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Vol. 18 Issue (1): 57-62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研究——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    [PDF全文]
张莉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创新载体以应对新的形势,是企业界乃至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这一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引入,为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在理论载体层面,企业文化作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强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载体功能;在实践载体层面,需要厘清企业文化不同层面的内容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亲疏关系,发挥企业文化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载体效能,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提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载体     企业文化建设     核心竞争力    
Innov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ZHANG Li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nd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w era. Enterprise culture provides a new stag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ory,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 should focus on its function in integrating enterprise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o realiz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ccordingly,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novation channel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core competitiveness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内外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工作对象也呈现复杂化倾向,如: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新兴员工群体的出现,员工思想观念也出现多样化。面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暴露出其难以适应的弊端,如:工作落实不到位、组织机制不完善、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工作内容缺乏时效性、工作经费短缺、政工队伍素质亟待提升等,这些都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当今,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并存的新经济形势的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逐步提升,应当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在内容和方法上都要与时俱进,借助企业文化这一新载体,立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通之处,实现二者多层次、宽领域的融合,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出路,也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 企业文化的内在优势:作为创新载体存在的可行性

在现代社会,企业文化的柔性约束力和竞争力日益凸显,文化的作用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同,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综合实力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科特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一书中谈到,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文化力将成为其中关键的构成部分[1]。松下幸之助曾说:“当一个企业100人时,我要站到最前面,带领部属冲锋陷阵;企业发展到1 000人时,我要站到中央,让每位员工听到我的声音,了解我的战略意图,明确奋斗方向;当企业发展到10 000人时,我要退居幕后,靠核心层的经营管理思想统帅三军。” [2]这形象地说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国有企业发展而言,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选择,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国有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度和认可度较高。笔者于2014年对我国国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进行调研,在收回的505份企业员工问卷中,11.09%的企业员工表示对企业文化非常了解,61.78%的企业员工表示对企业文化比较了解,21.78%的企业员工表示对企业文化了解一些,仅有3.56%的员工对此表示不了解。而对于“您更乐意接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问题,72.6%的员工表示更能接受企业文化?。这些数据表明,相比较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企业员工更乐意接受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结合更加紧密且说服力更强,这是由企业文化自身的性质所决定。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于各自企业的实际,其关注点也更多集中于提升各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效益的提升,而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增加的内容。借助企业文化的优势,有助于走出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企业生产实际而被束之高阁的格局,增强其工作内容的说服力。此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拥有丰富的宣传载体和活动类型,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宣传载体,如企业杂志、企业形象设计、企业宣传栏、企业横幅、企业产品等;企业中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读书会知识竞赛、演讲、论坛、球类比赛、文艺晚会等;企业的外部活动载体,如企业广告、公益活动、企业赞助、实地调研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载体与活动类型正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或缺并应该加以重点借鉴的方面,以此走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式上趋于陈旧的困境。

可以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可从企业文化的作用与优势中寻找出路,企业文化可作为创新国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出路而存在,帮助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升其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借助企业文化这一载体优势实现彼此的融合,以此提升其工作的实效性。

2 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创新载体的理论表达

企业文化作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载体,实质上是强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载体功能,并实现这一载体的完善与优化。“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是对企业文化的中国化进程、特色化内涵的肯定,强调对国外企业文化理念的吸收与借鉴,并根据我国企业内外环境的实际真正做到用企业文化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实现企业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作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载体的理论表达,其重要性已在我国学术界、企业界乃至国家层面达成了普遍共识,如:2005年3月,国资委制定了有关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05年12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公布了《 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国资委在重庆针对中央企业,举办了文化培训班;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2013年9月,贵阳举行了全国企业文化经典案例示范交流会,等。

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育,体现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彼此契合,是推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重要环节,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借鉴并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企业文化的中国化内涵。一方面,国有企业文化吸收了中国浓厚的传统文化精髓,如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人本理念、重义轻利等。例如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内涵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合力行、积健为雄”的公司价值观,充分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将党的路线方针以及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有助于充分发挥其正面引导功能,传播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与好声音。二是实现了从学习模仿向独创性阶段的发展,推进企业文化的中国化进程。企业文化理论在传入我国企业的初期,人们对这一舶来品认识还较为肤浅,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模仿现象。“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等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一般性表达。这种表达固然重要,但由于普遍雷同也难免使其流于标语口号形式,导致难以发挥企业文化管理应有的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提炼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不断完善其理念系统、行为系统以及制度系统的个性化设计,探索其独特性的发展之路。如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在体系建设上实施“铸魂、育人、塑性”提炼企业精神文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铁工程”特色的企业文化;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同心同力同行同事”特色文化建设路径,充分展现了国有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推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发挥其作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载体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性,推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建设。

