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祁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3. 祁东县人民医院肾内科;
4. 祁东县人民医院血透科;
5. 祁东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2.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Qi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Qidong, China;
3. Department of Kidney Internal Medicine of Qi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Qidong, China;
4. Department of Hemodialysis of Qi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Qidong, China;
5.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of Qi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Qidong, China
急性中毒是急诊急救工作中一类常见疾病, 因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1],急性中毒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临床表现,可导致全身多器官损伤、血流动力学紊乱,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的好坏至关重要,目前急性中毒越来越受到急救人员的重视。为了了解祁东地区急性中毒的疾病谱及发病情况,对2017年全年祁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1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收集统计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经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类急性中毒患者,14周岁以下、食物中毒和二次复查患者不纳入调查范围。
二、调查方法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要求、方法、标准、时限、范围、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由调查员查阅患者病例资料,对资料进行审查,最后根据资料完整、审查合格的急性中毒患者病历按要求录入调查表格,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急性中毒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者来源、发生时间及地点、毒物种类、中毒途径、临床表现、急诊处理方式、诊断和转归。
结果 一、急性中毒患者的人口学特征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祁东县人民医院接种急性中毒患者910例,占急诊总量的5. 69%。其中,男性590例(64. 84%),女性320例(35. 16%)。中毒患者年龄分组以21~3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为35. 05%,其次为31~40岁为25. 05%, 见表 1。
![]() |
表 1 910例急性中毒患者人口学特征分析 |
结果如表 2所示:最常见的急性中毒为酒精中毒400例(43. 96%),其次分别是毒蛇咬伤246例(27. 03%),农药中毒82例(9. 01%),药物中毒54例(5. 93%),一氧化碳中毒32例(3. 52%),鼠药中毒31例(3. 41%),毒蕈中毒20例(2. 19%),第毒品中毒18例(1. 99%),蜂毒中毒16例(1. 76%),见表 2。
![]() |
表 2 中毒分类列表 |
400例酒精中毒患者中, 男性患者332例(83. 00%),年龄在21~50岁之间有392例(98%)。246例毒蛇咬伤中毒,其中蝮蛇咬伤180例(73. 17%),其余为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82例农药中毒中,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共70例(85. 37%),百草枯只有2例。54例药物中毒中,镇静、抗精神病药物20例(37. 04%),乌头碱14例(25. 94%)。一氧化碳(CO)32例,绝大部分为无意识接触。31例鼠药中毒,随诊2月以上均预后较好。20例毒蕈中毒中,7例(35. 00%)是鹅膏菌中毒,病情较重;其他为亚洲红菇及品种不详,以胃肠炎型中毒为主,预后较好。18例毒品中毒,全为男性患者,其中冰毒(MA,甲基苯丙胺)、摇头丸(MDMA,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K粉(氯胺酮)等新型毒品12例(66. 67%),比例远超传统阿片类毒品。16例蜂毒中毒患者因中毒症状轻,均未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予补液、抗过敏、利尿等对症处理后,均预后良好。
三、中毒途径最常见的中毒途径是经口中毒598例(65. 71%),其次是皮肤吸收中毒267例(29. 34%),再是吸入中毒32例(3. 52%)和混合途径中毒13例(1. 43%)。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患者中自杀者占大多数,共98例(72. 06%),38例(27. 94%)是意外接触和被投毒,98例中女性患者73例(74. 49%)。
四、中毒的时间分布急性中毒患者在每年5~6月开始增加,8~9月到高发期。但不同的毒物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比如,CO中毒多发于12~2月;农药中毒最多在7~8月;蛇咬伤中毒多发月7~9月;酒精中毒全年均有,但在节假日、冬季、凌晨偏多。
五、中毒患者的治疗急诊停留时间0~6h占10. 11%,7~24h占20. 65%,25h~72h占60. 11%,>72h占9. 13%。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有催吐、洗胃、导泻、血液净化、特异性解毒药、高压氧等。
六、中毒患者的转归910例患者中死亡10例(1. 09%),其中鹅膏菌中毒2例,百草枯中毒2例,乌头碱中毒2例,CO中毒1例,强酸中毒1例,转上级医院后救治无效死亡;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从我院放弃治疗出;地高辛中毒1例在急诊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急性中毒在祁东地区较常见,占急诊总量的5. 69%,这个与国内的报道[2, 3]基本一致,首次对祁东地区2017年急性中毒进行统计与流行病学分析,从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为1. 84:1), 其中酒精中毒患者的男女比例为4. 88:1,其他中毒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 02:1,提示酒精中毒主要发生于男性是急性中毒患者男女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21-30岁为中毒的高发年龄段(35. 1%),与文献[4, 5]报道的数据相似,此年龄段可能面临工作、感情、学业、社会等多种因素,年纪轻,承受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容易遭受挫折,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青年人群的关注,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建设,缓解压力,有利于降低急性中毒的发生。
