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19 Issue (5): 111-116
《全宋诗》之晁补之、晁说之、晁冲之诗重出考辨    [PDF全文]
陈小辉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州 广东 510520
摘要: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晁补之、晁说之、晁冲之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其中晁补之与他人重出之作,多因《全宋诗》编者辑佚时产生,这些重出诗大都皆为晁补之的作品。而晁说之名下的重出诗大多在《全宋诗》编纂前即已产生,且大多与徐积诗重出,这些诗皆为徐积之作。值得说明的是,在编纂《全宋诗》,尤其是在据一些大型书籍辑佚时要小心谨慎,如《诗渊》《宋诗拾遗》《舆地纪胜》《声画集》《锦绣万花谷》等书,因这些书籍收诗众多,比较芜杂,故很容易出错或导致重出,这是《全宋诗》编者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 《全宋诗》     晁补之     晁说之     晁冲之    
A Textual Research on Repeated Collection of Poems by Chao Buzhi, Chao Yuezhi and Chao Chongzhi in the Complete Poetry of Song Dynasty
Chen Xiaohui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large quantity of poems collected, repetition of poems in the Complete Poetry of Song Dynasty is quite understandable. Many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for improvement, including Mr. Chen Xin's Supplemented Collection of Song Poetry and Mr Zhang Ruan's Correction of Song Poetry. The present author also find some repetition of poems in Chao Buzhi, Chao Yuezhi and Chao Chongzhi Volumes:some poems attributed to other poets are actually by Chao Buzhi, and many poems attributed to Chao Yuezhi are by Xu Jizhi. Su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close textual research and cross check are necessary when compiling anthologies, especially when selecting poems according other anthologies with large quantity of poems and therefore not easy to be free from mistakes.
Key words: the Complete Poetry of Song Dynasty     Chao Buzhi     Chao Yuezhi     Chao Chongzhi    
引言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共七十二册,收诗人约九千二百余人,录诗约二十五万余首,作为有宋一代的诗歌总集,可谓超迈前人,堪称独步。然而,由于该书卷帙浩繁,出之众人,故在编篡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瑕疵,其中漏收、误收、重收问题亦有不少。在这些方面,学界已做了不少辑佚、补正的工作。笔者在使用《全宋诗》过程中,亦发现著名诗人晁补之、晁说之、晁冲之诸人名下还有不少重出诗,这些重出诗基本未被学界相关成果所论及,今一一考辨如下:

1 晁补之诗重出考辨

陈新等《全宋诗订补》已指出,《全宋诗》编者所辑晁补之名下佚句“闽侯贡璧琢苍玉,中有掉尾寒潭龙”、“日月中人照与芬”属误辑当删;又《全宋诗》编者所辑晁补之名下诗《四客各有所长》《与同年廖明略》《诗一首》亦属误辑当删。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亦指出晁补之名下《赴齐道中》《将行陪贰车观灯》与曾巩名下《赴齐州》《将行陪贰车观灯》诗重出,此当为晁补之诗。《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6辑)》载《〈全宋诗〉杂考二》一文指出晁补之《和文潜试院道旧》与邓忠臣《再谢周顒之句二首》其二重出,此为晁补之诗。又李朝军《宋代晁氏文人作品混淆辨正》一文指出晁谦之《南岩》实为晁补之《游信州南岩》。除此之外,晁补之名下还有以下诸诗与他人重出:

(1)山坡陀辞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涛波所荡如颓墙。松鬰律兮其高百尺,旁枝虬骛葛虆之。仰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以吾之书随。邈余望兮水中汦,颀然而长者黄冠兮羽衣。轩颐坦腹涛石箕坐兮,石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仙人偓佺兮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夕兮飞相往来不可数。使其开口而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憺将翔兮山海,与日月兮常在。若有闻兮梦中仇池我归路,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昔余游于葛天氏兮,身非陶氏犹与偕乘。渺莽良未可兮,仆夫悲余马怀。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陼。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歧又有歧兮余行诘曲欲知余者希。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击舟于水。鱼沉鸟扬亦不知,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见《全宋诗》卷一一二一晁补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八三一苏轼诗,仅“兮其高百尺”作“兮百尺”、“仰不见”作“上不见”、“轩颐”作“澣颐”等字异,《全宋诗》编者据宋孙绍远《声画集》卷三收入。

