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构想, 将其作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 作为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以及作为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这一构想既是党在新时期对历史担当、现实使命以及治国方略所做的一种理性表达,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在理论建构层面的再度理性升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洋溢着中国自信的中国梦, 既是基于“交往理性”的“和谐之梦”, 又是基于“价值理性”的“人本之梦”, 还是基于“实践理性”的“实干之梦”。
一、基于交往理性的和谐之梦代表中国人民共同愿景进而构成国家发展进步原动力的中国梦, 不是基于独白理性的独尊之梦, 而是基于交往理性的和谐之梦。由于独白理性是一种以唯我独尊、排斥他者、无视差异、不容异己为意旨的傲慢理性, 因此基于独白理性的梦也就势必会沦为一种孤芳自赏的、具有排他性与封闭性的傲慢唯我之梦; 相反, 由于交往理性是一种以彼此兼容、和而不同、寻求共识、尊重差异、互惠共在为目的的平等理性, 故而基于交往理性的梦也就必然是一种悬置中心、融通并蓄、包容开放、平等互动的和谐共在之梦。中国梦之所以是基于交往理性的和谐之梦, 是因为:
其一, 中国自身博大精深的和谐文化传统为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指引。众所周知, 中华民族向来以“和”为自身的精神依归。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谱系中, “和”一方面是宇宙万物赖以产生与发展的存在方式、普遍原则乃至最佳状态, 所谓“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焉”(《庄子·田子方》)、“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另一方面是改造主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视域、标准与原则, 是修身、齐家、格物、治国、平天下之道, 是一种认知理想、道德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理想乃至审美理想, 所谓“以德和民”(《左传》), “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能以中和理天下者, 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 其寿极命”(《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凡此种种, 无不表明中华民族对物我不隔、人己无碍、万物为一、息息相通等精神境界的孜孜以求。有这样的文化浸染与精神指引, 尚“和”的中华民族也就没有任何理由与可能去崇尚排他性的“帝国梦”“独夫梦”, 而是同心协力地植根于“和”文化, 以“和”为本, 以“和”为道, 以“和”为境, 共筑天人合一、万物共存、民胞物与、和合共享的交往理性之梦(“和谐梦”)。
其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诉求为中国梦提供了实践诠释。毋庸讳言, 意在朝向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等政治旨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其理念、方式、标准、效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或许会有所殊异, 但是其实践过程所蕴含的交往理性精神却是一以贯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质是一种沟通性、商谈性、共识性、共在性政治, 或者说是一种具有和谐诉求的交往性政治、对话性政治。比如, 旨在重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倡导“平等交流”“和谐沟通”, 而非“相互对抗”“唯我独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力倡导“民族平等”的公平交往、“民族团结”的融洽交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共和往来, 而非“种族歧视”的我是你非、“民族纷争”的硝烟四起、“我强他弱”的独言霸语; 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念着力提倡人与自然平衡发展、人与人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互融共进的有机和合之态, 而非人类奴役自然、人与人尔虞我诈、传统与现代冲突不断的杂乱动荡之势; 科学发展观强调区域间协调发展、群际间同舟共济、代际间兼容持续, 而非区域间不相往来、群际间分崩离析、代际间各自独享; 无独有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提倡在多样性的文化中凝聚思想共识, 突显中华精神, 而非在多元化的文化中散失自我、迷失根基。有了这样的实践诠释, 一个能够承续和谐政治传统和有着共识情怀的政党也就会向世人展现一个具有文明感召力的国家形象, 会远离和排斥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独夫梦”。基于此, 我们可以说,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 “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 “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1]
