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建设的相关文件,大力推动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发展,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及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篮球运动是广大青少年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随着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争抢篮板球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技能。篮板球是在篮球比赛中,进攻方和防守方运动员在拼抢没有投中的篮球,包括抢前场篮板球和后场篮板球。篮板球技术体现了一个球队整体的防守和进攻能力,是攻防转换的重要枢纽。篮板球能力体现了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1]篮球运动的关键是篮球技术,抢篮板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占据了重要分量,但是很多运动员往往会忽视抢篮板球技术的学习与训练,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不重视篮板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实际上,在篮球比赛中,每次发动进攻都是从抢篮板球开始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抢篮板球的技术形成、个人篮球意识及个人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因素。
1、争抢篮板球的意义在篮球比赛中,获得了篮板球也就控制了球权,是篮球比赛中得到球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于进攻方和防守方都显得尤其关键。假如进攻方获得篮板球的数量多,那么进攻方也就控制了更多的进攻机会,为投篮或者快攻创造了条件。另外,抢获篮板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对方的战术配合。所以,一场篮球比赛的胜负和篮板球的数量息息相关。通过篮板球的抢获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培养球员在球场上的观察能力及斗智斗勇的良好品格。在比赛中,全队获得篮板球的数量和本队进攻的次数相辅相成,进攻次数增加才有可能在比分上超越对方,给对方的防守造成压力,为队友进攻创造更多的机会。假如在防守篮板球上能占优势,可以破坏对方的进攻方案,其实也就是为队友创造新的快攻机会,使对方防不胜防,这样的进攻不但节省体能而且快捷有效,更能重创对方的士气。随着篮球技术的不断提升,运动员越来越重视抢篮板球技术的提高,不管进攻篮板还是防守篮板,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灵活协调、技能技巧都有了质的飞跃。[2]
2、影响抢篮板球能力的因素分析 (2.1) 身高篮球场地设施决定了这项运动的特点:篮环悬在空中,篮板球的抢夺主要是在空中拼抢和空中夺取,这就决定了篮板球的抢夺和运动员的身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身高越占优势,抢篮板球就越占优势,经过系统训练提升的空间就越大。在球队里,身高占优势的运动员往往篮板球抢得较多。篮球巨星身高多数都在2米以上,甚至更高。我国身材高大的一流篮球运动员有姚明、易建联、巴特尔、王治郅、周琦等,他们在篮板球的技术统计中总是名列前茅。我国篮球目前正和欧洲强队、世界顶尖球队接轨,身高对篮板球的抢获有基础性作用。
(2.2) 起跳高度抢篮板球时,个人爆发力及弹跳高度十分关键,更多身高不占优势的运动员可以通过弹跳来战胜身材高大的运动员,为本队争抢更多篮板球。多数比赛中大家往往可以看到,有些身材不高的运动员在高大中锋头顶抢得篮板球,这都是因为他们有超强的弹跳力。例如,前NBA篮球巨星乔丹,有着惊人的弹跳能力,经常在高大中锋头顶摘得篮板球,还有很多球员像霍华德、加内特等,包括我国篮球运动员孙悦、易建联等。
(2.3) 空中停滞时间由于比赛中篮板球大多都是在高空中完成抢获,因此,运动员的腰腹力量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运动员在空中的停留时间。故制空能力对于运动员来说是非常有必要去训练的。身体在空中的制空能力以身体的弹跳素质为基础,所以要求运动员在加强腰腹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弹跳能力的提高。
(2.4) 肌肉的绝对力量抢位和卡位对于抢篮板球来说特别关键,也是抢篮板球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抢卡位时难免发生身体碰撞,这就是所谓的肌肉力量。如果绝对肌肉力量不占优势,对于抢篮板球来说就显得比较吃亏,无论起跳在空中还是地面的对抗都与绝对力量密不可分。纵观世界一流水平球队,每个球队都有身高和力量占优势的高大中锋和前锋,尤其是力量对抗在国际比赛和高水平比赛中更为重要,像莫宁、奥尼尔、卡尔·马龙、邓肯、姚明等个个都有很好的力量素质。[3]
(2.5) 心理意识篮球意识对于篮球运动员是一个关键因素,没有好的心理意识,所有技战术都无法实施。抢篮板球意识是篮球意识之一,要在提高身体素质及篮球技术的同时必须训练运动员的篮板球意识。身体条件再好,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篮球意识也没用。我们知道行动是靠意识来支配的,篮球比赛中除了拼技术、拼体能、拼战术之外,还拼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及心理因素。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和对手拼抢篮板球时,我们的高大中锋如果抢到篮板球,就会受到对手多人凶狠地包夹,使我们正常的进攻战术无法实施,这就是对方团队意识的作用。因为抢篮板球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球队在场上比赛所有运动员整体意识与个人篮球意识的结合。
