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47 Issue (5): 117-124  DOI: 10.16152/j.cnki.xdxbsk.2017-05-017

经济研究

引用本文 

杨霞, 袁艺, 王乐娟. 农业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7(5): 117-124. DOI: 10.16152/j.cnki.xdxbsk.2017-05-017.
[复制中文]
YANG Xia, YUAN Yi, WANG Le-ju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Based on Moderating Effect of Property Nature[J].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 47(5): 117-124. DOI: 10.16152/j.cnki.xdxbsk.2017-05-017.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Q088)

作者简介

杨霞,女,陕西宝鸡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11-09
农业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杨霞1, 袁艺1, 王乐娟2     
1. 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2.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黄河河务局,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在追求农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环境绩效对其产生的影响。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产权理论, 从产权性质的角度出发, 以2012—2014年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实证检验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关系以及产权性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在验证了农业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非国有农业企业相较于国有农业企业, 在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上更为显著。研究针对国有农业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激励机制、将国有农业企业的部分业务市场化、提高政府监管有效性及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提高农业环保技术创新有效性等促进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正向影响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企业    环境绩效    财务绩效    产权性质    
一、引言

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企业行为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已然成为焦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从事农林牧渔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企业, 其发展受到环境污染问题的限制。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12月发布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重点指出应加大力度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 农业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环保方面的已有研究大多探讨农业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协调性等[1][2], 对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关注相对较少, 且主要是对重污染行业的关注[3]。影响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两者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战略、环境技术创新、企业组织能力及地理区域等方面。结果表明,农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绩效有着重要作用, 在制定环保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对企业长期发展带来的影响。而产权结构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其性质不同, 企业的环保意识与制定的环保策略也会有所区别, 从该方面来看, 企业拥有控制权的主体性质会影响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然而, 目前关于农业企业产权性质对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干预和调节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 本文从产权性质的角度出发, 以2012—2014年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实证检验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关系以及产权性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 理论背景

1.组织生态学理论  组织生态学理论的提出打破传统看待企业发展的角度, 立足于生态, 认为企业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学者们以组织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结合经济学等理论对企业发展进行研究, 认为组织与环境之间确实存在关联。我国作为世界性农业大国, 农业企业的发展关系社稷民生, 因此学术界对农业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只有同时处理好农业生产效率, 使其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 综合考虑农业环境政策与农业多功能性, 才更加符合中国现状[4], 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有关农业企业与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农业政策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的制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等方面。针对农业环境问题, 孙铁珩(2008)、杜江与罗珺(2013)均指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环保措施[5][1]。有关农业政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方面, 部分学者认为农业与环境一体化的政策具有预防性和主动性, 而并非反应性、消极性, 同时需要宣传工具、经济鼓励工具以及法规手段来保障体系政策的实施[2]。在环境规制制定方面, 学者们认为环境规制从制度层面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行为, 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而且影响企业环境友好战略, 也是农业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根本支撑[3]。同时, 已有研究认为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有利于农业企业减排控污[1], 对农业企业的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8]。经过多年的发展, 中国农业在逐步克服了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不利因素后, 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 农业环境却日益恶化。农业环境问题得到普遍关注的同时, 学者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企业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问题, 以寻求经济与环境平衡发展。

2.公司治理理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经历了由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间的代理问题, 逐步转向强调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股权结构、企业制度、社会责任等方面探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财务绩效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指标之一, 成为学术界和经营者的重点关注对象。农业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也趋于丰富。部分学者立足于公司治理理论对农业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等方面。顾海英(2016)基于股权结构的视角, 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实证检验股权集中度与财务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9]。企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是企业规范发展的有利保障, 完善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李立群和王礼利(2015)通过对农业企业的对比研究, 提出企业制度对农业企业财务绩效具有影响机制, 进一步提出制度的完善性对实现农业企业财务绩效良好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10]。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逐步受到关注。胡亚敏(2013)实证检验了农业企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提出企业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还将提升企业社会形象[11]。学者们对构建农业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体系也给予了关注, 郑瑞强(2011)利用经济增加值(EVA)对农业企业整体业绩和行业业绩进行分析评价, 强调农业企业应注重资金成本意识, 实现多元化发展[12]

环境绩效作为农业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部分也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绩效指标构建及创新型农业环境绩效等方面。孙晖等(2011)对农村环境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构建, 为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提供建议与参考[13]。江苏省审计厅课题组(2013)在江苏省农村环境绩效审计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农村环境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构建。金书秦等(2013)对不同经营主体的棉农经济进行环境绩效调研, 认为农业企业应该从改变经营模式、增加农技服务和提高环境意识等方面提高环境绩效[14]。杜江(2014)利用农业环境友好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增长的环境绩效, 认为技术进步是农业安全要素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地区差异也是影响环境绩效的因素之一[15]。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的重视, 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愈显重要。

