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22 Issue (6): 51-56
文化领导权理论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启示    [PDF全文]
胡燕萍, 王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7
摘要:葛兰西在反思欧洲革命失败原因、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化领导权理论。围绕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提出了新的革命战略,强调有机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转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为了瓦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威胁,预防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渗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应该借鉴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有益成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强化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关键词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市民社会    有机知识分子    意识形态工作    
Implications of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Hegemony in the Ideological Work
HU Yanping, WANG Jun     
School of Marxis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611137, China
Abstract: Gramsci created a new theory about European revolutio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hegemony, based on his reflection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European revolution and summarizing practice of the proletariat revolution. Around this theory, Gramsci put forward a new revolutionary strategy,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organic intellectuals, highlight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proletarian political party. The theory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and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framework, which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hegemony may give a revelation and reference to us in dealing with important issues on ideological wor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when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the Party is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capitalist ideology and bourgeois ideology: reinforcing Marxism's guiding position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consolidating party member's ideals and beliefs, building ideological battlefield, enhanc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ideological work.
Key words: Gramsci    cultural hegemony    civil society    organic intellectuals    ideology work    
引言

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一环。加强党管意识形态这一重要原则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这就要求新时代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葛兰西在整体框架下思考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地位,强调了意识形态的战略作用,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与政治框架的转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意识形态的风险仍然存在,需要高度警惕,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是党在新时代开展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在新时代,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依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基本观点 1.1 市民社会理论

在葛兰西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工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市民社会关系走向成熟。非国家宣传机构的兴起使市民社会在经济、道德、文化、宣传等领域的民主参与度不断提高,市民社会与国家逐渐转入融合状态,大众文化潜移默化地被划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范畴。公民权力的扩展和延伸也让市民社会出现新特点。因此,葛兰西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西方国家理论做了较大的理论扩展,他认为,市民社会是指“非正式的、非暴力的、民间的种种组织结构系统和精神力量”。在他看来,欧洲各国除了采取暴力革命外,还要强调文化的支撑,不断革命已经不适合时代,而是更需要在市民社会中强调思想、文化、知识的作用,在思想意识领域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在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国家,统治阶级通过非正式的、非暴力的机关和其他阶级达成共识来取得领导权地位,让其他阶级自愿地受统治阶级支配,并把本阶级的意识变成市民社会的主流意识。这种二元式的组合方式呈现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普遍形态,因此,争夺文化领导权具有更加突出的战略意义。统治集团的“完整国家”依靠市民社会用强制和同意两种权力运作手段来保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使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达成平衡,因此,没有市民社会的同意,“完整国家”无法实现在文化领域上的平衡和对领导权的掌握。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足以实现平衡的同意而做出必要牺牲,“这些牺牲和折中的做法都不能触动根本”[1]125,所以,资本主义为自身的发展看似给人民带来了以往所没有的权力,但资本主义的压迫本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人民群众和资产阶级的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也深埋于市民社会之中。因此,葛兰西认为,在市民社会中夺取文化领导权,要特别强调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无产阶级主流意识的认同和同意,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暴力彻底破坏旧的国家机器,更要从内部打破资产阶级的“完整国家”。

1.2 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在文化领导权的依靠力量上,葛兰西将重任赋予有机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就是隶属新生阶级的知识分子,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葛兰西首先革新了定义知识分子的标准,他在《狱中札记》中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各种关系中的社会职能。他认为,在劳动中,甚至是在任何体力劳动中,都存在最低限度的创造性智力活动,有机知识分子的界定不是从量上而是从质上去划分。因此,可以说我们所有人都是知识分子,所从事的领域或者所具有的知识水平不是划分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的唯一标准,而是主要看其在社会中所发挥出的功能是否符合有机知识分子的特点。葛兰西进一步区分了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他认为,传统的知识分子阶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通常都是代表所属集团和阶级而活动,通过所属集团发挥在社会中的政治功能。有机知识分子也是要依附于某个阶级或者集团,也是阶级或集团强有力的武器。有机的生成主要是通过加强统治集团或阶级和知识分子之间性质的同一性,以及培育好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联性。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强调,先进阶级要实现全面统治,获得最终胜利,必须要打造一批属于本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因此,葛兰西所表述的有机知识分子是带有功能性和阶级性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可以代表被压迫和居于从属地位的群体,是一个能够把革命群众团结起来、成为一个有自己原则和思想的群体。葛兰西十分强调有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中的作用,他认为,在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战中,有机知识分子的存在是关键,文化领导权的组织者和传播者是有机知识分子,只有通过有机知识分子进入市民社会并取得市民社会的主流意识领导权,才能取得整个文化领导权争夺的胜利。葛兰西提出,无产阶级需要培养和打造自己本阶级的真正知识分子为革命而奋斗,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无产阶级需要属于自身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来作为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战斗堡垒”。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要深入到市民社会中去占领阵地,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无产阶级主流意识传播工作。同时,他进一步阐述了形成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措施,提出培养和打造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要在充分分析知识分子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特别突出了学校和政党在培育有机知识分子中的作用。

