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2. Qixinggu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Bijie, Bijie 551700, Guizhou Province, Chin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科的慢性病和常见病,病情进行性进展,死亡率高,社会和家庭负担巨大。本研究将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中医诊断为肺胀(肺脾肾虚夹瘀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穴位艾灸治疗和口服补肺活血胶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病例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呼吸科门诊患者。纳入病例的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拟定的慢阻肺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和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治专家共识[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2011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制定的慢阻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将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中医诊断为肺胀(肺脾肾虚夹瘀证)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女性9例,男性29例,年龄(75.00±8.08)岁,病程(16.58±8.00)年; 治疗组36例,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72.44±10.17)岁,病程(15.50±7.89)年。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统计学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1吸,吸入每日2次。药品规格:50 μg/500 μg(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批号:进口药品注册号H20090240;来源:葛兰素史克。长期合理家庭氧疗:氧流量1.0-2.0 L/min,15 h/d,经双鼻塞导管吸入[4]。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长期氧疗和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的基础上,穴位艾灸治疗:取穴:足三里穴、肾俞穴、身柱穴、膈俞穴、脾俞穴、气海穴、肺俞穴。灸法:艾条温和灸,强度: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1次,10 d为一个疗程,休息5 d后再开始下一疗程。补肺活血胶囊:每次1.4 g口服,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证候评分对喘闷、咳嗽、咯痰、紫绀等证候治疗前后进行量化评分。
1.3.2 测肺动脉收缩压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肺动脉收缩压计算方法:4×(三尖瓣反流速)2+ RAP(右房压)。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评分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控制:中医证候疗效率≥90%;显效: 60%≤中医证候疗效率<90%;有效, 30%≤中医证候疗效率<60%;无效:中医证候疗效率<30%。
1.4 安全性评估治疗中随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作出安全评估。
1.5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样本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不符合正态分布者, 组间采用两组间独立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积分都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低(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分布(n) |
两组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42.04±1.71)mmHg,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41.87±1.60) mmHg,统计学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41.88±1.46) mmHg,治疗后(39.03±1.47) mmHg,统计学有差异(P<0.01),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P<0.01)。
2.3 安全性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有腹泻、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慢阻肺是呼吸系统一个具有反复性、进行性加重的慢性重大疾病,病人可因二氧化碳的潴留、低氧血症、酸碱失衡、血黏度的增加、血容量的增加等多因素导致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因长期慢性低氧血症可引起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高,使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减弱,使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增加, 红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增高。
目前西医对于肺动脉高压及血黏度增高的治疗,疗效不满意,而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
本病病因病机病情复杂多变。贵州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王玉林教授认为本病病因是慢性咳嗽、咯痰,长期活动后即气喘,久咳久喘,伤及肺脏,导致肺气虚;脾与肺五行为母子关系,子病可及母,故肺病可及脾,从而导致肺脾两虚。肺与肾,五行为母子关系,根据母病及子的五行关系,肺病可及肾,从而导致肺肾两虚,故患者随着病情逐渐进展,可发展为肺脾肾三脏气虚,此为本虚之证,为慢阻肺稳定期的主证。根据中医气血的关系,血液的运行需要气的推动,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液运行无力,可导致血瘀,同时久病可入络,导致血瘀。肺脾肾虚三脏气虚,则津液输布失常,从而导致痰浊内生,痰凝又可导致血瘀,故痰浊、血瘀为本病的标实之证。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治疗方面,王玉林教授遵循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主张以扶正固本为主,兼治标实为辅。治法为培土生金,以健脾益气,补肺纳肾为主,兼以活血通络化痰。故予以温灸疗法,此为补法,还有温经通络的作用,气血畅达则诸病消。配合穴位之功效,脾俞穴、肾俞穴、肺俞穴、身柱穴、气海穴有补肺纳肾、健脾益气的作用。膈俞穴有活血,丰隆穴有化痰的作用。加以艾绒燃烧产生的热力,二者协同加强和激发穴位的作用。
补肺活血胶囊,其组方由补骨脂、黄芪、赤芍三味药组成,具有补肺益肾活血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可以通过限制氧自由基对肺动脉的损伤, 抑制肺血管收缩及结构重建,从而能降低肺动脉高压。赤芍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抗氧化,降低血黏度的作用,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补骨脂有抗菌、增强免疫力的活性。
本课题研究表明,穴位艾灸治疗配合口服补肺活血胶囊不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肺动脉压力,从而延缓的病情进行性发展,未见不良反应。
故本研究内服外治的综合疗法是一个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疗法。
[1]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4): 255-264.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roup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GOLD Executive Committ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vised 2013)[J].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2013, 36(4): 255-264. |
[2]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心血管病杂志, 2007, 11(35): 979-987.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xperts consensu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 11(35): 979-987. |
[3] |
中华中医药医学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J].
中医杂志, 2012, 53(2): 177-178.
Lung Department Dise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zed Committee. The standard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about diagnosis and pattern classific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2011)[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2, 53(2): 177-178. |
[4] |
陈亚静, 钱文茹. 两种吸氧方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氧疗效果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21): 239-240.
Chen YJ, Qian WR.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oxyge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by different oxygen breath method[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 39(21): 239-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