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前提,是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2016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中国的总体战略布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全面、系统和科学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切实提高我国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为我国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绘就发展蓝图,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加快全民健康、全面健康目标的实现。2019年12月,新冠病毒来袭,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置于首位,周密部署,及时、妥善和高效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当前疫情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习近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健康义务,加强与各方团结合作、携手互助,以实际行动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明晰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把握其现实逻辑和时代价值,对人民健康和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纵深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的良好持续发展,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充分展示我国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大国形象。
1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1.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健康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和滋养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和升华了中华优秀的传统健康思想。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映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关于健康的和谐统一规律。《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传统医学的经典巨著,深刻反映和总结了中国古代对于疾病、治疗和养生等丰富的健康思想和科学知识。《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2],对生理状况和生命周期的一个动态持续过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同时,《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治未病”的预防养生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2],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主张未病先防,体现了通过预防以期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孟子·尽心上》言:“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指出环境的优化对于改变人的体质、气质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我国先辈采用健身运动和治病防病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健康的目的。例如:战国时期的“蹴鞠”、后汉三国时期华佗所创作的“五禽戏”以及太极拳等。习近平基于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健康思想,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统筹推进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全民健身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构筑坚实的健康基础,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理想、价值追求和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人的健康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角度去关注人的健康尤其是无产阶级的健康问题,其著作论述中所反映的是超越自身健康的人民和社会的健康理论。
马克思认为,健康是保持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状态。他指出:“不管有用劳动或生产活动怎样不同,它们都是人体的机能,而每一种这样的机能不管内容和形式如何,实质上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的耗费”[3],并指明这是一个生理学上的真理。同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仅仅追求利润,从而漠视工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它对人,对活劳动的浪费,却大大超过任何别的生产方式,不仅浪费血和肉,而且也浪费神经和大脑。……实际上正是劳动的这种直接社会性质造成工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浪费”[4]。马克思重视工人阶级的工作环境,希望通过要求资本主义改善工作环境,使工人的健康权利得以保障。他指出:“作为工人阶级的身体和精神的保护手段的工厂立法的普遍化已经不可避免……使新社会的形成要素和旧社会的变革要素成熟起来。”[5] 马克思发现,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健康、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关联性,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马克思指出:“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活动。”[6] 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论,其本质实际上是一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健康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健康可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论,以健康作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石,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7],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生产力,不断提升人民的健康福祉,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最终目标的实现。
1.3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的探索毛泽东在《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他认为,身体健康是人民事业的基础,对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未来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必须站在全局性的高度制定和执行卫生健康政策,“把卫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项工作是不对的”[8]。同时,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并且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关注中西医的结合以及发展问题:一方面,他认为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医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他认为要不断吸收西医所蕴含的科学原理。1953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们对中医须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必须批判地接受这份遗产,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扬……中西医一定要团结。”毛泽东将人民健康置于最优先地位,他关于卫生和健康的论述,引领了建国初期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邓小平将健康和经济置于同等战略高度,他指出:“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9] 邓小平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与卫生健康事业齐头并进。健康作为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重要环节,其需求将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产生和增长。因此,强调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健康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江泽民针对当时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基本内涵。江泽民在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指明了卫生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如何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和健康事业提出具体路径,把实现人民健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卫生和健康工作的方针与核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也蕴含着“健康中国”的发展意蕴,将健康以及相关事业的科学发展基于战略高度对其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方向,构建以健康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发展观念[10]。同时,习近平在疫情防控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面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他深刻地指出:“各方面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11] 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发展态势,坚持全国一盘棋来部署战“疫”防控工作,不断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构筑起战“疫”的中国力量。
2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 2.1 人民健康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面临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战。这尤其表现在健康服务供给总量仍存在较大缺口,人民对于健康的需求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多层次,使健康的供需矛盾更加凸显。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基础、科学普及率的提升,其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习惯的更新和转化速度加快,对于健康资源的需求急速攀升。目前,我国健康服务种类单一,主要以疾病治疗为主,其传统医疗模式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的健康生活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仍面临健康生产和服务能力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且负荷重,造成城乡、地区、人群之间医疗资源存在较大差距,使我国健康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均等性卫生健康事业的实现迫在眉睫。习近平指出:“健康作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美好生活、幸福生活之本。”[12]他认为,没有健康就没有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因而,必须充分利用国家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将人民健康问题置于国家战略发展高度,挖掘新的健康资源和发展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进一步的需要,加快实现均等性卫生健康事业。近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传播,习近平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3]。面对疫情所导致的医疗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供需矛盾,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工作。“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各方资源汇聚所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温度和中国力量,就是我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2.2 人民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健康是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基础条件。习近平认为,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要以健康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战略上要以人民健康作为核心发展要求,实现健康和小康的共享共建,协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习近平高度重视重点地区和人群的健康贫困问题,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城乡地域之间健康资源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补齐公共卫生和健康发展的短板,深化健康扶贫政策,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的决胜步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运行状况,习近平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13] 疫情形势严峻,更要保证生产生活的平稳有序,切实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统筹协调物资的调配和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努力保持生产生活的平稳有序。同时,习近平从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入手,全力推动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通过抗疫斗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暴露出的短板得到了有效改善,提升了处理人民健康应急突发事件和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能力,更加坚定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做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形成了众志成城抗疫情、保障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强大力量。