(2.6) 技巧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个人技术统计表明,篮板球这项技术指标排在最前边的未必都是身体素质最优秀的球员,这与其自身技术的技巧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一部分运动员掌握了合理利用技巧的原则使他们在比赛中收获颇丰。前火箭队姚明的队友斯科拉,虽然没有出众的弹跳,但每场比赛他都会抢获很多篮板球,为姚明减轻了负担,就是因为他打球思路清晰,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善于使用技巧。
由此可见,影响篮球运动员抢篮板球能力的因素是多样化的。
第31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未能小组出线,最终垫底:输给美国男篮57分,输给法国28分,输给委内瑞拉4分,输给澳大利亚25分,输给塞尔维亚34分,五场平均输掉29.6分。输球其实应归根于篮板球上(见表 1),与法国队相比篮板球明显处于下风;与委内瑞拉在身高占优势的情况下,篮板球也争抢不力,这就不难看出抢篮板球不只是单靠身高因素;在与澳大利亚对阵的过程中,宫鲁鸣主教练一度发怒“篮板呢?”这就充分说明中国男篮虽然每场告负对手,其实,篮板球是关键性影响。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影响运动员篮板球能力的不是简单的某一个因素,而是受到身高、弹跳、制空、力量、意识、技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多角度、多元化提高篮球运动员争抢篮板球的能力。[4]
![]() |
表 1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小组赛首发队员篮板球统计对比 |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所有行为,其本质是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情况,通过自我意识判断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动作。这种自我意识的养成,是篮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通过实际行动和自我经验慢慢建立起来的。
篮球项目的特点决定抢篮板球的矛盾性和相互依赖性。对于篮球运动员而言,比赛中抢获篮板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并且具有突发性。所以,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讲必须要有过硬的个人技术和抢篮板球的能力,而且对于球场上的各种变化要有应对措施,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准确无误地做出恰当地判断,并能合理地运用规则发挥抢篮板球技术。这种遵循抢篮板球技术规律特点出现的篮板球判断及一系列为了获得篮板球而正确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抢篮板球意识。为了提高抢篮板球意识,就必须遵循“有投必抢”的原则。如球员要想在打比赛的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提高获得篮板球的几率,不仅仅要有过强的篮板球意识,更需要过硬的抢篮板球技术。增加抢获篮板球的对抗能力, 提升个人身体对抗素质,巩固抢篮板球意识和激发抢球欲望, 强化在激烈比赛与高强度对抗中的心理智能水平, 养成对每一个球都竭尽全力去拼抢的优良品质。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本球队的战术风格, 提升以集体为主导去抢篮球的整体意识, 提高除了中锋以外其他队员抢获篮板球的水平,培养队员二次抢获篮板球及快速进攻的能力。
(3.2) 增强专项体适能水平优良的体适能是任何竞技项目的基础,抢夺篮板球也不例外,例如快速跑、绝对力量弹跳力、身体柔韧度、灵活及协调性等都是篮球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另外,优秀的体适能水平又可以支撑和加强身体的机能,确保运动员完成高难度动作及自我保护,提升篮球运动员专项能力,体现篮球运动的特点,延长运动员职业生涯,防止运动创伤,培养良好作风和勇敢拼搏的品德。
(3.3) 分析投篮反弹特点及抢位能够快速正确地分析判断篮球未中篮后的反弹方向、远近、落点及空中运行时间是抢获篮板球的关键。未中篮球的反弹是遵循一定规律的,通常情况下,篮球的反弹情况同投篮远近与球反弹远近呈线性关系,投篮远则弹出远,投篮近则弹出近。另外,出手弧线和弹距也有关,弧度大则弹出较近,反之较远。其次,投篮时出手角度不一样,篮球弹出运动方位也不一样。从任意一侧20°角投篮时,一般情况下篮球弹出后运行方向是在篮环对侧或者本侧区域。从任意侧45°方向投篮若未中,篮球运行路线通常落在篮环对侧或者本侧45°正中。从65°方向投篮未中时,篮球的运行方位及落点通常在3秒区包括罚球线左右。在0°角投篮未中一般在对侧或者同侧。依据科学统计,绝大部分弹出来的篮球会落入大概5 m的半径以内,运动员想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在正确无误的判断下才能抢占对方球员与篮环之间的有利位置,最终把对方队员挡在身后。[5]
3.3.1. 转身挡人抢位在抢夺防守篮板球时,就需要通过转身挡人才能获得有利位置,往往进攻者和防守队员距离较近时都会采用运动挡人抢位的方式。进攻方进攻以后,依据进攻队员的位置采取转身的方法和时机。作为防守方,务必突出“挡”。对方投篮出手后,要有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要从对人的防守和抢篮板球有利的因素考虑,如果让对方占取有利位置,必须人球兼顾并且快速做出判断与反应,然后完成相应转身挡位。有效制止对手,将对手试图往篮下移动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中,并且很快堵死路线。最后,快速、准确、凶狠地以最强的爆发力起跳,占据领空将篮球抢获。
