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
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曹强
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东明、王忙有、王亚玲、王炳社、王麦巧、王晓红、马雅琴、韦爱萍、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曹永贞、曹书生、曹强、程正江等。
靳尚靳尚,战国时楚国大臣。楚怀王时任上官大夫,当时屈原任怀王左徒,职位与之相当。靳尚嫉妒屈原才能,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靳尚夺稿不得,反诬屈原借此居功自傲,致使怀王疏远屈原。怀王十六年(前313),秦欲攻齐,而齐国和楚国合纵友好。秦惠王于是派张仪到楚国,以割让商於(一作商于,又名於中、于口,在今河南淅川西南)之地六百里为诱饵,使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和齐断交后,秦却食言不割商於之地给楚。楚怀王怒而两次伐秦,均大败。怀王十八年(前311),秦国派使者向楚国表示友好,说愿归还原所夺汉中地一半给楚国。怀王则言:“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听说后,就请求到楚国去。秦王说楚王正怀恨张仪,去了怕很危险。张仪则说他和靳尚关系好,而靳尚又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的信任,楚怀王则对郑袖百依百顺,所以他去了不会有危险。何况事情是他惹出来的,即使去了被杀,他也心甘情愿。于是秦王便让张仪去楚国。张仪到楚国后,立即被怀王囚禁,欲将其杀死。张仪于是暗中贿赂靳尚。靳尚就对怀王说拘捕张仪而使秦国恼怒,就会被其他诸侯国所轻视。靳尚又对郑袖说,秦王喜欢张仪,现在听说楚国要杀张仪,打算把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的六个县和美人送给楚王。如果秦国美人受到宠爱,郑袖就会失宠。最后,他劝郑袖在楚怀王面前给张仪说好话,要怀王放掉张仪。郑袖于是就劝怀王放掉张仪。当时屈原被疏远,出使齐国,回来后劝告怀王,怀王后悔,再派人追赶时,张仪已回到秦国。(《楚世家》1725)
荆轲荆轲(?-前227),战国末年刺客。荆轲祖上本齐人,迁居卫国,卫人称他庆卿。后游历燕国,燕人叫他荆卿,亦称荆叔。荆轲喜读书击剑,曾以剑术游说卫元君,没有被任用。又曾漫游经过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怒目视之,荆轲遂出。有人劝盖聂叫荆轲回来,盖聂言荆轲惧,不敢再留此地。派人询问其房东,荆轲果已乘车离开。荆轲漫游邯郸时,与鲁勾践博戏发生争执,遭到怒斥,荆轲遂逃去不复见。荆轲到燕国后,与屠狗者和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友善。荆轲嗜好饮酒,三人于是天天在燕国市上饮酒。酒喝到畅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则和着节拍歌唱,以相娱乐,忽而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荆轲虽混迹酒徒中,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在他所游历的诸侯国中,尽与其豪杰及德高望重者相交结。到燕国后,燕隐士田光知其非一般人,予以友好接待。不久,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因怨恨秦王嬴政而逃归,欲报复秦国。但燕国弱小无能为力。此后秦国又不断对三晋和齐、楚等国蚕食鲸吞,逐渐逼近燕国。太子丹恐,遂向其师鞠武请教,鞠武将田光介绍给他。田光言其友荆轲,称可与之图大事。便把荆轲介绍给太子丹。田光为保守机密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丹,丹请荆轲上座,跪着陈述天下大势,言诸侯畏秦,已无人再敢谈合纵。并说自己欲得一勇士去秦国,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劫持秦王,强迫他归还各国土地,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就杀掉他,然后各国趁机击败秦国。最后,他请求荆轲承担这一重任。荆轲说自己才能低劣,不能胜任此事。太子丹以头叩地坚决请求,荆轲于是应允。丹就拜其为上卿,让他住进上等驿馆,自己则天天到其住处拜望,衣食珍宝,车马美女,一任荆轲所欲。许久之后,荆轲仍无行动表示。此时,秦已破赵到达燕国边界。太子丹益恐,督促荆轲尽快行动。