2.3 人民健康是国富民强、良好国际形象树立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指出,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人民健康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发展,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一环。面对人民健康这个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推进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是每一个国家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人均预期寿命稳步增加、医改成就举世瞩目、健康扶贫精准发力等等,满足了人民的健康需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崛起,部分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的相关不实言论从未停止,企图借此成为遏制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工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积极履行国际健康责任,推动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建设,贡献出系统全面的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中国方案。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仅关乎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更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习近平在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指出,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我国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将疫情信息及时地向国内外传递,主动分享疫情防控、治疗经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对于疫情的全面部署,并且积极寻求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为抗击疫情、保障人民健康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和赞赏,认为中方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和帮助世界人民,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3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3.1 理论价值 3.1.1 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认识到人民健康发展中的各种对立、依存和统一的关系,将矛盾论运用到人民健康发展、健康中国战略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中,优先解决人民健康供需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控制疫情,为我国健康卫生事业的成长发展和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应对提供了新时代的科学指向。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论在新时代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领会马克思主义对于共产主义和理想社会的要求,牢牢把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深挖健康之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力、需求和发展条件的内在联系,构建更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健康内涵和认识,在继承其精华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可以为新时代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发掘中国特色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路径,推动健康中国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3.1.2 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指导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科学开展健康中国战略和指导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理念。健康中国战略作为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的国家战略体系,具有综合、系统的内容,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战略部署。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从多个方面指出影响人民健康的因素,明确了健康中国的建设路径和方向,系统、全面地保障了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使健康中国战略获得新成效和新发展。同时,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强调“大健康、大卫生”“全方位、全周期”等思想理念和发展路径,是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理念。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其生命力,将健康融入所有疫情防控政策中,以此为指导形成动员、部署、落地一体化的全面战“疫”工作局面,疫情防控工作得到有序、有力开展,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实践价值 3.2.1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和执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健康中国战略和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执行的支撑和保障。在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理论的精华、结合历史和具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康中国战略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体系的落实和发展。习近平明确指出了卫生和健康工作的方针和发展道路,把基层的卫生和健康工作列为重点,强调全面健康的重要性,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为人民群众提供无差别、无差异的健康保障。针对特定人群、特殊地区,习近平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卫生和健康水平的方法,确保健康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坚持普及健康生活,推广全民健身,重视预防并以其作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大健康、大卫生”的格局和观念,将发展重心由“治病”向“人民健康”转变,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以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高度关注疫情形势和防控进展,多次指导和批示,积极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五大改革任务,从当前和长远未来两个方面确保人民健康。在当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党和政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积极统筹和推进各项经济的发展任务,加强社会治理和宣传舆论引导,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使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3.2.2 促进当前我国乃至世界人民所面临的疫情危机和困难的解决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地球村的现象更加显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疫情危机和困难的解决不仅关乎我国,更是全球化发展条件下世界人民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健康是涉及多种因素的问题,把疫情防控工作的抓实抓细是最关键的问题,在此重要关头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全国疫情防控一盘棋。习近平指出,越是困难和关键的时刻,越要坚强领导、重点统筹、分类施策、迅速应对新冠肺炎,采取强有力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举措,坚决遏制新冠肺炎的蔓延和传播。秉持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我国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同各国进行交流与合作,积极有力地部署疫情防控措施,为国际社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不仅维护着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也维护和促进了世界人民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正如习近平所言,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的敌人,各国应当相互扶持、交流,坚持合力应对,加强团结合作,确保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的胜利。
3.2.3 提升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建设,使医疗卫生、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正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需要充分认识到,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长时间、持续性的系统工程,要坚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另外,要坚持健康开放发展,通过健康项目积极承担和参与全球治理,在保护好本国人民健康利益的同时,支援落后国家的健康建设,为其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健康和实惠。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立场上,致力于以合作为共赢手段,共同面对卫生和健康问题对全世界人民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努力解决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全球性的卫生健康问题,推动全人类的健康发展,携手共建美好健康地球家园。我国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一方面,充分显示中国国际义务的履行和勇于扛起重任的大国担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应急处理能力、发展战略和国际情怀。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塑造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4 结语守护、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和光荣传统。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健康文化和历届中共领导集体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致力于通过健康中国战略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构筑健康机制的全方位和全周期的保障,具有重要的健康和经济社会协同促进作用,以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还为当今世界健康治理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主动承担起国际健康责任,使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赞誉。此外,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更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确保了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使经济社会稳定、运行良好,为国内和国际人民打赢疫情防控战带来了坚定信心。
[1] |
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 2016-08-21(01).
|
[2] |
田代华.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10.
|
[3]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8.
|
[4] |
马克思. 资本论: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103-111.
|
[5]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76-577.
|
[6]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 10.
|
[7] |
胡鞍钢, 王洪川. 习近平健康思想与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 5-12. DOI:10.3969/j.issn.1002-0209.2018.02.001 |
[8] |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50.
|
[9] |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250.
|
[10] |
习近平健康观: 以人民为中心, 以健康为根本[EB/OL]. (2016-08-19)[2020-02-08].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0819/c398004-28650538.html
|
[11] |
习近平.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N].人民日报, 2015-11-26(01).
|
[12]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
[13] |
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 2020-02-04(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