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19 Issue (4): 58-63
以家风建设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PDF全文]
孙毓蔓, 乔木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 家风是家庭成员的精神纽带,是道德品质的世代积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家风建设是干事创业之本、作风涵养之要、党风廉政之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家风建设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当前,高校虽不断重视和加强家风建设,但在基层组织、个人认识、学习教育、宣传引导及体制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强化高校各级党组织抓家风建设的政治责任、增强高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家风意识、细化高校家风教育的措施和清单、营造高校家风建设的浓厚氛围、完善高校家风建设制度机制等举措,能有效助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 高校     家风建设     党风廉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反腐倡廉    
Approaching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by Means of Clean Family Morals Construction
SUN Yuman, QIAO M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
Abstract: Family morals are family rules of conduct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and are the mental and emotional tie between family members. Construction of family morals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for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However, despite the increasing emphases on family morals, there are still rooms for improvement in organization, personal awareness, education, publication and mechanism, etc. Therefore, we suggest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morals by strengthening responsibilities of grass-root party organizations for family morals construction, by enhancing university staff awareness of family morals, and by taking more specific measures. All the above mentioned efforts will result in more effective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family morals construction and a more healthy climate of family morals in universities, and hence a cleaner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political ecology.
Key words: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family morals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ti-corruption and clean government building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抓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优良家风建设工作,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2015年10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第八条中明确规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准则》的颁布,为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家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如何增强高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家风意识,如何以家风建设为载体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何通过抓实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1 充分认识家风建设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所谓家风,是指一个家族或几代家庭经过较长时间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或家庭特征,能世代沿袭的优秀品质的总和。对于当代社会,家风主要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良好的家庭道德和精神风貌,独立的个人处事风格和气质等。近年来,家风不好已经成为党内诱发贪污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中央反腐过程中,陆续出现了“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腐败窝案,高校也牵涉其中,教训深刻而沉重。抓好家风建设,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优良家风,贯彻落实党对高等教育的系列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1 家风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部分高校领导干部生活腐化堕落、贪图享受,部分高校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学术论文造假,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德”字上出现了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就高校党建工作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4]。立德树人,要求高校教育要以德为先,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德育教育,把高校德育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到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全过程。因此,把加强家风建设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是抑制高校领导干部腐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 家风建设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大多数高校党员干部和教师、学生均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敬业、热爱教学、学习刻苦认真,但也有极少数人理想信念缺失、学术行为不端、课堂言行轻率,甚至出现师德丧失等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5]。高素质的教师首要是有高尚的“师德”,能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形成高尚的“师德”需要良好家风的带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6]。高校党员干部和教师、学生都应重视家风建设,争作道德楷模,育人楷模,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必修课。因此,把家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1.3 家风建设是高校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风建设是风向标,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党风廉政建设的成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对加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形成了硬约束,推进了高校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但仍有部分高校领导干部顶风违纪,违规操办婚丧嫁娶、违规收取礼金购物卡、违规组织公款吃请、违规兼职兼薪等,存在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究其原因,还是家风不正,“三观”不牢,党性修养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7]。领导干部家风和作风问题,往往是腐败违纪的开始,看似小事,实为大隐患。因此,抓小抓微,从抓家风到抓作风,对预防腐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4 家风建设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部分

从上世纪末开始后的10余年,我国高校先后经历了扩招和征地扩建,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模化效应。不过,随之而来部分高校出现的科研、基建、招生及后勤腐败案件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校长、党委书记同时涉案的腐败窝案。从这些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出,高校虽然是“象牙塔”,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地”,但领导干部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家风不严,党风廉政建设不抓,同样极易被腐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的重要原因”[8]。加强家风建设,进而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党组织抓党风廉政第一责任,是每名高校领导干部尤其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必修课。

2 当前高校在落实家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层组织层面的问题

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高校党委肩负主体责任,高校纪委肩负监督责任。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各级党组织应主动担责。但目前,部分高校党组织不关心、不重视干部和教师的家风建设,没有将家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部分抓起来;部分高校党委重布置不重落实,和院系党组织间缺少沟通,形成“两张皮”,家风建设缺乏群众基础,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纪检委员)不主动作为,受“清官难断家务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观念影响,认为家风建设是个人私事,忌惮关心家风可能窥探隐私等,主观上不愿意过问;部分基层党组织的书记虽担任党务管理岗职务,但工作中注重院系和个人发展,热衷于学科评估、成果转化、教学科研等任务落实,投入党务工作精力少,对家风建设甚至党风廉政建设不了解,表面上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却不落实有关工作,造成监管漏洞。

