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金属  2000, Vol. 14 Issue (2): 29-31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有机缓蚀剂对碱液中无汞锌电极表面腐蚀的影响[PDF全文]
刘开宇     
中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摘要:通过极化曲线的测定研究了锌电极在不同浓度碱液中的腐蚀行为和7种有机缓蚀剂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碱液(KOH)浓度6×103mol/m3时, 添加0.5%的缓蚀剂(CSUT)—一种羧甲基纤维素为基体的合成物, 锌电极的致钝电位负移, 致钝电流密度显著降低, 钝化曲线范围增大, 钝化电流密度下降, 有很好的缓蚀效果。
关键词锌电极    极化曲线    有机缓蚀剂    
A Study on the Electrochemistry Properties of Zinc Electrode The influence of the organic inhibitors on the surface corrosion of zinc electrode
LIU Kai-yu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Abstract: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zinc electrode in alkaline solution (KOH)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measuring polarization curve, the influence of seven kinds of organic inhibitor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zinc electrode were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arent inhibit-effect have been obtained by the perfect concentration of alkaline solution (KOH)as 6×103mol/m3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dding CSUT inhibitor as 0.5%.
Key words: zinc electrode    polarization curve    organic inhibitors    
0 前言

锌由于其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毒性低、比能量高等优点而成为碱性锌锰、锌空气、锌镍、锌氧化银等电池的负极材料。但由于锌本身的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使得锌负极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溶解、析氢(Zn+2OH--2e →ZnO+H2O, 2H2O+2e→2OH-+H2), 这便是电池自放电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方法是在锌电极中加入少量的汞使其汞齐化, 该方法虽然非常有效, 但由于汞的毒性, 已逐步被缓蚀剂代汞的方法而取代。文献〔1~2〕通过添加微量In、Al、Bi、Cd等元素而提高锌合金粒子表面的氢过电压, 实现了锌合金的低汞化; 近年来, 有机缓蚀剂的研究, 大大加速了锌合金无汞化的进程3~5。有机缓蚀剂一般多是有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通过腐蚀极化曲线的测定, 对7种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由羧甲基纤维素为基体合成的缓蚀剂CSUT, 当碱液浓度为6×103mol/m3时, 添加0.5%的缓蚀剂CSUT, 锌电极的致钝电位负移, 致钝电流密度显著降低, 钝化曲线范围增大, 钝化电流密度下降, 缓蚀效果明显。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美国产Solartron牌SI1287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及其配套腐蚀测试与分析软件Corr Ware; 鲁金毛细管; H型电解池一套; 铂金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 锌电极(自制)。氢氧化钾(AR); 氯化钾(AR); 丙酮(AR); 共7种有机缓蚀剂。

1.2 锌电极处理

将面积为0.5cm2(单面)的锌电极片在金相砂纸上打磨, 并用丙酮清洗去除表面油脂, 然后用A B胶涂封非测量部分, 室温固化后将电极在0.5×103mol/m3 H2SO4溶液中浸洗几分钟除氧化膜, 备用。

1.3 实验装置

腐蚀极化曲线的测定采用Solartron牌SI1287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 其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1.甘汞电极; 2.SI1287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 3.KOH溶液;
4.辅助电极; 5.鲁金毛细管; 6.饱和KCl溶液; 7.锌电极
图 1 实验装置

1.4 样品测试

打开腐蚀测试及分析软件Corr Ware, 选择恒电位扫描一项, 扫描范围-1.5~-0.5V(Ref.), 扫描速率为5mV·s-1, 采集速率为5mV·s-1, 试样面积0.5cm2, 参比电极SCE。所有参数设置完毕后, 开始测量。扫描结束后即得一条完整的极化曲线, 将文件保存并打开Corr View软件中的数据文件, 打印结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碱液浓度下的锌电极腐蚀行为