按:晁补之诗以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著录,《四部丛刊初编》亦据此影印[1]。此诗见四部丛刊本晁补之《鸡肋集》卷三。而苏轼名下此诗入苏轼诗集补编,乃查慎行、冯应榴诸人从他书搜采而得,故此诗作晁补之诗当更可靠。苏轼名下《山坡陀行》冯应榴按:“王本寓兴类。七集本载续集歌辞卷中。查氏于歌词诸篇皆载,而独遗此,何也?今补入补编卷中。按诗意,当是在岭南作。” [2]

(2)题惠崇画四首

东风回,江上渚,何处来,双白鹭。灼灼岸间桃,依稀兰杜苗。一衔湍濑鳞,一下青林梢,潇湘绿水春迢迢。(其一)老柳无嘉色,红蕖羞脉脉。宛在水中洲,双鹅羽苍白。何须玩引颈,颠到写经墨。惟应一临流,当暑袗絺綌。(其二)一雁孤风乍临渚,两雁将飞未成举,三雁群行依宿莽。芦花已倒江上风,云间分飞那可同。(其三)天高霭霭云昏,江阔霏霏雪繁。渚下鸭方远泛,枝间雀不闻喧。鄙夫此志相依,生涯稊稗同微。欲具沙边短艇,波涛岁晚人稀。(其四)

见《全宋诗》卷一一二八晁补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一三九三王安中诗,仅“颠到”作“颠倒”、“乍”作“辞”几字异,《全宋诗》编者据宋孙绍远《声画集》卷三收入。

按:晁补之诗以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著录,《四部丛刊初编》亦据此影印。此诗见四部丛刊本晁补之《鸡肋集》卷十。而王安中此诗不见本集,此诗作晁补之诗似更可靠。

(3)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

蔡侯饱学囷千釜,濯足清江起南土。立谈颇似燕客豪,快夺范睢如坠雨。东城禽羽未足言,柏直何为口方乳。蒋侯山中伴香火,三年不厌长斋苦。平生傀落有谁同,要得张侯三日语。昼闲那自运甓忙,时清不用闻鸡舞。桓荣欢喜见车马,书册辛勤立门户。自当食肉似班超,猛虎何尝窥案俎。

见《全宋诗》卷一一三〇晁补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一〇六五秦观诗,题为“和蔡天启赠文潜之什”,仅“囷”作“困”、“立谈”作“剧谈”、“禽羽未足言”作“桥梓未足论”、“斋苦”作“蔬苦”、“傀落”作“瑰玮”、“自当”作“要当”几字异。

按:诗见四库本晁补之《鸡肋集》卷十二,又见四库本秦观《淮海集》后集卷二。这首诗实际是同文馆唱和中的一首诗,据吕肖奂《元祐更化初〈同文馆唱和诗〉考论》可知,此次“釜俎”字韵诗唱和乃因张耒作《初伏大雨呈无咎》而发起,张耒先作《初伏大雨呈无咎》、晁补之和作《次韵文潜馆中作》、蔡肇和作《和文潜初伏大雨戏呈无咎》。蔡肇又作《次韵上文潜丈》、张耒又和《次韵答天启》、晁补之和《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曹辅和《次韵答天启》、邓忠臣和《曹子方用釜俎字韵赋诗见遗予洎张文潜晁无咎蔡天啓因以奉酬并示四友》、余干和作《和曹子方呈邓张晁蔡》等。此次唱和,发生于元祐二年六月入馆之初[3],而此时秦观正在蔡州教授任上,他不可能参与此次唱和,故此诗当为晁补之诗,非秦观所作也。周义敢等《秦观集编年校注》、徐培均《淮海集笺注》诸书皆未注意到此诗其实并非秦观所作,乃晁补之诗。

