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2, Vol. 3 Issue (2): 20-2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热型连铸单晶铜工艺设备关键材质的选择[PDF全文]
安桂焕, 赵鸿金, 杨斌, 张明明, 徐高磊, 李金德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热型连铸是一项近净成形(near-net-shape)技术,它是将定向凝固和连铸技术结合在一起的 新型工艺.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综述介绍了热型连铸技术的特点和技术要点.在热型连铸技术应用于单 晶铜生产工艺过程中,基于温度场直接影响热型连铸技术的关键———固液界面的位置和形状,重点 介绍了影响温度场分布的熔体、铸型及引锭等关键部件的材质选用,为进一步改善热型连铸单晶铜 生产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热型连铸    单晶铜    铸型温度    材质选择    
Choice of key materials in casting single-crystal copper processing equipment by heated mould continuous casting
AN Gui-huan, ZHAO Hong-jin, YANG Bin, ZHANG Ming-ming, XU Gao-lei, LI Jin-de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Heated Mould Continuous Casting is a novel near-net-shape process,which combines the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casting.The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Heated Mould Continuous Casting are generalized,based on the key points which is the position and shape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 in single crystal copper production process,the key materials are expounded mainly on the shells ,moulds,dummy bars,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Heated Mould Continuous Casting of single crystal copper production proces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heated mould continuous casting    single-crystal copper    mold temperature    materials choice    

随着电子工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超细、高 导高保真线材导线的用量不断增加,普通的多晶铜材 已难于满足这种要求,而单晶铜材由于消除了晶界,使 其具有良好的高保真性能,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热型连铸是将连续铸造与定向凝固巧妙地结合 起来的一种新工艺[1],可用来生产长度不受限制的定 向凝固的单晶和准单晶的金属型材[2],它又称为大野 连铸法(Ohno Continuous Casting,简称OCC ),是由 日本千叶工业大学大野笃美于1978 年发明并于 1986 年首次发表[3-5].技术核心是用加热的铸型代替 传统连铸法采用的冷铸型及与之分离的冷却系统,见图 1[6].热铸型的作用在于使液态金属和凝固铸坯 间的固液界面位于型口附近,避免在铸型内部结晶 成核,并因铸型和冷却之间悬殊温差产生单向热流,有利于形成定向凝固条件,促进晶粒择优生长,实现 单晶铸造[7].

图 1 热型连铸与传统连铸原理示意图

1 热型连铸技术关键

在热型连铸技术中,其技术要点主要取决于固 液界面位置及其形状的确定,因而控制铸型温度是 技术关键.根据热型连铸的基本原理,控制铸型温度 的目的:一是避免金属液在型内结晶,这要求铸型温 度必须控制在合金的熔点以上;二是控制固液界面 在铸型出口的附近.影响铸型温度的主要工艺因素除 了冷却强度、连铸速度、熔体温度以外,引锭材质、铸 型加热炉的功率等设备因素也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国 内学者对此技术要点做过不少研究工作,也取得了 一定研究进展.如甘肃工业大学丁雨田等[8]对热型连 铸单晶铜铸型温度的控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王海南[9] 就熔体温度和铸型温度对固液界面及位置的影响做 过数值模拟研究;又如广东工业大学刘可如[10]对其研 究的炉体材质做了较为详细的设计计算.但从目前来 看,各研究者在研究熔体温度和铸型温度主要集中 在其对固液界面的影响,而在为熔体和铸型提供温 度保障的材质选用方面未作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因 此针对目前的现状,并结合横引式单晶铜连铸实验 设备,如图 2 所示,将对设备熔体材质、引锭材质、铸 型材质等作一综述,以为今后进一步完善热型连铸 单晶铜生产工艺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图 2 横引式单晶铜连铸实验设备原理简图

2 工艺设备关键材质的选择 2.1 熔体相关材料的选择

熔体主要承担着熔炼、保温、提纯净化等功能,一般包括熔炼炉、保温炉和铸型加热腔体.根据各研 究者实际情况的不同,其使用的炉体种类也不尽相 同,但在有色金属加工中,普遍用于紫铜及铜合金熔 炼的是感应炉,这与目前热型连铸研究中的熔炼炉 和保温炉大多使用感应炉相符. 在单晶铜生产中,熔 化电解铜料多采用工频有芯感应炉.工频有芯感应炉 由炉壳、炉衬、熔池、熔沟和感应器等组成.

