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金属  2010, Vol. 24 Issue (2): 40-45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浙江省有色金属产业状况分析与检测服务的探讨[PDF全文]
杨航飞 , 胡水江 , 徐君 , 陈纪东 , 李生初 , 马铖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浙江 绍兴 312071
摘要:通过调研浙江省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分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检测机构服务于产业的必要性.
关键词有色金属    块状经济    转型升级    质量安全    
Status Analysis of Non-ferrous Industry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Its Testing Service
YANG Hang-fei , HU Shui-jiang , XU Jun , CHEN Ji-dong , LI Sheng-chu , MA Cheng     
Shaoxing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haoxing 312071,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scale, distribution, qualit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nonferrous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necessity of testing service to non-ferrous industry is also analyzed.
Key words: non-ferrous metal    block econom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quality safety    
1 产业现状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度极高,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的电解铝、铜、镍、镁等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镁及镁合金总产量居世界第一;镍的总产量15万t,居世界第三.从需求方面看,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形成了对有色金属的旺盛需求.镍、钴、铜、铝、镁合金及贵金属材料集诸多优异性能于一身,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浙江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缺乏,但在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较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地区.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量不断下降,国内消费疲软,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行业全面亏损,产业平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

应该看到,有色金属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客观上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有色金属产业在我省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作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支撑材料的地位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目前,我省有色金属产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个行业大类,涵盖了铜矿采选、铜冶炼、铅锌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常用有色金属加工等十多个行业小类.我省企业依托华东及周边地区铜、镁、铝、锡等有色金属资源,掌握了新材料及其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在金属合金研究方面突破一些重大关键技术,掌握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同时,围绕铜、镁、铝、锡等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整合浙江省有色金属合金领域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的科研资源,逐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工程技术研究、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的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的具有产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有色金属企业的高速发展,对于当前我省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就业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有色金属产业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已成为我省冶金工业的重要支柱.

2 产业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块状经济已成为支撑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占我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 %以上,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有利于培育区域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省通过加大龙头企业培育的力度,进一步促进其在块状经济中发挥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支持企业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提升块状经济的产业分工地位和整体竞争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绍兴、宁波、杭州、温州等地为主的铜加工基地,培育了像海亮集团、宏磊集团、金田集团等年销售额达上百亿的铜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以绍兴、湖州、杭州、温州、宁波等地为主的铝加工基地,培育了乐祥铝业、栋梁铝业、鼎丰实业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铝型材加工企业;形成了以绍兴、杭州等地为主的锡基焊材基地,培育了天龙锡材、友邦电子、亚通电子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锡基焊材加工企业;同时,也形成了像长兴蓄电池产业集群,衢州氟硅产业集群,镇海、路桥、仙居、富阳、桐庐再生金属产业集群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开发企业.

3 质量状况

浙江省有色金属基础材料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体系.以铜、铝合金产品为例,到目前为止,可以生产铜、铝板、带、箔、管、型、线等18大类,500多个牌号,5000多个品种和3万多种规格产品,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军工需要.但是,铜、铝合金及加工材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问题尚需提高;高精度高性能铜材、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大型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等产品仍需进口,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国防建设发展.以热连轧、冷连轧、短流程、连续化、高精度为主导方向的制备技术,还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加工技术代表着当前世界的最高水平,而省内其产业化关键技术尚在攻关;航空、航天、现代交通运输、机械等领域急需的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结构材料制备的核心技术、装备还未取得全面突破.

同时,有色金属新材料比传统材料性能优异,是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新材料仅占材料总量的10 %左右,但它应用范围大,发展前景广阔,其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从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新材料作为重大战略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倍受高度重视.目前,我省新材料技术、产业化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表现在:新材料跟踪仿制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少;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少;新材料的成果转化率低等.

4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加快,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现代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生物和环境等产业越来越密切,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十五”以来,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明显向新材料产业倾斜,为新材料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环境.

但是,在看到我省有色金属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有色金属行业经济增长过渡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加工新材料高端产品仍需进口;行业关键技术自给能力较低,一些领域引进技术的局面尚未改变.总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色金属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省已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省,但还不是强省,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突破的关键,就是从支撑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依靠科技进步,突破资源、能源、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实现从资源、能源耗费型向节约型转变,支撑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同时,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军工配套材料等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达到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紧迫需求和行业实际,行业科技发展战略重点是:一是优先发展资源、能源、环境共性技术,解决行业重大瓶颈问题.二是把握未来有色金属合金新材料发展趋势,把掌握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作为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重点.

5 检测服务

(1) 检测服务是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实现了从工业小省向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工业成为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主要阵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也必须清醒认识,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省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进一步凸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亟待解决,原来以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为主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相关检测机构停留在产品监督检查的路子随着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捉襟见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已刻不容缓,这是有效化解我省工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举.必须看到,经济形势越严峻,工业发展越困难,同时也蕴藏着转型升级的先机,应当化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把工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能力这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视野中,放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格局中,放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

(2) 检测服务是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加入WTO以来,使我们明白有技术才有话语权.有一句流行语:“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搞技术,三流企业搞产品”.这说明,只有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潮流的企业才有权力制定产业技术标准,才能在技术领域拥有话语权.发生在前几年的国际技术组织联手封杀中国DVD的事件,以及正在大行其道的技术壁垒,使我们对“有技术才有话语权”这句话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切肤之痛.在有色金属行业,我省企业拥有话语权的企业不多,这就注定了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为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应开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核心检测技术的攻关、关键检测工艺的试验研究、有色金属制备重大装备的检测及产业化技术开发,获得在有色金属新材料检测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重大技术应用成果.通过对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为基地新材料产业的产业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建立有色金属相关领域信息服务平台,为基地企业提供行业技术服务,为相关企业的新产品的生产、推广及加强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3) 检测服务是强化质量监管,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条件.质量是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反映.国家对质量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出台了《质量振兴纲要》,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把质量工作摆到了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在产业结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质量工作尤为重要.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通过对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为基地新材料产业的产业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可以强化对有色金属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监管、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浙江省有色金属资源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从支撑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突破资源、能源、环境领域的检测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支撑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军工配套材料、复合材料等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的检测工作,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基础材料、新材料的检测,调整检测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开发有色金属合金先进制备技术及其装备,力争在镍、铜、铝、镁等新型合金材料的工业化制备技术和装备检测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