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 Vol. 42 Issue (4): 62-67, 80  DOI: 10.16099/j.sus.2018.04.011
0

引用本文 

王学彬, 项贤林.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域外经验与中国路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 42(4): 62-67, 80. DOI: 10.16099/j.sus.2018.04.011.
WANG Xuebin, XIANG Xianling. Construction of Sports-Characteristic Town: Foreign Experience and China's Path[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18, 42(4): 62-67, 80. DOI: 10.16099/j.sus.2018.04.011.

基金项目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5PJC08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BTY002);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5SG47)

第一作者简介

王学彬(1990-), 男, 山东滨州人,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Tel.:(021)51253224, E-mail:wxbbryant@163.com

通信作者简介

项贤林(1977-), 男, 安徽肥东人,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 博士; Tel.:(021)51253189, E-mail:daxiang98517@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12-08
修回日期: 2018-02-23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域外经验与中国路径
王学彬 1, 项贤林 2     
1.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438;
2.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脉络、成功经验进行分析。认为: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经历了孕育成型、快速发展、趋于成熟3个阶段;重视支撑体系建设、形成完善体育产业链、注重体育文化传承等是其发展的重要经验。提出:推进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合理划分政府职责范围,培育中介组织,强化目标细分,发挥多元功能。
关键词: 体育特色小镇    发达国家    中国路径    体育产业    体育文化    
Construction of Sports-Characteristic Town: Foreign Experience and China's Path
WANG Xuebin1, XIANG Xianling2     
1. School of Sport Leisure, Recreation and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Train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ud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he succ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ow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It reveal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ow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of breeding,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turing, with the focus on the suppor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formation of a sound sports industry chain and the sports culture heritage.The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as follows: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top-level design, divide the scope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ies rationally, foster medium organizations, improve the subdivision of goals, and play multiple functions.
Key words: sport-characteristic town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path    sport industry    sport culture    

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建立一批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实现健身、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养老等多元功能融合发展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同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首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正式拉开了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大幕。体育特色小镇在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服务需求、培育体育产业市场、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拉动体育需求、刺激消费、改善环境等方面效果显著,然而目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路径选择、规划内容设计、政策方案制定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批闻名全球的体育小镇,如英国温布尔登网球小镇、美国圆石滩高尔夫小镇、新西兰户外运动圣地皇后镇、法国沙木尼滑雪小镇等。因此,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历程、特点、发展脉络等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探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

1 体育特色小镇释义

明确特色小镇的定义是理解体育特色小镇内涵的前提。关于特色小镇,各地政府及学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过解释,如:特色小镇是与行政区划单位及产业园相区别、相对独立于市区,且具有明确产业定位和丰富文化内涵、涵盖旅游及相应社区功能的空间载体[1];特色小镇是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综合体,它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在功能上具有较强的资源集聚度[2];特色小镇是涵盖产业、市场、文化、人文多元功能于一体,具有创新性、现代性、发展性、特色性,适合就业、工作与休闲的新型发展平台和空间[3]。尽管目前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以下几点被人们普遍接受:①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②特色小镇汇集多元功能于一身;③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风味。基于以上3点,笔者认为,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做载体,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特定区域即为特色小镇[4]。体育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一类,可以看作是特色小镇的一个下位概念。因此,根据特色小镇的概念,笔者初步对体育特色小镇做如下界定: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的特定区域。

根据上述界定,可以看出体育特色小镇具有如下特征:①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它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围绕其打造完整的产业发展生态圈;②体育特色小镇通过产业、资源、服务的有效集聚,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塑造体育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发展区域;③体育特色小镇是对固定区域中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制度、文化等内容的再次整合与利用,不但重新界定了政企、政社关系,而且也是对区域治理模式的全新探索。