(1) 炉壳材料.炉壳即熔体的外部结构框架,主要 起着支撑定位作用,要求承受高载荷、耐高温.根据实 际,炉体侧壁和炉顶一般选用钢种Q235,因连接需要 用到的边角部件,选用45# 即可,但在局部高温处,比 如与铸型相连的前端盖压板,因温度相对较高,需选 用耐热钢.

(2) 炉衬材料.砌炉衬材料按功能分为绝热材料 和耐火材料两类:①绝热层.炉衬的内层为耐火材料,外层为绝热材料.常用的绝热材料有石棉、硅藻土、蛙 石、珍珠岩及矿渣棉.其主要性能特点是气孔率高,体 积密度小、导热系数小.保温炉一般大多选用石棉作 为绝热材料,并多以石棉板的形式铺设在炉壳与耐 火层之间.相比其他绝热材料,其熔点高达1500 ℃,且可起保温和吸潮作用,其成本低,又容易铺设,石棉板的厚度,可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5~20 mm. ②耐火层.一般情况下,热处理炉对耐火材料应具有: 能承受高温,且在高温下不熔化,不软化;在高温下 长期使用而砌体仍不致发生变形和裂纹; 在承受炉 子载荷及其他机械负荷的作用时,不变形、不断裂、 不倒塌;有抵抗金属及炉内气氛的侵蚀作用;当温度 急剧变化或受热不均时,砌体不致发生破裂和剥落. 常用的耐火材料主要有耐火粘土砖、高铝砖、轻质与 超轻质耐火粘土砖、刚玉制品、硅酸铝耐火纤维、耐 火混凝土等.

炉壳与炉膛之间是用耐火材料堆砌构建,一般 炉衬分两层,主体( 耐火层)选用莫来石轻质砖堆 砌,外层(绝热层)选用硅酸铝纤维.但有些稍大型的 炉体,炉体炉衬可分3 层,即由两层莫来石轻质砖 堆砌与其之间的石英砂捣打料一起构成炉衬主体. 由文献[11]可知,参考耐火层的厚度取290 mm,绝 热层的厚度取20 mm.

莫来石轻质砖具有较高的气孔率,且分布均匀,因 而它不仅耐火而且绝热,其耐火度高达1100~1300 ℃. 但它的耐急冷急热性、高温结构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比较差,宜用于炉侧墙和炉顶.用轻质砖所砌的炉子 重量轻、炉衬蓄热损失少,故而热效率高、升温快,这 对周期作业炉的意义很大.

此外,根据各研究的实际试验条件,在炉体中会 出现局部高温区,如为了提纯而设置的炉膛隔墙,以 及炉顶高温处.为了达到与炉顶和侧板更好的耐高温 和绝热效果,所采用的材料均为高铝砖.高铝砖的主 要成分为A12O3,杂质较少,耐火度和荷重软化开始 点都较高,最高使用温度1500 ℃.高铝砖还有良好的 耐急冷急热性以及化学稳定性,但成本较高.

衬砖外层选用具有良好的耐火和绝热性能的硅 酸铝纤维,又称陶瓷纤维,与一般的耐火材料相比,其重量轻、导热系数小、比热小、抗热震性能好、化学 稳定性好、绝热性能好.

(3) 熔沟.据规模大小各异,熔池底部有一条或二 条环沟,其中充满和熔池联通的熔体,即为熔沟,开 始起着“点火"作用,之后起着电热转换的桥梁作用,其材质的选择与连铸材质相同.如连铸单晶铜,其材 料即为紫铜.

(4) 液位控制块与塞棒相关材质的选择.在热型 连铸工艺中,不管采用何种控制装置来控制炉膛内液 面高度,但最终均需通过执行部件──液位控制块来 直接执行规定动作.从研究和应用状况角度,综上所 述,其材质选用高铝砖较为合适,并收到良好效果[12].