2.2 个人认识层面的问题

目前,一些高校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对家风建设的认识停留在个人和家庭层面,对高校党组织加强家风建设认识模糊,表达不清楚。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家风建设关心程度有限,普遍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学校纪委主抓的工作,家风建设是个人家庭的私事,与组织关系不大。甚至有个别院系领导干部和一线教师受“自扫门前雪”“一心只读圣贤书”等老观念的影响,认为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工作,家风建设毫无必要。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高校干部和教师不重视良好家风的塑造,不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即便从中央、省委到学校层面自上而下层层传导压力,也认为这是个别部门和个别领导的事情,与自身关联不大。这与《准则》要求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2]还有很大差距。

2.3 学习教育层面的问题

2013年以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高校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学习教育进一步从严从实,从“活动化”逐步转向“常态化”。家风教育作为党内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教师均能参与其中。在学习方式上,部分干部和教师主要是通过聆听讲座、参加组织生活等方式“参与学”,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在学习意识上,主要还停留在通过专题教育进行学习,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学习意识;在学习要求上,主要还是“被动学”,“主动学”“深入钻”等较少。在制订学习教育计划时,相当部分高校和个人没有将家风教育列入计划,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特别是联系正反面学习典型时,也没有将家风建设列入讨论内容,导致学习针对性不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4 宣传引导层面的问题

加强家风建设,要注重宣传引导,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阵地。但当前高校在宣传形式上主要还是通过文件、报纸、会议等传统形式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家风建设,形式较为单一,领导干部基本能覆盖,但普通师生难以普及,受众面较小;在宣传方式上,没有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应用,方式不丰富,客观上导致干部师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宣传内涵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风廉政建设为统领的高校家风建设氛围营造尚不统一,高校家风建设的浓厚环境尚未形成。

2.5 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两准则四条例”。这一系列管党治党的制度形成了强大震慑,对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硬约束。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层面多次强调建立良好家风,但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度方面的建议仍不够健全,对家庭监督的立法存在空缺。具体到高校层面,全国几乎没有高校建立家风建设长效机制,更不说将家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结合,高校的家风建设目前主要还停留在落实上级文件、开展相应活动中。高校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也尚未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中融入常态化的家风建设内容,家风建设体系尚不健全。没有体制机制作为保障,高校家风建设只会形同虚设,学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构建和落实也会受到影响。

3 以家风建设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路径 3.1 强化高校各级党组织抓家风建设的政治责任

高校家风建设主要取决于各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的落实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7]高校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各院系党委(党总支)要在重视家风、关心家风、建设家风、育好家风上充分发挥作用,着力抓好两个责任和有关规定。一是院系党委(党总支)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院系党委(党总支)书记是抓党风廉政第一责任人,也应肩负抓家风建设第一责任人,院系纪委书记(纪检委员)也应肩负抓家风建设的直接责任和监督责任。高校党委要层层传导压力,敦促院系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切实担负主要责任,抓实抓细家风建设各项工作,形成合力。二是高校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家风建设的规定要求。加强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按照中央2017年下发的有关个人事项报告的新规定,敦促领导干部准确、详细报告8项家事和6项家产,同时抓好抽查核实工作,做到有问题必究,真正使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家事、家产报告,形成主动报告意识。同时,各高校可参照地方党委政府的做法,探索将个人事项报告范围扩大至科级干部,扩展报告覆盖面。同时,要加强干部和教师请销假管理和出国境证照管理,落实层层审批。按照《条例》有关要求,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利用领导干部职权收受财物、谋取私利的,对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的,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如问题严重,要进行严肃处分。高校要通过完善上述工作,真正把政治责任担负起来。

3.2 增强高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家风意识

好的家风是人生和家庭幸福的保障,只有不断增强高校干部和教师的家风意识,才能确保高校家风建设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建立家风意识的重要性,指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按党章办事,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高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家风建设,必须着力增强以下四个意识:一要增强党章党规意识。党章党规是党内法规,高校干部教师要自觉用党章党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家庭行为,树立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二增强表率意识。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言行决定了家风的好坏。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上级党委监督,抓好班子家风建设,党组织书记要带头作表率,带头培育良好家风。三要增强组织关怀意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经常同所属干部教师谈心交流,了解其家庭工作和生活困难,积极开展帮扶,使党内关怀落到实处。同时要通过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批评处置,发挥警示效应。四要增强约束意识。高校干部和教师对亲属子女要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引导他们力戒特权、享乐等思想,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坚决抵制不良作风。

