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泌尿系结石高发区,肾结石造成患侧尿路梗阻,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病情加重可进展至尿源性脓毒症,预后不良。尤其是对于肾结石合并多重耐药菌的急诊患者,手术抉择与手术风险预后难以准确判断[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成功处理肾结石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10例患者,为优化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收集1.分组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110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急诊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急诊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①输尿管插管组为急诊置输尿管导管插管或双J管内引流;②输尿管镜碎石组为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组;③肾造瘘组为急诊肾造瘘;④切开取石组为急诊腹腔镜或开放切开取石。
2.入选标准 患者术前均经彩超、腹部平片、CT等检查证实上尿路结石, 中段尿细菌培养证实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3.排除标准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上尿路结石患者。
二、药敏试验检测方法患者入院后收集中段尿进行尿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证实为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后3d左右),按统一方案(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药敏纸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MH平板为郑州安图生物产品)进行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粪肠球菌(ATCC 29212)为质控菌株。
三、病人的急诊处理原则1.有腰痛无发热 抗感染控制1~2d,如腰痛能缓解,行保守治疗,根据药敏结果抗感染治疗,复查尿培养阴性后再限期手术。
2.有腰痛有发热 在经验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行急诊处理,包括急诊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内引流、急诊肾造瘘、急诊输尿管镜碎石术解除梗阻为目的,急诊腹腔镜或开放切开取石。根据术中情况和尿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3.脓毒症 入院后即刻按抢救流程运行,多学科讨论确定处理方案,在病人能耐受外科处理的条件下,按腰痛伴发热的方案急诊处理。
四、急诊手术方式的选择1.首选急诊留置输尿管导管或双J管。
2.置管未成功者的采用备选方案 对于重度肾积水和/或肾实质厚度小于正常厚度的1/3以下选用肾造瘘;以下几种情况选择急诊行输尿管镜碎石手术:①术中发现输尿管结石明显嵌顿,无法留置DJ管,需要行激光碎石解除梗阻;②输尿管结石患侧腰痛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疼痛难忍;③孤立肾或双侧输尿管结石导致急性梗阻无尿。
3.其余病人选择急诊腹腔镜或开放肾盂切开取石手术(内科情况能耐受手术,腔内微创手术无法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4.病人后续治疗选择 待患者病情稳定,尿培养阴性后再进行结石相关的后续手术。
五、结石成分分析输尿管镜碎石组及切开取石组手术取出的结石,常规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
六、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四组一般资料比较110例患者分为输尿管插管组:24例,其中女16例,男8例,平均年龄(61.25±14.10)岁;输尿管镜碎石组:42例,其中男9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55±9.08)岁;肾造瘘组:24例,男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13±13.74)岁;切开取石组:20例,男5例,女15例,其中平均年龄(54.65±11.53)。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发热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1。
![]() |
表 1 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布(n, %) |
11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有96例,占87.27%,阴性菌中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75例,占78.13%(75/96),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76例,为79.17%(76/96),大肠埃希菌感染中ESBLs阳性占90.79%(69/76);革兰氏阳性菌有14例,其中粪肠球菌6例,屎肠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见表 2。
![]() |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各指标比较 |
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输尿管插管组为8.33%,输尿管镜碎石组为26.19%,肾造瘘组为20.8%,切开取石组为15%,输尿管插管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碎石组、肾造瘘组、切开取石组;输尿管镜碎石组并发在率明显高于输尿管插管组、肾造瘘组、切开取石组(P < 0.05),见表 3。
![]() |
表 3 四组患者急诊术后并发症比较(n,%) |
输尿管镜碎石组及切开取石组62例患者共取出结石样本共计52份,其余10份样本因术中结石粉末化而难以收集。结石成分分析显示:六水磷酸镁铵32份,占比61.5%;羟基磷灰石10份,占比19.2%;碳酸磷灰石6份,占比11.5%;草酸钙结石3份,占比5.8%;尿酸结石1份,占比1.9%。其中感染性结石(六水磷酸镁铵、羟基磷灰石、碳酸磷灰石)共占比92.2%,见表 4。
![]() |
表 4 输尿管镜碎石组及切开取石组患者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