(4)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自徐州移作

建隆以来论人物,得士与古相低昂。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老成寂莫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少时学问圣贤说,松柏岁寒观老节。得官乌府不须臾,正色空闻动帷闼。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名城慰萧屑。王师顷缚山西酋,朝廷却怀西顾忧。凉州旄钺何足恃,岐陇须公勤传邮。平生经国有雅意,乘流得坎惟所值。作官施设要近民,金马严徐等儿戏。诏书宽大人乐生,吏安为弛威不行。金城那可无粟守,尧舜与民宁并耕。茶盐资国何必古,俗儒徇名不知务。精神折冲在本强,要以雍容在苍遽。知无不为公自期,岂弟君子神所私。秦山渭水照车马,属城列县观威仪。此行属任良不恶,金鱼新佩明光墀。谁言直谏居内少,淮南盗铸烦抚绥。时平王度日金玉,岁晚汲公还见思。

见《全宋诗》卷一一三一晁补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二五五八赵善括诗,题为“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内容全同。

按:诗见四库本晁补之《鸡肋集》卷十三,又见四库本赵善括《应斋杂著》卷五。此为晁补之诗。据诗“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老成寂莫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云云,杜侍御当生活于北宋仁宗时期(1022-1063),而赵善括主要生活于南宋孝宗朝,故赵善括不可能与诗中所指杜侍御交往,该诗当非其所作。据陈师道诗《送杜侍御纯陕西转运》,杜侍御当为杜纯,杜纯乃补之岳父(即外舅),该诗当为补之所作。

(5)送曹子方福建转运判官二首其一

谈经草檄鬓华生,初拥闽山传节行。江入桐庐青欲断,溪从剑浦碧来迎。茶虽户种租宜薄,盐不家煎价欲平。要使祈招歌德意,君恩不为远人轻。

见《全宋诗》卷一一三四晁补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一三一五程迈诗,题为“送友福建转运判官”,内容全同,《全宋诗》编者据清程鸿绪《程氏所见诗钞》卷二收入。

按:此诗为晁补之诗。诗见四库本晁补之《鸡肋集》卷十六。晁补之该诗题下实有两首诗,此两诗同韵。曹子方即曹辅,四库本《山谷年谱》卷二十三引《实录》云:“元祐三年九月,太仆寺丞曹辅权发遣福建路转运判官。”时晁补之在秘书省,故作此诗送别。除晃补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好友曾赋送诗,参苏轼《送曹辅赴闽漕》、刘攽《送曹辅奉议福建转运判官》、黄庭坚《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张耒《送曹子方赴福建运判》等诗。

(6)题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远二首

渔村半落楚江边,林外秋原雨外天。谁倚竹楼邀大艑,天涯暮色已苍然。(其一)洞庭木落万波秋,说与南人亦自愁。欲指吴松何处是,一行征雁海山头。(其二)

此二诗见《全宋诗》卷一一三八晁补之。又见《全宋诗》卷一一七五张耒诗,题为“题周文翰郭熙山水二首”,仅“渔村半落”作“鱼村橘市”、“林外”作“人外”、“谁倚竹楼邀大艑”作“遣骑竹边邀短艇”、“木落”作“叶落”、“欲指吴松”作“指点吴江”、“征雁”作“鸿雁”几字异。

按:诗见四库本张耒《柯山集》卷二十三,又见四库本晁补之《鸡肋集》卷二十。宋孙绍远《声画集》、清陈邦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清吴之振《宋诗钞》诸书皆将此诗归入晁补之名下。且张耒诗题“周文翰”当有误,实为文侍郎周翰,即文彦博第六子文及甫(字周翰)。郭熙山水图卷实为文及甫所有,当时苏轼、苏辙、毕仲游等人皆曾为此画题有诗作,参苏轼《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苏辙《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二绝》、毕仲游《和子瞻题文周翰郭熙平远图二首》。综上判断,此诗恐非张耒作,当为晁补之诗。

(7)初上安仁滩清见毛发其中奇石五色可掇拾也从县令借图经溪曰云锦溪村曰玉石村

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干越上清滩。秋晴云锦溪中过,玉石瑰奇一万般。

见《全宋诗》卷一一三九晁补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二七二四姜夔诗,内容全同,题为“琵琶洲”,《全宋诗》编者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三《江南东路·饶州》收入。