荆轲就说如能得到因秦王悬赏捉拿而逃到燕国的樊於期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督亢(今河北冒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区地图,使得秦王高兴地接见,才能有机会劫持秦王。太子丹说自己不忍心伤害樊将军,请荆轲考虑另外的办法。于是荆轲私下会见樊将军,说樊如果把头交给他,他即可为樊报仇雪恨。樊将军于是自刎。这时,太子丹已准备好用毒水淬过的匕首,派燕勇士秦舞阳为助手,准备送荆轲出发。荆轲想等待另一人同去,而其人路远未至,太子丹认为他是拖延时间,遂再次催请,说要让舞阳先行,荆轲怒向太子丹说明缘由,遂诀别出发。此年为燕王喜二十八年,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太子丹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皆白衣冠为荆轲送行。到易水边饯行后上路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其声凄婉,送行的人都一边走一边流着泪歌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声又由凄婉而慷慨激越,人们都怒目圆睁,头发直竖冲冠。荆轲遂上车而去,连头都没有回。到秦国后,荆轲先以千金重礼厚赠秦王宠臣蒙嘉,让他代向秦王致意,说明燕国献上督亢地图及樊於期首级归顺秦国,只求能奉守其宗庙。秦王政听了非常高兴,就穿上礼服,设九宾礼在咸阳宫召见荆轲等人。荆轲捧樊将军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正、副使的次序前行。走到殿前台阶下时,秦舞阳因恐惧变了脸色,浑身发抖。秦国大臣均感到奇怪,荆轲回头朝舞阳笑了笑,上前道歉道:“北藩蛮夷之鄙(粗野)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予以宽容)。使得毕使于前(让其完成使命)。”秦王让荆轲递上地图,荆轲取过地图献上,并展开给秦王看。图穷而匕首现,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拿起匕首直刺秦王。秦王大惊,抽身跳起,挣断衣袖,慌忙中想抽剑抵抗,因剑长,剑套又紧,急忙中不能拔出。荆轲追赶秦王,秦王遂绕着柱子奔逃。事出意外,秦国大臣们惊慌失措,秦国法律又不准携带武器上殿,侍卫人员没有国君命令则不准进殿,危急间又来不及传唤侍卫官兵,因此荆轲能够追赶秦王。秦王和大臣则只能赤手空拳和荆轲搏斗,侍从医官夏无且(jū)匆忙之间只好用药袋投击荆轲。正当秦王围着柱子奔跑,仓促慌急不知如何是好之时,侍从喊着提醒秦王,秦王于是把剑推到背后抽剑进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残废,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却击中了柱子。秦王趁势接连攻击荆轲,轲被刺伤八处而死。燕王杀太子丹,以其头献秦。五年后,燕国还是灭亡了,荆轲亦被夷灭七族(据《鲁仲伸连邹阳列传》)。(《刺客列传》2526)
鞠武鞠武,战国末年燕国贵族,并太子丹之太傅。丹谋求报复秦王政,遏止秦军攻势,曾与鞠武商议,鞠武说秦国土地遍天下,北有甘泉、谷口之险固,南有泾、渭流域之沃野,占有巴郡、汉中富饶之地,右有陇蜀之山为屏障,左有殽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备绰绰有余。它威胁韩、赵、魏三国,如有意向外扩张,那么易水以北、长城以南就没有安稳地方了。最后,他劝太子丹不要因为个人怨恨而触动秦王逆鳞。丹问如何对付秦国,鞠武说让他好好考虑一下。过了一段时间,秦将樊於期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让他住了下来。鞠武劝丹不要这样做,说秦王本来就很凶暴,早已积怒于燕国,使人害怕,又何况现在樊将军又住在这里?他把这叫做“委肉当饿虎之蹊”(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祸患不可挽救。并说如果这样,即使管仲、晏婴复生,也不能为丹出谋划策。鞠武建议太子丹一方面赶快将樊於期送入匈奴,以消除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另一方面西与三晋结盟,南与齐联络,北与单于和好,然后想办法对付秦国。太子丹说鞠武的计划需时太久,自己不能迫于强暴而抛弃朋友,请鞠武另想办法。鞠武说为了一个朋友而不顾国家祸患,叫作“资怨而助祸”(积蓄仇怨而助祸患),秦国如对燕国发泄怨气,结果不言而喻。最后,他说田光智谋深邃,勇敢沉着,让太子丹和田光商量。太子丹说希望通过鞠武认识田光,鞠武应允,遂介绍田光去拜访太子丹。(《刺客列传》2528)