在连铸过程中,一般都是一炉多流,为确保在更 换铸型、维修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能停止供液,保证工 作环境安全、稳定、可靠,应使各流之间的工艺操作 保持独立.因此,一般做法是在靠近与保温炉膛炉相 连接的导流管端部,设置一截流控制装置,其执行部 件即为塞棒.由于其直接与高温金属液接触,并且处 在空气气氛中.综合考虑,选用的材质为高铝砖.

(5) 熔体加热元件的选择.电热元件分为非金属 和金属2 大类.选择电热元件材料应考虑是否具有高 温强度大、耐热性高、高的电阻系数、小的热膨胀系 数、小电阻温度系数、能抵抗不良气氛的侵蚀、成本 较低等性能特点.

工频有芯感应炉炉体下方是“电热器",上方是 熔炼室(亦称熔池),即炉子下部相当于一个铁芯变 压器,次级为熔沟.由“电热器"完成电热转换,实现熔 化和保温的功能,可见,在“电热器"满足磁感强度 大,磁漏少条件下,才能达到高的电效率.

由具有导磁率比空气大数十倍的优良导磁 体———硅钢片制成的铁芯,磁感增强,磁漏减少,有芯 感应炉的电效率高,功率因数大,所以炉体加热元件 一般选择硅钢片.感应线圈套在铁芯上,电效率高达 0.95~0.98,接近于电力变压器,远远优于无芯感应炉.

若作为实验室小型试验,保温炉亦可采用坩埚 型炉实验,此时采用广东工业大学刘可如[10]设计中所 用的硅碳棒作为电热元件较为合适.

2.2 铸型系统相关材质的选择

铸型加热系统由导流管、结晶器、保护件及其加 热系统共同构成,据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对热型连铸 法的不断深入研究表明,铸型加热系统是实现单晶 连铸的关键环节之一.

(1) 铸型相关材质选择.导流管是用于连接保温 炉与结晶器的部件,起保温和引流作用.从工艺角度 出发,要求导流管必须耐高温且具备良好的保温效 果,才能保证导流管内的金属液呈液态,避免在抽拉 过程中出现卡死或线材表面划伤的现象; 从结构强 度来看,因引流的金属液比重较大,因此要求其具备 合适的强度,才能保证生产安全、可靠、平稳.结晶器 是按照一定的配合关系安装在导流管的引杆端,起 定径结晶作用.为了减少引锭阻力,提高线材的表面 质量,要求铸型内腔尺寸均匀,表面光洁度高.

根据以上各功能要求,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者的 实践[8],建议导流管和结晶器选用高纯高强石墨较佳. 石墨的熔点为3850±50 ℃,沸点为4250 ℃,即使经超 高温电弧灼烧,重量的损失很小,热膨胀系数也很 小,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高温强度,并且其机械加工 性能优良.更为突出的是与铜液之间不润湿(1150 ℃ 时润湿角为140 °),不会污染铜液(1500 ℃时石墨在 铜中的熔解度仅为0.003 wt%),故而选用高纯石墨作为结晶器材质相对较为合理[13].

为了提高铸型系统的使用寿命,在实际生产中,均 需做耐高温抗氧化涂层处理.抗氧化涂层是在石墨外表 面加添涂一层石墨抗氧化涂料,形成一层几乎与石墨 件成一体的涂层,隔断石墨件与空气的接触,防止石墨 件在高温下氧化,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省生产成本.同时 为了进一步增加系统的结构强度和保温效果,在石 墨导流管外面用保护套进行保护.一般保护套材质选 用高温结构陶瓷.它在热和机械性能方面,有耐高温、 隔热、高硬度、耐磨耗等优点,甚至在空气中可以耐 受1980 ℃的高温.

(2) 铸型加热元件相关材质选择.铸型加热腔体 主要目的是使其内部的金属液(由保温炉流出)温度 高于铜的熔点并保持相对恒定,以防在金属液引流 过程中热损失过大,因此该腔体的加热元件要求能 抗氧化、耐高温,且寿命长、安装维修方便及化学稳 定性良好等特点,因此,结合单晶铜热型连铸设备的 要求,并根据受热原理的不同,导流管的电热元件可 选择硅碳棒或是电炉丝.但其安装和电控设备存在较 大差异,选用前者作为电热元件时,根据炉体实际结 构,可选择标准U 型、枪型、W 型等或非标准型号的 硅碳棒.