实验测定KOH浓度为(1~6)×103mol/m3时, 锌电极的腐蚀极化曲线, 结果如表 1所示。

表 1 锌电极在不同浓度碱液中的腐蚀情况
点击放大

表 1可知, 钝化电流密度随KOH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到5×103mol/m3之后又减小; 钝化电位随KOH溶液浓度的增加而负移, 5×103mol/m3左右又有所回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Zn为两性物质, 在碱液中会生成水溶性的ZnO22-, 使Zn表面难以生成钝化膜, 而使其在碱液中强烈腐蚀, 腐蚀程度随碱液浓度增加而增加, 因而J钝化也随之增大; 另外, 由Zn自微腐蚀电池的电动势〔式(1)〕可知, 任何降低aZnaH2O或增大aZnO的措施都可以使E减小即减缓Zn的腐蚀, 提高KOH浓度, 使aH2O降低, OH-和K+的水化作用会使水分子的活动能力下降, 自由水分子减少, U钝化负移。此外, 根据CKOH与其电导率的关系:电导率随CKOH的增加而增加, 当CKOH高达一定值(大于5×103mol/m3)时, 其电导率随其浓度的增加反而减小, 而电导率的减小会使电池内阻增加, 因此J钝化复又减小, 综合衡量选择略大于电导率最大值时的KOH浓度为6×103mol/m3

(1)
2.2 不同缓蚀剂作用下的Zn阳极极化曲线

通过极化曲线的测定, 试验得出7种不同有机缓蚀剂(浓度均为1%)的缓蚀效果, 其结果见表 2

表 2 7种缓蚀剂的性质及其缓蚀效果
点击放大

表 2可知, 桂皮羧甲基化合物及壳聚糖磺化季铵盐、季铵盐均因其水溶性、碱溶性太差而难以在锌表面形成保护膜, 无明显的缓蚀效果; 桂皮磺酸盐、缩水甘油醚、二甲羧酸盐均有一定水溶性, 且复合前的单体均有一定缓蚀效果, 故在其极化曲线上可观察到钝化电流密度下降、钝化电位负移、钝化范围扩大的现象, 表明有一定的缓蚀效果, 而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基体合成的化合物CSUT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其极性基团与锌电极表面紧密吸附, 而非极性基团有效地阻止或缓解了水分子向锌电极界面接触, 使得aH2OaZn均大大降低, 缓蚀效果明显。

2.3 CSUT浓度对缓蚀效果的影响

实验测定了不同CSUT浓度对锌电极腐蚀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图 2

1.0.2%CSUT; 2.0.5% CSUT; 3.1% CSUT; 4.5% CSUT 图 2 不同浓度CSUT对锌电极的腐蚀极化曲线

图 2可知, 缓蚀剂浓度对缓蚀效果影响很大, 当浓度很低时(<0.2%), 锌电极表面难以形成有效的保护膜, 电极被碱液腐蚀严重, 此时钝化电流为0.37A·cm-2, 钝化电位为-1.300V, 缓蚀效果差; 反之, 当CSUT浓度过高时(5%), 由于表面膜太厚, 锌电极表面过度钝化(J=0.230A·cm-2, U=-1.480V)必将导致电容量下降; 当CSUT浓度在0.5%~1%时, 有很好的缓蚀效果。

3 结语

(1) 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与其水溶性、碱溶性、碱液浓度、缓蚀剂浓度等密切相关。

(2) 由羧甲基纤维素为基体合成的缓蚀剂CSUT, 当碱液浓度为6×103mol/m3、缓蚀剂浓度为0.5%时, 锌电极的致钝电位负移(U=-1.425V), 致钝电流密度显著降低, 钝化曲线范围增大, 钝化电流密度下降(J=0.278A·cm-2), 缓蚀效果明显。

(3) Solartron牌SI 1287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及其配套腐蚀测试与分析软件Corr Ware用于锌电极腐蚀极化曲线的测定, 有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等优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夏保佳, 王素琴, 尹鸽平, 等. 碱性溶液中低汞锌电极及缓蚀剂研究[J]. 电源技术, 1995, 19(5): 5.
[2]
汪海, 徐大为, 鲍剑麟, 等. 碱性碱锰电池低汞锌粉进展[J]. 电池, 1992, 22(3): 125.
[3]
Hout J Y. Negative electrode corrosion inhibitor used in alkaline manganes dioxide battery[J]. J Appl Electrochem, 1992, 22(5): 433.
[4]
Nartey V K, Binder L, Kordesh K. Gas evolution behavior of Zn auoy power in KOH solution[J]. J Power Sources, 1994, 52(2): 217–222. DOI: 10.1016/0378-7753(94)02010-8.
[5]
熊岳平, 周定, 黄楚宝, 等. 锌锰干电池中有机缓蚀剂作用机理的探讨[J]. 电源技术, 1995, 19(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