探讨影响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两者关系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环境战略、技术创新以及差异分析等方面。在环境战略方面, 大多研究认为相比被动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战略, 企业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战略更有助于环境与财务的改善[16], 而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可能出现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则有助于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实施对环境的预防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17]。环境技术创新作为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 既可以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又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18], 同时还有助于在公司内部形成注重环保的企业文化, 在市场中树立绿色的企业形象, 成为公司在开拓市场时新的竞争优势[19]。企业组织能力也会影响环境与财务的关系[20], 尤其是在化工企业, 企业组织能力对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21]。区域差异也是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 中东部地区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西部地区[22]。另外, 不同国家的管理制度、文化背景、行业的种类等企业外部环境也会对两者关系造成影响[23]

3.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是对制度内涵的界定, 认为产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会产生影响。学者们提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 其发展重点不尽相同, 对企业追求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平衡度也会产生影响。陈璇和淳伟德(2015)通过对不同性质企业进行研究, 发现非政府部门控制的企业相比政府部门控制的企业, 其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24]。余涤非(2010)提出国有农业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在社会效益方面的重视程度更甚[25]。相比其他所有制农业企业, 国有农业企业的地位较为特殊, 拥有更多资源优势, 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需要起到领先作用, 在政府引导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 在研究影响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二者之间关系的因素时, 从产权性质的角度出发研究对二者的调节作用非常必要, 然而相关研究依然较少。国外学者Walls(2012)发现, 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性质与环境优势显著相关[26]。李平(2015)认为, 良好的产权性质对环境绩效存在积极影响, 但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大多存在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环境绩效提升设置了障碍[27]。在产权性质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发现, 非国有控股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财务绩效会更好[28]。部分研究还表明, 产权性质在控制权转让的过程中对公司绩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梳理、分析可以看出, 产权性质对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政府须重视其在企业环境保护行为所具有的影响力以及环境绩效受环保政策实施力度的影响。从此意义上讲, 本研究对目前学界较少涉及的农业企业产权性质对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两者关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的探讨具有一定价值。

(二) 研究假设

随着国家与社会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针对众多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业企业的环保行为, 如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在1991年即通过了《山西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使企业感受到来自各界的压力, 环境绩效成为农业企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绩效指标之一。然而, 从上述梳理可以发现, 关于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两者关系的研究虽较为丰富, 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研究结论, 相关观点主要分为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Vanderlinde(1995)指出, 污染的减少可以降低公司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成本, Jaggi和Freedman等人则通过对上市公司盈利的预测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22]。部分学者则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这一结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 企业资产无论其形态如何,都会转变为企业竞争资源, 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定优势。因此, 企业的环保行为会转换为潜在的竞争资源, 在发展中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环境管理措施与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虽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农业企业对于资源与环境的依赖较强, 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资源与环境的利用效率可以有效改善企业财务绩效。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农业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依据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性质, 产权性质可以划分为国有与非国有两种。在这两种产权性质下, 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国有农业企业一方面需要注重经济利益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特别是在如今环保状况备受关注的法律环境下, 国有农业企业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国有控股使得农业企业在国家所有权关系下更容易取得资源优势, 从而获得相对较多的先天性的优势。但国家对农业企业的监管可能会产生高额的代理成本, 又会影响国有农业企业本应具有的财务优势。

国有农业企业承担着农业科技创新的责任和一定的社会责任, 而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缺乏效率的现状对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会产生影响。由于农业技术创新需要各个环节协调一致, 才能实现环保体系的有效运转。因此,我国国有农业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整个产业链中取得控制权, 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同增长[25]。然而由于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可能导致工作重心偏移, 部门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针对性也不够强, 使之无法切实满足农业环保促产的需求。综合上述分析, 本研究认为国有控股农业企业没能在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共赢中起到带头作用, 缺乏有效环境管理。

H2:相较于国有控股企业, 非国有控股农业企业在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上更为显著。