其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为中国梦提供了物力支撑。改革开放以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取了得万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毫无疑问, 中国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莫不是交往理性精神的现实表征, 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碰撞交流、彼此兼容的理性结果, 是主体性的“公有制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补共进的共识之果; 是“总体性的同质社会”与“多元化的市民社会”协商沟通、达成共识的交往之果, 也是“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对话扬弃、互赢共进的沟通之果。
这些经济成就无不表明中国生产力的明显进步、综合国力的有效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这样的发展成果和经济实力, 当然也就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 它们正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亦即中国梦实现的必要前提, “如果没有这种发展, 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 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 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 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2](P86)。这种基于交往理性且以共享为目的的发展成果, 同样能够为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和谐并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提供最大限度的物力支撑。就此而言, 基于交往理性的“强国梦”“民族梦”“富民梦”“和谐梦”, 也就决不可能是“唯我独尊”“普天之下皆为王土”的“霸权梦”。
二、基于价值理性的人本之梦中国梦不仅是基于交往理性的和谐之梦, 而且是基于价值理性的人本之梦。价值理性之所以迥异于工具理性, 在于其并非如工具理性那样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而是注重理想信念的铸就; 不像工具理性那样以最有效追求功利为目的, 而是力求价值的根据之所在; 不像工具理性那样纯粹考虑效果的最大化, 而是凸显人文关怀的理性意义。由于工具理性着眼的是物性, 崇拜的是效率、工具与手段, 因而基于工具理性的梦势必会沦为一种迥异于人本梦的物本梦、技术梦、工具梦、功利梦。
一个国家的存续和发展无疑离不开工具理性为其提供实体性条件, 需要工具理性来充当火车头、发动机和起搏器, 比如“工业化和技术革命的巨大成功给工具理性的威力留下了明证”[3]。因此, 如果一味否认工具理性的引领推进作用, 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如果全盘否定工具理性的现实支撑效用, 社会的文明就会衰退萎缩; 如果全然抹杀工具理性的科学进取精神, 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宏愿的中国梦就会变成一种虚幻不真、遥不可及的梦。
不过, 工具理性虽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但是, 如果让中国梦成为一种奠基于工具理性的梦(比如, 只奉行一种唯发展主义、唯进步主义、唯经济主义、唯物质主义和唯GDP崇拜主义, 只要金山银山而不要青山绿山), 那么, 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人文关怀的丧失, 人情世故的冷漠, 道德诉求的衰微, 幸福感、尊严感、价值感、存在感、意义感和归属感的弱化, 以及人性的单面化、畸形化、功利化与机械化。很显然, 工具尺度或者效率尺度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评价尺度, 但不能走向极端, 不能变手段为目的, 否则, 社会的发展就会陷入物性优于人性、物本价值甚于人本价值的僵局与偏狭之中。
因此, 中国梦的奠基决不能落入工具理性的虚妄之中, 而要以一种价值理性复归的方式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向度。事实上, 中国梦的实质是基于价值理性的人本梦, 中国梦关注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坚持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 构筑群众追求的幸福家园, 体现人文理性的价值归宿; 关怀人民生活的精神皈依, 坚持每个人都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其具体要旨有如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将人视为目的而非工具与手段, 尊重人的本性, 维护人的尊严, 摒弃人的异化。康德在论述其道德律时这样讲道:“你需要这样行为, 做到无论是你自己或别的什么人, 你始终把人当成目的, 总不把他只当做工具。”[4](P43)这一道德律显然意蕴着价值理性的终极人文关怀, 即人在本质上是目的而非手段, 我们应关注人性, 彰显人文。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梦正是以“合目的性”的价值诉求, 来追求动机的纯粹性、目的的绝对性以及为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选择手段的正确性。中国梦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想人民所想, 思民众所需,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无不合乎人本身的目的。
据上所述, 不难看出, 中国梦是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价值、以人为归宿的人本梦, 彰显了价值理性的人本存在意义, 而非手段梦、工具梦、技术梦。一方面, 中国梦摆脱了工具理性的功利悲剧性。另一方面, 它以人民福祉为旨归, 摆脱人为手段的牢笼;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抛弃人为工具的异化; 以人民自身为主体, 改变人为对象性的存在。