1.3 阵地战思想

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要在欧洲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就要使用意识形态的“阵地战”策略,而不是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在俄国,“无产阶级可以通过暴力的武装起义一举实现政权的转移”[2],而“阵地战”是一种长期策略,顾名思义即采取占领阵地的方式而非正面交锋。葛兰西通过剖析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认为,市民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革命方式。俄国暴力革命策略的成功,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取得的。俄国的资本主义与西方的资本主义有明显的区别:虽然俄国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旧难以掩盖其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发达的客观事实;更重要的是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使它不能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但在市民社会更为独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运动战”策略明显失去优势,因为庞大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融合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提供了合法的论证和辩护,因为资产阶级的“牺牲”给市民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权利,而且,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市民社会享有更多的社会产品,所以,当时资产阶级的领导方式是获得广大民众赞同的。正因如此,市民社会充当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堡垒角色,维护着资产阶级政权。从运动战到阵地战的转变中,市民社会已经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战壕体系,是文化领导权的阵地战中维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坚固堡垒。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庞大的现代民主机构,无论是国家组织,还是……恰如阵地战前线的‘堑壕’和坚固堡垒”[1]198,只有通过“阵地战”夺取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才是正确路径,只是暴力地摧毁外部工事而不深入革命是无法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是以一场缓慢的、长期的、艰巨的阵地战的方式展开的,无产阶级必须扎根和深入市民社会,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统治下的市民社会缓慢渗入以最终取得占领文化阵地的胜利。暴力革命冲锋的炮火只能对资产阶级的统治造成浅层伤害而不能动摇其根本,因此,使用“阵地战”策略要从国家背后的意识形态领域对资产阶级的领导权进行吞噬。在市民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的阵地,如学校、工厂、社团、新闻媒介等,所以,要取得阵地战的成功需要各个击破,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实行分子式侵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化无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

1.4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详细地论述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相关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一个革命的政党,就谈不上夺取文化领导权。“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3]1360。政党在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指出,只有革命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肩负起伟大的解放使命。“历史已经提供了这个有机体”[1]92,集体主义的萌芽在政党中被普遍完整地包含。葛兰西还强调了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政党建设中的重要性,他在分析意大利无产阶级的革命现状后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是与群众联合的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把一切革命力量团结起来争取胜利。同时他认为,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要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吸引和团结利益相关的团体和政党加入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中。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紧密联系群众和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如果没有人民群众,这个政党就无法存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另外,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还要时刻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和领袖职能,培养一批具有坚定信仰的基层领导干部,开展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发挥领导职能,时刻保持革命的精神和先锋队的模范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开展与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斗争中,完成时代赋予的获取文化领导权的任务。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通过对有机知识分子的教育,加强无产阶级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管理权,扩大无产阶级队伍,巩固无产阶级群众基础,最终通过对资产阶级国家意识形态发动进攻,掌握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葛兰西认为,意大利无产阶级政党从暴力革命到夺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新的历史使命,意大利共产党将引领无产阶级占领资产阶级文化阵地,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 新时代完善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 2.1 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从20世纪20年代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产生至今,这一思想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它对当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在应对全球化浪潮中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威胁,以及纠正国内出现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甚至“非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等思潮极具启示意义。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集团性话语,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摆在战略位置,坚持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一元性。因此,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强军、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更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原则。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国内社会进入转型期,随着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也日趋多元和多样。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时代潮流冲击下,一些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被个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企图用来瓦解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它们通过不断地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空想论”等,以资本主义所谓的“个性解放”“新闻自由”“公民社会”等思想观念对人民群众进行渗透,企图动摇和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另外,社会利益多元化不仅冲击着人民群众的社会认识与正确的价值观,还破坏着整个社会的思想与价值共识的导向。社会利益多元化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有了生长和发展的土壤,在我国,除了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以外,在某些时候,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争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通过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分析可知,如果一个政党失去文化领导权,其已获得的政权也会岌岌可危。必须坚持好、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原则。2018年5月4日,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所以,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仅靠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权威是不够的,一个科学理论的良性传播还需要群众的认同和形成社会共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来说,它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论,因此,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产生的现实效果向群众展现这种理论的科学性。群众之所以会被误导,是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低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建立理性认知,避免被错误思潮误导。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环节。

