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金属  1999, Vol. 13 Issue (4): 40-43,48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钙的化学干扰机理及其消除[PDF全文]
刘达炯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钙, 已在诸多实验室中广泛被采用, 但就空气-乙炔火焰而言, 对测定钙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分析方法也较为复杂。针对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的化学干扰机理及其消除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原子吸收    原子化效率    雾化效率    凝相干扰    
${affiVo.addressStrEn}
0 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是建立在辐射光辐射到自由原子蒸气后, 入射光I0与透射光I 之比值, 来计算被测元素基态原子浓度N而求出被测元素的含量:

(1)

被测元素基态原子浓度N的大小, 决定了该方法的灵敏度。为了能获得较多的基态原子, 必需设法提高雾化效率, 而雾化效率的提高, 却又与许多因素有关, 如雾化器的性能、试液的性质、试液的浓度、雾滴的大小、火焰的温度、被测物所生成的分子键能以及火焰的气氛等。

对于在雾化中雾滴的生成, 有人提出如下的经验公式1:

(2)

式中:d0—为平均直径(μm);

u—为气体速度(m/s);

v—为液体速度(m/s);

γ—为表面张力(×10-5N/m);

ρ—密度(g/cm3);

η—为粘度(g/cm·s-1);

qL—为液体流量(cm3/min);

qG—为气体流量(cm3/min)。

由式(2)可知, 当流量小时, 第1项起主导作用; 当流量大时, 第2项对d0起主导作用。可以设想有一小雾滴, 其半径为r, 公式则雾滴在火焰中脱溶剂的时间t又可用下式表示:

(3)

式中:t—雾滴在火焰中脱溶剂的时间;

ρ—溶液密度;

A—雾滴表面积;

λ—溶液导热系数;

Cp—等压热容;

L—雾滴蒸发热;

T—火焰温度;

Tb—溶液沸腾温度。

当溶液介质确定之后, 唯有r是变数, 其余均为常数, 且当雾滴直径增大时, 雾滴在火焰中脱溶剂的时间t势必要延长, 则原子化效率也必然随之而降低。另外, 原子化效率还与被测元素M在火焰中的行为有密切关系。被测元素在火焰中的解离可用以下平衡式表示:

(4)

空气-乙炔火焰反应机理较复杂, 半分解产物也比较多。若解离出来的被测元素M能与火焰中的成分起反应, 也将影响原子化效率, 即平衡式(4)中右边的M减少了, 这就明显降低了被测元素的灵敏度。

引起化学干扰的原因是待测元素不能从它的化合物中全部解离出来, 离解或生成了与吸收无关的分子的现象。一般来说, 氧化物在强还原性火焰中易于电离, 但氧化物离解能大时, 火焰的温度也有影响。共存元素与待测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时, 也会产生干扰, 有铝、钛、硅、磷等共存时, 碱土金属的吸收强度下降。

1 溶剂的选择

即使一个较好的雾化器, 其对试液的雾化效率一般来说仅5%~15%, 而其中原子化效率又只有5%~10%。当被测元素的化合物雾化后, 雾滴要在10-3~10-4s时间中完成脱溶剂、熔融、蒸发、解离等一系列复杂过程, 不选择物理性能好的试剂作为溶剂, 是难于达到提高原子化效率与分析灵敏度之目的。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 对试样的分解通常是采用无机矿物酸作为溶剂, 所用无机酸一般为盐酸、硝酸、氢氟酸、氢溴酸、过氯酸、磷酸和硫酸。据资料〔1〕介绍, 无机酸阴离子对钙的负作用依次为:

在上述酸中, 盐酸、硝酸、氢氟酸具有较小的表面张力, 粘度和密度也较小, 为此多被采用。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干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干扰, 尽管相对于化学分析、极谱分析及发射光谱分析来说, 要少得多, 然而实践证明,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干扰, 尤其对钙元素而言, 不仅明显存在, 甚至有时表现很严重。由于原子吸收分析法的显著特点之一, 就是在一般情况下, 不需分离共存元素, 将试样分解后, 制备成一定酸度, 就可直接喷雾原子化。下面简述几种阳离子对测定钙的干扰情况。

