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 Vol. 16 Issue (6): 810-818
0
县级统计局局长的胜任特征成分研究
姜勤德1,2, 林崇德1, 蔡永红3, 孟静怡3     
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北京 100875;
2. 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培训中心,北京    100826;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摘要:胜任特征是与优秀业绩有因果关系的所有个人特征的总和。对27名县级统计局局长的关键事件和行为事件访谈文本转录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开放式译码提取并定义了60个简单译码概念,编制了胜任特征重要性调查问卷并对103位县级统计局局长进行调查,得到59个胜任特征成分,关联译码得到17个类属概念,主轴译码得到4个范畴,即:专业能动性、专业能力、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
关键词关键事件技术    行为事件访谈    扎根理论分析    统计局局长    胜任特征    
1 问题提出

基层统计是政府统计的基石,其质量对于确保政府经济决策的准确与有效至关重要,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当前,随着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普遍使用,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基层统计无论在信息来源还是统计方法和技术上都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在理念、手段和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变革与发展。县级统计局局长作为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其选任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县级统计机构既是专业部门,又是政府机关和管理机构,其负责人既要懂业务,又要有政策和政治水平,还要会管理,其选任问题是个难点。

目前我国统计工作实行的是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县级统计局局长由本级人民政府选任,但其业务要接受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也给县级统计局局长的工作带来了挑战。探讨县级统计局局长的胜任特征,对于明确县级统计机构负责人的选拔与考核标准,确保基层统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人事选拔一直是人事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各领域的人事选拔历来非常重视个体的智力和能力,但1973年MeClelland基于其在美国军队的追踪研究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了“测量胜任力(competency)而非智力”一文,提出: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更能区分特定岗位和组织环境中个人的绩效水平,将人事选拔的关注点从单纯的智力转向包括成就动机、人际理解、适当的目标设置、自我发展等胜任力/素质特征(MeClelland, 1973)。此后,冰山模型将个体的胜任力/素质特征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水上部分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社会角色等水下部分,并提出水下部分对人才的选拔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胜任力/素质是与优秀业绩有因果关系的所有个人特征的总和(Spencer & Spencer, 1993)。胜任力/素质特征研究最早被用于工业和企业的人事选拔中,后进一步扩展到公共领域,目前它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的重要岗位的人事选拔中。

关于胜任特征的研究主要涉及专业技术人员,公共部门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等三类岗位。在专业岗位方面,国内外研究探讨了工程、经济、会计、统计、教育、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的胜任特征。多数研究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优秀业绩的重要性,发现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区分绩优者与绩平者的关键差异(时勘, 2006)。但也有研究发现,不同专业技术等级人员在组织认同和人格特征(如集体荣誉感、诚信、服务意识、独立自主性、专业自信心等)上的差异显著,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沟通能力、观察记忆力等一般能力上差异并不显著(李志, 李苑凌, 2007)。

对公共部门岗位的胜任特征研究,涉及高级公务员和普通公务员。国外对高级公务员的胜任特征研究提出了战略思维、领导变革、业务才干、追求和取得结果、建立高效工作关系、以及合作和沟通等几类特征(赵洪俊, 刘晔华, 吴瀚飞, 2001; 胡月星,2003)。我国对公共部门领导干部的研究提出了政治与法制素质、道德素质、知识与专业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如关系管理、创新目标、组织监控、绩效意识)等几个方面(庄汉山, 张慧, 2001; 方永平, 2002)。Virtanen将公共部门管理者的特征概括为:任务胜任、实体政策领域的胜任、行政管理胜任、政治胜任和伦理道德等五大类特征(Virtanen, 2000)。

Katz认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应具备技术、人际和概念等三种基本技能,但越是高层管理者,越需要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则更需要技术和人际技能(Katz, 1955)。概念技能是指判断问题并作出决策与战略规划的能力。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央国家机关普通公务员的胜任特征包含:完成任务、机关业务、人际交往、个人素质以及管理等五类能力(赵耀, 2005);对企业高管的胜任特征研究发现,其包含品德素养(如组织承诺、客户服务意识);基本能力与个人才能(如信息寻求、组织协调);领导与影响力(如团队领导、人际洞察, 自信和发展他人)以及动机与专业能动性(如成就欲、专业能动性)(徐剑, 李锡元, 2012; 时勘, 王继承, 李超平, 200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层管理岗位(包含公共部门和企业)需要伦理与品德素质,以及领导与管理能力,但公共部门高级管理岗位还需要政治和法制素质,而企业高管则需要市场意识和变革意识;普通公务员主要需要专业能力和人际能力。

