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部,四川 自贡 643000
2.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Zigo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School, Zigong Sichuan 643000, China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不仅映照着历史、彰显着文化,更是社会中极其重要的教育信息资源,在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深远的教育意义[1]。为此,在高校尤其是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高校档案不仅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考察等各项工作提供素材和凭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功能。当代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当积极传播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大学生的档案意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1 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的必要性 1.1 国家已明文规定高校应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国家教育委员会早在1989年10月就颁发了国家教委第6号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七章第四十二条规定: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在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2]。《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也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诸多相关法规都表明,随着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有条件的高校应当与时俱进,逐渐开设档案和校史类选修课,这是档案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国家对高校的要求。
1.2 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在道德、行为、价值等方面都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3]。而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的原始记录,反映了学校各个层面的活动,尤其是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长期形成的材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
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建立、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形成了特有的校史文化。这些原始资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的查考凭据。开设高校档案选修课,传播档案知识和信息,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4]。
高校悠久的发展史、历史名人的珍贵资料、学校取得的重大成就、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校风学风,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由于高校档案和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必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开设高校档案选修课,充分地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传播其中的思想精华,可以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母校的发展进程和光辉历程,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潜意识中传承学校的人文精神,从而激励莘莘学子不断努力进取。因此,高校档案机构不仅是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基地,更应该成为高校爱国和爱校的教育基地,以充分发挥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3 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是提高学生档案意识的要求何为档案?档案有何用?我校档案馆在学校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时,不少大学生都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表现出对档案认知的茫然,更不用说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撇开利用档案传播知识以及档案的编研功能不谈,单就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人事档案而言,它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社会上却一直存在着一批“弃档族”,即以各种借口忽视自己的档案的人,尽管我们已经大力宣传了档案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但是“弃档族”每年仍旧有增无减。这当中,高校毕业生占主体,其最大原因就是他们的档案意识相对薄弱,没有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据调查统计,很多毕业生都对有无档案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档案可有可无,有的觉得“工作只重能力不重档案”。事实上,档案记载了人的一生,反映了一个人在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工作业绩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是对个人的全方位写真。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而言,在即将面临的转正定级、评定职称、转入体制内就业等问题时,档案是其他任何材料不可替代的、最有力的考察依据,其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弃档或档案丢失,势必会对个人的前途和发展造成不小的损失。高校作为培育高等人才的摇篮,如果因为档案丢失等问题而导致这些人才不能为社会所用,这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难以挽回的损失。由此可见,很有必要通过适当途径向大学生传授档案基础知识,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而在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此举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档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也可促进“文理工”的相关专业知识交叉渗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的必要性,众多档案人士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看法,如纪晓群的《高校应开设档案基础知识公共选修课》和吴晶的《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的思考》等[5],他们对在高校中开设档案类选修课的迫切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在高校中实施进行了构想,此外还对档案选修课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计、师资教材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前些年由于人们对档案的传统认识和一些现实条件,真正开设档案选修课的高校并不多。由此可见,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基础知识的传播和档案选修课的开设,不仅需要政策制度的引领,也需要高校自身的支持。随着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增加和大众对档案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档案有关的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档案类公选课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开设起来,尽快开设起优质的档案选修课已成为高校档案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
2 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的可行性 2.1 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可操作性强所谓选修课,是指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任意选择的一种创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有现成的高校馆藏档案可以充分利用,通过这些馆藏档案,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按流程图模拟文书处理过程,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消化学到的档案基本理论,提高他们依法治档的意识与基本技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学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已初具规模,这就为档案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枯燥的档案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可以根据档案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规划,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信息作用下有效地学习,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目前许多高校已在本科教育中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公共课选修体系。它可以根据师资和学生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设置较为恰当的档案选修课开设规模,提供与学生情况相适应的课程。