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吸收法测定钨精矿中的硫 | ![]() |
高频燃烧-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硫是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种测定方法,它具有燃烧温度高、试样分解完全、重现性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等特点。钨精矿中所含杂质硫对钨的冶炼过程十分有害。APT生产工艺采用离子交换法时会使交换树脂中毒,为了在钨冶炼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或清除硫,就必须对钨精矿中所含硫元素进行准确的测定。
多年来,钨精矿中硫的检测方法一直使用燃烧碘量法。该方法在检测白钨精矿中硫时,即使添加助熔剂,分析时间依旧较长,且对燃烧终点的判定不够明显。采用高频红外碳硫测定仪进行测定,添加适量助熔剂,可缩短分析时间,且分析终点稳定准确[1-2]。
1 实验部分 1.1 分析原理在高频感应燃烧炉中,在富氧的条件下,试样达到充分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混合气体,通过硫吸收池检测,由计算机进行积分计算,得到硫的分析结果。
1.2 仪器与试剂HW2000B型高频红外碳硫测定仪;CS型瓷坩埚(在1 000 ℃马弗炉中烧4 h冷却至室温后存放于干燥器中备用)。
金属钨粒;纯铁助熔剂;99.99 %高纯氧气;高效变色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1.3 试验过程按仪器说明书,调整好仪器至正常工作状态,选择好通道号及通道参数。
称取试样0.05 g于已处理好的瓷坩埚中,再在试样上覆盖纯铁0.2 g,钨粒1 g,将瓷坩埚移至高频感应加热炉的燃烧室,启动“升炉”开关,将气路密闭后,仪器自动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称样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因为钨精矿与铜矿石含硫较高,要使其分析曲线在仪器的线性测量范围内,需要减少称样量。称量太少,可能因为试样代表性不足,或因称量误差等其他因素造成测量误差增大,而称量太大,硫的分析曲线超出仪器的线性测量范围,造成测定结果偏低。试验选取几种标准样品,参考仪器的线性测量范围,通过改变试样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 1。
表 1 称样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
![]() |
点击放大 |
2.2 最短分析时间
由于分析的最终结果与释放曲线的面积积分值成正比,而面积与截止值和最短分析时间有直接关系,本法取最短分析时间为35 s。
2.3 校正值红外吸收法测量硫元素是属相对测量方法,因此每次分析试样前需用同类、含量相近的标准样品校正仪器参数,得出标准曲线后方可分析试样。
2.4 纯铁和钨粒的用量和选择通常高频感应炉使用的助熔剂为金属钨粒和纯铁,助熔剂的选择见表 2。由于钨精矿样品中含钨较高,因此对纯铁和钨粒的加入量可以相对减少。由于纯铁容易飞溅,对燃烧管损害较大,还易堵塞氧枪口,所以必须控制其加入量,在纯铁上覆盖一层钨粒可解决以上问题。试验表明,纯铁0.2 g,钨粒1 g时结果稳定,且不损伤仪器。助熔剂用量的选择见图 1、图 2。
表 2 助熔剂的选择对样品熔融的影响 |
![]() |
点击放大 |
![]() |
图 1 纯铁助熔剂加入量 |
![]() |
图 2 钨粒加入量 |
同时,针对白钨分析时间较长,出现的曲线拖尾现象,可先在坩埚底部垫一层纯铁,约0.2 g左右,再将称试样,在试样上再覆盖纯铁,钨粒等助熔剂,可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由图 1、图 2可见,纯铁加入量在0.15~0.5 g之间,钨粒加入量在0.6~1.8 g之间,得出的测定结果较为稳定。
2.5 精密度将同一样品测定11次,结果见表 3。
表 3 精密度试验结果(n=11) w/% |
![]() |
点击放大 |
3 结论
利用高频红外碳硫测定仪测定钨精矿中硫的含量,结果准确,操作简便。测定范围为0.1 %~2.5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1 %。
[1] |
陆定安.
分析化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
[2] |
朱艳, 贾沛民. HCS-14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钽铌碳化钽中碳[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998, 34(5): 235–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