按:此为晁补之诗,见四库本晁补之《鸡肋集》卷二十二。当为元符二年贬监信州酒税途经江西安仁县(今江西余江)时所作[4]。四库本清谢旻等修《江西通志》卷十一:“云锦溪在安仁县治前,源出福建光泽县。宋晁补之上干越,见滩水清见毫发,其中石五色若可掇拾者。从县令借图志阅,视溪曰云锦,村曰玉石,因有‘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干越上清滩’之句。”查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三《江南东路·饶州》此诗亦题为晁补之“云锦溪玉石村”,盖因该书卷此诗前为姜夔诗,《全宋诗》编者没有细加分别,误署为姜夔作。

(8)酴醾

唤将梅蕊要同韵,羞杀梨花不解香。如何五月露寒殿,不与薰风送晚凉。

见《全宋诗》卷一一四二晁补之,《全宋诗》编者据宋《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七收入。此诗前两句又见晁咏之名下,《全宋诗》编者据《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七收入。

按:《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4辑)》载《全宋诗订补初探》认为:“晁咏之残句《木香花》“唤将梅蕊要同韵,羞杀梨花不解香”,实为晁补之《酴醾》的前两句,全诗共四句,据宋《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七收入。此处当删。” [5]陈新等《全宋诗订补》亦认为晁咏之名下残句“唤将梅蕊要同韵,羞杀梨花不解香”当删,实为晁补之诗。但岳振国《晁补之佚作辑补与辨误》一文认为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前集》所记较为可信。又元郭豫亨《梅花字字香前集》引“羞杀梨花不解香”作晁咏之诗,故“《全宋诗》收《酴醾》诗为晁补之作品,实有疑误”[6]。据此来看,此诗作晁咏之诗似更合理。

(9)句

山色不违人,嵌满千家窗。

见《全宋诗》卷一一四二,《全宋诗》编者据明杨慎《哲匠金浮》卷一收入。

按:此句与苏轼句“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类似,恐非晁补之诗。参苏轼《送杨孟容》:“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何以待我归,寒醅发春缸。” [7]

2 晁说之诗重出考辨

陈新等《全宋诗订补》已指出《全宋诗》编者所辑晁说之名下佚句“荆州持大橘,亦名作黄柑”属误辑当删。李朝军《宋代晁氏文人作品混淆辨正》一文指出晁说之名下《积善堂》《二十二弟获金印》《览古》《和新乡二十一弟华严水亭二首》《次韵王立之雪中以酒见饷》《谢沈次律水枕》《次二十一兄九日韵》《怀济北弟姪》与晁冲之《积善堂诗》《决道念八弟得小金印以诗赠之》《览古》《和新乡二十一兄华严水亭五首》(其四)《次韵王立之雪中以酒见饷》《谢沈次律水枕》《次二十一兄季此九日韵》《怀济北弟姪》诸诗重出,其中《二十二弟获金印》《和新乡二十一弟华严水亭二首》《次韵王立之雪中以酒见饷》《谢沈次律水枕》《次二十一兄九日韵》当皆为晁冲之诗,《积善堂》为晁说之诗,而《览古》《怀济北弟姪》两诗作者存疑。除此之外,晁说之名下还有以下诸诗与他人重出:

(1)咏老

脚踏浮云身已老,访道修行恨不早。曾见商周全盛时,不及唐虞古风好。

见《全宋诗》卷一二〇八晁说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六五六徐积诗,题为“老仙”,仅“踏浮”作“踏青”、“修行”作“修真”几字异。

按:此诗见四库本晁说之《景迂生集》卷五,又见四库本徐积《节孝集》卷二十四。此诗为徐积诗,乃其七十多首游仙诗中的一首,其游仙诗题多以对比的形式来拟,如《饱仙》《饥仙》《急仙》《慢仙》《劳仙》《闲仙》《笑仙》《忧仙》《贫仙》《富仙》《文仙》《武仙》等。此首题为《老仙》,与其《童仙》诗正相对(《节孝集》中此两诗相前后)。

(2)节孝处士徐先生

莫怪先生身上贫,眼看外物似浮云。房中除却琴棋后,更有门前鹤一群。

见《全宋诗》卷一二〇九晁说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六五五徐积诗,题为“贫仙”,内容全同。