其二, 将人本身视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以人的价值为本,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 以人的权益为旨, 激发人的发展潜能; 以人的自由为意,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以人的理性为基, 提高人的幸福指数。充分肯定人对幸福的追寻, 尊重人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价值, 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塑造人的理想信念, 朝向人的终极关怀。中国梦将以人为本作为自身的一个主导性价值准则, 作出事关人民利益、尊严与幸福的价值承诺, 旨在从根本上破除物性对人性的主宰, 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智、赢得民心、激发民力, 从而让每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可能, 共享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正如习近平所言:“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 有机会, 有奋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5]
三、基于实践理性的实干之梦中国梦不仅是和谐之梦、人本之梦, 同时还是基于实践理性的实干之梦。所谓实践理性, 指的是一种区别于理论理性的理性形式, 如果说理论理性指的是那种聚焦于观念思辨、思维认知, 并将“解释世界”视为自身不二任务的理性, 那么, 实践理性则是一种着眼于崇实尚行、躬行践履, 且把“改造世界”作为自身最高任务的理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P57)基于唯物主义实践观的中国梦是重在实践、意在改变、旨在创新的实干之梦、务实之梦, 而非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的虚幻之梦、空谈之梦。
由于理论理性钟情的是理性的思辨张力以及观念性维度, 因此基于理论理性的梦很容易变成一种玄想梦、空谈梦, 甚至沦为一种过分依附于理论理性的本本梦。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为何邓小平会一再强调:“一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6](P143)相反, 由于实践理性突出的是行动的践履力量和理性的现实性维度, 故而基于实践理性的梦也就无疑是一种躬行梦、实干梦。“梦想的价值不在于总是‘在梦中’, 而是要激发行动。”[7]如果没有观念力量的理性介入与科学指引, 梦想就难以确立与构筑; 如果没有理论理性的全面解释与有力论证, 梦想就会缺乏精神动力与理性诉求。然而, 梦想的成真更离不开实践理性的主导, 否则很容易陷入观念主义的流弊之中; 梦想的有效性更有赖于实践行动的可行性, 否则就会导致独断论的霸道专行。因此,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梦要不要奠基于实践理性, 而在于其如何奠基于实践理性。
其一, 中国梦的实现, 自然要紧追现代科技文明, 借鉴欧洲梦、美国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 但决不能依附和盲从他者的梦, 否则就会丧失成就自己的内在灵魂。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发展科学技术, 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 其中包括……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8](P118)无可置疑, 富强梦的践履依附于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 以科技带经济; 强军梦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力量支撑, 以科技强军事; 民主梦的实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便捷高效, 以科技兴民主; 幸福梦的实现也少不了科学技术的动力源泉, 以科技促福泽。然而, 相对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 中国的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 这就要求中国积极引进并消化国外发达的科技文明成果, 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文明成果, 更好更快地造福于人民, 服务于国家, 恩泽于天下, 科学持续地转变经济生产方式, 提高劳动力水平, 改善经营管理方式, 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故而, 我们应虚心学习和借鉴美国梦、欧洲梦的先进经验, 规避其糟粕汲取其精华, 辩证地看待美国梦、欧洲梦, 在“扬弃”中实践中国梦。美国梦经久难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法治的文明成就与公民的道德自觉。而《独立宣言》之所以被认为是美国梦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石, 被称为“美国梦的宪章”, 原因就在于其法律和制度的完善与健全[9](P58)。因此, 中国梦的实现必然离不开法治的实践, 因为法治保障中国梦的合法性, 确保中国梦的可行性, 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个民主有序的合法环境。
与全力彰显个体原子主义的美国梦截然不同, 中国梦是一个崭新的综合梦; 与狭隘的、精神个人主义的欧洲梦判然有别, 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多维梦; 与输出革命的苏联梦迥然相异,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孜孜以求的和平梦。因此, 要实现中国梦, 无疑就是要立足国情、自主躬行、崇实尚行、自主创新、积极勾勒魅力中国的特色之梦, 就是要扎根本国自身的现实土壤和实践境遇, 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来积聚能量、大胆实践,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寻梦追梦圆梦”之旅, 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携手世界将中国梦付诸实践, 从而为世界贡献出具有共享意义和值得效仿的价值诉求乃至生活方式。