3.3 细化高校家风教育的举措和清单

抓家风建设,教育是根本,学习是前提。高校要打牢“学”这个基础,主动把家风教育融入经常化学习。一是要把家风教育融入党风廉政教育。家风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结合紧密,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联系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学习,首先要把学习《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千古名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优良家风传统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要通过专题反思学习等形式,认真反思周永康、令计划、苏荣、白恩培等反面典型家风败坏的深刻教训。二要把家风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央近年来探索的覆盖全体党员的主要教育载体,当前,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首要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通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系(部、室)教研座谈会等形式,鼓励广大领导干部和教师写家训、谈家风,进一步树立良好家风意识。三要积极开展警示教育。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主动创造条件,组织干部和教师集中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廉政教育基地、主题展览等,拓宽警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广大干部和教师心中有戒。四要创新家风教育活动载体。201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开展了“家风建设在行动·家庭助廉”“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系列活动,各高校也积极落实活动要求,细化活动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及时总结家风系列活动典型经验,进一步将家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师生党团活动,融入教师理论研究,以活动推动家风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固化家风教育成果。

3.4 积极营造高校家风建设的浓厚氛围

高校处在意识形态前沿,是各种文化思想激烈交锋之地,抓好家风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宣传引导主动权。一是传统媒体宣传重“实”。要在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网站等传统媒体开设专栏,积极宣传家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部署决策,打造一批好家风、好家训典型。高校各级党组织也要及时宣传报道身边典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二是网络媒体宣传重“新”。信息时代,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要顺应新形势,重视在“三微一端”(即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主题微党课、APP客户端)开设家风建设专栏,定期推送文件精神、主题活动、典型案例、专题党课等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形成立体宣传模式,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三是抓好《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等有关纪录片学习。2016年10月和2017年1月,中纪委、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纪录片,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其中多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和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以实际经历深刻阐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高校应将这些纪录片作为家风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中观看、座谈交流、写读后感等形式,组织高校党员干部对照反面典型深刻反省,不断营造优良家风的良好氛围。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而家风建设正是其反复性的主要根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条例》《准则》等一系列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9]高校要想真正实现廉洁治理的长效化,就需从源头抓起,从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抓起。一要注重相关法规落实。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逐步试点和落实领导干部财产备案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等,积极贯彻好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约谈、函询等党内监督制度。二要注重家风建设顶层设计。高校党委要将家风建设纳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规划,确保家风建设与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结合高校实际,各级纪委派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组要规范和制定一批家风管理制度,高校党委也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配套出台相应家风建设制度,用制度的硬约束切实解决不良家风对师德师风带来的负面影响。三要注重监督监管。高校组织人事部门要选优配强关键岗位干部,加强干部日常管理,注重定期交流轮岗;高校纪检部门要重点关注基建后勤、校办企业、招生采购等关键领域主要负责人的家风建设情况,定期查找其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关键环节监管。

4 结语

把高校家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时代的使命,亦是高校的职责。美满的家庭、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高尚的情操,能在高校中促成良好的党风、校风、教风、学风,能引导教师和学生成就更好的个体,汇聚成更好的集体、成就更好的事业。

2017年全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作出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这充分说明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依然在路上。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核心,进一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严格监督执纪、强化队伍建设,能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育人环境。

笔者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坚定政治方向、加强教育引导、强化主体责任、营造浓厚氛围、完善体制机制等五个维度,研究和提出加强高校家风建设的实现路径,为探索加强新时期高校作风建设、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当前, 高校家风建设已经初步取得成效,而在今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家风建设必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风建设作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也必定会持续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5-02-18(1).
[2]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N]. 人民日报, 2015-10-22(1).
[3]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 2012-11-09(3).
[4] 习近平.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 人民日报, 2014-12-30(1).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3-12-24(1).
[6] 习近平. 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N]. 人民日报, 2013-11-01(1).
[7] 习近平. 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 人民日报, 2015-02-28(1).
[8] 习近平.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03(1).
[9] 习近平.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