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13
2. The 3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Health Ministry on Transplantation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13, China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据统计,国内肝、肾移植的等待者每年约100万左右,而能够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的患者不足1%,供体匮乏始终是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瓶颈。10年前,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主要是司法途径来源供体和亲属活体供体。由于受到国际社会舆论的影响,且随着我国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对司法途径来源供体的依赖将逐渐减少甚至中止; 亲属活体器官移植由于违背“无捐害”的医学伦理原则,随规范和整顿力度加大而呈递减趋势。器官捐献作为当今器官移植供体来源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因此,原卫生部和红十字总会于2010年3月开始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ese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ceased, CDCD)试点工作,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动。
1 我院CDCD协调工作现状2010年3月,我国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制定了器官捐献协调员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培训。我国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主要是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信息报送、捐献服务等,以达到传播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扩大人体器官捐献来源、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的目标。本文所指的器官捐献协调员,主要由医疗机构的协调员组成,也有部分来自社会招募或兼职,统一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红十字会的相关培训,并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颁发器官捐献协调员证,常驻医疗机构开展器官捐献协调工作。
自2010年3月至2015年8月,我单位累计发现潜在CDCD供者1 436例,统计数据中所有案例均由我单位8名专职协调员参与协调。其中成功实现捐献194例,包括中国一类: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DBD),共42例; 中国二类: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即包括Maastricht标准分类中的M-Ⅰ、Ⅱ、Ⅲ、Ⅳ、Ⅴ类案例,共50例; 中国三类: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plus cardiac death,DBCD),虽符合DBD标准,但由于脑死亡法尚未建立,按DCD程序实施,共102例; 捐献成功率13.5%;家属因来自家庭的压力、与肇事方纠纷未能妥善解决、抵触情绪强烈等原因拒绝或放弃捐献1 242例,捐献拒绝率86.5%(见表 1)。
![]() |
表 1 CDCD潜在捐献者协调情况汇总表(2010年3月-2015年8月, 1 436例) |
结合本单位CDCD协调经验,作者认为协调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健全合理的协调员队伍,在协调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把握介入时机、讲究沟通技巧,有利于提高捐献成功率。重视协调经验积累与总结,在探索中逐步规范捐献流程,能够促进CDCD协调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强化协调员专业知识培训与素质建设,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助于CDCD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 我院CDCD协调员队伍建设初步探索与经验 2.1 CDCD协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CDCD协调员的整个工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与捐献者家属、亲朋情感交融的过程。一次成功的协调,需要协调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这是CDCD协调员必备的基本条件。
2.1.1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多因素。一个合格的CDCD协调员,应具备正直善良的品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端正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并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协调工作的需要。
2.1.2 专业素质CDCD协调工作,是围绕潜在CDCD供者、家属及医疗机构而展开。这就要求协调员具备一定的医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有医护工作经历或心理学、管理学专业工作经历。协调员才能更快地熟悉和掌握CDCD工作流程,抓住CDCD协调工作的重点,保持协调工作的流畅和连贯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协调员应具有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主动学习、掌握和传播人体器官捐献知识,促进捐献者及家属对人体器官捐献的了解与认同,为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2.2 协调员在CDCD协调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简单的说,协调员在CDCD协调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协调员应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在CDCD协调中起到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的双重作用。
2.2.1 纵向沟通①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沟通: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明确CDCD的定义、CDCD捐献条件、CDCD判定标准,及时了解我国器官捐献相关政策、精神、法律法规和动态,学习和交流CDCD工作经验,完成CDCD捐献器官的共享与分配网络直报工作。②与红十字会的沟通:掌握捐献相关政策,了解红十字会捐献工作动态,主动汇报潜在CDCD捐献者信息,在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完成CDCD捐献工作,将捐献者信息和完成情况及时上报红十字会登记备案,配合红十字会完成CDCD善后和缅怀工作。