3.3.2. 跨步、上步摆脱对手当拼抢进攻篮板球或位置不利时,要运用跨步摆脱对手抢位,也就是利用脚步与对手错开位置绕到对方防守球员身前把防守者挡在身后,还要做到判断球的反弹方向、速度和落点,重点是对篮球的预判和篮球的反弹方向。运用篮球比赛规则中合理的身体对抗,在篮下快速启动争取有利的位置,直接抢位和直接冲抢是进攻篮板球的重要环节,抢球时要凶狠,充分利用身体优势,即便得不到篮球,也要想方设法给对方获得球权制造压力,最好将篮球从对方手里打出去。
(3.4) 掌握起跳时间抢篮板球时运动员需要注意的是起跳时间,判断好篮球的方向、落点后,要在及时卡位的同时,一定把握好起跳时机。运动员往往通过自己的弹跳能力、腾空高度及篮球的运行高度路线来决定起跳的时机。因此,只有正确地把握篮球的弹出路线和空间距离后才能选择适宜的起跳时机,在最高点球和手出现交点。如果碰到和对方身高差距较大的对手时,应该尽早准备及时起跳,这样可以及时抢占空间位置,使对方处于被动,为队友创造机会,起跳后虽然未必能抢到篮球,但是造成的压力使对方也不会轻易拿到篮板球,只要自己抢占合适的位置,最终球权很可能会落入队友手里。
(3.5) 空中抢球动作运动员抢球的方式有双手抢篮板球、单手抢篮板球以及点拨篮板球。双手抢篮板球时触及球高点不及单手,但控制球比较牢固,便于保护球,尤其是抢防守篮板球时运用双手抢篮板球更有利。单手抢篮板球优点是触球点高,抢球空间大,抢球速度快,灵活性好,不足之处是不如双手握球牢固。点拨球是遇到高大队员或身体距球较远不易获得球时,运用手指点拨或弹给队友便于本队抢得篮板球,触球点高,缩短传球时间,有利于发动快攻,但准确性差。
(3.6) 控球后的保护动作运动员在防守中,抢得篮板球时,往往都是双脚同时落地,这样可以保持身体重心稳定,方便护球,并且技术动作完成连贯。当然有时会出现单脚着地,这又方便及时转身和快速推进,或者直接发动长传快攻。如果获得前场篮板球时,应该观察场上其他队友的情况,再做下一步打算。
得到篮板球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保护球,一般都是将篮球拿到防守队员无法接触的位置或者头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为下一步战术配合做好准备,可以选择运球、投篮或者传球,保证比赛节奏由本队控制。护球时要注意动静结合,不断利用身体变化改变方向来阻止对方抢断。利用身体倚靠,始终占据主动权。[6]
4、加强抢篮板球技术和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4.1) 意识培养练习 4.1.1. 强制性训练法在实战或模拟训练时,球队教练或助理教练应该给队员传授一些自身经验,不断强化运动员勇敢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运动员的个人意识。让篮球运动员只要上场比赛就必须要有抢篮板球的意识。只有运动员平时刻苦训练,付出更多的汗水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篮板球,要将抢篮板球的技术要点时刻贯穿在训练和比赛中。这样,他们上场就有很强的篮板球意识。
4.1.2. 运动员自我提高法运动员要时刻提醒自己,树立“每球必抢”的意识。也就是无论队友或对手投篮出手不管能否投进,都要根据出手力度和方向对篮球的落点进行预判并做出抢位拼抢的准备,把每次训练当成实战比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抢篮板球的能力。
4.1.3. 队员对比奖惩法在所有竞技项目中, 通过运动员场上对比奖励是教练员经常使用的一种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种对比奖励方法运用到篮板球意识的训练中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方法激励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可不断提高个人水平。
(4.2) 篮板球基本功训练 4.2.1. 无球训练(1)转身。运动员利用合理转身摆脱防守人冲向篮下。
(2)模拟比赛。三分线外通过队友的相互配合,制造抢篮板球时机,冲篮起跳。
(3)利用变向,声东击西。在限制区附近寻找机会绕过防守抢获篮板球。
4.2.2. 持球训练(1)单人训练。预判:其他队友从各个角度连续投篮,做出准确判断,掌握反弹球的反弹规律。自抛自抢:自己将篮球抛到空中原地做单双手抢球。单手补篮:在球打板后,冲向篮下打手拨球或托球进行补篮。
(2)实战训练。一对一训练:一人防守另一人持球进攻。进攻者投篮后,想方设法冲向篮下,两人拼抢篮板球。二对二攻防训练:进攻方投篮后,迅速摆脱防守,冲抢篮板球,防守者迅速跟进。三对三攻防训练:进攻方经配合后投篮,迅速摆脱防守,冲抢篮板球,防守队员依实际情况尽力防守。五对五攻防训练:实战训练,进攻方出手后根据篮球的出手高度和速度做出准确判断,合理利用多人配合抢获篮板球,再根据情况组织进攻或者传球给队友。[7]
[1] | 张健, 石凯. 玩转校园篮球[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99-101. |
[2] | 王美宇.第二十七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抢篮板球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5. |
[3] | 孙明志. 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 |
[4] | 李元伟.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M]. 北京: 中国书店, 2010. |
[5] | 曹平, 谭希颖, 王磊, 等. 提高前锋投篮命中率的训练方法[J]. 中国学校体育, 2010(2): 65–71. |
[6] | 段秀刚. 谈谈如何抢篮板球[J]. 科学教育, 2011, 17(1): 45–46. |
[7] | 孙民治. 篮球运动教程[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