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钠高渗脱水是ICU中常见的表现之一,老年人群中尤其多见。其发病机制是:水分排出多于钠盐或水摄入障碍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进入细胞外液而导致细胞内脱水[1]。当合并高钠血症后高渗性脱水将更为明显。而高渗性脱水主要是通过体液容量的变化和高渗状态影响脑功能。因此,若高钠高渗性脱水不能及时纠正,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而其治疗方式简单,主要是通过补液治疗。老年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但若补液过多过快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各组织器官严重水肿,增加死亡率,因此快捷有效监测补液方式指导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长沙市第四医院ICU内老年高钠高渗性脱水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不同监测手段,对结果及其预后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纳入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急诊ICU、中心ICU住院,年龄在60岁及以上,既往无慢性心、肾功能不全,且符合高钠高渗性脱水诊断的76例患者。
(二) 分组方法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PICCO分为观察组(使用PICCO)34例和对照组(使用CVP监测)42例。
观察组女性20例,男性14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2.3±4.9)岁;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74.7±5.8)岁。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率、血压、既往病史(包括心脏疾患)、两组发生昏迷例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每日进行3次PICCO数据收集,根据PICCO数据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根据患者血压、心率、CVP等常规指标进行液体管理。
(三) 研究方法治疗方案:两组补液方式以静脉联合胃肠补液的方法,根据血钠浓度计算, 补液量(ml)=[血钠测定值(mmol/L)-血钠正常值(mmol/L)] ×体重(kg)×4。计算所得补液量分2天补给,当天补1/2,余下的次天补给,通过CVP或者PICCO不断修正治疗。严格限制钠的摄入,早期降血钠速度不宜过快。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治疗干预措施,如吸氧、导尿及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以及酸碱失衡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通过PICCO观察患者每搏量变异(SVV)、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心舒张末期容量(GED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心排血指数(CI)、心排血量(CO)、血管外肺水(EVLW)、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等,以此为基础指导液体补入量、输注速度及药物的使用情况。对照组:通过动态监测患者CVP变化指导补液。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并发症出现率,高钠血症纠正时间及治疗48 h前后的血钠、血浆总渗透压。观察组需对比治疗前后ELWI、CI及GEDI间的差异。
(四)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值±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钠、血浆总渗透压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48 h后血钠及血浆总渗透压均有改善(P < 0.05),且观察组高钠血症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结果比较(x±s) |
二、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率低于观察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出现急性肺水肿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 |
表 2 两组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 |
三、观察组治疗后ELWI、CI及GEDI均高于治疗前,ELWI、CI较前变化不明显(P>0.05);GED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 0.05)。
![]() |
表 3 观察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
高钠血症常出现细胞内严重脱水,影响各脏器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及生理功能,因此合理治疗高钠血症十分关键。而补液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临床中对补液种类、补液量及补液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若过度补液会增加心脏负担,随着CVP的升高,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肺循环容量增加,肺水肿的风险也增大,这与液体管理的目的是相悖的,因此快捷有效监测方式指导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VP是既往临床通过压力间接性评价患者容量状态的实验室指标,但其判断敏感性极易受到胸腔内压力、心脏及血管组织顺应性、瓣膜反流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其评估容量负荷大小的准确性明显降低[2]。PICCO仅采用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即可对心搏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排血量等进行连续、准确的测量,有效减轻了对患者的创伤[3-5]。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8小时后,观察组钠离子浓度和渗透压低于对照组,且死亡率及并发症出现的率均低于对照组。在补液过程中,主要通过静脉补充低渗液体及胃肠道补液(静脉补液/胃肠补液为1:1),前1-2小时补液量达1-2 L,前4小时输入丢失水量1/3的液体,24小时输液量包括失水量和部分继续失水量。本研究中发现经胃肠道补液时,没有明显增加ELWI和减少CI,其原因是水是无张力性液体,进人循环系统后,能够较快稀释血液,从而能迅速降低血钠及血渗透浓度。此外水经过胃肠道吸收,不会明显加重心肺负担。虽经患者48h后ELWI虽高于入院时,但无统计学差异,其增高的原因考虑与GEDI增加导致肺血管静脉压增高有关。
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和国外文献报道相符。ELWI能直观反映肺水肿的严重程度,其含量的多少与危重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评价患者病死率的独立而可靠的因素。整个研究过程中共有7例死亡患者,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6例。其死亡原因我们考虑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严重电解质紊乱所致心律失常;第二,急性左心衰竭无法纠正,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最终导致MODS;第三、血浆渗透压增高后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脑细胞周边神经元血供相对减少,影响脑细胞能量代谢,加重脑损伤[6-8],最终由于不可逆性脑损伤导致死亡。
随着医学的发展,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F)可用于急性高钠高渗性脱水的治疗;其主要优势在于它既符合生理,又相对安全和有效[9]。但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避免出现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10]。但由于本项目研究时间较久远,并未将使用CVVHF治疗的该疾病患者纳入此项研究。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可使用PICCO对上述患者进行监测,指导治疗。综上,在PICCO下指导老年高钠高渗性脱水患者进行治疗,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1] |
王桂莲, 张丽丽. 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高钠高渗性脱水的临床研[J]. 中国医刊, 2016, 51(7): 32-35. |
[2] |
杜乃东. 比较PICCO及CVP监测辅助指导老年危重哮喘患者的疗效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2): 6303-6304.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4.22.028 |
[3] |
张汝敏. PICCO技术指导下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对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12): 1398-140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12.023 |
[4] |
张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 04(1): 6-9. |
[5] |
黄艳, 罗启占, 黄方舟, 等. PICCO在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休克杂志, 2017, 1(2): 106-117. |
[6] |
徐良志, 陈先配, 张其俊. 重症脑卒中并发高渗血症的干预和预后[J]. 浙江医学, 2007, 29(12): 1311-1313. DOI:10.3969/j.issn.1006-2785.2007.12.032 |
[7] |
徐显贵, 肖志辉. 脑卒中后高渗状态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06): 79-80. DOI:10.3969/j.issn.1673-5110.2008.06.041 |
[8] |
朱海英, 宿英英. 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高渗血症的危险因素[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11): 762-765. DOI:10.3760/j.issn:1006-7876.2006.11.012 |
[9] |
于光.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血液净化, 2007, 6(2): 78-80. |
[10] |
王慧文, 吴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32): 3905-3906.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0.3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