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Vol. 16 Issue (3): 34-38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    [PDF全文]
王从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在我国最近几年日益受到广大学者重视,研究角度多样化,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相关理论得到巨大发展。本文运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进行检索,得到了近10年(2002—2012年)来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78篇学术论文,从宏观和微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进程中呈现的特征,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希望对新时期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改革    
Current Researches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China’s Public Sector
WANG Co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 in our country i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by a wide range of scholars with abundant achievements and diversified perspectives, so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theory. The author retrieves all the 78 relevant papers in the last 10 years from CSSCI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es on both macro and micr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features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of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e drawbacks, and thus provides reference ideas for the reform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
Key words: public sector     human resources     macr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icr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reform    
引 言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日益成为很多学者的兴趣点和理论热点,这是由于,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人力资源的研究带动了其向公共部门的整合,推动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通常情况下,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正经历改革,相关实践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此背景下,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相关实践虽也在不断地发展,但仍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因此实践上的需要和推动,使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我国学者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研究的侧重点与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对近10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期刊文章和相关书籍进行一个梳理,其中期刊文章的分析样本主要是CSSCI来源期刊,以形成我国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的一个系统认识,了解其研究水平已经达到的程度。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在对我国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首先对相关的一些概念进行界定。

1.1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力资源这一概念,首先界定一下与它相关的几个概念。

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和,强调的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数量,是一个数量概念。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之内的人口,强调的仍然是一个数量概念。

人才资源这一概念,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可以看出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一部分,并且强调的是质量和素质较高的那一部分。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有的人认为是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的总量,突出的是现有组织内的劳动力存量。而更多学者从更加广泛和全面的角度来界定人力资源,如有的学者提出人力资源是指已经投入和将要投入社会财富创造过程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1]4;有的学者提出人力资源的含义是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2]4。虽然在定义的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但这两个概念界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均将人力资源分为现实的和潜在的两个部分,并且都提出人力资源是由数量和质量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

1.2 人力资源管理

国外学者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界定主要包括:德斯勒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即人事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概念和技术”[3]。作为员工至上学说的信奉者和多元主义的拥护者,斯托瑞等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为了躲避工会和演示管理控制方法的一种复杂的管理方式。

国内学者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界定,综合来说,是从宏观、微观和宏、微观结合这样几个角度进行把握的。其中更为科学的界定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对人力资源整体的管理,包括对整体人力资源进行规划、投资、培养等,也包括制定相关的国家人力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其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的规划、获取、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1.3 公共部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在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概念之前,需要了解公共部门的内涵。一般而言,公共部门是相对于私营部门而言,是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关于公共部门具体包括哪几类,国内学者很难达成共识。孙柏瑛等学者认为,公共部门包括国家政权组织系统、第三部门和公共公司[2]9-10;萧鸣政认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两大基本领域,其中公共领域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是主要组织形式[4];胡象明认为,公共部门应该包括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5]。虽然不同学者对公共部门所包含的种类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是公共组织的主要形式和种类,非政府组织或者第三部门也是属于公共部门的范畴。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即是指在公共部门中的各类工作人员的总和,其中公务员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它的界定,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结合来把握。宏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公共部门系统内,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整体进行的统计、预测、规划,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等活动,而微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针对具体公共组织对其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的规划、获取、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2 宏观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研究现状

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研究,即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涉及的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总结、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实践发展、趋势展望等总括研究、相关关系、比较研究和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的内容。

2.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总括研究

《论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6]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科学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7]提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8]这篇文章在分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一些学者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如《关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几个问题》[9]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背景原因、研究队伍、内容框架、学科基础、研究方法和路径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还有学者不仅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对实践进行了分析,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探讨》[10]

2.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研究

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如《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关系》[11]中分析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在其推行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宏观人力资源管理与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人才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法制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环境的关系和学习外国模式与中国实践创新的关系等八大关系。

2.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主要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研究,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与互动》[12]和《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分析》[13]这两篇文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同点、不同点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互动。

2.4 国外经验借鉴研究

在对文章的梳理中,本文发现也有一些学者主要对国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实践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如《英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4],文章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进行介绍和研究,以期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吸收和借鉴相关先进的实践经验。

3 微观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研究现状

同样,选取的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的期刊文章,对近10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关于微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即从较为具体的角度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此外还有公务员方面的研究等。

