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19 Issue (3): 57-62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思考——以《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先进材料及能源”栏目为例    [PDF全文]
邓英, 夏书林, 叶超, 饶莉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 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 地方高校学报立足本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特色栏目,可以有效提高学报的核心竞争力,切实促进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之“先进材料及能源”栏目在建设特色栏目的过程中,积极结合校情科学谋划办刊定位,努力争取学校在职称评定、科研政策、经费支持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通过编委会对办刊工作进行学术把关,在深入分析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特色栏目建设,不仅让《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实现了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且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实现了学报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双赢。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学报     特色栏目     学科建设     影响力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Feature Column of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A Case Study 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Energy" Column of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DENG Ying, XIA Shulin, YE Chao, RAO L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cademic Journal,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9, China
Abstract: Local universities can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university journals 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y constructing feature columns based on university discipline advantages.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by taking the "advanced materials and energy" column of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as an example.We constructed the feature columns by the following steps:(1) correct positioning in the university, (2) obtaining policy supports from university in professional title assess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inance, (3) relying on expert editorial board to ensure the academic quality, and (4) constructing feature column based on discipline advantages of the university.By this way the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has enhanced its influence and has provided an effective service to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which achieves a win-win situation for the journal and the discipline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     feature colum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fluence    
引言

2015年2月,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文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1]。为引领和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重点高校期刊正大力推进精品期刊建设,并逐渐形成了高校期刊出版界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格局。在这一大背景下,因基础较弱、处于平原或低洼地带的地方高校学报,迫切需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2],进而明确发展方向,积极创新,努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报上台阶、上高地。由于学报的发展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息息相关[3],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水平与985、211等重点高校以及各大科研院所存在很大差距,地方高校学报赖以发展的校内学术支撑普遍较弱,因此,在重点高校学报以及专业学术期刊积极进行精品期刊建设时,地方高校学报应积极挖掘校内优质学术资源、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开发与建设特色化栏目,力争以栏目特色带动刊物整体特色建设[4],从而实现刊物质量的提升,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此,笔者以《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先进材料及能源”栏目为例,介绍地方高校进行特色栏目建设的思路和策略。

1 准确定位,找准学报发展方向

西华大学是由四川工业学院和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2003年合并组建的四川省属综合性大学。其中,四川工业学院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于1960年,是国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在当时的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综合性农业机械学院之一,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相对来说学校的材料学科与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实力比较雄厚,具有比较明显的学科优势,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工学学科。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是由1982年创办的《四川工业学院学报》更名而来,它以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传播科技信息新动态、开展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为西华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提供平台、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是其基本职责。由于学报一直属于综合类学报,刊载文章的重点不突出,因而在社会的影响力较低,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也有待提高。由于学校学科的大综合,而学报对学校的每个学科都有服务的职责,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报发文要摒弃大综合建设成专业杂志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可以考虑将综合性与突出重点和优势学科结合起来[5]。突出重点,就必须抓住特色栏目建设这一核心要素。只有通过特色栏目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以点带面,才能体现刊物的特色,才能实现刊物的良性发展。在综合分析之后,学报决定应在兼顾各学科发展的情况下,重点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栏目,以便在更好地为优势学科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建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 积极争取,获得学校政策支持

省属地方高校由于发展的需要,除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外,还必须重视科研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科研要求,譬如要求教师在高层次的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在学校这种科研政策的压力下,大量优质稿件外流,学报很难收到校内教师的主动投稿,即便偶尔有主动投稿,也往往是“出口转内销”被校外高级别杂志拒收以后再转投学报,这使学报的自然来稿数量少、质量差。由于稿件质量是期刊的灵魂,期刊要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稿件支持,否则刊物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在确定刊物的发展方向后,编辑部积极向学校相关领导汇报,阐明发展良好的学报对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学术宣传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努力争取学校对学报的各项支持以吸引优质稿件。学校也非常重视,立即把学报工作纳入到了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并且大胆改革创新,出台了促进学报发展的相关政策。