2.2.2 横向沟通①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CDCD潜在医疗机构如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科、ICU和急诊科等科室的医务工作人员,在器官捐献过程中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他们直接与潜在器官捐献者接触,是一线信息的发掘者和掌握者,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态度对潜在器官捐献者的识别、及时通知以及家属是否同意捐献的取向都有着重大影响。与CDCD潜在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紧密联系,是捐献成功的必要渠道。移植医疗机构对CDCD捐献器官有专业的评估标准,也最熟悉供体质量维护的方式和重点所在,及时与移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取得联系与沟通,有助于提高捐献成功率和供体转化率。②与CDCD捐献者家属的沟通:一旦发现符合标准的潜在CDCD,应在第一时间向家属主动了解相关信息,包括捐献者原发病史、家庭构成、家庭情况、是否有过捐献登记或家属是否有捐献意向,并及时追踪捐献者的病程动态。协调员应有充分的敏感性,探寻和把握每一个捐献机会,为将其转化为成功案例而不懈努力。③协调员之间的沟通:与红十字会协调员、与CDCD潜在科室一线协调员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及时获取和传递CDCD相关信息,加强CDCD工作的合作和交流,积极探索开拓CDCD的有效机制和途径。
2.3 协调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通过认真学习国家制订的CDCD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作者所在单位结合CDCD工作实际情况,设置了专职和兼职协调员,组成专门的CDCD协调员队伍,明确规定其组成及职责,合作开展CDCD工作。成立了专门的CDCD协调小组,由分管医疗的院领导牵头,与涉及CDCD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对协调员队伍进行管理和指导,并配合协调工作的开展。CDCD协调小组在CDCD工作领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主动了解信息,及时发现潜在CDCD; 建立顺畅的CDCD沟通渠道; 对整个捐献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为争取每一次成功的捐献机会而努力。其中由CDCD相关科室的医生或护士担任的兼职协调员,主要任务是发现潜在CDCD、组织协调登记,并及时通知专职协调员。
3 我院CDCD工作基本流程我单位初步将CDCD工作划分为7个阶段,协调员的工作涉及到CDCD工作的每个一阶段,是CDCD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3.1 前期准备阶段学习和落实CDCD相关政策规范,开展公众CDCD宣教,培训院内外CDCD相关工作人员,开展CDCD学术交流研讨,院内CDCD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
3.2 CDCD协调阶段建立院内外CDCD联系网络; 发掘CDCD潜在供者; 寻找合适时机介入协调; 在红十字会指导下完成捐献工作; 将捐献资料存档、上报。
3.3 CDCD器官获取阶段管理CDCD供者临床资料,辅助CDCD供者救治,判定CDCD并出具证明,撤除支持治疗、宣布死亡[5],器官切取和保存。
3.4 CDCD善后处理阶段陪同和安抚CDCD供者家属,协助完成CDCD供者丧葬,CDCD供者缅怀与纪念,对CDCD供者家属进行经济和精神救助,宣传CDCD感人事迹。
3.5 器官移植阶段评价供体质量,术前会诊讨论及伦理审查,实施CDCD器官移植手术,进行病例总结和回顾,完善术后随访。
3.6 CDCD数据网络直报阶段分别将捐献者、移植等待者、移植受者资料上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中国肝移植注册系统(CLTR)、中国肾移植科学登记系统(CSRKT)。
3.7 CDCD总结回顾阶段总结、交流和推广CDCD相关经验,修订和完善CDCD工作制度,控制与规范CDCD工作流程,开展CDCD基础与应用研究,汇总和发表论文并进行成果申报。
4 结语通过对1 436例CDCD潜在捐献者的协调,我们初步总结了CDCD协调员的工作内容,具体包括:潜在CDCD信息获取,争取家属的同意,CDCD信息登记备案,CDCD相关问题释疑,器官获取流程的见证与配合,向CDCD家属提供人道关怀和帮助,CDCD善后及缅怀,捐献结束后的回顾和总结,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进行CDCD相关宣教工作。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在错综复杂的CDCD工作中,协调员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由众多相关人员组成的协调组织和信息网络队伍,CDCD工作有赖于该组织成员在整个流程中的通力协作,方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由于公众对器官捐献认知的不足,以及受到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等,我国每百万人中仅有0.03(人)在其身故后自愿进行器官捐献。因此,如何加强公众对CDCD工作的了解,如何提高协调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如何提高潜在捐献者的发现率和协调成功率,如何进一步规范捐献流程,均是协调员应致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提高捐献协调的成功率,将是我们以后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加大对公众及医务工作者的宣传力度,普及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制订协调工作流程与规范,注重协调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协调员的协调能力与技巧的培训。作者相信,随着我国器官捐献法制的健全,通过全国各CDCD试点单位有益经验的相互学习和补充,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将达到新的高度。
[1] | Lpez-Navidad A, Domingo P, Viedma MA.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plant coordinator[J]. Transplant Proc, 1997, 29(1-2): 1 607-1 613. DOI: 10.1016/S0041-1345(96)00689-6. |
[2] | Sutherland S. Nurse coordinator-European experience organizing development in UK transplant-a nurse-based system[J]. Transpant Proc, 2003, 35(3): 992-994. DOI: 10.1016/S0041-1345(03)00268-9. |
[3] | Karatzas T, Menoudakou G, Chatzixiros E, et al. Improving the organ transplantation program in Greece: institution of local transplant coordinators' network[J]. Transplant Proc, 2007, 39(4): 793-796. DOI: 10.1016/j.transproceed.2007.03.096. |
[4] | 谢文照, 罗爱静, 叶啟发. 论移植医学新角色-移植协调员的工作职责[J]. 医学与哲学, 2009, 30(10): 68-69. |
[5] |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0, 31(7): 436-437. |
[6] | 许又新, 吕秋云. 现代心理治疗手册[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5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77: 10-12. |
[7] | 郭念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60-62. |
[8] | 张玉芳, 李继平. 共情--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10): 435-438. |
[9] | 黄伟, 叶啟发, 李育玮, 等. 移植协调员在DCD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1, 32(10): 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