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2, Vol. 3 Issue (6): 90-94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稀土资源收储专项储备量的确定[PDF全文]
杨斌清, 郑延智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文中梳理了定性确定稀土资源储备规模的文献资料,利用现实可提供储备量与预测趋势可提供储备量的波动关系以及储备量模拟模型,定量化计算了稀土资源收储储备量,以2000-2011年的稀土资源产、销、存数据为例,设计了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波动范围分别为0%、5%和10%的3个方案,模拟计算了3个方案的年最大储备量、最小储备量、专项储备量和绝对储备量,初步确定了2012年中国稀土资源收储的专项储备量.国家储备进行储备决策时,可以根据国家财政状况、国内外经济景气状况和稀土产业发展状况,选择实施高度储备、中度储备还是低度储备,并在不同储备思路指导下动态调节专项储备量.
关键词收储储备    专项储备量    模拟计算    
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reserve deal of rare earths
YANG Bin-qing, ZHENG Yan-zhi    
Faculty of Applied Science,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on the size of rare earths reserv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uti -l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supply and predicted supply deal, and using simulation model of re -serve deal,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the storage reserves of rare earths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data of rare earths production, sales and storage from 2000 to 2011, three plans are made. The volatility index of supply deal in each plan is 0 %, 5 %, 10 % respectively. Preliminary estimation of the reasonable re -serve deal of rare earths in 2012 is obtained when analog computation is used for the annual maximum reserves, minimum storage and reasonable reserve deal in each pl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fi -nance, economic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industry, reserves on high, medium or low levels will be chosen when decision -making on national reserves is need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reserves, the corresponding size of reserves will be adjusted.
Key words: storage reserves    reasonable reserve deal    analog computation    
0 引言

稀土是战略性资源.稀土资源储备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发展对稀土资源的持续需求,应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自然等突发事件,稳定稀土资源市场,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等[1].按照国际惯例,稀土资源储备可以分为稀土产品收储储备和矿产地封存储备,稀土资源收储储备较矿产地封存储备具有以下特点:能快速投放市场及时调节市场供需,对短期的供需变化和价格变化的反应能力强,但调节成本较高,运营管理也较为复杂.收储储备的一个关键决策变量是收储储备的储备强度(即储备规模),储备规模又分为专项储备规模和商业周转储备规模,其中专项储备是基础,由国家投资建设,而商业周转储备主要由企业承担.本文主要利用稀土产品的现实可提供储备量与预测趋势可提供储备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依据专项储备具有调节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差额、稳定稀土价格、保证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通过建立储备量模型对不同储备方案进行模拟计算,以合理确定稀土资源的专项储备量.

1 稀土资源收储储备规模的定性分析

最近几年,国内才开始重视稀土资源储备,相关研究文献不多,且研究成果以原则性、指导性的意见为主,对稀土储备量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定性描述.国内专家学者对稀土资源战略储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稀土资源储备形式、储备规模和实施储备的政策与措施等方面.关于稀土资源储备形式研究,张忠(2010年)在分析稀土资源战略储备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认为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形式主要有:矿石型(包括尾矿储备)、原料型(即精矿储备)和产品型储备[2-3].任忠宝(2011年)在借鉴国外矿产资源储备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我国稀土资源储备体系的设想,认为稀土资源储备分为稀土矿封存储备和稀土矿产品收储储备[4-5];关于稀土资源储备规模研究,有关专家分别从资源储量、资源消耗以及储备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贾文龙(2010年)提出,稀土资源储备可以根据国内资源储量和国内外稀土市场的变化在不同时期选择实行低度储备、中度储备或高度储备策略.低度储备策略是指能满足进口国的正常消费,但限制或禁止进口国存储资源.中度储备策略是指根据国内外稀土产品价格及市场需求来确定储备规模,并调整生产量及出口配额,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高度储备策略是指资源的生产仅仅保证国内消费,对外原则实行零出口,对内严格管理稀土资源,调控资源开发与利用,实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6].