2.1 科研政策

此政策要求获得纵向科研项目支持的教师为学报提供稿件。学校在修订科研管理文件时,特别添加:凡由学校资助或补助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校级重点项目等),须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研人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学报上发表本课题研究文章方可结题或获得补助。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是:“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6]作为学校资助或补助的科研项目,有义务向学报供稿。这一要求与2015年中国科协等5部委发布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要“探索建立科研机构和科研资助机构对重要的核心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管理机制,并作为项目结题验收和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 [7]这一精神高度吻合。

2.2 职称政策

此政策要求在教师职称评审时认定一篇在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等同于北大核心期刊论文,以此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向学报供稿。在青年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时,既要保证参评者达到相应职称的学术水平,又要认可自己所办的学报,因此,在坚持必须具有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展示外,对学报发表的论文也予以认可,认可的数量限1篇。

2.3 经费政策

此政策对保证刊物质量提供了经费保障。学校将学报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仅不要求学报搞所谓的创收,而且在办刊经费上对学报予以大力支持,根据学报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按预算足额划拨办刊经费。因此,学报得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刊物质量:

1)对所有发表的文章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

2)实行优稿优酬,对优质稿件按国家标准的上限支付稿酬;

3)对特约稿件支付特约稿酬;

4)保证特色栏目建设所需的主持费用、学术交流费用、约稿费用;

5)提高审稿专家的审稿费用;

6)保证约请专家对刊物进行审读的费用;

7)改传统的黑白印刷为彩色印刷。

3 精心遴选,组建精干高效的编委会

编委会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8]。对地方高校学报而言,编委会不仅是学报发展的智囊团,更是提升学报(特别是特色栏目)学术质量的关键。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方高校学报即便是组建了高大上的编委会,也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9]。为避免编委会形同虚设,有编辑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如陈培颖等[10]探讨了通过规范编委会管理制度发挥编委的作用,朱大明[11]探索了建立编委会作用评价指标激励和督促编委履职。这些探讨对调动高影响力期刊编委的积极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影响力较低的地方高校学报来说,执行起来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地方高校学报一定要结合校情,精心制定编委遴选原则,选择能真正为学报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专家组建编委会,对学报工作进行指导和学术把关。当前,《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的遴选原则和措施主要是:

3.1 选择近年来处于学术活跃期、研究成果丰富的校内专家进入编委

对选择校内专家的原因,包丽芹等[12]做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近年来处于学术活跃期、研究成果丰富的专家,一方面他们能较准确地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另一方面也便于他们将学术成果中的一部分提供给学报即向学报投稿。同时,只有热爱学校、关心学报的专家,才会将学报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以为学报审稿、约稿以及撰稿为己任,热心为提高学报的质量作贡献;细致耐心、年富力强才能保证编委们在承担本职的科研教学等任务后,有充沛的精力在审稿过程中与编辑部一起发现和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地方高校学报的作者普遍是青年教师、青年科研工作者以及在校研究生,他们所撰写的文章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青涩与不成熟,因此,需要作为审稿专家的编委们在审稿时透过不太成熟和不怎么流畅的文字表达去深入挖掘来稿中的亮点,一旦发现文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实用性,则给作者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以帮助作者完善稿件,直到达到发表要求。这对编委来说是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编委有旺盛的精力而且非常负责和耐心细致。

3.2 选择部分学校关键岗位的负责人进入编委

将学校的关键岗位如科技处、人事处、研究生处、计财处的负责人邀请进入编委会,不仅可以使他们在编委会例会上非常充分地了解学报的工作并倾听其他编委的建议,从而获得他们的具体支持;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将学报的发展规划与要求直接传递到学校高层(因为这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常常参加学校的重要会议),进而获得学校的政策支持。比如科研政策和职称政策支持等,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

3.3 聘请国际国内专家做特约编委,借助名人的影响,提高特色栏目影响力

学报拟对几个重点建设的特色栏目邀请特约编委进行指导。经过主编(即校长)、分管学报工作的副校长、栏目主持人和编辑部多方商讨,最终确定拟邀请人选,并由主编或分管副校长亲自出面邀请:“先进材料及能源”栏目邀请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Henry F.Schaefer Ⅲ院士、中国工程院涂铭旌院士、休斯顿大学任志锋教授,“新能源汽车”栏目邀请了吉林大学的管欣教授,“计算机软件理论技术及应用”栏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陆汝钤院士。编辑部不定期登门拜访,或通过邮件,或借专家莅临学校指导工作时向编委们汇报学报工作和发展近况,接受特约编委们从国际国内视角对刊物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4]

