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金属  1997, Vol. 11 Issue (4): 23-25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金矿石氰浸前除铜试验[PDF全文]
包志威     
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 铜陵 244000
摘要:针对某金矿中铜矿物对氰化浸金的影响, 试用一种新型预浸剂除铜, 基本消除了铜离子对氰化的影响,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佩化钠用量为6.0kg/t时, 金浸出率高达90.65%。
关键词金矿石    预浸剂    除铜    
${affiVo.addressStrEn}
0 前言

某金矿矿石性质复杂,既有原生硫化矿又有氧化矿,原矿含Au在8.0g/t左右,含Cu在0.5%~1.0%之间。对该类矿石直接采用氰化法,不但氰化物消耗多,而且金的浸出率低;用浮选法富集,也存在着金回收率不髙的问题(该矿一直委托外单位加工,采用单一浮选流程,其指标为精矿含Au40~50g/t, 回收率75%左右);采用疏酸浸铜、浸渣氰化处理该类矿石的最大特点是:浸铜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浸金却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需消耗大量的碱才能将pH值调整过来,且设备防腐要求髙。其他工艺,如氨浸铜后氰化和硫脲法等也不很理想。

为此,选用了一种新型预浸剂浸铜。试验表明:预浸剂在碱性条件下均能使用,其作用主要是氧化铜矿物;用其处理该矿金矿石取得铜浸出率43.96%的指标;该矿金矿石预浸铜后氰化与直接氰化相比,在氰化钠用量6.0 kg/t时,金浸出率可提髙82.98%。

1 原矿性质

该矿矿石共有5种自然类型,即含铜金褐铁矿矿石、含铜金角砾岩、含铜金角砾状矽卡岩、含铜金黄铁矿矿石、含铜金黄铁矿矽卡岩,前3种为氧化矿石,后2种为原生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变胶状黄铁矿、孔雀石、褐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等。

(1)矿石结构:原生矿石具凝胶状、变胶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自形-半自型晶体结构,各种交代结构,固溶体分解骨晶结构等;氧化矿石具隐晶质结构,交代假象结构,放射纤维状变晶结构等。

(2) 矿石构造:原生矿石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泥状构造,充填脉状构造,条带状及角砾状构造等;氧化矿石具块状构造,松散粉状构造,蜂窝状及角砾状构造等。

(3) 矿石中金主要为晶隙金、裂隙金,少量包裹金。硫化铜矿物与氧化铜矿物几乎各占一半。

(4) 原矿多元素分析及铜物相分析分别见表 1表 2

表 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
点击放大

表 2 铜物相分析结果  %
点击放大

2 预浸铜试验 2.1 条件试验 2.1.1 磨矿细度试验

在矿浆液固比1.5, 预浸剂用量150kg/t,浸出pH值8.90, 浸出时间24h的条件下进行了磨矿细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 3

表 3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
点击放大

磨矿细度既与矿石的处理成本有关,又决定着铜的浸出效果。太细会使成本增加,太粗又达不到预期的浸出效果。从表 3看出,磨矿细度达到-0.074mm占85%即可。

2.1.2 pH值试验

试验固定条件:矿浆液固比为1.5, 磨矿细度-0.074mm占85%, 预浸剂用量150kg/t, 浸出时间24h。试验结果见表 4

表 4 pH值试验结果  %
点击放大

试验表明:预浸剂的pH适应值范围较广,在pH8.0~10.0之间取得较好的结果。

2.1.3 预浸剂用量试验

试验固定条件:矿浆液固比1.5, 磨矿细度-0.074mm占85%, 浸出pH值9.28, 浸出时间24h。试验结果见表 5

表 5 预浸剂用且试验结果  %
点击放大

试验表明:预浸剂用量达到100kg/t时,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2.1.4 浸出时间试验

试验固定条件:矿浆液固比1.5, 预浸剂用量150kg/t, 磨矿细度-0.074mm占85%, 浸出pH值8.55。试验结果见表 6

表 6 浸出时间试验结果  %
点击放大

随着时间延长,铜浸出率提髙,时间达到18h以后增幅变小。

2.1.5 矿浆浓度试验

试验固定条件:磨矿细度-0.074mm占85%, 浸出pH9.02, 预浸剂用量150kg/t, 浸出时间12h。试验结果见表 7

表 7 矿浆浓度试验结果  %
点击放大

试验结果表明:矿浆浓度在40%以下时,随着浓度的增加,铜浸出率增加;浓度在40%以上时,浓度增加,铜浸出率略有降低,原因可能是矿石氧化严重及泥质多而影响了浸出率。

2.2 综合条件试验

根据条件试验的结果,共进行了4个平行的综合条件试验。其条件是:磨矿细度-0.074mm(1占85%, 预浸剂用量150kg/t, 浸出时间24h, 浸出pH值8.95, 矿浆液固比1.5。试验结果见表 8

表 8 综合条件试验结果  %
点击放大

该组试验的混合浸渣样含CuO. 553%, 铜的氧化率为24.73%, 表明预浸剂(CSUT)主要是对氧化铜矿物发生作用,对硫化铜矿物作用不显著。

2.3 氰化试验

氰化浸出非本试验主要目的,故未进行条件试验,按一般氰化浸出条件进行。

2.3.1 直接氰化

试验固定条件:矿浆浓度33%, pH值11.25, 浸出时间24h, 磨矿细度一0.074mm占85%。试验结果见表 9

表 9 直接氰化试验结果
点击放大

试验表明:原矿直接氰化浸金即使氰化钠用量达到15kg/t, 金的浸出率仍很低,仅有11.46%。矿浆中存在的铜离子对氰化浸金有着强烈的影响。

2.3.2 预浸铜后氰化浸金

试料为综合条件浸铜后的浸渣,将4个平行浸渣混匀再分成4份氰化浸金。试验固定条件为:矿浆浓度33%, 浸出pH值11.42, 浸出时间24h, 磨矿细度-0.074mm占85%.试验结果见表 10

表 10 预浸铜后佩化浸金试验结果
点击放大

预浸铜后氰浸金浸出率明显提髙,与原矿直接氰浸比,在同等氰化钠用量6.0kg/t的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提髙82.98%, 说明矿石中的铜(特别是氧化铜)对氰化浸金有极大的影响,要获得好的浸金效果,必须尽量消除铜的干扰。

3 结语

该金矿矿石类型多,物质成分复杂,直接氰化则金浸出率较低。试验采用一种新型浸铜剂(CSUT)预先浸铜而后浸金,使金的浸出率大幅度提高。

预浸剂(CSUT)主要是对氧化铜矿物起作用,对硫化铜矿物没有显著效果。与硫酸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在碱性介质中使用,在pH7.0~12.0均能发生作用,在pH8.0~ 10.0之间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