2.1 阳离子Al3+、Fe3+对钙的干扰机理

试验证明, 在测定钙时, 阳离子的干扰主要是Al3+、Fe3+、Co3+、Ni3+、Ti4+、Nb5+、Ta5+、W6+、Mo6+等, 在这些阳离子的干扰中, 可分为凝相干扰和气相干扰, 前者为主要干扰, 后者为次要干扰。在Air-C2H2火焰中, 有着诸多的半分解产物, 如CO、CH、OH、O、H………等, 尤其在富燃火焰中, 这些半分解产物较丰富, 提供了良好的还原气氛。在火焰中, 整个反应受H+O2 →HO+O的控制, 而OH恰恰能与Ca生成Ca(OH)2, 其离子半径为0.099nm, 电荷较小, 库仑力也较小, 生成热△H =-986kJ/mol, 故在此火焰中较容易解离出来。

2.1.1 Al3+的干扰

在1.5%(v/v)盐酸和0.5%(v/v)的硝酸混合介质中, Ca2+含量为10μg/mL, 加入不同量的Al3+, 测定其吸光度, 见表 1

表 1 Al3+对Ca2+的影响
点击放大

表 1说明, 随Al3+量的增加, Ca2+的吸光度明显下降, 其原因可能是在火焰中, Al与Ca生成了nCaO·mAl2O3混合晶体, 降低了Ca的基态原子浓度。

(1) 生成CaO晶体。在Air-C2H2火焰中, Ca的4S2电子被激发到3d轨道, 而3d轨道未充满电子可以与O未成对的2个P电子进行杂化, 形成了d-π键, 其键距为0.24nm。因此, Ca在火焰中易生成CaO晶体, 其键能为4.1eV, 生成热为-627kJ/mol2, 熔点为2600℃, 沸点为2850 ℃, 而Air-C2H2火焰的燃烧速度为160cm/s, 其最高温度为2300℃1, 故所生成的CaO晶体, 在此火焰中的原子化效率小于0.07。

(2) 生成Ca、Al混合晶体。在火焰中所生成的混合晶体, 其晶格能为6.1eV2, 对热很稳定, 在火焰中解离很困难, 且是分步解离, 先解离出CaO, 然后再由CaO解离出Ca基态原子, 解离时间延长了。如前述, 雾滴在火焰中的寿命仅有10-3~10-4s, 可想而知, 要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 期望能得到尽可能多的Ca基态原子是不现实的。显然, 由于此类晶体的生成, 大大降低了Ca对特征光波的吸收, 从而导致了Air-C2H2火焰法测定Ca的不稳定性及灵敏度低的原因。

2.1.2 Fe3+的干扰

在1.5%(v/v)的盐酸及0.5%(v/v)的硝酸混合介质中, Ca2+含量为10μg/mL, 加入不同量的Fe3+, 测定其吸光度, 见表 2

表 2 Fe3+ 对 Ca 的影响
点击放大

表 2可知, 随Fe3+量的增加, 对Ca2+的影响也加大, 一则生成了CaO晶体, 二则在火焰中Ca与Fe也生成了与Al相类似之混合晶体, 其晶格能5.6eV, 对热也很稳定, 但Al3+对Ca的干扰较Fe3+严重。

晶格能与晶体半径也较相近, Ca与Al、Fe形成的晶体主要物理性能2, 见表 3

表 3 Ca与Al、Fe形成的晶体主要物理性能
点击放大

2.1.3 其他阳离子干扰

阳离子Co3+、Ni3+、Ti4+、Si4+、V5+、Nb5+、Ta5+、W6+ Mo6+等在Air-C2H2火焰中对Ca的干扰也很严重, 其机理基本与Al3+、Fe3+相似, 故在此不再重述。

2.2 阴离子PO43-、SO42-、NO3-、Cl-对Ca的影响

在50mL试液中试验, 试样经HNO3、HCl、H2SO4分解后, 蒸干至SO3冒尽, 分别转化为H3PO4、H2SO4、HNO3、HCl介质, 其酸度均为4%(v/v), 分别测量吸光度, 见表 4