2 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

(1) 孕育成型期(20世纪60年代前)。二战后工业化建设在推动西方国家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区域产业同质、土地浪费、交通拥挤、就业不充分等诸多问题。通过何种方式治理和破解工业化发展瓶颈,寻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之路,一直是西方各国努力的方向。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发展理念,强调用“城乡一体”取代“城乡分离”,推动社会形态结构的转化[5]。在“田园城市”理念的影响下,小城镇建设作为一种实现城市发展改革的手段受到西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工业革命催生了一批实业家和企业家,这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和贵族在物质生活丰裕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户外运动成为其选择之一,而环境优美、贴近自然的小城镇自然成为其运动的首选目的地。

在户外运动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体育特色小镇逐渐发展起来。在西方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初期,贵族、生活富足的新兴社会阶层是其主要参与人群,体育特色小镇此时发挥的主要功能是健身娱乐,满足参与者的精神需求,经济层面的功能体现得尚不明显。体育特色小镇的设施相对较为简单和落后,如拥有欧洲最高山的曼彻斯特高山地区就可以成为最为重要的体育目的地[6],但相关配套服务尚不完善。

(2) 快速发展期(20世纪60—90年代)。1970年以后,西方国家步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人口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尤其是郊区小城镇逆向流动。逆城市化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首先,人口的大量涌入形成了体育需求和生产力的单位集中;其次,生产要素的汇聚、市场范围的扩大也为体育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带动了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人们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休闲娱乐时间增加,休闲方式发生转变。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民的休闲理念明显上升,生活时间的分配越发合理,休闲时间延长;体育成为公众休闲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7/10的美国成年人每周都会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休闲活动[7]。体育需求的扩大推动了体育消费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使体育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体育特色小镇由于具有的特殊功能,如通过上下游产业的集聚而产生人口和经济集群效应,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等,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投入。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体育特色小镇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步入快速发展期的体育特色小镇,其服务人群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社会上层人士已不再是体育特色小镇服务的主体,普通公众参与越来越多,20世纪末英国有近一半(约2 900万人)成年人参与到休闲运动之中[8];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功能越发凸显。为提高经济效益,体育特色小镇的相关配套服务及设施也日趋完善,如法国沙木尼为服务公众需求对其缆车进行了现代化改建[9];体育特色小镇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如被称为冰雪运动鞋基地的意大利蒙特贝卢纳镇形成了集设计、研发、生产、配送于一体的制鞋产业链。

(3) 发展的稳定与成熟期(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之前西方国家的发展受古典政治经济学影响颇深,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采取放任自由、不干预的措施,但在经受了经济危机的“迫害”后,西方社会各界开始思考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承担问题,并进行了政府改革运动(如责任型、服务型及有限型政府改革)。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中,政府也开始发挥一定的功能。21世纪以来,在政府和市场的分工配合下,西方国家体育特色小镇步入了发展的成熟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政府与市场协同合作是进入稳定成熟期西方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典型特征。政府主要发挥扶持引导的功能。如:意大利蒙特贝卢纳镇政府借助地方银行来支持与鼓励地方院校为当地运动鞋制造培养专业化人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投资,为小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降低企业入驻壁垒,通过竞争推动生产效率提升,维持体育特色竞争优势。市场主要承担体育特色小镇的具体建设工作,如奥勒度假公司作为奥勒地区滑雪小镇建设、管理、招商的主体,对小镇的发展全权负责。

3 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 3.1 夯实支撑体系建设,提高体育特色小镇的吸引力

支撑体系是指促进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手段及措施的集合。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2种。(1)活动支撑体系。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基本都形成了主干突出、分支繁茂的“树型”体育活动体系,如新西兰皇后镇在滑雪运动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体育活动外延,现今已形成了以极限、探险为核心,汇集水、陆、空全方位的活动内容。种类丰富的体育活动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增加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吸引力,推动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但体育项目的拓展是在特色主题活动发展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非漫天撒网、平均用力。

