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及“331”管理模式的应用 | ![]() |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 矿山安全生产也步入现代化的新时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人机学和心理学等现代科学亦导入了矿山安全生产理论领域, 使矿山安全生产走上了科技创新的轨道。
安全生产问题同“TQC”把产品质量问题一样认识为重大的战略问题。在现代企业里安全生产问题把个人的安危与群体的安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安全生产, 人命关天”亦影响到千家万户, 关系着企业员工生命安全。因此, 亦可形象地把安全生产比拟为现代企业广大员工赖以工作、学习、生活的大堤。只有以坚固扎实的大堤为保护, 广大企业员工才能得到安全与幸福[1]。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逾来逾明显暴露。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目前又提出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来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因此, 从理论上提出安全生产大堤概念具有重大意义。
1 安全生产大堤的关键任何一个生产系统都是由人、机器、环境三者构成的, 人、机器、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因此, 人、机器、环境三者构成的状态, 就决定了这个系统将按什么样的方式运行, 系统本质安全就是要求人、机、环系统按照安全所要求的目标而构成, 并使其安全本质达到最佳匹配状态, 其中人员的本质安全是核心。这就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2]。
据事故致因研究表明:事故(或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工矿企业发生的事故80%左右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偶合、或者说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受到人的不安全行为所激发而造成的[3]。由此可知, 事故一般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人、机器、环境亦是构成事故的三要素, 三个要素中有一个得不到有效控制都会引发事故。然而, 在上述三个要素中, 最难控制的是人的因素, 造成事故最常见的原因也是人的因素, 如工矿企业经营者(或承包人)不重视安全生产, 重利忘义, 搞短期行为, 是人的因素; 管理者违章指挥, 员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也是人的因素; 工程技术人员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不力, 还是人的因素。因此,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亦体现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在生产力要素中, 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就可能去限制其不利的一面, 利用并发展其有利的一面, 正确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严格地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 就能防患于未然, 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 安全生产大堤的关键在于强化以人为中心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2 中小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在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是大型、特大型矿床少, 中小型矿床多。并已形成大型、特大型技术密集型现代化矿山企业少, 而中小型矿山企业相对较多的基本国情。中小型矿山企业既有大型、特大型矿山企业的共性, 即都是一个生产系统, 都由人、机、环三大要素组成; 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即装备能力、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 手工作业占重要地位, 属劳动密集型矿山企业, 也是事故的多发区。因此, 抓好中小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中小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既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推广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作为行动指导, 又要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合实际的手段, 创造出具有中小型矿山企业特色的易于实施到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3 “331”安全管理模式在吴家金矿的发展与应用 3.1 吴家金矿生产系统简介吴家金矿是1988年由瑞昌市与武山铜矿联合组建的国有中小型矿山企业, 设计生产能力为采选100t/d, 矿石生产工艺为“露采—堆浸”。该矿针对处于武山铜矿Ⅰ#铜矿体地下开采塌陷区内露天开采, 又遇地质品位下降, 矿体变薄的实际情况, 于1991年将全线机械化作业改为以人工为主配小型机械开采, 以降低损失、贫化和采矿作业成本; 提金工艺亦由“制粒—堆浸”改为“直接堆浸”, 以降低提金生产成本。由此, 装备水平及队伍结构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手工操作占突出地位。
3.2 生产设备及员工构成1991年前剥离采用1台CLQ-80A凿岩台车穿孔, 2台ZL-30A前装机铲装, 7台EQ-340东风汽车运输, 1台红旗100AT推土机排土, 4台YH-24凿岩机采矿。生产工艺调整后, 主要生产设备也随之改变, 其中有22台神牛2.5t农用翻斗拖拉机, 4台YT-27凿岩机; 员工180人, 其中技术管理人员33人, 操作工147人; 员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人, 中专、高中35人, 初中以下103人; 该矿高中级技术人员仅4人, 初级3人。
3.3 “331”安全管理模式的产生该矿针对装备水平降低, 小型设备增加, 管理技术力量较弱, 队伍素质偏低, 开采技术条件较为复杂的现状, 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 探讨安全生产教育与现场管理的新模式。该矿采矿场于1990年10月首先提出了“321”安全活动, 即“三检” (自检、互检、专检)、“二会”(班前安全会、班后安全会)、“一活动”(每周一次安全活动); 1992年改进为“321”安全管理方法, 即“三检”(自检、互检、专检)、“二查” (查违章指挥、查违章作业)、“一活动” (每周一次安全活动); 现已完善为“331”安全管理模式。其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 其方法一次比一次科学。