3 企业文化的分层对接:作为创新载体的实践操作

企业文化作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关键在于其载体作用在实践层面的完善与实现,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各层次的载体功能,以更加具体有效的方式实现二者的互动与融合,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如图 1)。

图1 企业文化各层次载体的相互作用

图 1可看出,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以及精神文化层面都充当着融合载体,并根据自身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情况发挥着不同程度的载体功能。其中,处于企业文化内核的精神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联系最为紧密,可实现较为全面的融合。而企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则立足于其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通之处发挥其融合载体功能,推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3.1 企业精神文化载体

企业精神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源于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和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是企业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作为企业最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它深深地植根于企业员工的内心,通过相应习俗和文化仪式得以呈现,继而得到传承与发展[3]。企业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愿景、企业战略等一系列理念成分[4]。其中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作为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企业精神文化作为融合载体功能的发挥。而优化企业精神文化这一融合载体,需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提炼并丰富国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以及荣辱观的学习完善企业核心价值观。我国国有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应结合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以及国资委颁布的各项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意见予以推进[5]。二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准确提炼与表达,实现了国家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与公民个人发展层面的有机统一。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实质上在于强调国有企业应树立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公正、法治等国家及社会层面的发展观,充分展现其示范效应。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自身应通过对爱国、敬业、友善、诚信等公民发展观的倡导,帮助企业正确处理好自身利益、员工权益、国家及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实现其内在关系的协调和统一,真正发挥国有企业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作用。对此,已有部分国有企业在实践中予以施行,如南方电网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与其社会责任紧密相连,提出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价值理念;神华宁煤集团提出了“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价值观;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提出了“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为股东谋求最大价值,为员工提升幸福指数,为人类改善生存环境”的价值追求。

另一方面,培育并完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自觉形成和培育形成的体现企业风格和企业形象的精神风貌,是企业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企业精神,如:大庆油田培育出的“铁人精神”、鞍山钢铁公司培育出的“孟泰精神”等,展示了中国企业文化存在的最初状态。随着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中西企业文化理念的交融,而如何更好地推进这一进程,则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精神文化的融合载体功能。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传承其固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并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保障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国有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展示其积极向上、艰苦奋斗、为国争光、为员工服务等优秀精神品质。与此同时,也要求国有企业领导注重员工日常教育、谈心交流、理论学习、典型示范等形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与文化活动载体的有机融合,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爱岗敬业等精神品质,实现国有企业之间企业精神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对此,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提出了“爱铸造、能吃苦;讲文明、守纪律、争上游、夺排头”的“一汽精神”;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同心同力同行同事”的企业精神;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则从“一根麻绳闹革命”的历程中提炼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忍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这些企业精神的提炼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3.2 企业制度文化载体

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的中介,强调实现制度“硬约束”与思想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保障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企业制度文化的载体作用,同样依赖思想政治工作对其内容建设的指导,从内容层面优化企业制度文化,并以此为载体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方面,优化企业制度设计的内容,增加企业制度的思想内涵。企业制度设计依赖于企业员工的遵守,是企业制度文化发挥管理功效的关键。在制度内容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主要做到:一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员工的行为规范意识,并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的制度内容设计。二是制度内容应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罗尔斯认为,作为公平正义的善的制度是公民基于基本自由平等的合作体系,即这个善的制度以“公平的正义”为基本特质,在这个制度中每个公民具有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这就要求在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把公平与正义贯穿到企业制度制定的过程之中,贯穿到企业制度的各项规定之中。三是制度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责任意识。在企业制度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员工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保护环境、服务社会为重要目标,这不仅是企业制度文化应有的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指导企业制度设计的题中之义。

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企业“制度文化化”的进程,实现企业制度管人与文化管人的有机结合。制度管人是对人管人模式的扬弃,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一大进步。但制度管理好比画圈,制度再完善,也就是说圈再大,也圈不尽所有的人和事。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柔性管理的功能,通过建立相应的弹性管理制度,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氛围,保障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企业建设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应树立大局意识,对企业制度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调整,保障企业各项制度的合理性,提升企业制度设计的思想文化内涵,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效果。对此,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用“以人为本、人企合一,严字当头、一丝不苟”的攀钢管理理念和“诚信”、“让顾客满意,让职工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攀钢经营理念指导其新制度的执行,实现了企业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和谐统一,员工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的协调。