4 立足优势,开发建设特色栏目

编辑部在获得学校的各项支持以后,即刻着手进行特色栏目的开发与建设。一个地方高校学报可以重点建设2~3个特色栏目,这里以《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材料及能源”栏目为例进行介绍。

4.1 对学校所有学科进行权衡,找出最具发展前景的优势特色学科

由于学校是以工为主的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传统的工学学科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学报要开发具有持久生命力且充满活力的栏目,必须是发展前景良好而且校内资源相对稳定的学科。通过对各重点学科进行分析,发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为该学科是西华大学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之一,目前又是四川省特色专业,学校在该学科领域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因此,学报初步拟定以材料学科为支撑创建特色栏目。

4.2 探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研究热点,确定栏目研究方向

通过对该学科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长期以来对先进材料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从未停歇,是一个持续的热点。我校对先进材料的研究也具有特色,其中对先进材料中的热电材料的研究比较深入。因此,编辑部将栏目方向初步定为先进材料。

4.3 与学科负责人接洽,进行特色栏目建设探讨

2011年,学校在材料学院专门设立先进材料及能源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热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工作。编辑部与该中心负责人张勤勇博士沟通时,他对此项工作非常感兴趣,认为该栏目的创建对学科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推广,同时也能够集中展示学校的研究成果,因此欣然接受了学报请他做栏目主持人的邀请。

4.4 主持人和编辑部共同对拟创建的栏目进行创新性以及可行性调研

在CNKI系统以及百度学术[13]中,通过以“热电材料”为关键词对国内的高校期刊以及材料类专业期刊进行调查,发现我国虽有部分刊物刊登有热电材料方面的研究论文,但并无一个专门的期刊或者固定的栏目。因此,在《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发“先进材料及能源”栏目,固定且集中地刊载热电材料的研究论文具有创新性。另外,栏目建设是否可行的关键是要看栏目是否具有长效性。而栏目长效性的关键则在稿源。一般而言,省属高校的学术水平很难与985、211等重点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相比,况且我校学报只是科技核心期刊,单靠自然来稿,很难从国内外吸引到高质量稿源,要保证栏目持续、稳定地发展,充足的稿源是基础,相对稳定的作者群是关键。该研究中心的热电材料及器件研究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团队,并与美国休斯顿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术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与交流,这些团队均可以为栏目撰稿。因此,学报确定建立“先进材料及能源”特色栏目。

4.5 积极组稿,正式建成发文

栏目确定下来以后,考虑到学报的实际情况,主持人和编辑部共同拟定了一个组稿原则:对学术大家,尽量约请综述类稿件;对其他作者则以约请其研究论文为主。学术大家对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把握更全面更深入,其综述文章能够概括其所研究学科领域业已取得的成果,而且能够根据这些成果,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体会提出见解,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这对读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起到重要的向导作用[14]。这类文章一旦发表,会在较大范围内引起相关学科领域其他学者的关注,也会对刊物的影响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确定好约稿原则后,编辑部和主持人开始积极组稿:一方面由主持人向他的团队以及有联系的其他高校团队约请稿件;另一方面,由编辑部约稿。因为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较低,由编辑部直接向作者约稿的成功率很小,因此编辑部尝试利用校内教师与校外作者间的感情交流约请稿件具体流程为:编辑部通过CNKI等数据库查找热电材料方面的研究人员,确定其所在的单位;然后再通过校内科研系统和人事系统查找校内从这些单位毕业来校或者与这些单位有学术联系的教师;编辑部登门同这些校内教师沟通,向他介绍学报的情况,表达希望通过他约请其母校老师、同学或者校友的稿件的意愿,这些教师被编辑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帮助约稿。通过主持人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先进材料及能源”栏目的组稿工作比较顺利地开展,2013年1月栏目正式建成发文。

5 实现双赢,栏目建设成效显著

地方高校学报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服务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特色栏目展示重点学科研究成果、为重点学科提供对外交流平台、为重点学科青年人才培养服务等方面。同时,对地方高校学报而言,特色栏目是刊物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对提高刊物知名度、体现学术水平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5]。《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创建特色栏目,不仅促进了学科建设,而且使学报发展也取得实效,实现了学报和学科建设的双赢。