酒精中毒在所有中毒中排第一位,与文献[6, 7]相同,其中男性患者占83. 00%,大多集中在20~50岁这个年龄段,这与节假日,夜宵泡吧、亲朋好友相聚等生活习惯,以及当地有劝酒的饮食习惯相关。蛇咬伤中毒在湖南祁东地区占有较高的比例(27. 03%),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7~9月份的农村地区。祁东地区多为丘陵、山地和农田,且蛇类在夏季活动频繁,故推测蛇咬伤中毒可能与祁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蛇的生活习性相关。祁东地区农药中毒以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主,此类农药目前在祁东县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容易获得,最有可能成为农村服毒自杀的毒物,因此有必要加强农药的安全使用及农药的管理,以及加强公众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怀。药物中毒以镇静、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此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或成瘾,这些药物都是需要处方才能在医院或者药店才能购买的,药店或者医院应对此类药物严格管理,同时也应该告知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服用,避免该类药物中的的发生。本研究中,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患者中, 自杀者占大多数共98例(72. 06%),其余38例(27. 94%)是意外接触和被投毒。98例自杀患者中有73例(74. 49%)为女性,女性自杀比例较高,与文献[8]相似可能与女性情感较脆弱,生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易感情用事有关。我们应关注女性的生活、工作环境及心理状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且多与热水器、燃气有关,多发生在冬季,与文献[7, 8]一致,热水器装在卫生间里、燃气泄漏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意识,对大众进行安全合理使用燃气的宣教。毒品中毒以男性病人为主,冰毒(MA,甲基苯丙胺)、摇头丸(MDMA, 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和K粉(氯胺酮)等新型毒品比例远超传统阿片类毒品,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主要表现出致幻、兴奋的特点,吸食后会产生冰毒急性中毒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偏执、有的会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毒品与犯罪、艾滋病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毒品犯罪的打击,提高人群的防毒意识。毒蕈中毒多为群体发病,野生蘑菇品种繁多,有毒品种和可食用品种之间外观往往相似,难以区分,应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教,尽量不去采摘野生蘑菇。本研究显示,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与文献[8~10]报道一致,提示目前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应加强消化道中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总之,本文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对我院2017年全年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了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有利于社会和相关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当地各部门应加强对民众中毒防范的宣传教育,效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
[1] |
何仟, 谢立璟, 马沛滨, 等. 我国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毒蕈中毒现况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3(1): 6-10. DOI: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3.01.004 |
[2] |
陈安宝, 陈嘉勇, 梁道明, 等. 急性中毒2658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5): 409-412. DOI:10.3969/j.issn.1002-1949.2008.05.008 |
[3] |
洪建芳, 李维义, 林建功. 2238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10): 861-863. |
[4] |
赵倩, 洪广亮, 赵光举, 等. 我国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6, 17(02): 131-136. |
[5] |
刘圣娣, 何斌, 张劲松, 等. 我国2012-2016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概况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8, 19(08): 528-532. |
[6] |
马牧野, 王歌今, 丁素云, 等. 博山地区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科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山东医药, 2017, 57(10): 90-9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7.10.032 |
[7] |
郑运周, 范川鹏, 王缚鲲, 等. 石家庄地区急性中毒5000例流行病学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6): 78-80. DOI:10.3969/j.issn.2095-140X.2014.06.021 |
[8] |
董雪松, 王蕊, 孙大壮, 等. 2746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 临床急诊杂志, 2016, 17(3): 211-213. |
[9] |
冯守映, 邓绍富, 骆贵强, 等. 绵阳地区2006~2010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J]. 四川医学, 2013, 34(1): 18-20. DOI:10.3969/j.issn.1004-0501.2013.01.007 |
[10] |
张国秀.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3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10): 155-15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