统计部门既是专业部门,又是政府机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统计部门管理者的培养、选拔与考核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探讨统计系统各级官员的胜任特征。国外很重视统计局官员的选拔与培养,例如,美国的一项研究提出高级统计人员和管理者需要具有统计专业技能,数据审查、有效沟通、绩效评估、人际关系、人事管理等能力(Eldridge et al., 1982)。由于统计局还需要协调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保障统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统计局官员需由有能力的杰出人才担任,以确保其与政府其他部门建立友好关系,并以权威性和洞察力对统计工作的各项建议展开谈判。首席统计长官应当拥有与政府部门职位最高的公务员同等的地位,具有精通统计工作,能管理大型的专业机构,理解并感受用户的愿望等能力(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Officer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18)。对基层统计官员的胜任特征研究强调了业务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例如英国皇家统计署要求国家统计官员具有:规划统计部门的发展、规范统计数据标准、与数据提供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并提供服务、进行统计研究等能力(National Statisticians, 2018)。我国的一项研究提出了进取务实、组织协调与问题解决、统计资料的搜集与处理、系统的专业知识等四类胜任特征(李苑凌, 张皓, 夏芳, 2012)。目前国内还少有关于各级统计管理岗位的胜任特征研究。

基于以上回顾,本研究拟对县级统计局局长的胜任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统计部门管理者的培养、选拔与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的选取

全国五省(D省4人、X省6人、S省5人、C省7人、Y省5人)共27位县级统计局局长接受了访谈,另五省(T省9人, G省19人, L省29人, A省26人, H省20人)共103位县级统计局局长接受了调查。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

表 1 访谈及重要性调查的样本构成情况表

2.2 数据收集方法 2.2.1 关键事件技术和行为事件访谈

关键事件访谈(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CIT)是用以识别各种工作环境下决定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的一种工作分析技术。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 event interview, BEI)是在CI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人事选拔与绩效管理的技术,该方法要求被访谈者列出其在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例, 包括最成功事件与最失败 (或最棘手、最有挫折感) 事件,详述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时间、相关人物、涉及的范围、影响层面以及自己当时的想法等,以此挖掘与优秀业绩有因果关系的个人特征。

本研究采用关键事件技术,在询问被试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后,进一步询问其工作中最关键的内容,最棘手和最难处理的事情,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请其描述处理这些事情的事例及过程,包括所思、所想、所行、行为的结果及其对结果的解释。同时请被试回忆任现职以来,近5年内发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如处理过的事件、主要做过的一项工作或事情的过程, 或出现的一个问题等)。

行为事件访谈请被试回忆过去工作中,做得比较成功(失败)的事情,或较成功(失败)地处理的问题,或是主持或主抓的一些比较成功(失败)的工作,讲出其中让其觉得最成功(失败)的三件事情的经过。询问被试:

①这件事情对您的意义?(对您意味着什么?)

②您当时的处境怎样?(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③您都做了些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策略,以讲故事的方式具体描述您做的过程。

④处理中的主要困难是什么,面对困难时您的感受、想法和行动是什么?其中还涉及到了哪些事件和人物?

⑤结果怎样?

