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其对于大陆而言地理位置显得尤为独特和重要,特别是大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台湾问题则显得更为紧迫和突出。
(一) 台湾地理位置对大陆的重要性台湾省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100公里的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岛屿海岸线总长为1560公里。台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南北长为380公里,东西宽约为20至150公里, 面积35774.6平方公里。[1]1如果大陆与台湾统一,中国海防线将会向东挺进300至500公里,而且台湾、海南岛和山东半岛自然构成“品”字战略海防线,以保护中国东部沿海各个省市安全。台湾及其周边海域又通往马来群岛、印度洋、中东、欧洲和非洲等地,对中国海外贸易顺利进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 两岸商贸交流是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共同福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问题深层次的考虑,对中国西部和东部以及毗邻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重大战略价值。台湾参与中国大陆“一带一路”建设,台湾和大陆可以携手加强中国与西部周边国家经济联系,更进一步增强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关系;也可以增强中国和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联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海峡两岸也同为命运共同体,两岸只有共同携手发展才能增进彼此的更大福祉。台湾参与大陆“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以“九二共识”为前提,就是台湾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习近平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2016年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她不愿意公开承认“九二共识”原则并在公共场合流露出维持现状的想法。为了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以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央政府很有必要进一步阐释对台湾的基本原则。
(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毫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这一点。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指出:“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2]但现在这个原则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联合报》2016年3月的民调显示,台湾民众自认‘台湾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四成四,大幅增长为七成三,创下新高;而觉得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则创历史新低。”[3]台湾现状令海峡两岸所有渴望统一的爱国人士感到担忧和压力,而形成这种局面是各种内外原因合力的结果。
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50年,独特经历对台湾部分民众国家认同感形成干扰;中国国民党统治台湾期间不断地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为台湾民众认同中央人民政府形成心理障碍;台湾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美国和日本插手台湾问题,这股国际势力导致“台独”分子有恃无恐。2014年2月,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说:“台湾同胞因自己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特定的心态,包括特殊的历史悲情心结,有着强烈的当家做主‘出头天’的意识,珍视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4]238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台湾还是理解和包容多一些,在释放善意的同时中央政府坚守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毫不动摇,“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5]56,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的滋长和蔓延。
(二) 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在日本殖民台湾时期,日本不断宣传其制度和文化优越性。1945年台湾回归后认可日本宣传的民众就发展为“台独”势力。蒋介石父子领导台湾期间始终坚持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台独意识”和“台独运动”,对台湾内部和外部“台独运动”严惩不贷并给予严厉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领导人都坚决反对“台独”,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秉承这一思想毫不动摇。2013年6月,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时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必须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不能有任何妥协。”[4]235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再次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5]56这明确宣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也再次昭告了“台独”必然失败的历史下场。
(三) 坚持巩固并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13年4月习近平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说:“大陆方面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决心是坚定的,方针政策是明确的。我们将保持对台大政方针的连续性,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更好造福两岸同胞。”[4]230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时重申了坚持巩固并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性和基础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习近平说:“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2]大陆和台湾现在和平局面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海峡两岸只有进行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等领域合作与交流,才有利于共同发展。如果台湾方面执意否认“九二共识”甚至坚持“台独”立场,那么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就会被打破直至面临战争危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2]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就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提出了完善自我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5]56
三、习近平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路简析海峡两岸和平局面凝结着中国政府各届领导集体共同智慧和心血。中国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就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7]
(一) 中国大陆和平统一台湾“硬实力”是保障中国近些年来在经济、军事以及科技等“硬实力”取得了长足进展,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 所以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比较大,中国依然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硬实力”,为和平统一台湾做好最终保障。