(2) 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完善系统的服务是提升体育特色小镇“黏滞性”,提升游客“回头率”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均具有完善的服务配套体系,如:法国沙木尼冰雪运动小镇形成了包括导向、交通、住宿、商业、医疗于一体的配套服务体系;新西兰皇后镇为游客提供探险性、挑战性及参与性极高的户外运动的同时,还提供全方位的高端住宿、特色餐饮等旅游度假服务,实现体育与休闲旅游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此外,西方政府也在通过各种措施扶持小镇的发展。如:意大利蒙特贝卢纳镇政府通过对专业性大学的金融资助,为小镇运动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芬兰罗瓦尼涅米市政府在规划交通时将游览者的运动需求考虑在内,各滑雪道路直接与各商业点相连,为当地滑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便利。支撑体系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升级的保障,不同支撑体系的共同作用最终打造了体育特色小镇的繁荣。

3.2 借助体育产业链构建,增强体育特色小镇的竞争力

体育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对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健全的体育产业链不仅丰富了小镇的产品供给,而且提高了小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小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因此,以美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体育特色小镇都在体育产业链构建上做出了努力。例如:夏洛特是美国赛车运动的起源地,其聚集了NASCAR联盟总部及90%以上的车队(数量超过1 000个),大量与赛车相关的公司、研究机构在此集聚,形成了包括赛车设计研发、零配件测试及生产、市场营销、体育媒体宣传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10];意大利蒙特贝卢纳镇以运动鞋生产为核心,汇聚了诸多产前支持企业(如款式设计、配件生产、模具制造及制鞋机器生产等)和产后服务性行业(如中介、销售及配送等),形成了完善的运动鞋生产链[11];莱克星顿以马为核心,发展和打造出了与马紧密相关的包括养殖、检疫、买卖、竞赛、展览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奥勒度假公司是位于瑞士西北部奥勒滑雪区的核心运营公司,其主要由滑雪道公司、滑雪租赁商店、滑雪学校、市场开拓公司、中心预订处等核心部门组成,这些部门的设置吸引了户外设备设施经营、滑雪装备生产、旅游信息发布以及设计、研发、时尚、广告等大量相关配套产业的涌入,以滑雪为核心的体育产业链逐渐形成。通过体育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提升体育特色小镇的竞争力,是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3.3 注重体育文化的传承培育,提升体育特色小镇的影响力

体育文化是支撑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纵览发达国家知名体育特色小镇,其发展无不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体育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运用通常有2种方式。

(1) 立足地方,继承历史,挖掘和发挥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和优势。“田径之城”尤金的形成与俄勒冈州体育文化的浓厚氛围息息相关。俄勒冈大学开展的男女运动项目总和达到14个以上,且女子不少于男子,属于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第一等级的学校,要参加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比赛。俄勒冈大学的体育运动传统为尤金的体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高校的体育文化特征及底蕴,为其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打下了牢固的根基,也凸显了文化韵味。

(2) 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化发展。英国温布尔登网球小镇是实现体育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现在依然坚持着一些古老的传统,如天然草地、木制记分牌和看台、参赛运动员和观众的着装和称呼(女运动员被冠之以“小姐”或“夫人”,男运动员直呼其名)、食用奶油草莓特色小吃等[12]。温布尔顿也积极地将现代文化运用于小镇的发展之中,如:在新中央球场的建设中采用了可伸缩屋顶,既保障了球场的干燥,也营造出户外比赛的感觉;将“2个交叉的球拍”图标标志于杯子、毛巾、钥匙链等普通日常用品上,用以提升产品价值。总体来看,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在体育特色小镇发展中的培育和运用,以此来提升体育特色小镇的文化形象、品位及影响力。