3.4 “331”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331”安全管理模式是“三检制度”、“三查制度”、“一教育制度”的简称。
3.4.1 “三检制度”就是“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日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是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1)“自检”就是操作者自我防范, 自我把关, 如检查劳保用品的穿戴, 操作机台以及作业环境等是否存在问题。
(2)“互检”就是同一班组操作人员互相防范, 互相监督。如工序的交接检查是否存在事故隐患。譬如爆破工序结束转到铲装工序, 如有伞岩等, 铲装人员应监督爆破人员及时处理。
(3)“专检”就是专门防范, 是“三检”的最后一关, 由班长、兼职安全员、安全监督岗岗员等在作业全过程中(包括作业前、作业后确认有无事故隐患)进行的经常性检查。
坚持“三检”相结合的日常性安全检查制度, 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效地预防着事故的发生。如2000年6月7日, 78~80勘探线下盘边坡顶端72m高处岩体松动约50m3, 就是在“三检”过程中发现并及时整改, 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3.4.2 “三查制度”就是“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安全生产督察制度, 是企业安全组织及上级安全部门等进行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更是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二道防线。通过对作业环境、机台、操作人员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拉网式”、“地毯式”安全排查, 以检查事故隐患和“三违”为核心, 发现问题从速整改。如检查出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有时为局部经济利益, 节省爆破材料, 冒险掏底开挖; 操作人员在台阶下纳凉; 装药时吸烟; 带小孩上班; 睡岗、串岗、顶岗、脱岗、空岗; 边坡岩体松动; 排土场、排渣场眉线下陷等“违章”及事故隐患, 及时强制整改, 并对责任人员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
3.4.3 “一教育”制度就是通过三级安全教育, 安全培训, 事故分析, 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活动等进行系统安全教育, 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技能, 使广大员工从“我要安全”转变到“我会安全”上来, 从思想上构筑起一道安全生产屏障。如该矿根据雨雪天不能露天作业的特点, 组织员工安全培训等。
吴家金矿“331”安全管理模式通过构筑两道防线、一道屏障, 把安全生产贯穿于每种工艺、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班组、每个操作人员,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生产大堤的稳固, 从而创连续12 a无重大矿山事故的佳绩。
3.5 吴家金矿安全生产状况分析吴家金矿截至2000年底, 累计完成采剥总量240万t, 生产黄金471kg。该矿从投产以来共发生矿山事故45起, 其中机械设备事故11起, 垮塌事故21起, 其他4起, 重伤1人次, 轻伤8人次。其中1990年以前发生1~3万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2起, 重伤1人次。自1991年实施“321”安全活动、安全管理方法及“331”安全管理模式后, 该矿山事故发生的频率趋于降低, 并且消灭了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和重伤以上的事故。见表 1。
表 1 1989-2000年矿山事故统计表 |
![]() |
点击放大 |
从上述45起矿山事故致因情况分析中得出, 其中有34起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作业环境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受到人的不安全行为所激发造成的, 占75.56%。这一结果与前述事故致因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实际情况表明只要抓住事故的致因, 并进行以人为中心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可以遏制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4 结语(1) 安全生产大堤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亦包括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指令、规章, 企业的安全生产体制、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安全教育与管理等。其中企业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安全生产大堤的中心环节、关键所在。
(2) 以人为中心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寓于“331”安全管理模式之中; “331”安全管理模式亦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以及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原理同企业安全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已经初步证明是有效的。
(3)“331”安全管理模式通俗易懂, 易于掌握, 可操作性强, 适宜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中小型矿推广应用。
(4) 要确保安全生产大堤的稳固扎实, 尚需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对工矿企业的评价, 尤其是对经营者(承包人)的业绩、年薪奖励考核不能简单地看某个期间的利润指标, 而要系统考核综合效益, 特别是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1] |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6: 9.
|
[2] |
曹琦.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5.
|
[3] |
邓子香. 略论安全行为的心理动力[J].
江西有色金属, 1992(2): 107–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