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水产品贸易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保持持续增长。随着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之相关的贸易问题也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福建省作为中国沿海的渔业大省,特色农产品的水产品贸易具有典型代表性,且福建水产品贸易的突出表现是出口量和进口量均快速增长。以厦门为例,2016年共进口水产品5.0万吨,进口金额9 025.5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8.93%和61.95%。福建水产品进口量的不断增长值得业界关注。因此,笔者选择了福建省水产品进口中主要的三个大类产品测算其进口需求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分析福建水产品进口的需求规律和特征,并围绕协调福建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格局探索相关对策。
1 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中国水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水产贸易逐渐受到理论界的重视。目前学者们关于水产品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口贸易上,关于进口贸易的研究相对较少。(1)关于中国水产品贸易现状的研究。李岳云[1]分析了水产品的竞争优势,认为产业内贸易于发达地区较为普及,发达地区的贸易水平高,竞争优势在水产品附加值上表现明显,而中国目前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初级加工等方面。李大海、韩立民[2]提出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增强我国出口水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孙琛、车斌[3]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形势进行了宏观分析,指出出口的大幅度增长所导致的国际水产品贸易格局变化是导致中国水产品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2)关于福建水产品贸易现状的研究。单车周[4]认为,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是贸易量大大提升,且福建省渔业系统采取了保障措施促进贸易快速发展,所以增强市场多元化、加强水产品管理,加大水产品研发的进度,带动水产行业的发展。(3)关于进口需求弹性测算的研究。朱再清、刘敏志[5]采用进口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了棉花进口市场一级进口价格弹性在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变化中的作用。陈勇兵[6]通过实证估算了中国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并从产业和生产层面分析了进口需求弹性的分布状况。顾振华、沈瑶[7]对中国各产品和行业进口需求弹性进行计算并利用弹性估计值测度了中国贸易限制指数和由关税引起的无谓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进口产品是富有弹性的。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国内学者目前已针对水产品贸易从多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有成果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以往的研究都集中在水产品出口方面,进口研究十分鲜见,且针对水产品进口需求弹性的研究目前尚为空白。笔者尝试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利用引力模型分析福建水产品进口贸易的弹性需求因素,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相关研究基础上,探究福建主要水产品进口贸易变化的规律和特征,进而思考福建水产业应对进口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2 福建水产品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2.1 进口规模福建凭借地域优势,不仅是全国水产大省,也是全国水产品进口的最大集散地。自2014年来,福建水产品进口呈上升趋势,如图 1所示。
![]() |
图1 2014—2016年福建省水产品的进口规模 |
福建水产品进口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鼓励进口,颁布了大量促进进口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沿海居民的固有消费倾向使进口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图 1中,从每年的季度数据看,进口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呈现一致状态,即每年的第四季度上涨较为迅速,其主要原因是福建的休渔期多定于每年的五月以后,并为期2至3月,使本地水产供应量明显减少,促进了进口的增加;同时,临近年关消费的增加也是季度数据增长的另一个原因。
目前,福建省水产品进口的种类主要为鱼类、贝类和虾蟹类。从2014—2016年度看,鱼类与贝类的进口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虾蟹类产品由于成本较高,变化趋势有别于鱼类和贝类产品(图 2)。
![]() |
图2 2014—2016年福建省主要水产品的进口规模 |
从福建省进口水产品的价格变动趋势来看,鱼类等主要进口产品种类的进口价格波动有所不同。2014—2016年,鱼类、贝类的进口平均价格整体趋于稳定,大致都在每公斤1~2美元之间上下波动,且波动幅度并不是很大;而虾蟹类平均进口价格在每公斤8~13美元之间波动,波动的价格较鱼类和贝类来说幅度较大,且在2015年与2016年的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之间都曾达到峰值,具体数据如图 3所示。
![]() |
图3 2014—2016年福建省主要水产品的进口单价 |
以2016年为例,福建省的鱼类进口约占总量的63%;其次是贝类,约占进口总量的35%;虾蟹类约占进口总量的2%。具体数据如图 4所示。
![]() |
图4 2016年福建省主要水产品的进口比重 |
从进口市场看,智利、秘鲁、美国、泰国、俄罗斯、阿根廷、新西兰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是福建水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占水产品总进口额的80%以上。
3 福建省水产品进口需求弹性的定量分析 3.1 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为思想基础,用来分析两国或经济体之间贸易流量的常用方法。引力模型如下:
$ {F_{ij}} = G \times \left( {M_i^\alpha \times M_j^\beta } \right)D_{ij}^\theta $ | (1) |
其中:
Fij表示从出口国i国流入进口国j国的贸易流量;
Mi和Mj分别是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以GDP作为量化指标;
Dij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G; α; β; θ是常数,其取值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相关。
3.2 数据来源及变量结合对福建省水产品进口贸易的现状分析,根据引力模型理论的基本思想,笔者构建了福建省水产品进口贸易弹性分析的引力模型变量。