5.1 重点学科建设以栏目为助力,发展迅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的先进材料及能源研究中心以栏目为载体,相对集中地展示了我校先进材料研究的成果。中心的成果除了在国外SCI、EI期刊发表外,其他稿件都选择在学报上发表,截至目前,已发表论文30余篇,对加强科研团队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栏目也促进研究团队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和国内交流,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在西华大学召开了热电材料研究学术会,美国休斯顿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西华大学,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休斯顿大学任志锋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冬博士等专家均为学报撰写了学术论文。学术团队从2014年开始,陆续获得各级科研项目支持,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支撑计划项目5项。团队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得到稳步发展,自2013年以来,已有5人晋升高级职称、3人晋升中级职称,这些晋升职称的老师均在栏目发表文章。特别是晋升中级职称的2位青年老师,其文章是在承担审稿工作的编委以及编辑部编辑的帮助下多次修改提高后得以发表;中心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有研究生20余人。

5.2 学报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建设特色栏目,提高了办刊质量,扩大了刊物的影响

据2016年“中国知网《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学报的影响范围逐年扩大,至2015年,学报的机构用户总数达4 700个、学术期刊总库为3 257个。据“中国知网影响因子年报”数据显示,学报的影响力得到提高,2016年复合影响因子已达到0.519,影响因子学科排序为130 /424;学报在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精品期刊、2016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期刊。截至目前,本刊已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除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国内各大重要数据库收录外,还被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或AJ)、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

6 结语

高校学报具有为所属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的功能。为保证这一功能的有效实现,不同层次的高校学报均纷纷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刊水平,提升学术影响力:学术水平突出的重点高校学报往往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精品期刊建设提升其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术水平相对较弱的高职高专学报也在探索与地方企业合作发展以提升其社会影响力[16];作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但学术水平又不特别突出的普通的地方高校学报,更应该主动定位、积极作为,努力争取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依托本校的特色优势学科进行特色化建设,以栏目特色化实现刊物特色化,从而提高学报的办刊质量,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使其成为学校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成为学校各项科研成果集中展示的橱窗,从而有效地实现其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服务的作用。《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实践表明,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和本校的学科建设是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二者通过良性合作可以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教社科[2015] 1号[A]. 2015.
[2] 陈淑娴. 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J]. 编辑学报, 2006, 18(2): 13.
[3] 张英健, 洪林. 地方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刍议[J]. 编辑学报, 2014, 26(6): 560.
[4] 刘岩. 基于学科建设的高校学报特色化发展途径与策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3): 467.
[5] 陈浩元, 郑进保, 李兴昌, 等.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 编辑学报, 2006, 18(5): 323.
[6] 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1998-04-01[2016-10-10]. http://www.moe.gov.cn/s78/A13/sks_left/s6388/moe_771/tnull_1049.html.
[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教育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等. 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 科协发学字[2015] 83号[A]. 2015.
[8] 朱晓文, 宋冠群. 编委会对提高期刊质量所起的作用[J]. 编辑学报, 2013, 25(6): 564.
[9] 王金莲. 高校学报编委会作用的最大化[J]. 编辑学报, 2012, 24(6): 573.
[10] 陈培颖, 朱岩, 欧彦, 等. 学术期刊编委会的有效分工与管理[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11): 1217. DOI:10.11946/cjstp.201503250267
[11] 朱大明. 学术期刊编委会作用评价指标初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7): 975.
[12] 包丽芹, 张兰, 张帆. 有效利用主办高校资源提升办刊水准[J]. 编辑学报, 2016, 28(4): 391.
[13] 张英健. "百度学术搜索"在期刊编辑中的应用[J]. 编辑学报, 2015, 27(6): 536.
[14] 段桂花, 向政, 张维维, 等. 综述论文在化学期刊中的作用及编辑组稿策略: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的办刊实践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4): 740.
[15] 刘明寿. 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J]. 编辑学报, 2012, 24(3): 210.
[16] 袁能先. 高职院校学报与企业合作发展的实践[J]. 编辑学报, 2014, 26(1):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