⑥您认为这件事情之所以成功(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访谈小组由第一作者和8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第一作者负责统筹安排、指导和培训访谈者,8名学生分为四组(2人/组),1人负责提问,1人负责录音和现场记录。访谈中首先向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征得其同意后开始访谈和录音。接着让被试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毕业学校、所学专业、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工作方面获得的主要奖励(只列三项最重要的)、任现职时间,以及担任这一职务前的重要工作经历。然后开始正式访谈。

平均访谈时间60分钟,最长90分钟,最短40分钟。访谈结束后每组分别将访谈录音一字一句转录为文本。全部文本转录达14万字,最长10311字,最短1982字。

2.2.2 县级统计局局长胜任特征成分重要性调查

基于对访谈文本的开放式译码,界定并定义胜任特征成分,编制为胜任特征重要性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根据每一特征对其工作的重要性,选择1-4间的一个数字进行填答,“1”代表“非常不重要”,“4”代表“非常重要”。

3 研究过程及结果 3.1 译码信度

对访谈文本的扎根理论分析,经过了开放式译码、关联译码和主轴译码三个过程。在开放式译码中直接从文本发现并提取县级统计局局长的胜任特征成分概念,并用原文中的描述加以界定,列举文中提到的典型行为事件,统计全部被访谈者中提到每一成分的次数。全部文本的开放式译码均由4位译码者(2人为一组)背对背独立进行。

信度分析采用了库德-理查德(Kuder-Richardson 20 coefficient, KR20)系数,来计算两位译码者的归类一致性。如表2所示,开放式译码信度在0.5到1之间,均值为0.88,标准差为0.13,达到可接受水平。说明本研究获得的简单译码索引稳定可靠,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关联译码和主轴译码。

3.2 县级统计局局长胜任特征的开放式译码概念提取

开放式译码经历了一次译码与同类合并的过程。第一作者在通读所有访谈文本的基础上,将所有表达不同意义的单元摘录出来,然后仔细阅读并捕捉访谈对象想表达的意思,命名并用原文表述加以定义,将表达相同意义的概念合并,形成了初步的编码词典。对4名编码者进行培训和试编码,确保所有编码者理解编码词典后分两组进行独立编码。编码过程中,发现不能用词典编码的意义单元随时与第一作者沟通,以确定是否是新的意义单元。

意义单元是指表达完整意义的段落或语句。例如L局长提到:“我发现一些职工总是用一些老的工作方法。社会上每天都在变化,你不学习,肯定没有进步。我一上任,就搞了业务知识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一是规定时间,每个月第二周的星期五学习,因为第一周的星期五要做报表,没时间。学习内容包括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互动式学习。我们统计局分为11个股,14个人员,要求每个专业的负责人负责一个专题,如负责GDP的就讲GDP核算,负责工业的就讲工业统计,大家来听;经验交流,主要是请外面的人,请退休的老同志,请外面的相关部门具有统计职称的统计师、会计师;互动式学习,每个月每个人提出两个问题,根据你的专业提出两个问题,每次学习时留出两个小时,大家互相解答。”这整段话都在讲述L局长是如何强化学习制度的,因此,可以用“强化学习制度”来命名,并将其界定为:“建立学习制度,将业务知识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使员工的素质跟上时代的要求”。

表2给出了开放式译码的结果,其中包含开放式译码提取的概念及其描述性定义,各类别被受访者提到的人数,占比,译码者一致性信度等。表中最后一列为103名县级统计局局长对各项胜任特征的重要性评价的平均数排序。保留提到频次不少于2次的类别,最终得到了59个胜任特征成分译码索引。

3.3 关联译码与主轴译码

仔细分析59个胜任特征成分的相互关系,抽象和概括同类特征,进行关联译码,提炼出了17个类属概念,如表2的第一列所示,包括:挖掘资源、耐心坚持、爱岗敬业、工作主动、服务地方、引导经济工作方向、挖掘数据撰写报告、工作创新、政策水平、执法意识、质量控制、团结协作、平等民主、知人用人、发展员工、规范管理、建设制度。表2还显示了这17个类属概念与开放式译码概念的归属关系。