其二, 中国梦的实现, 必然要立足国情、把握现实,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拒绝空谈、真干实干, 从理论应然走向现实必然。中国梦是根源于国情而又落实于民情的现实梦, 而非避退于世情且又游离于实情之外的空想梦; 是发端于实践又复归于实践的行动梦, 而非脱离现实乃至无视现实的虚无梦; 是身处于攻坚期而又战斗于深水区的奋进梦, 而非深陷于危难期甚至毁灭于艰险区的缥缈梦; 是存在于机遇期而又发展于天时、地利、人和之境遇的时代梦, 而非滞后于恰当时机且又错位于合适契机的过时梦。
中国梦的实现, 应该立足国情, 把握现实。一方面, 要明确我们的现实情况, 不得盲目乐观, 坦然正视我国现存的一些问题, 例如,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保障不够健全、人口老龄化现象渐次加剧、医疗费用不断攀高、房奴孩奴有增无减, 等等。为此, 理应集中主要力量抓住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 化解矛盾, 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要肯定我国的发展成果, 不宜自怨自艾, 利用现有的文明成就, 自信、自立、自强地践行全国人民的荣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实现, 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 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也面临极其严峻的风险挑战期。因此, 一方面, 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要紧跟时代步伐,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推动“经济新常态”的持续发展; 倡导团结合作, 加强南北对话、南南对话, 睦邻友好、和平共进; 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改革开放的文明成果, 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富强梦, “政治清明、有序、法治”的民主梦, “文化繁荣、多样、包容”的昌盛梦, “生态平衡、绿色、可持续”的文明梦, “社会安定、祥和、公正”的和谐梦, “人民健康、友善、自由”的幸福梦。另一方面, 也要勇敢迎接这些难以预测的艰难挑战, 提高文化自觉、民族自信, 抵制金融风险; 剔除干扰病变, 加强法制建设、自我防卫, 拒绝危言耸听; 正视种种问题, 改革管理方式、保障制度, 消除腐败奢靡、边缘危机。于此, 要在实践理性中明白:“只有正确对待和把握机遇与挑战等问题, 我们才能不因取得伟大成就而盲目陶醉, 才能不因面临各种挑战而盲目悲观。”[10]
中国梦的实现, 应该拒绝空谈、真干实干。中国梦说到底就是“笃行梦”, “践履梦”, 而非“形式梦”, “口头梦”。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只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 否则梦醒后就只剩一场虚空; 只有实践才会彰显中国梦的价值所在, 否则一切就只是夸夸其谈; 只有践行才可以展示中国的魅力所在, 否则就只是白日做梦。中国梦的笃行践履, 有赖于我们足履实地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务空名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真心实意地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言以蔽之, 只有全国人民、各个部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把中国梦付诸实践, 才能共同享受梦想成真的幸福与和谐之美。
总之, 中国梦不是帝国梦、独夫梦, 也不是物本梦、空谈梦, 而是和谐梦、和平梦、人本梦、幸福梦与实干梦, 一个集交往理性、价值理性与实践理性于一身的理性梦。如果说交往理性彰显的是中国梦的和谐之美, 价值理性凸显的是其人文之美, 那么实践理性显现的则是其实干之美。三重理性向度虽各侧其重、各显其质, 但却不能割裂而论、分割而视, 它们共同表征着中国梦所能展示的美好图景。
[1] |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03-28)[2016-04-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28/c_119982956_3.htm.
|
[2]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
[3] |
翟振明. 价值理性的恢复[J]. 哲学研究, 2002, (5). |
[4] |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唐钺,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7.
|
[5] |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03-18.
|
[6] |
邓小平文选: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
[7] |
闫莉. "中国梦":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现路径[J]. 理论月刊, 2014, (1). |
[8]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
[9] |
JIM Cullen. The American Dream: 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 That Shaped a Na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
[10] |
李君如. 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及辩证逻辑[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