硅碳棒是非金属高温电热元件,即使在氧化性 气氛中正常使用温度仍可达1450 ℃,使用寿命高达 2000 h.选用硅碳棒作为加热元件时,可根据生产工 艺需要,配备自动化电控系统配套,可实现曲线自动 调温,从而得到精确的恒定温度.综合来看,使用硅碳 棒加热既安全又方便可靠. 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电 子、粉末冶金、陶瓷、半导体、分析化验、科学研究等 高温领域,已成为真空炉、冶炼炉以及各类加热设备 的电加热元件.

2.3 引锭材质选择

引锭的作用是使铜液在引锭头凝固并与之结 合,在牵引外力作用下将铸锭引出.这要求引锭与所 熔金属有相近的导热能力,以免在连铸过程开始,当 接头通过冷却水时造成导热能力突变.

为了合理地选择引锭材质,丁雨田等[8]分别采用 不锈钢管和紫铜管进行模拟引锭试验,对比结果表明 选用紫铜可保证铸型温度满足热型连铸的要求,制 备出表面良好的单晶铜杆,这从广东工业大学、兰州 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众多研究者通过采用紫 铜锭作为引锭的实验得到了良好的佐证.

2.4 其他

在试验或生产工艺过程中,为获得优良性能的 产品,应尽可能降低杂质对产品的影响.从熔炼阶段 来看,在炉膛内连续吹高纯氮气,并且在金属液表面 覆盖一层木炭粉可防止铜液被氧化,有效保护铜液; 由于硅碳棒在空气中开始氧化的温度在650 ℃左 右,特别是与水蒸汽有着强烈氧化的特性,且与氢接 触会变脆,因此在铸型出口吹高纯氮气,可有效防止 铸型尤其是型口的氧化,为制得没有氧化皮的高表 面质量的铜铸锭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随着热型连铸理论的不断成熟及该工艺的不断 深入研究发展,如在工艺控制中为熔体温度及铸型 温度提供保障的材质,有利于促进人们进一步掌握 铸型温度控制的技术关键,相信会从目前研究比较 集中的单一纯金属,如单晶铜,向各类合金系列材料 及界面形状复杂的近终形产品趋势发展,最终使单 晶材料能实现工业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黎沃光. 热型连续铸造法的原理及应用[J]. 铸造, 1996(12): 39–44.
[2] 王东岭, 苏勇, 陈翌庆, 等. 热型连铸准单晶铜杆的工艺及性能[J]. 金属功能材料, 2010(1): 58–61.
[3] Ohno,Soda H.Proceedings of F.Weinberg Int.symposium on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J].The Metallurgical Society of CIM,1990,20:215-228.
[4] Ohno Atsumi. Continuous casting of single-crysta1 ingots by the OCC process[J]. Journals of Metals, 1986, 38(1): 14–16.
[5] 大野笃美. 金属的凝固理论?实践及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M]. , 1983.
[6] Ohno A. Casting of near net shape products[J]. The Metallurgical Society, 1988: 177–184.
[7] 赵干, 倪锋, 魏世忠. 热型连铸技术在单晶铜生产中的应用状况[J]. 铸造设备研究, 2006(4): 46–51.
[8] 丁雨田, 许广济, 郭法文, 等. 热型连铸单晶铜铸型温度控制的研究[J]. 铸造, 2003(4): 249–251.
[9] 王海南.热型连铸过程微观组织的计算机模拟[D].兰州:甘肃工业大学,2001.
[10] 刘可如.铜单晶杆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与开发[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7.
[11] 一机部第一设计院. 工业炉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M]. , 1981.
[12] 丁富春.单晶连铸法制备铜单晶体的试验研究[D].兰州:甘肃工业大学,2001.
[13] 张功.铜单晶连铸设备及铜单晶制备[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