表 2 县级统计局局长的胜任特征开放式译码索引及提到人数、占比、信度和重要性调查结果排序

按照17个类属概念的内容及类别,以及类别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文献综述中关于公共管理岗位胜任特征维度的相关研究结果,对17个类属概念进行进一步浓缩,提出了四个主轴范畴,分析每个范畴所涵盖的类属的特点,分别将其命名为:专业能动性、专业能力、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其中专业能动性是指热爱工作,专心踏实,以及积极、主动地持续思考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挖掘资源,优化工作效果的主观努力与能力,包含挖掘资源、耐心坚持、爱岗敬业、服务地方、工作创新五个方面;专业能力是指开展实际业务工作的知识基础与业务能力,以及对业务工作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含工作主动、引导经济工作方向、挖掘数据撰写报告、质量控制四个方面;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是指关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统计工作中,同时熟悉统计法的要求和规定,通过统计执法来提高人们的统计意识,包含政策水平与执法意识两个方面;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是指基于伦理道德处理与下属的关系,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民主,知人善用,培养人、激励人,进行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的能力,包含团结协作、平等民主、知人用人、发展员工、规范管理、建设制度六个方面。

3.4 绩优组与绩平组的比较

进一步比较绩优组与绩平组在59个胜任特征成分和17个类属概念以及四个主轴范畴上的差异,以便确定县级统计局局长的关键胜任特征。以任统计局局长5年及以上,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荣誉称号(或省级统计系统先进个人)作为绩优组识别标准,选出了其中10人作为绩优组;以任局长2年及以下,且未获得任何奖励和荣誉称号的局长作为绩平组(10人)。分析两组的开放式译码结果,统计绩优组提到人次高于绩平组的胜任特征成分,并按照类属进行合并,结果如表3所示。

表 3 绩优组与绩平组在胜任特征类属上的差异

17个类属概念中,知人用人、发展员工、耐心坚持、平等民主、质量控制、引导经济工作方向、建设制度、挖掘资源等8个上,绩优组提到次数高于绩平组,其中,4项属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多15次),2项属专业能动性(多4次),1项属专业能力(多2次),1项属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多2次)。四个主轴范畴中,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最能区分绩优组与绩平组,其次是专业能动性,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以及专业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区分性。

进一步分析两组在同类主题关键事件或行为事件上的所思、所行、行为的结果及其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上的差异,发现,绩优组表现出更多的成功经验,而绩平组则表现出更多的失败经验。例如,在“寻求多方支持”上,绩平组D局长谈到:“在协调中也有做得不好。平时其他政府部门组织活动,我们很少参与,与他们交流不多。(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人性化,做得不好,这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在普查中,国家给的经费只有X万,但地方要给国家办99%的事,这样与乡镇协调的时候有困难。地方不愿出钱普查,只有做工作或叫上级下压。”绩平组Y局长也谈到,“在统计工作中,经常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不理解,我感觉还是我们统计部门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做的不够好,导致其他部门对统计部门还是不理解,配合程度相当低。虽然我也会找相关部门负责人或者一些业务人员进行交流,但是(宣传或沟通)效果还是不好。”多方配合是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寻求支持与配合的主动性对县级统计局局长的业绩至关重要。上述两位绩平组局长在经历失败挫折后,都意识到了积极寻求外部支持重要,自己需要改进。

绩优组则表现出更多的成功经验。例如,绩优组W局长在解释一次增加经费预算的成功事件中说到,“我们成功地将预算从50多万,争取到200多万。这期间,我感觉最重要的就是要领导支持我们的工作。先得让领导清楚我们的工作,就是把统计局现在又有多少专业、有多少调查,列一个清单给领导看,分析每项工作的经费预算,争取领导的理解”。绩优组J局长也提到,“我有1/3时间布置统计工作,协调工作,找农业局、财政局、经贸局等协调,和他们协调商量如何开展这个统计工作,他们支持你,开展起来就容易。”

“知人用人”上,绩优组也表现出更多成功经验。例如,绩平组L局长说,“(自己)在对职工的管理上不够大胆。觉得一个单位的同事不好意思拉下脸来。比如下面的人有工作上的失误,不好严厉地批评他们。对他工作不太满意的时候,不好意思指出来,就自己帮他补救。这样的结果是即使把工作补救了,但不是很愉快。”相比之下,绩优组C局长则更懂得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我们为了激发提高职工写作水平,如统计信息,每年写的信息在县委办采用后,奖励20元一篇,经济上的刺激,每个月完成六篇任务,有200元嘉奖,采用了的,县级20元,州级40元,省级给80元,级别越高,奖励越高。专业考核,一等奖,200元,下降了,有惩罚。以前奖励比较低。这种做法有明显的成效,说个直观的,年度评比,都有进步。”