还有学者认为稀土资源是由17种元素构成的,在确定储备规模时,应根据17种元素的稀缺程度不同进行分类确定.针对南方离子型中、重稀土中的镝、铽等珍稀元素实行高度储备策略,在保证国内消费的情况下,将其它矿区进行封存储备,稀土地下原矿能不开采就不开采,能储备多久就储备多久[7-9];针对北方轻稀土资源,通过调整生产量及出口配额,实行中度储备策略,储备期一般以1~2年为限;对于资源价值低、用途有限的稀土资源,根据国内外资源价格及市场需求来确定储备规模,实行低度储备策略[8].

2 稀土资源收储储备量的定量确定方法

稀土收储专项储备用于调节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差额,通常由国家投资建立该项储备.将稀土资源市场当成国家“稀土仓库”,“稀土仓库”的输入包括国外进口量以及稀土废料回收量,“稀土仓库”的输出包括国内稀土消费量、稀土出口量以及在开采、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储量.稀土收储储备模型核算周期单位为“年”,所有核算要素数据均为年末统计数据.

估算稀土专项储备量的可用模型有:

(1)稀土专项储备确定型库存控制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储备量及储备提前期都是确定的,而现实中的储备量及储备提前期都是随机的,故此模型的运用受到一定限制.

(2)稀土专项储备随机型库存控制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储备量及储备提前期都是随机的,但该模型的求解复杂,故此模型难以在实际中运用.

(3)稀土专项储备波动指数模型.影响该模型的因素主要有:储备波动情况、国家财政情况、储备效率、储备成本和资源生产的机会成本等,其中很多因素处于变动状况,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对资源可提供储备量的波动情况进行动态模拟和调整,引入可提供储备量波动指数变量:[10]

其中:Vt为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波动指数,其数值大小反映了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与资源供给趋势产量的偏差程度数值越大,说明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与供给趋势偏差越大,资源供给的稳定性越差;数值越小,说明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与供给趋势偏差越小,资源供给的稳定性越好.Ytt年稀土资源实际可提供储备量,其值等于稀土资源产量、净进口量与稀土废料回收量之和;为稀土资源预测供给储备量,它反映了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一段时间内的增长或下降趋势.

收储专项储备量的计算引入如下假设、变量与模型[11-13]

该模型假设:

a.稀土出口走私量为0;

b.稀土储备损失随着稀土开采、冶炼和分离技术水平的提高将逐步下降,为了方便模拟计算,假设储备损失为0;

c.稀土废料回收量为国内稀土总消耗量的10 %,滞后两年返回生产体系循环利用.

以上模型中各变量分别为:S为收储储备量;St为最大累计稀土资源储备量;Wt为最小累计稀土资源储备量;Qt为第t年收储储备量,它反映稀土资源的调控幅度;Mt为第t年绝对收储储备量;αβ(0≤αβ≤0)为事先设定的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的波动范围,反映稀土资源安全程度及储备成本水平.

3 稀土资源收储专项储备量的模拟计算 3.1 近十年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的计算

近十年中国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见表 1.

表1 近十年中国稀土资源可提供储备量/ t
点击放大

3.2 稀土可提供储备量趋势预测值和波动指数的计算

根据表 1中的数据建立稀土可提供储备量(Y)与年份(t)的回归方程如下:

由于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P值为0.019,小于0.05,说明回归方程是显著的;且R2=0.512 4,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

根据表 1中的数据,采用回归方程计算稀土可供储备量趋势预测值,并计算波动指数(见表 2).

表2 2000-2011年稀土可提供储备量趋势预测值及其波动指数
点击放大

从2000-2011年稀土可提供储备量与其趋势预测值比较图(图 1)可知,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

图 1 2000-2011年稀土提供储备量与其供应趋势预测值比较图

3.3 模拟方案计算与比较 3.3.1 模拟方案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波动指数确定模型以及表 1表 2的数据计算了3个方案的相关储备量(见表 3).

