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4, Vol. 5 Issue (6): 80-82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废旧镍氢电池负极高温热浸镍钴工艺研究[PDF全文]
夏李斌1, 李瑾2    
1.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2.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 330000
摘要:废旧镍氢电池负极中含有大量的镍钴、稀土等有价元素,为实现电池负极中稀土元素浸出尽可能少,而镍钴元素最大程度浸出的目的,在废旧电池正极材料浸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固定实验温度、浸出液硫酸初始浓度2个条件,研究了废旧镍氢电池负极高温硫酸浸出时液固比、氧化剂用量和浸出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找出了各因素最适应的浸出数值,得到了高镍钴浸出率和低稀土浸出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镍氢电池    负极    镍钴    热浸    稀土    
Leaching technology of nickel and cobalt in HT hot-dip from waste Ni-MH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XIA Libin1, LI Jin2    
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2. Geological Survey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0, China
Abstract: The valuable metals such as nickel and cobalt are included in Ni-MH battery. In order to achieve a high leaching rate of Ni and Co with lowest leaching rate of rare earth, the key factors such as the amount of oxidant, the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and time of leaching of nickel and cobalt in HT hot-dip from waste Ni-MH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leaching experiment of positive electrode and with the fixed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of leaching solution. The desired results of the best leaching value of the respective factors, as well as the high leaching rate of nickel and cobalt and the low leaching rate of rare earth are achieved.
Key words: Ni-MH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nickel and cobalt    hot-dip    rare earth    
0 引言

随着镍氢电池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电池的广泛使用,其寿命终结后的处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用于移动领域的Ni/MH电池已达报废高峰期,最近十几年来,废弃镍氢电池的回收研究一直成为热点[1-2].废旧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同其正极一样,含有丰富的Ni、Co元素,此外,负极也还含有丰富的稀土.夏李斌等[3]对废旧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的浸出实验条件做了报道,找到了相关条件的影响程度和适宜的浸出条件,结合玉荣华,行卫东等[4-5]的研究成果,确定了浸出温度和硫酸初始浓度2个因素对浸出的影响较小.根据前期试验结果,此次选定试验温度90 ℃、硫酸初始浓度2 mol/L为不变因素,考察氧化剂用量、液固比(体积与质量比)、时间等因素对镍钴浸出的影响.

1 理论依据

根据镍钴及稀土金属在硫酸溶剂中的溶解理论[6],镍钴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稀土元素在硫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图 1所示,因此负极在硫酸溶解时,只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就能控制镍钴充分浸出而稀土尽可能不浸出,达到最大程度浸出镍钴和较好的稀土分离效果.

图 1 部分稀土元素在硫酸介质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2 实验 2.1 实验方案

称取一定的负极材料,用剪刀将其剪成小块后,固定浸出液硫酸的初始浓度为2 mol/L,温度设为90 ℃,逐个对液固比、氧化剂用量、浸出时间等进行单因素试验,找出各单因素的最优水平,最后进行综合验证实验.

2.2 分析方法

浸出前后分别测出溶液中的镍、钴、稀土含量,分别考察相应金属的回收率.Ni2+的检测使用紫脲酸铵络合滴定法,Co2+的检测使用亚硝基红盐分光光度法,稀土离子用GB/T 12690.12-2003《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

2.3 实验原料及试剂

固体负极,H2SO4,H2O2.经检测,固体负极成分含量为:Ni:48.58 %,Co:6.74 %,Nd:12.23 %,La:7.14 %,Ce:7.09 %.

2.4 分析设备及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锥形瓶、量筒、烧杯、玻璃棒、恒温热水器、真空抽滤器.

分析检测设备:722光栅分光光度计、ⅡXSP型ICP分析仪.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液固比影响

根据正极浸出的结果,结合廖春发和周雍茂等的研究结果[7-8],因负极的浸出原理与正极相同,只是多了稀土的干扰浸出,故本实验中仍假设对体系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液固比,而后再进行试验验证.具体操作如下:称取负极废料5 g,在“氧化剂加入量0.4 g/mL,温度90 ℃,H2SO4浓度2 mol/L”等条件固定后进行试验,测定不同的液固比下进行到20 min时,相关数据见表 1.

表1 不同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点击放大

表 1中得知,在负极浸出时,验证了液固比这一重要影响因素的假设,尤其是从第3组开始,镍钴和稀土的浸出率随着液固比比值减小而急剧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液固比比值减小,硫酸总体量越小,当在9:1比值以下时,基本不能满足镍钴浸出所需的硫酸量,反应不完全进行[9-10].若将所有金属浸出时反应价态均视为二价,按照成分比值大致取所有金属的平均分子量,由反应式(1)计算得之,理论的液固比也应在8~10之间,再综合考虑成本,试验选用9:1较为适应.

