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
江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共发现各类有用矿种160多种,其中已查明矿产储量的有101种,矿产地5000余处[1].但由于技术装备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不高,总体上仍处于“多、小、低、散、差”的状况,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非煤矿山共计5524座,其中:地下矿山494座,露天矿山1987座,尾矿库373座,其它矿山2670座[2].如何防止和治理矿山事故已成为安全生产领域的一大难题.对矿山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及对矿山进行安全评价是预防矿山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矿山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途径[3-4].近年来,江西省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安全评价在促进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非煤矿山通过安全评价,明显改善了矿山企业安全监管薄弱、矿业秩序混乱、事故隐患严重、死亡事故时有发生的严峻局面.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质量显得至关重要[5-6].然而,就目前江西省非煤矿山的安全评价报告编制质量而言,仍存在许多普遍性的问题,其中编制依据不充分、开采现状描述不清、评价方法选择针对性较差、评价单元的划分不合理、危险源辨识不到位、安全对策措施没有针对性以及安全评价结论不明确等尤为突出.如何正确认识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的质量,以帮助安全评价机构改进和完善非煤矿山的安全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安全评价的定义及开展安全评价的意义 1.1 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 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3].
1.2 安全评价的意义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①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评价是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评价可确认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②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并为日常监管提供科学依据;③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安全评价不仅能确认系统的危险性,而且能进一步预测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并以此说明系统危险可能造成负效益的大小,合理地选择控制措施,确定安全措施投资的多少,从而使安全投入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水平;④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纵向单一为全面系统管理.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⑤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无疑可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使生产经营单位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7-8].
2 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依据不足安全评价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必须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以保障被评价项目的安全运行,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这就要求在进行评价时,及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前江西省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评价依据存在的问题有:
(1)对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把握不透,导致编制依据资料的收集缺乏针对性,甚至出现盲目抄袭的现象;
(2)不能对已废止或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时更新;
(3)对矿山现场了解不足,评价依据的资料收集不全,导致评价的基础不牢,从而影响安全评价工作的准确性.
2.2 开采现状描述不清对开采现状描述仅是评价的基础,开采现状描述不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开采现状各系统不能满足安全生产条件,评价机构为了出具一份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评价报告,故意避重就轻,含糊其辞;
(2)开采现状周边条件不符合要求,尤其是尾矿库类的安全评价报告,周边情况尤为重要,但部分评价报告对尾矿库周边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回避不谈,企图蒙混过关;
(3)部分评价报告对开采现状的描述抄袭的力度非常大,预评价抄袭可行性研究报告;验收评价抄袭安全设施设计;现状评价的描述部分与图纸都一致,对原有的东西拿来就用,不加消化吸收,导致编制的评价报告可信度不强;
(4)矿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很多评价机构不具备矿业系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开采现状描述不清;
(5)矿山改、扩建工程评价报告对新、老系统之间的关系要求较高,但很多评价报告内容空洞,只泛泛而谈,互相抄袭,实质性内容较少,易导致审查人员对工程项目产生误解.
2.3 评价单元划分不合理,评价方法选择不当安全评价,其精髓是评价,合理的划分评价单元,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评价报告中对如何划分评价单元、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审专家的层次不同,对安全评价的理解不一致,很多专家评审过程中仅关注对现状的描述和提出的对策措施,对具体如何划分评价单元、选用评价方法不重视;
(2)许多监管部门和委托单位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不够重视,认为那是虚的,不值得深究;
(3)评价人员对安全评价的要求与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理解不深刻.进行安全评价时,首先应针对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搜集有关资料,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其次是对系统存在的多个危害因素及评价单元进行筛选,针对主要危害因素及重要单元进行重点评价.由于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故要有针对性地作出选择.这就对评价人员的专业素质(安全工程或相关专业背景)提出了较高要求.
鉴于以上原因,评价人员在编制评价报告时,仅注重对现状的描述,而对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重视不够,从别处拿来就用,不加消化,更没考虑对被评价项目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是否到位,评价是否全面,导致评价报告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4 对策措施针对性不强目前非煤矿山评价报告存在对策措施泛泛而谈的现象,不论什么类型的矿山、什么种类的评价报告,对策措施都是相似的,尤其是在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中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评价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不足,对被评价项目分析不出或分析不全各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相应的也就不能全面的提出安全对策措施,还有个别评价人员责任心不强,直接引用相似报告的对策措施;
(2)评价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学习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地方文件的相关要求,提出的对策措施不能与各级政府文件的要求一致,没有针对评价项目的特性,为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
(3)部分评价报告的安全对策措施内容较多,但仅泛泛而谈,不具体翔实,没有可操作性;
(4)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因其与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紧密结合,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出具评价报告的时间较为集中,质量难以控制.
2.5 评价结论不明确评价结论是对各评价单元评价小结的高度概括,应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作出评价结论.但一些评价报告结论观点不明确、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自相矛盾,尤其是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其评价结论将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能否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如评价人员责任心不强时,将会对一些安全生产条件不好的建设项目出具模棱两可的评价结论.
3 提高评价报告质量的对策与措施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系统性较强的工作[2],针对目前江西省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对安全评价报告评审专家的培训教育.评审专家应熟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理解深刻,掌握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并在本专业内具有一定的造诣;
(2)评价机构应认真克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各中介机构在开展安全中介活动时,要把建立完善质量过程控制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质量过程控制考核标准的要求,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安全评价活动实施系统化管理,促进安全中介活动有序运行,减少和规避风险,从程序上、制度上为安全中介报告的质量把好关.
(3)加强对评价人员的矿山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素质.目前省内各评价机构非煤矿山相关专业人员较为匮乏,高级技术人才紧缺,缺少行业领军式技术人才,整体技术力量不强;安全中介服务水平与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期望和各级安监部门安全生产许可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评价机构应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对现有评价人员应加强其责任意识的培训,并建立严格的内部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从而使编制的评价报告能真正做到为安监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消除或减弱企业的安全隐患,使其达到本质安全.
4 结束语对江西省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解决安全评价报告编制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与措施.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加强安全评价报告评审专家的业务水平和安全评价机构内部的过程控制,各评价机构要高度重视非煤矿山相关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编制的安全评价报告才能经得起专家的审查,经得起监管部门的现场核查,经得起事故责任倒查,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
马逸麟, 唐春花, 赵赣, 等.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21(2): 113–116.
|
[2] |
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江西省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情况统计[R]. 南昌: 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1.
|
[3] |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组织.
安全评价师(第2版)[M].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
[4] |
孙国安. 浅谈煤矿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州煤炭, 2010(4): 40, 76.
|
[5] |
朱易春, 王乃斌, 黄洪祥, 等. 中小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评价研究与实践[J].
金属矿山, 2007(11): 102–105.
DOI: 10.3321/j.issn:1001-1250.2007.11.029. |
[6] |
林友, 叶加冤, 王育军, 等. 云南省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编制质量探讨[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5(5): 19–22.
|
[7] |
勾红英, 罗智文, 袁东, 等. 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内江科技, 2010(2): 30.
|
[8] |
严积松, 周旭. 小型地下金属矿山安全综合评价与对策[J].
采矿技术, 2009, 9(3): 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