三、实证设计 (一) 变量定义

1.因变量  对企业财务绩效加以衡量的主要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CFP)、会计报酬率、资产收益率等。本文选取CFP衡量农业企业财务绩效, 该指标从股东权益和利润两个视角综合反映了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2.自变量  以往研究大多采用农业企业排污费、环境指标评分和污染排放量来衡量农业企业的环境绩效。但目前仅有6家农业上市企业披露排污费, 占公司总数不及8%, 且其中有2家仅对个别年份进行了披露; 而采用环境指标评分的方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无法客观衡量环境绩效; 采用污染排放量衡量的研究大多从某个行业整体的角度进行探讨, 缺乏视角的完整性。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 其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报道的及时性、监督性等推进了对公司环境行为的影响。因此,公司年报与公开信息中的有关环境处罚情况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绩效。鉴于此, 本文借鉴吕峻和焦淑艳(2011)的研究方法, 以公司因环境问题受到的处罚情况与ISO14001环境认证情况综合来反映企业的环境绩效[29]。具体赋值方法如下:没有受到环境处罚为3, 受到罚款或投诉为2, 受到停产整顿为1;通过ISO14001认证为1, 未通过为0, 以两方面取值之和作为环境绩效的衡量指标。

3.调节变量  依据产权理论, 本文认为农业企业实质控制人性质对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两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赋值方法如下:国有控股为1, 非国有控股为0。

4.控制变量  结合前人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规模(SIZE), 资产负债率(LEV), 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及地区(REGION)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企业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产生影响, 将其定义为控制变量。

(二)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以沪深A股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收集了2012—2014年年度报告, 计算和分析了环境绩效与部分控制变量数据, 将数据不全的样本剔除后, 得到201个样本点。在收集环境绩效相关数据时, 重点以企业公开信息中搜索到的2012—2014年公司因环境违规受到的处罚类型与企业是否通过ISO14001质量体系认证, 作为公司环境绩效的替代变量。其他变量的相关数据参考国泰安数据库。

四、计量分析

本文将农业企业财务绩效作为因变量, 首先将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及地区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方程; 其次将自变量环境绩效与控制变量一同纳入回归方程, 观察农业企业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 最后将国有与非国有两组样本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分析, 观察产权性质对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是否产生影响。

表 1可以看出, 通过加入产权性质、企业规模、财务杠杆、企业发展能力与地区控制变量, 进行回归后, CEP与CFP的系数为0.069, 在10%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说明CEP与CFP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即改善农业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假设1得到验证。接下来, 以是否为国有控股对企业产权性质进行划分, 分组讨论不同产权性质下农业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作用。国有控股企业中CEP与CFP的系数为0.055, 但并不显著; 而在非国有样本回归中, CEP与CFP的系数为0.087, 在10%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说明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 CEP对CF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将环境绩效与实际控制人的交叉项加入回归模型, 分析交叉项系数的正负, 以验证产权性质对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CEP与STATE的交叉项系数为-0.004, 并不显著。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因为国有企业中CEP与CFP的关系不够显著。

表 1 回归系数表

由于环境绩效较好的农业企业在环境保护与技术开发中能够得到政策上的补助与税收上的减免, 对环境管理与技术创新的投入可转化为竞争优势, 例如管理能力、组织程序与环境新技术等, 这些竞争优势有助于企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同时对其财务绩效也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虽然非国有企业缺乏一定的先天优势, 但其在追求环境绩效的同时可能会更注重财务绩效与企业环境投入成本利用率的提升。而国有农业企业并未在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企业财务绩效方面做出更好的带头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监管较松, 并且会带来高额的代理成本, 同时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国家需要对国有农业企业加大监管力度, 提升其企业环境投入成本利用率, 进而带动整体农业企业高效利用资源, 形成良性循环。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及产权理论在梳理环境绩效、产权性质与财务绩效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收集2012—2014年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环境绩效以环境违规类型与是否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为替代变量, 财务绩效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替代变量, 得出以下结论:①农业企业环境绩效正向影响其财务绩效; ②在追求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双赢方面, 国有农业企业并未起到示范作用, 相反在非国有农业企业中, 两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上述结果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国有农业企业并没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环保投入方面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付出更多的成本和精力; 环保技术创新效率低下; 政府对农业企业的监管存在缺陷及有效性; 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等。

根据实证检验结果得到的结论, 针对上述国有控股农业企业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 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环保政策对农业企业生产带来有效的外部激励, 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对企业给予相应补偿, 形成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补贴制度, 对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提供补贴、低息以及无息贷款等政策或税收优惠, 推动环境友好型农业企业的发展。对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与政策倾斜,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农业企业绿色生产,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农业企业自身需不断完善公司治理, 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扮演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 对环境负责。