表3 不同方案的储备量计算/t
点击放大

3.3.2 模拟方案说明

利用专项储备量模型及表 1表 2的数据, 选取波动范围αβ分别取值为(0 %,0 %),(+5 %,-5 %)(+10 %,-10 %)3种情况下,计算各年的储备量、累计储备量和绝对储备量数值,见表 3.然后,计算出2012年3个方案的年最大储备量、最小储备量、专项储备量和绝对储备量,见表 4.

表4 各方案稀土储备比较/t
点击放大

表 4可以看出:方案一(0 %,0 %)是在稀土资源高度储备策略指导下采纳的稀土产品收储量方案,稀土的供应量发生任何波动都会受到国家干预调节,稀土专项储备量为6 970.22 t,稀土资源的绝对收储量为49 851.62 t;方案二(+5 %,-5 %)是在稀土资源中度储备策略指导下采纳的稀土产品收储量方案,当稀土可提供的储备量与预测的储备量之间的波动为5 %时,国家储备主体可以通过市场调控进行资源配置,稀土的专项收储储备量为7 864.27 t,绝对储备量为40 625.54 t;方案三(+10 %,-10 %)是在稀土资源低度储备策略指导下采纳的稀土产品收储量方案,当稀土可提供的储备量与预测的储备量之间的波动为10 %时,国家储备主体通过干预市场,调控配置资源,这种情况下稀土的专项收储储备量为7 943.5 t,绝对储备量为33 863.48 t.

4 结论

稀土资源是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等17种元素的简称,由于这17种元素各自的稀缺性价值、开发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未来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运用前景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稀土资源进行储备时,要区别对待.对于铕、铽、镝等主要用于高端军事方面的中重稀土品种,在高度储备策略下利用收储专项储备量模型确定中重稀土品种的专项储备量;对镨、钕等用途广泛,储备相对丰富的品种,在中度储备策略下利用收储专项储备量模型确定这些品种的专项储备量;对于价值相对低的镧、铈等品种,在低度储备策略下利用收储专项储备量模型确定这些品种的专项储备量.

稀土资源收储是稀土资源储备的重要储备形式,稀土资源收储量是稀土资源储备的关键决策变量,国家在进行决策时,根据稀土资源品种、财政状况、国内外经济景气状况和稀土产业发展状况,选择实施高度储备、中度储备或低度储备策略,在不同储备策略下动态调节稀土资源不同品种的专项储备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雪. 建立我国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制度[J]. 财政研究, 2009(10): 51–52.
[2] 张忠. 我国稀土市场现状分析与预测[J]. 稀土信息, 2011(8): 6.
[3] 邢晟. 我国稀土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11): 79.
[4] 任忠宝, 余良晖. 稀土资源储备刻不容缓[J]. 地球学报, 2011(7): 507–511.
[5] 贾怀东. 稀土资源的危机[J]. 四川稀土, 2008(1): 11.
[6] 贾文龙, 薛亚洲, 任忠宝. 关于建立中国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的政策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12): 7–9.
[7] 王克强, 俞虹. 美、日两国矿产资源储备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体制改革, 2011(5): 165–167.
[8] 贾怀东. 多重战略综合治理--把好稀土资源国门[J]. 稀土信息, 2008(7): 23.
[9] 杨斌清. 稀土资源战略储备机制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2): 51.
[10] 孙永波, 汪云甲. 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专项储备量的确定[J]. 资源科学, 2005(5): 16.
[11] Huntington H G. Energy disruption, interfirm pricr effects and the aggregate economy[J]. Energy Economics, 25(2): 119–136. DOI: 10.1016/S0140-9883(02)00095-6.
[12] 徐凌云.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08:32. http://www.oalib.com/references/14700263
[13] 王晓东.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规模及其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5:33.
[14] 国家发展和政策委员会产业协调司. 中国稀土-2009[J]. 稀土信息, 2010(3): 4–6.
[15] 国家发展和政策委员会产业协调司. 中国稀土-2010[J]. 稀土信息, 2011(4): 4–6.
[16] 国家发展和政策委员会产业协调司. 中国稀土-2011[J]. 稀土信息, 2012(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