嫪毐嫪毐(?-前238年),战国末秦国宦官。秦王政初立,年幼,国事尽委托于太后和丞相吕不韦。太后与吕不韦私通。及政成人,不韦恐惧被察觉自己与太后的私情,想割断与太后的往来,而太后却情欲难禁。因此,吕不韦招致大阴人嫪毐(1ǎo ǎi)为自己门客,经常纵其倡乐。嫪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以为乐。吕不韦故意将这个消息传给太后,太后即希望能把嫪毐蓄养于后宫与自己淫乐。后来,嫪毐被人以该用腐刑的罪名告发到官府。在行刑时,主刑官员受了太后的好处,仅拔去嫪毐的鬓毛。然后以宦官的身份送到宫中侍奉太后。不久,太后有身孕,假装卜日,需要隐避,即迁到上雍宫住,嫪毐随侍于身边。从此,嫪毐因太后宠幸而受到很多赏赐,豢养门客达千人,同时干预政事。此后,太后宠幸不衰,与嫪毐连生二子。秦王政八年(前239),嫪毐被封为长信侯,食邑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再赐河西、太原两郡。嫪毐权势越来越大,以至于国家大政尽由他来决定。嫪毐经常与太后居于上雍宫。在那里盗用皇帝的冠服、仪仗、车骑等。九年(前238),秦王政至雍,发现嫪毐迹同造反,但隐忍不发。嫪毐恐其被杀,即借秦王政在蕲年宫举行冠礼,准备亲政之机,以皇帝和太后名义调兵遣将,企图杀死皇帝,立自己与太后所生之子。这一阴谋被秦王政发现,即命丞相李斯、昌平君、昌文君等率军平息。双方战于咸阳,嫪毐兵败逃走,秦王政悬赏百万钱缉捕嫪毐。嫪毐即为人所捕,“车裂以徇,灭其宗”。其门客重者杀戮,轻者夺爵,被迁往蜀郡者有四千余家。(《秦始皇本纪》227)
李兑李兑,战国时赵国大臣。据说梁人唐举曾给李兑相面,言其“百日之内持国秉(柄)”。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武灵王传位所宠惠后之子赵何,是为赵惠文王,武灵王自称“主父”。惠文王三年(前296),武灵王又封长子赵章为代地的安阳君。赵章平素放纵,对弟弟被立为君心中不服。主父又派田不礼辅佐赵章。李兑于是去见相国肥义,说公子章正当壮年且心志骄狂,党徒众而野心大,田不礼则残忍而傲慢,两人互相结合,定会阴谋作乱。并说据他看,祸乱很快就会发生。如果祸乱发生,就会从肥义那儿开始,灾祸也会在那儿集中。因此,他劝肥义称病不去,将政事移交公子成,以免成为怨恨集中的地方和祸乱发生的阶梯。但肥义说自己受主父重托辅佐惠文王,不能为保全自身而退避。李兑只好勉励他努力行事,并说他能看到肥义只有这一年了。说完就痛哭流涕而去。李兑又几次去见公子成,以防田不礼作乱。次年,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览,公子章和田不礼趁机作乱,杀死肥义。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来,调集四邑军队平乱,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安定了赵王室。惠文王于是任命公子成为相,李兑为司寇。公子章被打败时,曾逃到主父住处,公子成和李兑因而包围了主父的宫室。公子章被杀死后,惠文王年少,公子成和李兑掌握政权。二人怕因包围主父宫室被灭族,于是继续包围主父宫室达三个多月,待主父饿死其中,才解围并发布讣告。(《赵世家》1814)
李克李克(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大臣。他曾在魏文侯支持下在魏国主持变法。主张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善平籴(dí)”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同时主张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国家丰年以后平价收购余粮,荒年平价售出以平粮价。政治上则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这一切,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李克善于识别并敢于大胆推荐人才。魏文侯曾问他魏成子和翟璜两人谁担任国相更合适。李克未直接回答,只是提出在不同情况下鉴别一个人德才的五条标准:“居(平常)视其所亲(亲近的人),富视其所与(交往的人),达(官居高位)视其所举(推荐的人),穷(仕途不顺利)视其所不为(不做哪些事),贫视其所不取(不求取哪些东西)。”文侯遂决定以魏成子为相。李克归途路过翟璜家,璜问李克荐何人为相,李克直言魏成子。翟璜怒,认为自己推荐西河守、西门豹、乐羊、屈侯鲋和李克本人,均可谓为国荐贤,为君解忧,没有赶不上魏成子的地方。李克于是责问翟璜推荐自己是不是就是为了结党营私提高自己地位?并在向翟璜重申了他向魏文侯所讲的识别人德才的五条标准之后说,他由此得知魏成子将为相。最后,他反问翟璜说魏成子俸禄千钟,十分之九用于别人,十分之一用于自己,所以从东边得到了卜子贤、田子方、段干木三位贤人。这三个人,国君皆以之为师。而您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皆以之为臣。您怎么能和魏成子相比?翟璜被说得心悦诚服,一再道歉,表示愿以李克为师。又,文侯向李克询问吴起为人,李克言其虽贪婪好色,但用兵则司马穰苴不能超过他。于是文侯以吴起为将击秦,攻克秦城五座。为适应其变法要求,李克还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惜今已失传。其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李子》32篇,惜今亦佚。其言论见于《汉书·食货志》《晋书·刑法志》等。李克,“索隐”以为即李悝,待考征。(《魏世家》1840)