3.2.1 数据来源笔者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海关信息网和中国统计年鉴,研究中样本数据时间跨度为2014—2016年。在主要海产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方面,由于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季度数据,因此统一采用季度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为了便于统计分析,进一步将季度数据转换成年度数据进行制图制表。
3.2.2 变量选择在变量选择方面,选择福建省GDP表示生产供给能力指标,水产品进口价格以及本国生产的季度GDP和上一期进口量的总值为解释变量,从有关变量中研究其影响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程度。具体公司如下:
3.2.3 模型设定从弹性的定义出发,将进口量的变化作为因变量,将经济环境的变化作为自变量,直接估计进口的价格弹性。
$ \ln Q = \beta + {\beta _1}\ln \left( P \right) + {\beta _2}ln\left( {GDP} \right) + {\beta _3}\ln \left[ {Q\left( { - 1} \right)} \right] $ | (2) |
其中:
Q表示福建省水产品每季度的进口总量;
GDP表示为福建省水产品每季度生产总值,即福建省水产品每季度生产需求的能力。进口需求量数值越大该经济规模显示越大,因此预期GDP的估计系数为正,但是由于人均国民产值GDP这个数据只能查询到年度数据,而需要的数据是季度数据,所以只好放弃该数据的选取。
P表示福建省每季度进口的水产品的价格,即福建省每季度水产品价格的增减对进口总数量的影响。
Q (−1)表示上一期的福建省水产品进口量,反映水产品上一期的进口量对本期水产品进口量的影响。
β; β1; β2; β3分别为回归系数,这是为了使回归模型公式线性化,并减少数据中其他异常值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3.3 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样本数据选取了2014—2016年福建省进口的主要水产品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6.0统计软件进行测算并进行自相关修正和检验。鱼类、贝类和虾蟹类的进口量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有如下3点。
3.3.1 福建省鱼类的进口量回归分析经过模型的回归分析,2014—2016年福建省鱼类进口量分析结果如表 1所示。
表1 2014—2016年福建省鱼类进口量的回归分析表 |
![]() |
由表 1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预期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与模型得出的回归系数大致相符,并且也已经经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一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下列模型:
$ \ln \left( Q \right) = 17.369 - 1.613\ln \left( P \right) - 0.019\ln \left[ {Q\left( { - 1} \right)} \right] $ | (3) |
由模型(3)可以看出,鱼类进口弹性为1.613,即富有弹性。也就是说,在假定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福建省当季的鱼类水产品进口价格每增加1美元,其进口量就会减少1.613;在假定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福建省上一季的鱼类水产品进口数量每增加1个单位,当季的进口量则会增加0.019。
3.3.2 福建省贝类的进口量回归分析经过模型的回归分析,2014—2016年福建省贝类进口量分析结果如表 2所示。
表2 2014—2016年福建省贝类进口量的回归分析表 |
![]() |
由表 2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预期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与模型得出的回归系数大致相符,并且也已经经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一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下列模型:
$ \ln \left( Q \right) = 16.618 - 0.855\ln \left( P \right) - 0.035\ln \left[ {Q\left( { - 1} \right)} \right] $ | (4) |
由模型(4)可知,贝类的进口弹性为0.855。也就是说,在假定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福建省当季的贝类水产品的进口价格每增加一美元,其进口量就会减少0.855;在假定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福建省上一季的贝类水产品进口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这一季的进口量则会增加0.035。
3.3.3 福建省虾蟹类的进口量回归分析经过模型的回归分析,2014—2016年福建省虾蟹类进口量分析结果如表 3所示。
表3 2014—2016年福建省虾蟹类的进口量回归分析表 |
![]() |
由表 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预期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与模型得出的回归系数相符,并且也已经经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一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下列模型:
$ \ln \left( Q \right) = 17.540 - 1.548\ln \left( P \right) - 0.020\ln \left[ {Q\left( { - 1} \right)} \right] $ | (5) |
由模型(5)可以看出,虾蟹类的进口弹性为1.548。也就是说,在假定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福建省当季的虾蟹类水产品的进口价格每增加一美元,其进口数量就会减少1.548;在假定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福建省上一季的虾蟹类水产品进口数量每增加1美元,这一季的进口量则会增加0.020。
4 改进福建省水产品进口贸易格局的建议 4.1 结论借助引力模型对福建省主要进口水产品种类的弹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看出福建水产品进口需求的基本情况。在水产品进口需求增加、进口品种较为集中的情况下,水产品进口量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在三类主要的进口产品上有明显的差异性,且水产品进口的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种类有密切关系。鱼类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1.613,表明中国消费者对鱼类产品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偏好,是富有弹性的水产品,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鱼类产品的进口总量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贝类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855,与水产品的进口量呈负相关关系,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贝类是缺乏弹性的,即贝类的市场需求对价格反应相对不敏感;虾蟹类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1.548,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水产品,即当进口价格波动时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大幅度变化。
