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金的综合回收 | ![]() |
德兴斑岩铜矿床由铜厂、富家坞、朱砂红三个主要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组成, 铜厂矿区正在开采, 地层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 岩性为绢云母千枚岩、粉砂和凝灰质千枚岩、变质凝灰岩。含矿斑岩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扮岩和闪长玢岩, 铜矿体赋存于斑岩体内外接触带, 以外带为主, 空间分布范围很广, 品位均匀0.5%左右。矿石矿物成分如下表。
表 1 矿石矿物成份 |
![]() |
点击放大 |
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细粒结构。矿石构造以微粒浸染和细脉状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岩化等。
(一) 金在各成矿阶段发育情况金矿化广泛发育于与铜矿生成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成矿各个阶级, 硅酸盐-硫化物-氧化物阶段, 不具开采价值, 石英-硫化(氧化)物阶段, 金矿化主要斌存于较晚期形成的黄铁矿、黄铜矿、砷黝铜矿、石英微脉共生组合中; “纯”金属硫化物(氧化物)阶段为金矿化主要成矿阶段, 随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 金矿物大量晶出, 碳酸盐—硫化物(氧化物)阶段, 也是金矿化的主要成矿阶段, 在多种金属硫化物共生的脉体里, 金矿物相对富集, 尤以砷黝洞矿、黄铜矿、黄铁矿、白云石脉中, 金含量最高。
表 2 各成矿阶段金含量 |
![]() |
点击放大 |
(二) 金在矿床中的分布特征
金矿化与铜主要成矿期基本吻合, 金矿物与黄铁矿、黄铜矿紧密共生, 明显地反映了金矿化强度且与铜矿化及黄铁矿化呈正相关关系。
表 3 不同品级矿石及围岩铜、金含量 |
![]() |
点击放大 |
金高含量带多位于斑岩接触构造带近侧及一些主干断裂密集带上, 金矿化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 随浊变强度增加金矿化明显增强。
表 4 蚀变带金含量 |
![]() |
点击放大 |
二 金赋存状态 (一) 含金矿物特征
1.自然金占矿物总量90%, 呈金黄色或浓金黄色, 个别呈铜红色, 随伴生银含量增高, 颜色变浅, 部分颗粒表面有褐铁矿、辉铜矿而呈现出褐或灰黑色。金矿物主要为裂隙金及包体金, 前者为粒状或不规则状, 少数为捧或枝状, 后者在金属硫化物中呈乳滴状包体产出。
自然金硬度小, 显微比重15.17, 成色高的金含杂质少, 成色低者常含银金矿、碲银矿、辉碲铋矿等矿物包体。
单体金颗粒三分之二小于10微米, 余多在10-40微米之间, 但斑岩中金矿颗粒较变质岩矿石中稍大。
2.银金矿, 金矿中银含量大于25%者称为银金矿。个别样品经电子探针测定含金63.9%, 银33.1%, Te0.4%。据物形分析, 金绝大多数呈独立矿物出现, 其中自然金—银金矿系列的独立矿物占93.6%, 碲化物占6.4%。
(二) 金赋存特征金矿物主要呈粒状和不规则状嵌布于金属硫化物粒间, 粒径3-10微米, 部分产于绢云母类矿物和石英颗粒间, 粒径30微米。少数呈乳滴状包体赋存于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中, 粒径几微米至十几微米。矿石中金的分布情况见表 5。
表 5 矿石中金的分布 |
![]() |
点击放大 |
(三) 金矿在矿石中嵌布特征
很据对斑岩矿石和围岩矿石进行粒级筛析(表 6)结果表明:
表 6 矿石粒度筛析结果 |
![]() |
点击放大 |
1.斑岩矿石中金含量的变化, 在0.13毫米以上各级金含量仍接近原矿品位, 从0.13-0.02毫米各级金含量逐渐增高, 恃别在0.04-0.02毫米粒级中金含量比原矿石增高四倍左右, 而到小于0.02毫米的各级, 含金量又突钱下降, 尤其是聂后一级比原矿石品位低四倍多。围岩矿石中含金量的变化在0.04毫米以上各级中含金量均接近原矿品位, 到0.04-0.02毫米的粒级中同样也高于原矿品位四倍左右, 在0.02毫米粒级以下金含量也明显降低, 最后一级比原矿品位低二倍左右。
2.在各粒级中铜品位增高时, 金也随之增高, 两者成正比关系, 在0.04-0.02毫米的粒级中, 铜品位较原矿增加二倍, 而金则增加四倍, 说明在这个粒级范围内, 有较多的金独立存在。
3.由于金的金属量在小于0.04毫米各粒级中的分配率较低, 故绝大多数的金矿物仍分布于0.04毫米以上的粒级中。
三 金的综合回收德兴铜矿伴生金的储量, 属于大型的金矿床, 近年来矿山和有关科研单位, 围绕金的回收, 做了不少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加强了黄金生产的基础工作, 开展了地质查定, 按各种不同类型矿石和各个不同的成矿阶段, 进行取样分析, 找出金的富集规律, 圈定金的富矿带, 增加了金的储量。
2.加强生产管理, 开展科研攻关, 摸清黄金在原矿、精矿、尾矿中的赋存状态, 及在浮选中的流向, 千方百计的提高金的回收率。
在选矿工艺上针对金颗粒比较细的特点, 采取了降低磨矿粒度, 提高金矿物中金的单体解离度, 选用新型的有效药剂, 强化金的浮选, 加强了硫化物中金的回收, 对选矿各环节富集的金银重砂和浮选富集的金银结核物, 进行回收。
工业试验采用了粗选开路工艺和新的组合药剂制度, 铜精矿品位达26.14%, 回收率达86.15%, 金回收率63.99%, 药剂量比现生产降低0.27元/吨矿, 效果明显。
3.黄金检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研究出新的高精度测金法—载体萃取分光光度法。此法比一般TMK萃取光度法的灵敏度高二倍以上, 精密度高, 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含金量(0.07-14克/吨)矿样分析, 相对标准偏差 < 8%, 且简便、快速, 操作容易, 适应性广, 污染小, 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