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急诊处理原则为尽快解除梗阻,抗感染处理及支持治疗,手术是解除结石梗阻的有效方式,但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尿路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耐受性综合判断。目前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需要2~3d时间,且尿培养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比例增加,给此类患者的急诊处理带来较多困难。通过本研究,本院上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排前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69.1%)、肺炎克雷伯菌(6.36%)、奇异变形杆菌(5.45%)、粪肠球菌(5.45%)。大肠埃希菌是本院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提示引起上尿结石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细菌以阴性杆菌为主。这与国内南方地区其他研究单位的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何朝辉(广东)等发现大肠埃希菌是肾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康厚彬(湖南)等发现围手术期尿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最多,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为产生ESBLs[3]。由于病原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结果的检测时间较长,因此,在较为费时的金标准尿培养结果和药敏实验尚未出来之前临床上经验性用药尤为关键,应该根据本地区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性特点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再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利于控制泌尿系统感染,降低围手术期由感染引起的相关风险。在本研究中,本院上尿路结石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中,结石成分分析显示:以六水磷酸镁铵为主,占比(61.5%, 32/52);其次是羟基磷灰石(19.2%, 10/52),碳酸磷灰石(11.5%, 6/52)。三者均为感染性结石的主要成分,这进一步说明,上尿路结石与尿路感染互为因果,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处理是泌尿外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何安全有效的急诊处理上尿路结石合并多重耐药菌尿路感染病人,对于救治患者生命,预防感染性结石的复发,均具有重要价值。有研究认为输尿管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一定风险及难度,需要术前充分准备,住院时间更长,费用更高,而输尿管插管治疗该类患者的风险较低,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较低,尿路症状也较轻[4, 5]。Weltings等研究发现对于阻塞性尿路结石患者,经皮肾造瘘和内置双J管的成功率均相当,并且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很少见[6]。陈建军等研究发现经皮肾造瘘是泌尿系感染致脓毒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该方法能迅速将脓性尿液和感染性积液引流至体外, 从而有效控制细菌的扩散, 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7]。在输尿管切开取石方面,经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对于可实行该手术的患者,可将结石完整取出,同时不升高集合系统压力,有利于感染的控制[8]。结合本院的研究结果,在上尿路结石合并多重耐药的急诊处理中,应以通畅引流,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控制感染,根据患者基础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等措施,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偏少,以及未加入肾盂尿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通过本地区多中心,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如加入肾盂尿细菌培养指标,建立本地区结石合并多重耐药数据库等,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改善提供更为有利的科学依据。
[1] |
Seymour CW, Gesten F, Prescott HC, et al. Time to treatment and mortality during mandated emergency care for sepsis[J]. N Engl J Med, 2017, 376(23): 2235-2244. |
[2] |
何朝辉, 王航涛, 唐福才, 等. 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菌谱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7, 22(10): 738-742. |
[3] |
康厚彬, 何秉勋, 艾航宇, 等. 泌尿系统围手术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13(1): 40-44. |
[4] |
郑军华, 鲁军, 邵怡. 重视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诊治[J]. 上海医学, 2019, 42(3): 132-134. |
[5] |
余舟, 刘迎, 黄建生, 等. 输尿管软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3(4): 542-545. |
[6] |
Weltings S, Schout B, Roshani H, et al. Lessons from literature, nephrostomy versus double J ureteral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urolithiasis-Which method is superior?[J]. Endourol, 2019, 33(10): 777-786. |
[7] |
陈建军, 陆东权, 李强, 等. 不同引流方式在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尿脓毒症中的疗效研究[J].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8, 7(05): 322-326. |
[8] |
马进荣, 蒋君涛, 孙晓文, 等. 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技术用于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碎石的比较[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6, 21(4): 260-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