以上情况说明,在水产品的进口贸易中,价格因素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且直接影响福建水产品的进口贸易的发展。
4.2 福建省水产品进口贸易格局的改进路径面对福建省水产品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应正确认识水产品进口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中对国内水产品供应的重要补充作用,同时也必须考虑进口贸易的安全问题。目前,中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正常,水产品的价格相对平稳,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从而促进了水产品进口贸易的发展。然而,进口水产品只能作为国内水产品市场的补充,在促进福建省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该协调处理好国内水产品与进口水产品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水产品进口贸易的正面效应。
4.2.1 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主要是由市场主体、客体、宏观调控系统以及运行机制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对于福建省水产品市场而言,水产品生产商、贸易商、加工商构成自由公平竞争的主体。对于政府而言,应逐步健全水产品市场的价格发现和价格实现功能,从而既能保障水产品市场价格公平,也能有效保证水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发展平衡,使主要水产品更好地避免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健全的市场信息系统也能使市场主体不断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经营活动,很好地规避市场交易带来的风险。对于进口水产品市场应加强市场监测,确保进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同时,对于水产品进口企业应健全市场信息服务建设,定期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信息,引导水产品进口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根据产业实际情况调整进口产品结构,提升水产品进口质量安全水平。
4.2.2 优化港口资源条件港口资源条件是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优化港口资源配置,积极调整港口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进出口效率,从而节省运输成本,对于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具体来说,港口资源条件的优化应着力于三个方面的建设工作。一是升级港口的硬件设施,提升港口的物流服务能力。硬件设施是优化港口建设资源的基础,针对港口航道、航运交管信息中心、码头、堆场、港口集疏运体系等都是提升港口发展潜力的重要硬件设施。港口硬件设施的扩建和升级将有助于建立立体化的货物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二是加强港口整合,着力形成国际航运中心、主枢纽港以及区域性港口等在层次和功能上均能互补的港口群,发挥港口群在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服务作用。三是优化港口的物流园区和保税区以实现其与港口作业的有效对接;同时还应加快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港口的通关服务效率,为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4.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福建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可以从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两个方面体现。加大水产品养殖业的投入力度,促进水产品企业的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同时,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提高水产品产业中的竞争意识,以竞争促进企业的技术标准得以提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协调水产品贸易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优化区域水产品品种结构,促进水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对于进口的水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但可以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深加工的水产品也可以再出口,从而实现产品价值的提升。
5 结语通过进口贸易需求弹性分析以解释福建水产品的进口需求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水产品进口量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价格是影响福建省水产品进口贸易的关键因素,且水产品进口的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种类有密切关系。另外,本研究还启示应该协调处理好国内水产品与进口水产品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水产品进口贸易的正面效应。应改善水产品进口结构并从根本上提升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在促进水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强水产品加工行业建设,以提升进口水产品的附加值。总之,随着全球化经济下福建省水产品进口贸易快速发展,不但能推动福建省水产行业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福建省水产品贸易的协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 李岳云, 吴滢滢, 赵明, 等. 入世5周年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回顾及国际竞争力变化的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8): 67–72. |
[2] | 李大海, 韩立民, 杨桂云, 等. 加入WTO后中国的水产品贸易——形势分析和对策探讨[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 30–35. |
[3] | 孙琛, 车斌. 国际水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J]. 世界农业, 2007(5): 5–8. |
[4] | 单车周. 2012年福建省水产品对外贸易形势分析[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3(6): 49. |
[5] | 朱在清, 刘敏志. 我国棉花进口市场集中度与价格弹性的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2): 33–42. |
[6] | 陈勇兵. 中国进口需求弹性的估算[J]. 世界经济, 2014(2): 28–49. |
[7] | 顾振华, 沈瑶. 中国进口需求弹性的再计算[J]. 国际贸易问题, 2016(4): 5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