4 讨论 4.1 关于县级统计局局长胜任特征的成分

本研究提出县级统计局局长的胜任特征包含专业能力(包含工作主动、引导经济工作方向、挖掘数据撰写报告、质量控制)、专业能动性(包含挖掘资源、耐心坚持、爱岗敬业、服务地方、工作创新)、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包含政策水平与执法意识)、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包含团结协作、平等民主、知人用人、发展员工、规范管理、建设制度)等四个维度,这既体现了县级统计局局长岗位的特殊性,也与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岗位及专业岗位的相关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例如,对我国公共部门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研究发现,政治与法制素质、道德素质、知识与专业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如关系管理、创新目标、组织监控、绩效意识等)等是其重要特征(庄汉山, 张慧, 2001方永平, 2002)。Virtanen把公共部门管理者特征概括为任务胜任、实体政策领域的胜任、行政管理胜任、政治胜任和伦理道德等五大类(Virtanen, 2000)。本研究将领导能力与伦理道德合为一个维度,认为知识与专业能力是任务胜任类能力,并将其命名为专业能力,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反映了公共管理者在实体政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胜任力。

本研究提出的专业能动性维度,以往关于公共管理岗位胜任特征研究中并未提到,但对企业高管的研究提到并将其作为动机与专业能动性(如成就欲、专业能动性)维度(徐剑, 李锡元, 2012; 时勘等, 2002)。能动性最早是一个哲学概念,被用来描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人的自由意志,后来逐渐被心理学和社会学所关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生态理论,积极心理学,文化符号论,社会文化理论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都关注人的能动性问题,将其作为解释文化、社会历史以及社会建构中人的积极参与、主动和自主选择、持续反思与创新性突破现有框架限制的动机与行动的能力。例如,积极心理学者Bandura认为,能动性是个体控制外部环境和自身生活质量的能力,是产生具有既定目的的行动力量,是个体主动地选择信息、决策判断并做出目标导向行为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能力(Bandura, 1991)。生态理论学者Emirbayer和Mische将能动性界定为:不同结构环境下的个体行动的建构性参与,即通过习惯,想象和判断的交互作用,重建和转化这些结构并回应由变化的历史情境产生的问题(Emirbayer & Mische, 1998; Priestley, Biesta, & Robinson, 2015)。基于对不同领域关于能动性概念的内涵与结构研究的分析,结合县级统计局局长的工作特点,本研究将专业能动性定义为热爱工作,专心踏实,以及积极、主动地持续思考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挖掘资源,优化工作效果的主观努力与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本研究的创新。

本研究所提出的业务能力也与以往有关统计官员胜任特征的研究结果一致,体现了统计专业的共同特点,如主动探索工作内容和方式,引导经济工作方向,挖掘数据撰写报告,抓统计质量控制等。但本研究的59个开放式译码中,只有“了解不同部门统计的差异”一项与专业知识有关,而国外对统计管理者的研究提出了更细致的业务知识成分,包括抽样、问卷设计、概率计算、制表、数据的分析与解读、缺失数据处理、统计软件使用、统计写作、高级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咨询等(Eldridge et al., 1982)。究其原因,可能是被任命到县级统计局局长岗位的人,都已经熟练掌握了统计业务知识,因而很难通过关键事件和行为事件法来发现这些胜任特征。

4.2 绩优组与绩平组的差异

绩优组与绩平组的差异依次表现在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多15次),专业能动性(多4次),专业能力(多2次),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多2次),这说明本研究提出的四个维度的确能够区分绩优组与绩平组。本研究发现,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的区分性最好,这与Katz(1955)提出的越是高层管理者越需要决策能力的假设是一致的,也与关于企业高管的胜任特征研究所提出的品德素质与领导能力特征一致。