$ {{\text{M}}^{2+}}+{{\text{H}}_{2}}\text{S}{{\text{O}}_{4}}\to \text{MS}{{\text{O}}_{4}}+2{{\text{H}}^{+}} $ (1)
3.2 氧化剂用量影响

在前文硫酸浸出正极的过程中,得到了较为适宜的氧化剂用量为0.36 mL/g,再根据夏允和詹玉巍等的试验结果[11-12],在本实验中也以0.36 mL/g为中心,以0.03为单位上下取值来考察氧化剂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称取负极废料5 g,固定9:1的液固比、设定恒温90 ℃、浸出液H2SO4浓度为2 mol/L,测定不同氧化剂用量下进行到90 min时镍钴和稀土的浸出率,实验数据见表 2.

表2 不同氧化剂加入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点击放大

表 2得知,同正极浸出一样,氧化剂的用量对实验的影响尤其是对镍钴浸出的影响非常大.这是因为实验中氧化剂的作用是将金属离子的价态提高,三价镍钴比二价时更容易溶解在硫酸中[13],所以镍钴的浸出率随氧化剂的增大而升高;而稀土离子由于在高温下的浸出量少,再加上金属La离子其最外和次外层的电子结构,很难再进行价态改变[14],所以其浸出率变化不大.综上,本实验氧化剂的用量取0.39 mL/g较为适宜.

3.3 浸出时间影响

与正极材料浸出不同,由于负极材料中含有稀土,因其在高温下硫酸中的溶解度小,必然存在大量不溶解,且负极中穿孔钢带微量溶解[15],所以负极浸出不能以完全浸出的时间作为实验终点,以上实验中,均采用20 min作为实验终点,但20 min是否就是最合适的时间?针对疑问,开展以下试验.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称取5 g负极废料,固定9:1的液固比,氧化剂加入量为0.39 g/mL,在90 ℃时用2 mol/L的H2SO4进行浸出试验,考察在不同时间下镍、钴及稀土浸出率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见表 3.

表3 不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点击放大

表 3得知,从第3组开始,无论是镍、钴,还是稀土的浸出率,其数据基本趋于稳定,说明反应时间应该小于等于18 min而大于15 min,为准确确定反应时间,再对16 min和17 min时的浸出情况进行测定,所得试验数据见表 4.

表4 不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点击放大

根据表 4,很显然得出反应最接近平衡终点的时间是18 min,故负极的高温镍钴浸出时间选择18 min为宜.

4 小结

Ni/MH废旧电池负极用硫酸浸出,选用硫酸浓度为2 mol/L, 在90 ℃条件下进行高温热浸,其他最优的浸出条件为:液固比9:1、氧化剂的加入量0.39 mL/g、浸出时间18 min.在此条件下浸出,Ni的浸出率高达99.2 %,Co的浸出率达到99.0 %,而稀土的浸出率仅为0.93 %,得到了较纯的镍钴浸出液,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浸出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冰.从废弃镍氢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6.
[2] 张彬, 罗本福, 谷晋川, 等. 废旧镍氢电池回收再利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1): 135–137.
[3] 夏李斌, 罗俊, 田磊. 废旧镍氢电池正极浸出试验研究[J]. 江西有色金属, 2009, 8(3): 16–18.
[4] 玉荣华, 高大明, 覃祚观. 用硫酸从镍氢电池负极板废料中浸出镍钴[J]. 广东化工, 2011, 38(7): 35–37.
[5] 行卫东, 范兴祥, 董海钢, 等. 从废旧高温合金中浸出镍钴的实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5(2): 361–364.
[6] 吴炳乾. 稀土冶金学[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93: 96-102.
[7] 廖春发, 胡礼刚, 夏李斌. 从废镍氢电池负极浸出液中回收稀土[J]. 湿法冶金, 2011, 30(2): 152–154.
[8] 周雍茂, 胡宝磊. 钴冰镍常压浸出工艺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2(8): 11–13.
[9] 梅光军, 夏洋, 师伟, 等. 从废弃镍氢电池负极板中回收稀土金属[J]. 资源再生, 2009, 5(3): 26–28.
[10] 田磊, 常抑抑, 李红超, 等. 从镍氢电池正极酸浸液中萃取分离镍钴[J]. 湿法冶金, 2011, 30(4): 320–322.
[11] 夏允, 肖连生, 田吉英, 等. 废旧镍氢电池酸浸液中稀土的萃取研究[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4, 42(1): 9–13.
[12] 詹玉巍. 废镍氢电池正极极片活性物质的分离方法[J]. 工业科技, 2012, 41(5): 41–42.
[13] 佘宗华, 刘健忠, 宁顺明. 从印尼含镍红土矿中浸出镍、钴工艺试验研究[J]. 湿法冶金, 2011, 30(2): 120–122.
[14] 吴巍, 张洪林. 废镍氢电池中镍、钴和稀土金属回收工艺研究[J]. 稀有金属, 2010, 34(1): 79–84.
[15] 汪云华, 董海刚, 范兴祥, 等. 两段硫酸化焙烧[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2(2):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