表 4 阴离子PO43-、SO42-、NO3-、C l-对Ca的影响μg/mL
点击放大

在上述4种阴离子中, 前两者喷雾量小, 吸光度显著下降, 影响大小依次为PO43-、SO42-、NO3-、Cl-, 其原因可能是HCl、HNO3的物理性能较好, HNO3与Ca可能生成了单氧化物〔CaO、Ca(NO3)2〕, HCl能与Ca生成蒸气压较大的CaCl2, 而H3PO4和H2SO4则与Ca生成Ca3(PO4)2和CaSO4, 这4种化合物的有关物理性能2列于表 5

表 5 Ca3(PO4)2、CaSO4、Ca(NO3)2、CaCl2主要物理性能
点击放大

表 5可知, 这4种化合物在火焰中的热稳定性依次为Ca3(PO4)2 >CaSO4 >Ca(NO3)2 > CaCl2。它们在火焰中被解离后, 唯有CaCl2没有火焰中的成分〔O〕, 有利于分解反应的进行, 其在火焰中的解离度可达7%。

3 原子吸收分析中化学干扰的消除

如前所述, 无论是阳离子的干扰还是阴离子的干扰, 其关键问题都是生成了高温难熔盐。通过试验, 阴离子的干扰, 在分解试样时, 只要选用物理性能好的酸, 如盐酸、硝酸, 而不引入如磷酸、硫酸等物理性能差的酸, 即使引入了, 也要尽量消除之, 这就解决了阴离子的干扰问题, 为此, 在对试样中钙的测定时, 一般是采用盐酸和硝酸作为介质。

在空气-乙炔火焰中, 由于还原气氛及火焰温度的限制, 产生了严重的化学干扰。为了消除这类干扰, 主要是利用温度效应、火焰的气氛等。另外, 在试液中适当加入释放剂、保护剂、助熔剂等, 或者改善雾化器的性能、预先分离干扰元素, 视具体情况而论。

3.1 加入保护剂

消除上述干扰较好的保护剂有EDTA和8-羟基喹啉。在酸性介质中, EDTA能与Ca2+生成络合物, 形成稠环, 使Ca2+不与干扰元素接触, 从而避免了生成高温难熔盐晶体, 而〔CaEDTA〕2-络合物表面带有两个负电荷, 能排拆PO43-、SO42-等阴离子; 8-羟基喹啉能与Al3+、Fe3+等阳离子生成络合物, 将干扰元素保护起来。

加入保护剂消除干扰情况见表 6

表 6 加入保护剂效果
点击放大

表 6可知, 尽管在50mL体积的试液中, 加入了一定量的保护剂, 虽然不能完全消除Al3+、Fe3+、PO43-、SO42-等的干扰, 但有一定效果, 若再补加适量释放剂, 效果可能会更好。

3.2 加入释放剂

有资料介绍, 较好的释放剂有锶盐, 因为锶较钙更容易与干扰元素生成更耐热的化合物:

加入释放剂消除干扰情况见表 7

表 7 加入释放剂效果
点击放大

表 7说明, 在试液中加入适量锶盐, Al3+、Fe3+、PO43-、SO42-等的干扰基本可消除。

3.3 利用温度效应消除干扰

不少资料介绍, 测定试液中的钙, 最好采用C2H2-N2O火焰, 因为N2O在700~1350℃即分解出N2和O2

在反应中, 其分解速度是相当快的, 可达180cm/s, 相当于O2-C2H2火焰。氧-乙炔火焰燃烧速度为1130cm/s, 最高温度可达3060℃, 对生成的高温难熔盐在此温度下可解离出大量Ca基态原子, 另一方面, 在反应过程中还生成了许多半分解产物, 如NH、CN、C等, 又可提供良好的还原气氛, 均能夺取CaO中的O。

因条件所限, 未对C2H2-N2O火焰进行试验, 无法提供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
武内次夫, 铃木正已.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 31, 48, 80.
[2]
周振华译. 物理化学数据简明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2: 15, 46, 80, 90,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