当然,本研究的样本只有27人,绩优组与绩平组各10人,因此,县级统计局局长胜任特征的区分性,还需要有更大范围的取样来证实。

5 结论

(1)县级统计局局长的胜任特征包含59个开放式译码概念成分,它们分别归属于17个类属概念(工作主动、引导经济工作方向、挖掘数据撰写报告、质量控制、挖掘资源、耐心坚持、爱岗敬业、服务地方、工作创新、政策水平、执法意识、团结协作、平等民主、知人用人、发展员工、规范管理、建设制度),和4个主轴范畴(专业能力、专业能动性、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

(2)县级统计局局长胜任特征的4个主轴范畴,均能区分绩优组与绩平组。其中,伦理道德与领导能力的区分性最好,专业能力及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的区分性最弱。

KR20的计算公式为 ${r_{KR20}} = \frac{n}{{n - 1}}\left( {1 - \frac{{\mathop \sum \nolimits_{i = 1}^n {P_i}{Q_i}}}{S_X^2}} \right)$ 。式中n为评价者人数, ${S_X^2}$ 为被试总分的方差,Pi为得1分被试占总人数的比例,Qi为得0分被试占总人数的比例,Qi=1–Pi $\mathop \sum \nolimits {P_i}{Q_i}$ 为得1分者比例与得0分者比例的乘积总和。

参考文献
方永平. (2002). 行政处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结构及其特征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
胡月星.. (2003). 澳大利亚高级公务员的选拔测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7): 51-54.
李苑凌, 张皓, 夏芳.. (2012). 中国基层政府统计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实证研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8(4): 42-49.
李志, 李苑凌.. (2007). 专业技术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 (1): 131-134. DOI:10.3969/j.issn.1002-6711.2007.01.031
时勘.. (2006).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 心理科学进展, 14(4): 586-595.
时勘, 王继承, 李超平.. (2002). 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 心理学报, 34(3): 306-311.
徐剑, 李锡元.. (2012). 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3): 65-70, 79. DOI:10.3969/j.issn.1671-6248.2012.03.011
赵洪俊, 刘晔华, 吴瀚飞.. (2001). 美国高级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和考试测评方法. 领导科学, (2): 8-9. DOI:10.3969/j.issn.1003-2606.2001.02.006
赵耀.. (2005). 对中央国家机关人事干部胜任力的实证分析. 人口与经济, (6): 44-49, 38.
庄汉山, 张慧. (2001). 领导科学专题与案例(第2版).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Bandura, A. (1991). Human agency: The rhetoric and the real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46(2): 157-162. DOI:10.1037/0003-066X.46.2.157
Eldridge, M. D., Wallman, K. K., Wulfsberg, R. M., Bailar, B. A., Bishop, Y. M., Kibler, W. E., … Sirken, M. G. (1982). Preparing statisticians for careers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Report of the ASA section on statistical education committee on training of statisticians for government.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 36(2): 69-81.
Emirbayer, M., & Mische, A. (1998). What is agenc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3: 962-1023. DOI:10.1086/231294
Katz, R. L. (1955). 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2: 33-42.
Me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1): 1-14. DOI:10.1037/h0034092
National Statisticians. Retrieved October 21, 2018, from https://gss.civilservice.gov.uk/national-statistician/
Priestley, M., Biesta, G., & Robinson, S. (2015). Teacher agency: An ecological approach.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Officer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Retrieved October 21, 2018, from http://www.ons.gov.uk/ons/guide-method/the-national-statistics-standard/roles-and-responsibilities/index.html
Spencer, L. M., Jr.,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Virtanen, T. (2000). Changing competences of public managers: Tensions in commi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13(4): 333-341. DOI:10.1108/09513550010350300
Study on the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Components of Officers in County Bureau of Statistics
JIANG Qinde1,2, LIN Chongde1, CAI Yonghong3, MENG Jingyi3     
1. Faculty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 Statist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Beijing    100826;
3.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Competence is the sum of all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at have causal relationships with superior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of the transcripts of 27 county statistical bureau officers' Critical Incident Interviews and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s, 60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components' concepts were extracted and defined by open coding. A questionnaire on the importance of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components was compiled and 103 county bureau officers were surveyed. 59 competence characteristics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17 categories were identified by correlative coding. 4 dimensions were identified by axial coding, named as: professional agency, business ability, policy level and legal awareness, ethics and leadership.
Key words: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officer of the bureau of statistics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