2.2 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葛兰西认为,在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中,特别要发挥有机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不仅要让有机知识分子在市民社会中发挥代表作用,还要为无产阶级政党宣传和表达政治思想主张冲锋陷阵。因此,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有机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的纯洁性、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另外,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是基础性建设,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做不好,整个党员干部队伍就无法发挥先进性作用。当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所面对的利益关系等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之思想诉求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特别是近年来,西方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极大地冲击和扰乱了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党员干部危害性巨大,多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在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兴起,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立场、信念不坚定,并引发出信仰迷失、脱离群众、贪污腐败等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本质就是分化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决抵制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的侵蚀,时刻保持维护党的思想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在葛兰西看来,知识分子是政党的建设者、组织者和“坚持不懈的劝说者”。党员、干部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党员、干部队伍要有更强的思想觉悟和更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必须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做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者,牢记使命,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5]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巩固和培育。党员、干部队伍只有真正地做到不迷失方向、少走弯路,才能真正发挥在新时代党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3 必须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建设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党正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来自国内外更多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尖锐和激烈。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有更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张旗鼓地攻击我们的党和制度,而是更多地在思想意识上潜移默化地将资本主义思想渗入人民群众思想之中。以广大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宗旨,发挥高校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堡垒作用。同时,要注重提高阵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阵地建设,进一步细化阵地管理职责,把服务群众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阵地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各级党委、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必须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思潮进行警惕和辨识,旗帜鲜明地支持和维护意识形态领域正确思想,积极做好阵地建设。首先,要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导向,反对“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错误思潮,做到认识清楚和态度鲜明。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方法中去追溯和探寻错误思潮的理论矛盾、错误逻辑,通过对现实情况与实践的综合分析,揭示其错误的根源,批判错误思潮对现实的危害,从理论本质上将错误思潮驳倒,同时对错误思潮进行重点打击。当人民群众从内心认识到错误思潮的危害时,才能在实践中旗帜鲜明地与之进行斗争。最后,积极建设新阵地。要强化阵地意识,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敢于亮剑,采取正确的斗争方法和策略。要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结合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挑战,使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在新阵地建设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创新方法,善于运用新的传播方式(如新媒体)进行意识形态宣传。

2.4 必须加强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在文化领导权理论中,葛兰西认为,政党起着联系、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和构建集体意志的核心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文化领导权斗争中同样起着领导和核心作用,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政权稳定的前提。面对新时代下的新形势、新挑战、新局面、新要求,以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6]。作为思想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本质上具有价值导向、行动导向、群众导向的性质。意识形态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影响力巨大,稍有纰漏松懈就容易被敌人趁虚而入,所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发挥党的统筹核心作用,强化协作、多方联动,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向新时代面临的问题、困难、挫折进行斗争。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建设和重要议事日程内容之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时刻把党的基本理论、经验和方略等贯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才能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不发生偏离,保证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经济建设工作的良好有序开展。今天,党管意识形态不仅是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根本遵循,还是党根据社会建设的规律进行科学执政、完成历史伟大使命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背景下,更是要求党牢固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领导权和管理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自觉,创新领导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加大党的主流意识宣传的有效性、理论性和大众性,提高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公信力、影响力和行动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过去五年来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7]总之,意识形态领导权只有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才能坚守住阵地,战胜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3 结语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汲取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精髓,把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和观点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以巩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促使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扎实开展。

参考文献
[1]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 译.郑州: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2]
蒋先欢.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启示[J]. 理论月刊, 2018(11): 92.
[3]
毛泽东. 马泽东选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360.
[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4)[2020-05-0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4/c_1122783997.htm.
[5]
习近平.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0(13): 11.
[6]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57.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