第二, 鼓励国有农业企业的部分业务市场化。农业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度才能更好发展, 因此农业企业必须成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改善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良影响。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多元化的经济主体, 作为农业企业应该使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运行。与农业有关的业务主要分为公益性、中介性与经营性三类。公益性业务主要承担着农业环保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任务, 例如环保新品种与新技术的示范等。该类业务需要由政府部门与国有农业企业负责, 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的专业协助。中介性业务主要是向农民提供农产品的产销信息等, 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 需要由政府带头与监管, 同时也需要推向市场, 由企业负责信息的推广, 实现综合性经营。经营性业务主要是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 该类业务需要更多地推向市场, 实行企业化经营。因此,农业企业需要实现业务自主经营, 优化管理模式, 明确不同业务下的企业目标存在的差异, 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环保技术创新, 平衡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水平, 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 加强政府监管有效性管理, 着力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立。国有农业企业受到政府的监督与管理, 但由于行政级别的不同, 地方政府缺乏对当地由中央政府负责的企业的监管权限。因此, 国有农业企业应当将财务透明化, 尤其是对环保投入资金流向的披露, 国有农业企业的财务预算须根据各项标准严格执行, 不因人为因素变更, 这样不仅能够保障环保投入资金的有效性, 也使得政府的监管效应得到了充分保障。另外, 政府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将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取得的财务效益双方面共同结合起来。

第四, 着力提升农业环保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农业环保技术创新能够保障企业在追求环境绩效过程中不会使财务绩效降低。国有企业需要在环保技术创新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保证农业技术创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辅助下得以成型及扩散发展[25]。国有农业企业可通过契约形式将企业、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农户连接起来, 减少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片面化。在此过程中, 国家须提供环保优惠政策, 鼓励其与农业环保技术科研及推广机构联合, 发挥国有农业企业在环保新品种引进、环保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江, 罗珺.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1).
[2]
蔡岩兵. 农业环境政策与农业协调发展[J]. 山东社会科学, 2006, (8).
[3]
和文娜, 赵选民. 低碳经济下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石油行业的经验证据[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4, (1).
[4]
夏成沈, 贵银金. 书秦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技术选择与制度安排:一个文献综述[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 (43).
[5]
孙铁珩, 宋雪英. 中国农业环境问题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6).
[6]
李谷成, 范丽霞, 闵锐. 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协调性——基于环境规制的省级农业环境效率排名[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10).
[7]
JAFFE A B, PAMLER K.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 Innovation:A Plane Data Study[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7, (4).
[8]
姚延婷, 陈万明, 李晓宁.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8).
[9]
顾海英. 股权结构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 2016, (9).
[10]
李立群, 王礼力. 社会网络视角下知识管理与农业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13).
[11]
胡亚敏, 陈宝峰, 姚正海.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3, (4).
[12]
郑瑞强. 基于EVA视角的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6).
[13]
孙晖, 杨玉楠, 康洪强, 等. 新农村环保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4).
[14]
金书秦, 沈哲, 杨欣泽. 不同经营主体棉农经济与环境绩效调查——基于4省农户的数据[J]. 调研世界, 2013, (5).
[15]
杜江. 中国农业增长的环境绩效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11).
[16]
WAGNER M. How to reconcil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o improve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in the European paper industr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5, (2).
[17]
胡曲应. 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6).
[18]
TRIEBSWETTER U, WACKERBAUER J.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impacts on company competitiveness:a case study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the region of Munich[J]. European Environment, 2008, (1).
[19]
夏仕亮, 童仕婕. 化学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 (12).
[20]
杨东宁, 周长辉. 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动态关系模型[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4).
[21]
董雅静.化工企业环境管理、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 2015.
[22]
杨霞, 王乐娟. 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区域比较研究——来自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J]. 人文地理, 2016, (5).
[23]
SCHALTEGGER S, SYNNESTVEDT T. The link between 'green' and economic succes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s the crucial trigger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2, (4).
[24]
陈璇, 淳伟德. 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控制权类型和高管激励的调节作用[J]. 当代经济管理, 2015, (9).
[25]
余涤非. 国有农业企业的责任:技术创新与扩散的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5).
[26]
WALLS J L, BERRONE P, PHILLIP H. Pha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Is There Really A Link[J]. Strategical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8).
[27]
李平, 黄嘉慧, 王玉乾. 公司治理影响环境绩效的实证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5, (2).
[28]
沈小燕, 王跃堂. 股权激励、产权性质与公司绩效[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
[29]
吕峻, 焦淑艳. 环境披露、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Based on Moderating Effect of Property Nature
YANG Xia1, YUAN Yi1, WANG Le-juan2     
1. Business School,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
2. Shanxi Yellow River Administration Bureau YRCC, Yuncheng 04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hina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should pursu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also consider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is paper,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ecology theory,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 and property right theor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he property n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empirically based o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listed from 2012 to 2014. It finds tha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non-state-owne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State-owne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need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courage th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friendl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dvance marketization of some business, as well as reduce cost of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impactof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financial performance    property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