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具体包括的内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阐述和划分。唐纳德·E·克林纳和约翰·纳尔班迪认为,在公共组织中,公共人事管理包含人力资源管理四个必需的基本职能,即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开发和纪律与惩戒[15];滕玉成等认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源保障和人力资源研究[1]21-22。虽然不同学者的具体划分和阐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得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激励(薪酬保障)、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3.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比较新兴的研究,仍然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引入相联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更加强调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组织的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为《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内涵与基本模式》[16],首先介绍了从私营部门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发展,然后详细介绍了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内外两种基本模式。

3.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获取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人力资源的获取是整个管理流程的基础,在关于这一环节的研究中,单独对其论述和谈论的文章不是很多,研究也主要是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所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方面来进行的,如《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获取》[17]

3.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问题也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之一,虽然习惯上培训与开发往往放在一起,因为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方式,当然人力资源的开发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教育。本文在对相关的文章梳理中,发现对培训和开发问题的研究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并且在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使用上,不仅仅局限于较为狭窄的定义上,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广泛的人力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概念。如《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18],从较为广泛的意义上论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构建起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体系;同时在关于开发问题的研究上,也有一些学者从MPA教育的角度展开,如《中国MPA教育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19],从MPA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贡献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MPA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改进完善MPA教育的思路。在关于培训问题的研究上,相关文章不是很多,较为有代表的是《我国公共部门培训方式的前沿探索:体验式培训在我国公共部门的可行性》[20],文章创新了公共部门的培训方式,探索了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公共部门的可行性和制约因素。

3.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激励

关于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问题,是贯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之中的内容,同样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研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文章主要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对策。

3.5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绩效评估

本文在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或评估相关文章进行梳理时,发现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文章比较多,也可以看出绩效评估和管理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研究重点和热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改革完善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21]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22],均主要分析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评估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完善建议。

3.6 公务员具体内容的研究

公务员是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文章的梳理和分析中,发现不乏对我国公务员具体内容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公务员素质能力、职业化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学习能力、退出机制和绩效测评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关注的是公务员中的领导干部,研究的是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如《完善党政领导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三个方向: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23]

3.7 其他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一些方面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如编制管理、人力资本产权等方面。

4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一是期刊文章研究成果上,已经有一定的数量,说明了当前我国对其研究的重视和发展;二是从研究体系上,基本上形成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思路,即体现为研究内容上对其宏观和总体内容的把握以及各个具体职能方面的研究。

但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为:一是部分期刊文章的研究质量有待提高,一些文章只是对已有研究的罗列,而没有新意;二是研究内容上,没有突破国外的相关理论和体系,很多情况是一种“模仿”、缺乏创新;三是在研究方法上,我国目前的相关研究仍然以定性研究为主,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上的应用较少。

参考文献
[1] 滕玉成, 于萍.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 孙柏樱, 祁光华.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 加里·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4] 萧鸣政.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37 .
[5] 胡象明. 关于公共部门的界定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兼谈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5) : 557 –562.
[6] 赵辉, 武振业, 黄晓. 论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J]. 经济体制改革, 2006 (3) : 179 –181.
[7] 高小平. 科学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 中国行政管理, 2004 (2) : 4 –8.
[8] 郭庆松.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J]. 中国行政管理, 2007 (5) : 79 –80.
[9] 段华洽, 徐俊峰. 关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5 (11) : 21 –26.
[10] 张再生, 李祥飞.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探讨[J]. 中国行政管理, 2012 (9) : 79 –82.
[11] 王荣科, 王辉. 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关系[J]. 中国行政管理, 2003 (9) : 39 –41.
[12] 段华洽, 苏立宁. 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与互动[J]. 中国行政管理, 2006 (6) : 65 –68.
[13] 雷玉琼.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 (6) : 102 –104.
[14] 段兴民, 戚振东, 孙晓华. 英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13 –17.
[15] 唐纳德·E·克林纳, 约翰·纳尔班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M].孙柏瑛, 潘娜,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4.
[16] 李博, 田书源. 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内涵与基本模式[J]. 经济体制改革, 2008 (3) : 45 –48.
[17] 冯丹丹, 陈卫平. 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获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8) : 185 –187.
[18] 郭济. 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J]. 中国行政管理, 2006 (9) : 6 –8.
[19] 董克用, 吴振兴. 中国MPA教育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J]. 新视野, 2004 (6) : 36 –38.
[20] 葛露. 我国公共部门培训方式的前沿探索:体验式培训在我国公共部门的可行性[J]. 中国行政管理, 2003 (12) : 45 –47.
[21] 贾洪斐. 改革完善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5 (12) : 60 –66.
[22] 张良.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 : 16 –21.
[23] 刘佳, 西凤茹. EVA:全新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4 (2) : 25 –26.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
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