李牧李牧(?-前228),战国末年赵国良将。亦称武安君。李牧长期驻守赵国北部边境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赵王给予他根据需要设置官吏的权力,防地内城市税收也都送入他的幕府作为军队经费。牧厚待士兵,每天都要杀几头牛犒赏军士,教士兵练习骑马射箭,小心看守烽火台,并多派人员侦探敌情。牧规定士卒如遇匈奴入侵,马上收兵退入营垒坚守,胆敢擅自捕杀敌人者斩首。因此,每逢匈奴入侵,烽火传来警报,赵兵即进入营垒固守。这样好几年后,人马物资皆无损失,但匈奴及赵国守边士兵都认为李牧胆小怯战。赵王也因此责备李牧,但牧依然如故。赵王怒,把李牧召回京城,派人代他领兵守边。此后一年多,匈奴每入侵,赵兵必出迎战,但屡次失利,损失伤亡惨重。赵王只好再次起用李牧,但李牧推说有病,闭门不出。赵王一再强迫,李牧要求仍像以前那样做才应召,赵王应允。李牧到边境后仍按旧法治兵,匈奴好几年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将士每天得到赏赐却没有报国机会,因之人人思战。李牧见时机成熟,于是精选战车1 300辆,战马1.3万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15万人,善射士兵10万人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在边境到处放牧,百姓漫山遍野以诱敌。匈奴小股入侵,李牧就假装败逃,故意丢弃几千人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即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结果大败匈奴,斩杀匈奴骑兵十万余,消灭了襜(dān)襤(1án),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赵悼襄王二年(前243,此据《赵世家》《六国年表》,《廉颇蔺相如列传》则言上年),赵以李牧为将,攻打燕国,占领武遂、方城。另据《秦始皇本纪》,此年,李牧为赵相,入秦约盟,秦送在秦做人质的赵太子回赵。赵幽缪王二年(前234),秦将桓齮(yǐ)率兵攻赵,在平阳(今河北磁县东,此据《六国年表》,《赵世家》则言为武城,即今山东武城县西)攻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三年(前233),桓齮又攻赵赤丽、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赵王于是以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在肥下(今河北晋县西,此据《赵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则言在宜安,即今河北石家庄东南)大破秦军,桓齮(一说即樊於期)逃奔燕国。赵封李牧为武安君。次年(前232,此据《赵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则言“居三年”),秦又攻打赵国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李牧击破秦军,并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赵幽缪王七年(前229),秦将王翦攻赵,下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攻赵邯郸。赵国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兵抵抗。秦国用重金买通赵王宠臣郭开,使之离间赵王和李牧等的关系。郭开于是对赵王说李牧、司马尚想反叛。赵王遂派赵将赵蔥(cōnɡ)和齐将颜聚代李牧为将。李牧拒绝接受命令,赵王便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并将其杀害,司马尚则被撤职。三个月后,赵国即被秦灭亡。(《廉颇蔺相如列传》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