按:此诗见四库本晁说之《景迂生集》卷六,又见四库本徐积《节孝集》卷二十三。此诗为徐积诗,乃其七十多首游仙诗中的一首,其游仙诗题多以对比的形式来拟。

(3)笑

笑乐真情岂可无,乐而不笑是何拘。日中无事逢棋局,春后有花兼酒壶。轻侠儿前抚手掌,滑稽传后抚髭须。江南陆后还安否,乞与笻枝使自扶。

见《全宋诗》卷一二一〇晁说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六四八徐积诗,题为“和蹇受之笑”,仅“可无”作“可诬”、“抚”作“掩”、“陆后”作“陆俊”几字异。

按:此诗见四库本晁说之《景迂生集》卷七,又见四库本徐积《节孝集》卷十六。此诗为徐积诗,乃和蹇受之之作,共四首,即“诗、笛、醉、笑”。每首第一句点题,参每首第一句“出乎志者莫如诗”、“清而劲者笛为奇”、“醉乡恍惚在空虚”、“笑乐真情岂可诬”。晁说之集只有一首“笑”,其他三首未收,恐非其所作。

(4)蓬莱仙

我是蓬莱山上客,暂到人间管春色。谢家池馆纵吟魂,卓氏酒炉迷醉魄。人间春色将奈何,潋潋灧灧浓如波。归来说与秦王女,麻姑偷去唱为歌。

见《全宋诗》卷一二〇八晁说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六五六徐积诗,题为“谪仙”,仅“人间管”作“人闲管”、“纵”作“耸”、“炉迷”作“垆闲”、“人间春”作“人闲春”几字异。

按:此诗见四库本晁说之《景迂生集》卷五,又见四库本徐积《节孝集》卷二十四。明李蓘编《宋艺圃集》亦将此诗归入徐积名下。此诗当亦为徐积所作,乃其七十多首游仙诗中的一首。

(5)正月二十八日避难至海陵从先流寓兄弟之招仍邂逅冯元礼故人

百困身犹在,尫羸怯镜看。干戈朝食拙,风雨夜眠难。天际旄头远,淮南春首寒。病夫药裹外,兄弟为谋安。(其一)脱身兵火欲何之,不料兹焉过所期。轩槛如僧萦橘柚,乡关似梦识蒿藜。弟兄朋友谈平昔,盗贼羌胡问几时。共约更明王道正,或能一语到天墀。(其二)

见《全宋诗》卷一二一二晁说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二六九六孙应时诗,题为“正月二十八日避难至海陵从先流寓兄弟之招仍邂逅冯元礼故人二首”,仅“百困”作“百闲”、“尫羸”作“尪羸”、“羌胡”作“羌戎”几字异。

按:诗见四库本晁说之《景迂生集》卷九,又见四库本孙应时《烛湖集》卷十六。此为晁说之诗,乃作于建炎二年,时避张遇兵乱自真州寓居海陵。参晁公鄼《书夜雨不少住枕上作诗后》云:“建炎二年,公鄼随侍寓海陵,景迂伯自仪真来居,是岁十月十四日,公鄼侍十二叔之姑苏,请违景迂。” [8]《宋史·高宗本纪》:“(建炎)二年春正月丙戌朔帝在扬州……已亥张遇焚真州,祕阁修撰孙昭远为乱兵所害。” [9]冯元礼,即冯觐,其人为画师,宣和时(1119 –1125)宦官。晁说之诗集中还有多首与其唱和之作,如《以扇求冯元礼觐画山水》《代冯元礼次韵辞张次应画山水扇》等诗。而孙应时为南宋时人(1154–1206),他不可能与冯元礼有交往,故此诗定非其所作。

(6)览冀亭榴花

长夏清江倚碧岑,人间尘土莫相侵。榴花不得春工力,顔色何如桃杏深。

见《全宋诗》卷一二〇九晁说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一二二二晁冲之诗,题为“戏成”,仅“清江”作“轩窗”、“春工”作“春风”几字异。

