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集团管理创新探析 | ![]() |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 推动着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管理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世纪, 研究企业管理创新既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严酷现实, 现代企业只有通过对经营思想、组织机制、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才能打破旧有格局, 才能不断推动自身向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江铜)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铜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特大型联合企业, 也是中国最大的铜工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金银产地。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 经过2 0多年的大规模开发建设, 目前江铜已形成年产铜能力30万t, 硫酸85万t的综合生产能力; 拥有总资产127亿元, 净资产63亿元。江铜下属有六矿一厂, 拥有21个全资子公司、18个控股子公司、3个参股公司, 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公司主要产品有阴极铜、硫酸、黄金、白银、铜线锭、铜杆等, 其中:“贵冶牌”电铜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产品。公司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欧洲和东南亚等, 并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技术、经济、贸易往来。
江铜成长发展时期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 也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的时期。在江铜的改革和发展中, 其管理由粗放型经营逐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由原始积累方式向跳跃发展方式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 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竞争更趋激烈。江铜集团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以高起点、高标准, 从思想观念、经营机制、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 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使企业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近些年来, 江铜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对企业由工厂制转型为公司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大胆改革。
1.1 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创新, 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先导。现代经营理念就是既要重视有形资产, 更要重视无形资产, 懂得资本运营。1997年6月, 江铜完成了中外合资股份制改造后, 在香港、伦敦成功发行了“江西铜业” H股, 成为在境外上市的第一家国企矿业股, 也是中国有色系统和江西省的第一家H股, 通过中外合资、股份制改造、海外发行共筹资22亿元, 国有资产增值2.34倍。2002年1月, 江铜又在上海联交所成功发行A股, 从而实现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融资, 资本运作与商品运作的互动。但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今天, 江铜的资产质量还不算高, 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资产收益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要通过重组、兼并、破产等形式, 把优质资产做强, 有效资产做大, 无效资产变有, 劣质资产做无, 使资产质量大有提高。
1.2 战略管理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战略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位置、环境以及条件进行管理创新。江铜集团作为中国铜工业的领头羊, 以同心多样化为发展战略, 通过持久全方位的创新和对尖端技术的研发能力、一流的制造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不懈追求, 把江铜打造成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平台。以采、选、冶为基础, 以铜、稀贵金属加工为双翼, 坚持走内涵扩展的路子, 积极参与国内外铜业市场的竞争, 在新形势下做大、做强、做好, 以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持续成长。
2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技术创新企业的管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江铜的发展始终跟踪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在此基础上吸收消化, 形成自己的管理技术优势。
2.1 卡车调度系统在采矿生产中的应用1998年7月, 江铜与美国模块公司合作开发了卡车调度系统, 主要由卡车计算机调度系统、钻机管理系统和边坡监测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卡车计算机调度系统是最主要、最基本的系统。其硬件组成主要包括中央计算机系统、车载计算机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卡车计算机调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定位检测系统实时地跟踪设备, 并采集相关的信息, 通过无线数据传输送至中央计算机, 计算机动态地根据其调度优化算法程序及时向有关人员、设备发送信息以及各种指令, 以保证整个生产系统始终处于优化和高效的运行之中。该系统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采区作业调度指挥的灵活性, 提高了采矿作业台效, 仅电动轮汽车作业效率就提高了6%以上, 对降低采矿生产成本、提高矿山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2 敏太克(Mitec)矿业软件在采矿生产中的应用Mitec矿业应用软件技术是国际上通行的矿业设计软件(MITEC软件), 主要用来建立矿体模型、进行露采境界的圈定、开拓运输系统优化、边际品位分析、矿山规划和计划、采矿工程设计、品位控制等。江铜于1998年引进了“敏太克”采矿软件。通过使用该软件, 提高了采矿技术水平:
(1) 改变采矿方法;
(2) 提高了采剥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及可执行性, 从而提高采矿效率;
(3) 可结合市场电铜价格的变化情况, 及时优化爆破与采矿设计, 从而确保矿山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3 加强企业基础工作, 实现管理方法创新加强和改善企业日常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江铜在管理创新上力度大、形式多、效果好。
3.1 现场管理创新—无泄漏管理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铜从现场管理抓起, 实行无泄漏管理, 开始了一场管理创新和变革, 基本解决了企业存在的“脏、乱、差”和“跑、冒、滴、漏”现象。所谓无泄漏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管理条件下, 使企业中影响生产要素的人、机、物、料、法、环形成有序、有效运动, 达到安全、低耗、高效运行的目的。
3.1.1 无泄漏管理的内容(1) 规范人的行为。根据无泄漏管理的内涵, 人的不规范行为也是一种泄漏现象。因此, 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应遵循三规(操作规程、设备维修规程、安全规程)两制(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一律(劳动纪律)。按照人的管理和管理的人的内涵, 形成在其岗位、干其活、负其责、得其利的管理格局。
(2) 建章立制。确立法制观念, 消除人治, 依法治厂, 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根本。规章制度的功能是规范行为, 确立工作秩序, 保证组织完成承担的各项任务。
(3) 物料实行定置管理。对现场物料进行科学的定置, 通过物料按图定置, 找出泄漏根源。
(4) 设备整治。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由于磨损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配件破损、松动导致物料出现泄漏。因此, 设备整治是无泄漏管理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技术最复杂的整治工作。
(5) 物料流治理。物料流通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备件、材料、油料、矿石的运动流向。物料流的泄漏是由两个方面引起的:一是设备本身的缺陷而引起的泄漏, 这就需要对设备进行整治; 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而引起的。
(6) 信息流的治理。信息在无泄漏管理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信息的发布、传递、交流, 可以促进工作程序化、办事标准化, 从而使各项工作有序, 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7) 环境的治理。无泄漏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个优美的生产、工作环境。唯有工作环境改善了, 才能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 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
3.1.2 无泄漏管理实施的效果无泄漏管理作为强化工厂管理的突破口, 就是从治理环境“跑、冒、滴、漏”入手, 把生产力的三要素人、机、料的最佳结合作为工作方向, 实现人的行为规范有序, 机的运行高效顺畅, 料的配备经济合理。从而使工厂呈现出队伍严谨、管理严格、效益明显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二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各种物料消耗; 三是强化了工厂现场管理; 四是培育了一支“四有”职工队伍。
3.2 自主管理创新职工自主管理活动是现代企业实现全员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广大职工对自己所在企业的生产成本、安全环保、产品质量、设备改造、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提出改进方案, 组成工作小组, 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并为完成课题、发表成果而进行的集体创造活动。
江铜的职工自主管理, 是企业职工自主组成管理活动小组, 以小组为技术创新单元, 职工为技术创新主角,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组织上, 江铜自上而下成立了各级自主管理活动推进委员会; 在人员上, 本着人太少不利于集思广益、人太多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思路, 每一个创新小组以3至10人为宜, 最多不超过15人, 同时, 在小组人员结构上, 注重年龄、性格、专业的优化组合和合理搭配, 通过个人优势互补增强小组自主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在程序上, 坚持活动的“循环性原则”, 即依据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程序, 按照“选定课题—现场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四个步骤组织技术攻关。
职工自主管理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 三是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如在江铜德兴铜矿, 据统计, 自开展自主管理活动以来, 全矿组建自主管理小组516个, 职工发布自主管理成果308项, 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语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进步来自创新, 企业的发展源于创新。江铜集团正是在管理思维、制度、技术上不断创新, 才使得江铜事业迅猛发展, 从而为中国铜工业的发展写下了壮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