1 加强经济建设,两岸继续加强经济贸易往来中国大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也在逐渐地惠及中国大陆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引起了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瞩目。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要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往来能够起到互惠互利效果,尤其是台湾方面获利多会使台湾民众切身认识到祖国统一对台湾发展有很大好处。海峡两岸经济融合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使台湾地区领导人再次回到谈判桌,这就是经济和政治之间的交互作用即经济不会长久脱离于政治而孤立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大陆惠台政策,其实也是这届中央领导集体解决台湾问题所延续的最高策略。习近平说:“我们会更多考虑台湾同胞的需求和利益,积极促进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加快给予台湾企业和大陆企业同等待遇,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希望两岸加强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4]231针对有人提出大陆惠台政策仅仅使台湾部分人士获益,而台湾多数基层民众几乎感受不到大陆给予的优惠政策,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提出:“要充分考虑两岸双方社会的心理感受,努力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尤其要为两岸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农渔民合作发展、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让两岸同胞参与越多受益越多。”[6]要坚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交流空间,大陆依然愿意首先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大陆不仅需要海峡两岸深层次经济合作以促进祖国统一,更需要发展好大陆经济以增强自身吸引力,大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是海峡两岸统一之根基。
2 两岸统一要依靠强大军事实力做保障中国自近代以来战乱频繁可以说是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导致中国国力衰竭民生凋敝,中国在科技和军事领域越来越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探索中领导祖国发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和平环境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8]57。近年来在关于中国和平发展大讨论中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部分学者将‘和平’等同于不进行任何战争,认为和平发展就意味着搞无原则的外交妥协甚至绥靖,意味着放弃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由此质疑和平发展的提法有损于中国的国家统一和军事、国防力量的增长。”[9]事实上,中共中央一直强调和平发展重要性并不意味轻视军事发展,“台独”分子不要心存幻想,不要期望我们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吞下妨碍祖国统一的苦果,有恃无恐并渐行渐远。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明确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0]3
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他历次谈话却柔中带刚。习近平指出:“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实力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中央政府依然需要和平坏境发展军事势力,以更好地捍卫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大陆军事实力增强也对“台独”势力形成威慑,为海峡两岸最终统一做好了底线保障。
(二) 两岸和平统一“软实力”是根基“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优秀的宝贵的思想财富,要使它发扬光大,让它产生应有的影响。
1 加强文化交流增强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感约瑟夫·奈认为文化软实力有“一种靠着吸引而非强制与收买而达到目标的能力”。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体现为凝聚力和创造力,它在外部则体现为渗透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多优秀的宝贵的思想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使其发扬光大,造福我们中国后代子孙甚至是全人类。正如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所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1]204大陆和台湾都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大陆只有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和台湾民众实现心灵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加强文化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实现心灵契合。”[6]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将近40年,虽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生态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发展成就是巨大的,令全世界瞩目。而且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又必须依赖继续发展来解决。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2]204。
2 海峡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要逐步解决世界上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海峡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解决两岸问题最合适的方法还是通过协商,加强交流与合作。
“两岸之间人民同种同文,对血缘和文化的认同没有太大的问题”[3]。海峡两岸在政治制度上要互相尊重。习近平指出:“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对两岸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难题,国共两党都要勇于面对,汇聚两岸同胞智慧,积极探索解决之道。”[6]中国政府多次表示要通过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习近平说:“两岸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同时管控好矛盾和分歧。”[2]
同时中国政府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提高综合国力。中国政府只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提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显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从实质上弱化或消除台湾民众排斥中国共产党的不良心理。正如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时指出:“60多年来,两岸走向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2]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坚持“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
四、结语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两岸只有在共同迈进现代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才能消除分歧并化解异见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5]
[1] | 宋连生, 巩小华. 对峙五十年[M]. 台北: 台湾出版社, 2000. |
[2] |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N]. 光明日报, 2015-11-08(1). |
[3] | 李仁质. 关于当前台湾问题的几点思考[J]. 中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2): 89–93. |
[4]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
[5] | 本书编写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
[6] |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N]. 光明日报, 2015-05-05(01). |
[7] | 李仁质. 加强文化交流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J]. 中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1): 73. |
[8] |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
[9] | 明庭权. 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湾问题[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
[10]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反分裂国家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5. |
[11] | 高清海. 高清海哲学文存续编(卷一)[M]. 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
[12] |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