按:此诗见四库本晁说之《景迂生集》卷六。此诗归属存疑。

(7)题韦偃双松老僧图

两松郁苍苍,夭矫出奇峭。翛然龙蛇姿,势欲排巖峤。老禅独会心,默坐观万窍。我亦发深省,倚槛一长啸。此兴含千古,孰谓韦偃少。

见《全宋诗》卷一二一二晁说之,《全宋诗》编者据宋孙绍远《声画集》卷二收入。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一二六四晁咏之诗,仅“出奇”作“发奇”、“独会”作“犹会”几字异,《全宋诗》编者据宋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七收入。

按:因《宋诗拾遗》实为伪书,乃清人伪作,可参王媛《陈世隆〈宋诗拾遗〉辨伪》一文,故此诗为晁说之诗似较可靠。

3 晁冲之诗重出考辨

陈新等《全宋诗订补》已指出《全宋诗》编者所辑晁冲之名下佚句“扁舟几日为诗留”、“叔子拟度骅骝前”属误辑当删。又晁冲之名下多诗与晁说之诗重出,参上文晁说之诗重出考辨。除此之外,晁冲之名下还有以下诸诗与他人重出:

(1)送王敦素朴

龙蟠山色引衡庐,霜落江清影碧虚。鼓枻厌骑沙苑马,行厨欲食武昌鱼。缓歌玉树翻新曲,趣入金銮续旧书。官达故人稀会面,君来相见肯如初。

见《全宋诗》卷一二二三晁冲之,此诗又见《全宋诗》卷二〇七一邓深诗,题为“送王敦素”,仅“欲”作“饫”一字异。

按:此诗当为晁冲之诗。王敦素为晁冲之妹夫,两人交往颇密,见晁冲之诗《敦素有以书局处之者作诗迎之》《次韵集津兄会群从王敦素宿王立之园明日西征马上寄示诸人》《王敦素许纸不至戏简促之》。晁冲之为北宋时人,逝于1126年左右,故王敦素大约亦主要生活于北宋时期,而邓深主要生活于南宋高宗朝,1162年前后尚在世,故邓深与王敦素恐无交往。

(2)道中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迢迢旁山路,漠漠满林花。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

见《全宋诗》卷一二三〇晁冲之诗,《全宋诗》编者据影印《诗渊》册三页一九九七收入。又见《全宋诗》卷一七五一陈与义诗,仅“旁山”作“傍山”、“着人”作“著人”几字异。

按:此诗当为陈与义所作,诗见四库本陈与义《简斋集》卷九。白敦仁所著《陈与义年谱》谓该诗作于建炎四年,时陈与义离衡岳去金潭道中作[10]。其实,影印《诗渊》册四页二三三四“道中”该诗名下并未注明此诗为晁冲之所作,《全宋诗》编者认为该诗作者当是承前省名(前诗署名为晁冲之),此判断当有误。

4 总结

据上可知,三晁名下与他人重出诗句还有近二十首。晁补之诗多与苏轼、秦观、张耒重出,因晁补之、秦观、张耒皆出苏轼门下,彼此交游颇多,故他们的诗句难免多有混淆,而晁说之诗多与徐积诗重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重出诗有很多是《全宋诗》编者据其他书籍辑佚时产生,尤其是在利用大型类书,如《诗渊》《宋诗拾遗》《锦绣万花谷》等,更容易产生问题,这是后来编纂者应值得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傅璇琮. 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宋代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 193.
[2] [宋]苏轼. 苏轼诗集[M]. 王文诰, 辑注. 孔凡礼,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2647.
[3] 吕肖奂. 元祐更化初《同文馆唱和诗》考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
[4] 晁补之. 晁补之词编年笺注[M]. 乔力, 校注. 济南: 齐鲁书社, 1992: 257.
[5]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4辑)[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51.
[6] 岳振国. 晁补之佚作辑补与辨误[J]. 中国文学研究, 2007(2): 116.
[7] 傅璇琮. 全宋诗[M]. 14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9387.
[8] 曾枣庄, 刘琳. 全宋文[M]. 194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372.
[9] [元]脱脱.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453.
[10] 陈与义. 陈与义集校笺[M]. 白敦仁, 校笺.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4: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