此举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在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简便易行,学分制和自由选课制为档案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档案选修课的开设,一方面不仅可以对高校选修课程体系作有益补充,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另一方面,档案选修课可面向学校本科各个专业的学生,受众面广,这对于档案基础知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2 档案选修课的师资力量充裕在高校开设档案选修课,有充裕的师资力量,除了高校档案学类专业的专职教师以外,高校档案机构还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师资力量。即使还没有开设档案学类专业的高校,档案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完全能满足开设档案选修课所需要的师资条件。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档案学类专业,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和高校自身输送不同层次的档案专业人员,使高校中具有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越来越多。高校一般都具有完备的档案管理机构,在这些机构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档案专业素质;再者,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在持续不定期接受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在工作中接受实际锻炼。所以,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工作经验丰富,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也很多,这些专职档案工作者便是承担档案选修课教学任务的最佳人选。
目前,由图书馆组织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等类似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中;并且,选修此类课程的学生人数年年居高不下,这为档案管理机构专职人员在高校中开设档案类选修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6]。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部门,高校档案机构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设档案选修课,积极参与到档案的教学传播中去。
高校档案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档案选修课的教学,在没有开设档案学类专业的高校,能解决档案选修课教学的师资问题;在已经开设档案学类专业的高校,则可充实档案选修课教学的师资力量。此外,还能促进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完善知识结构,这对高校档案工作开展和管理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关于档案选修课的教学 3.1 档案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开设档案类选修课,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我国档案类选修课的开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现状,结合档案选修课综合程度高,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特征,笔者认为,档案选修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档案信息意识及一定的档案管理能力,确立正确的档案观,让大学生对档案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感,促进高校各专业间的知识交叉渗透,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档案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档案选修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对偏文的档案专业知识基本一无所知或兴趣不高。因此,为达到教学目标,档案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应全面涵盖档案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档案学有一个基本认识;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照搬档案学专业知识。档案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应该有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该有操作实践方面的内容,并且多增加一些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
鉴于各方面因素,建议档案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宜由基础理论课与实践应用课两大部分构成,这两部分内容应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基础理论课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档案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管理技能等有一定的了解。教学内容上,可结合选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在校生和毕业生关注的问题,开设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专题课[7]。此外,还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增添部分校史的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母校的了解和感情。实践应用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学会一些最基本的技能,如: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专门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学模拟实验、信息技术应用等具有操作性的内容。
3.3 档案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在档案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添加形象的图、声信息,还可适当播放一些档案在现实生活的利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纪录片(比如央视的“档案”栏目),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强化档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档案的兴趣。
实践应用课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可安排一定课时,带领学生走进本校档案机构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从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直观认识档案管理技能,并初步接触一些初级档案管理,全方位感受档案管理工作,让他们不致因为理论的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按教材中学到的理论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使其在操作实践中消化学到的档案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处理档案的基本技能。
3.4 档案选修课的教材建设目前,档案选修课还没有统一的教材,现行档案类教材大多是针对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学生或职业岗位培训的,两者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理论体系上都不太适合作为档案选修课教学的教材。档案选修课的教材只能依靠档案选修课的从教人员下一番工夫,从现有档案专业书籍中挑选一本内容全面、通俗实用的教材,依据实用、精要的原则对其进行“浓缩”,再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编写出适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授课讲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不断对其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档案选修课暂行教材。此外,迫切希望有关各高校通力合作,编写出一部体系完整,适合高校档案选修课教学的正式教材。
4 结语高校档案选修课的开设,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基础知识的传播,也关系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高校档案选修课的开设,已然成为时代所需,然而目前开设档案选修课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全面推进选修课的开设刻不容缓。高校档案机构应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创造条件,努力探索,积极进取,尽早开设出优质的档案选修课。
[1] | 张虹, 姬瑞环. 档案管理基础[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7 -10.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6号: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1989-10-10)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0409/819.html. |
[3] | 冯蓉.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与档案文化建设[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 : 92 –95. |
[4] | 石剑文. 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 云南档案, 2008 (05) : 16 –17. |
[5] | 汪小琴. 高校档案管理选修课教学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 (2) : 164 –165. |
[6] | 熊志勇. 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 加强公选课建设与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 (3) : 201 –202. |
[7] | 任文娜. 高校开设人事档案选修课探析[J]. 兰台世界, 2011 (12) :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