3.3 企业行为文化载体

作为企业文化结构中的显性部分,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具有行为导向功能[7]。它的构成主要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行为,如:企业生产活动、营销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新市场的开拓活动、产品研发活动等;二是充分体现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方面的活动,是对企业精神文化的折射[8]

以企业行为文化为融合载体,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企业共同价值观的提炼和宣传,正是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内在要求和表现,通过价值观和价值理念的渗透,外化于企业产品和行为,固化于企业制度,内化于员工内心,进而形成员工的行为习惯,成为企业可持续的生产力。另一方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虽然企业本身是企业行为文化实施的主体,但实际上,员工的具体行为构成企业行为文化的主要内容。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不管是领导还是基层员工,其言谈举止和行为直接代表着企业,影响着企业外在形象的塑造。而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部分员工偏离企业价值观,出现某些影响企业声誉和形象的行为,这就需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员工之间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之符合企业和谐发展的需要。此外,提高国有企业党建水平[9],即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提高党员素质,这不仅能有效抑制党员队伍中挥霍浪费、腐化堕落等行为,还能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在企业经营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协调企业中党员和群众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3.4 企业物质文化载体

企业物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表层文化,是企业的形象文化,即借助企业物质载体(如企业视觉识别设计、产品、技术、品牌、形象等)传达企业思想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充分发挥企业物质文化的载体功能,旨在提升企业物质载体的思想文化内涵,并通过企业物质载体展现企业内在的思想文化理念,以此提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方面,增强企业产品的文化力和思想力。一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产品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产品质量是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内在特性,即产品的有用性和效用性[10]。企业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人品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通过影响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思想和行为来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11]。在海尔,强调“人品(素质)+技术(技能)=产品质量(生产效益)”,海尔人“让洗衣机吃钢镚儿”、“给冰箱喷盐水”、“给冰箱打吊瓶、盖棉被”等做法,向人们传达的是“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的产品质量理念。二是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实现产品文化。因为任何品牌都是企业下大功夫精心培育的成果,而所有成功的品牌产品除了依赖一流的设备、强大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外,还需具备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因素,这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足够的融入空间。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对外塑造品牌优势,设计顾客青睐的服务宣传,为消费者营造符合心理需求的服务环境,强化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增强物质文化的辐射力[12];对内则可通过思想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人本价值理念的建构、责任意识的树立和全局意识的培养等途径影响员工思想和行为,推进企业优秀品牌的打造和良好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借助企业中的物质设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3]。对此,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星光大道”成功地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的功效。自2010年以来,该公司采取一周一评比、一周一发布,隆重推出“每周一星”活动,彰显在科研生产任务中冲锋在前的员工精神风采,科研生产推进到哪里,“星星”就映辉在哪里,生产的主战场也是“群星闪烁”的地方。通过星光大道的打造,将“星星”的相片、文字介绍以及评语一起在星光大道上展示,供员工、员工家人及朋友以及周边群众观摩学习。与此同时,对于星光大道上的“星星”,企业还组织了现场颁奖仪式,不仅颁发特制奖杯与绶带,而且推出企业领导接见合影,极大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4 结语

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优化和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必由之路。而企业文化内在的比较优势,让其有了充当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可能。培育和完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载体效能,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其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之间的有效互动,打破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之间的“两张皮”现象,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美]科特·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李晓涛,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3.
[2] 张德. 企业文化建设[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 43 .
[3] 白泉旺. 企业文化学教程[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 52 .
[4] 王瑞祥.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纵横[M].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0 : 59 .
[5] 黎群, 李卫东.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2012[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 12 .
[6] 李兴成. 关于中国企业精神文化的几点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4) : 30 –34.
[7] 陈刚, 张淑英. 提升石西沙漠油田企业文化的对策[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01) : 21 –24.
[8] 侯亚军.企业文化视角下的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探析[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20-1012432202.htm
[9] 辜堪生, 钱国君.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 : 235 .
[10] 于淼.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8.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04-2008078732.htm
[11] 张桃生.中国中小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2007131647.htm
[12] 苏丽.论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10.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79-2010175743.htm
[13] 王新磊.企业文化构建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1. 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027335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研究——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