确原则、规划目标、落实任务,形成中央主导,地方实施,集团参与的运行模式[14].

从国家的角度看,稀土储备不仅有利于调控和把握稀土定价权,还能提升稀土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15];有利于调控稀土市场的供给弹性,掌控价格走势,削弱买方垄断势力,抑制价格过低等情况[16]. 因此,应加快国家层面采取财政补贴或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政府层面的稀土储备制度,通过贴息贷款鼓励企业尤其是6大稀土集团等龙头企业进行稀土储备. 尽快出台“稀土储备管理条例”等法律制度,明确储备主体,明确国家建立稀土战略储备的目的,用法律的方式确定国家、地方政府和稀土集团分别收储的稀土品种、数量、时间、方式、机构等,对高丰度与紧缺的产品分别建立不同的收储制度.确定储备主体的轮换方式与轮换周期,详细储备操作方式、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17],同时应对稀土储备主体实施补偿. 稀土储备有利于稳定稀土市场供应,通过储备尤其是生产型储备可以调节资源供应和需求,价格高时可以通过释放储备,平抑价格,价格低时可以通过收储提升价格.防止矿产品价格紊乱无序,甚至出现大起大落[18]. 因此,实施稀土储备是紧握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有力保障.

3 结束语

对2009~2015年的稀土市场情况进行回顾,稀土价格大起大落,虽然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稀土产业的调控措施,但对稀土市场的掌控能力依然较弱,从政府个别部门的利益保护到民间企业的偷采盗采,从地方个别官员的中饱私囊到少数稀土企业的官商勾结,无不存在生产秩序混乱的现象,稀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数量都难以得到保障. 结合稀土市场分析针对性提出对健康发展稀土产业几方面的建议:

1)稀土价格整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2009~2011年初处于上升阶段,2011年3月,金属钕、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铈分别较2009年3月份上涨10.62、9.52、10.27、15.36倍;2011年1季度~2012年3季度处于暴涨暴跌阶段,2011年金属钕、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铈分别在6月、8月,8月和6月达到最高点分别为203.44美元/kg、361.32美元/kg、128.51美元/kg,2011年12月份,这4种金属分别较高点下跌47.86 %、42.24 %、36.90 %和62.48 %;2012年3季度~2015年末处于下降并持续低位徘徊阶段,如金属钕2013年均价为89.82美元/kg,2014年均价为83.55美元/kg,2015年均价为62.70美元/kg.

2)稀土出口存在几方面的问题,如稀土出口配额在2011~2014年(2015年我国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的使用率分别为53.41 %、48.33 %、67.94 %、91.47 %,稀土配额过剩直接反映稀土市场疲软;2011~2015年我国稀土出口呈现量增价跌态势,如2013年,氧化镧出口量同比增长190.40 %,出口单价却全面下滑,创汇额同比减少近42.05 %;出口国家和地区也存在过度集中问题,如2013、2014年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仅日本出口量就占总出口量的80 %~90 %.

3)美国认定的35个战略元素和日本选定的26个高技术元素中,都包括全部稀土元素,由此可见稀土元素的战略地位.在我国稀土保有储量急剧下降,并且长期向全世界低价供应的背景下,提出稀土产业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对稀土市场分析表明我国稀土价格持续疲软主要在于稀土缺乏定价权和对市场掌控能力偏弱. 提出4方面的建议为国家进行稀土宏观调控建言献策.

稀土价格从2011年的高峰时期下降以来,2012~2015年各金属价格虽有波动,但依然保持在低位徘徊并有进一步下跌趋势,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稀土价格会大幅反弹或有抬头趋势.在稀土价格持续低迷的状况下,我国政府下定决心,坚决破除地方利益壁垒、官商勾结、中饱私囊等开发模式,进一步加快稀土大集团整合步伐的后续资源接管工作.整合成功的稀土集团应尽快形成合力,划定具体资源区域,加快大集团对资源区域的管控,掌握资源开发权,形成一致对外定价权,优先保证国内供需,确保国家利益.稀土集团应集中精力解决当前棘手的资源消耗过快、生态环境破坏、产业链低端产品较多等问题.随着稀土集团整合的深入,资源等各项权利的进一步集中,尤其是资源管理权利的集中,有关稀土定价权、高端产业链研发和稀土储备等以往所遇的难题将会迎刃而解.只有大稀土集团“完全”掌控稀土资源,未来几年稀土价格将极有希望回暖并进入上升通道.

参考文献
[1] 何晓伟, 郭红, 陈鹏.稀土价格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5,31 (9):65–68.
[2] 邹君宇, 王建平, 柳振江, 等.中国稀土资源现状和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4,34 (2):119–123.
[3] 洪梅.破冰期下的稀土价格——2013年稀土市场运行分析[J]. 稀土信息,2014,31 (2):10–14.
[4] 李韵.稀土博弈战[J]. 中国经济和信息,2012,28 (4):45–46.
[5] 姜友林.中国稀土出口价格表象及实质分析[J]. 价格月刊,2008,29 (12):12–13.
[6] 马乃云, 陶慧勇.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出口定价权的财税政策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4,29 (12):179–186.
[7] 韩润娥, 赵峰.取消出口配额对稀土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 对外经贸实务,2015,33 (4):89–91.
[8] 李文龙, 张田华.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熵机理分析[J]. 稀土,2014,41 (6):110–115.
[9] 何欢浪.下游进口国家的稀土储备与我国稀土出口政策[J]. 财经研究,2014,59 (4):56–65.
[10] 吴一丁, 廖列法.稀土行业整合的背景、问题及策略[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26 (4):63–69.
[11] 王书平, 胡爱梅, 吴振信.我国稀土出口价格困境博弈分析[J]. 商业研究,2013,56 (7):41–44.
[12] 张晓青, 毛克贞.基于静态和动态纳什均衡的我国稀土出口价格分析[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26 (4):91–93.
[13] 徐水太.赣州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4 (4):47–51.
[14] 袁博, 王国平, 李钟山, 等.我国稀土资源储备战略思考[J]. 中国矿业,2015,24 (3):28–30.
[15] 任忠宝, 余良晖.稀土资源储备刻不容缓[J]. 地球学报,2011,33 (7):507–512.
[16] 毛克贞, 吴一丁.稀土出口价格与稀土储备[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26 (5):82–88.
[17] 杨斌清, 张贤平.我国稀土资源分类储备的政策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3,27 (12):87–89.
[18] 吴巧生, 孙奇.我国稀土价格形成机制及策略[J]. 中国矿业,2015,24 (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