3.4 明确政府和市场职能划分,形成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合力

通过对政府、企业与市场关系的准确界定,明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方针,是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政府的主导功能是维护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划定政府服务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底线”和“高压线”,保障政府职责落实到位,避免工作懈怠、推诿及过度干预等问题的产生。同时,也为防止市场失灵的出现,对体育特色小镇中企业的运行进行规范,如意大利蒙特贝卢纳镇政府为了促进其运动鞋产业的发展,设立了开办企业要率先进行培训、对失业者和在职人员也要同样实施培训等若干规定[13]。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性服务工作,如瑞典政府加强了对耶姆特兰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及机场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为当地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便利。企业的主体功能是具体开展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企业一般是西方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投资主体,在不违背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具体实施小镇的开发工作,如:奥勒度假公司全权负责奥勒地区滑雪小镇的建设、管理、招商工作;蒙特贝卢纳吸引国际品牌(如Nike、Rossignol等)进驻,以提升小镇的发展水平。企业的汇聚推动了商业、居住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构建了小镇“运动鞋生产集群+城市服务功能”的发展框架。发达国家在合理划分政府、市场职责的基础上,通过两者间的分工协作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

3.5 发挥中介组织功能,增加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活力

发达国家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性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的功能。一般而言,中介组织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介组织通过对市场信息的不断收集,增强了体育特色小镇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扩大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知名度,能够更好地吸引企业入驻体育特色小镇之中;②中介组织代表和维护企业利益,通过与政府的交流沟通,能够帮助企业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获得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还能借助信用担保、市场资讯与开拓、法律法规咨询、法律顾问等手段促进和维护企业的发展与利益;③中介组织还可以起到推动小镇内各企业间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出台、维护正当竞争与协作、加强行业自律的作用。在意大利蒙特贝卢纳运动鞋生产小镇的发展过程中,以学会、商会等为代表的中介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中介组织位于政府和企业中间,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极大地促进了蒙特贝卢纳运动鞋小镇的发展。ACES欧洲是位于布鲁塞尔的非营利性协会,自2001年以来都会根据责任感、道德原则来评选欧洲的体育首都、体育城市、体育社区和体育小镇,从而使大众逐渐意识到体育是社会积聚的一个因素,它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完全社会阶层一体化[14]。总体来看,中介组织的繁荣发展在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4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概况 4.1 规划内容较为全面,实施举措有待完善

为了促进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既包括《通知》《关于加大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层面的文件,也包括《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体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等地方性政策。这些政策文件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及体育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设计了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目标及内容,对其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从细节看,如何实现体育小镇目标的措施设计上还有待完善。如我国某些立足于特殊资源(水、雪、植物等)筹建的体育特色小镇,其自身的发展受气候、时节的影响较大,在一年中会出现发展的低潮期。如何在低潮期确保体育小镇的人流持续涌入在其发展举措的设计中还未充分体现。国外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以体育赛事小镇为例,为弥补赛会举办后留下的大量萧条空档期,确保体育小镇发展的持续性,其通常的应对措施是结合当地四季变化特点、人土风情、餐饮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活动,如:尚蒂伊马术小镇经常性地举办各种展览、节目;加拿大班夫小镇举办印第安日、冬季狂欢节、山地电影节等节庆活动[15]。如何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维持体育特色小镇活动的“四季常青”,增强体育特色小镇在空窗期发展的吸引力与延续性,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4.2 建设项目涉及较多,主题不够突出

当前我国第一批体育特色小镇正在筹建阶段,就其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而言,大部分体育运动小镇以当地自然环境和运动传统为依托,尽可能地扩大体育运动项目建设的内容,比如因地制宜发展航空、冰雪、山地户外及水上等体育项目,大力发展高原机车、极限徒步、山地自行车速降等挑战类体育赛事,努力形成滑雪、低空飞行、攀岩、漂流、亲子户外五大运动主题等。建设覆盖面广的室内外运动休闲场地设施,形成多元化的体育休闲项目格局,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运动需求,提升体育特色小镇的吸引力。然而,这也容易造成建设合力分散、主题定位不够突出的问题。就国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看,其较为注重对小镇主题定位的凝练,如博卡拉号称“世界徒步圣地”,沙木尼被称为“死亡竞技的世界之都”,洛桑则被赞誉为“奥林匹克之都”。国外体育特色小镇通过对主题的凝练形成影响力,在人们思想中构建项目和小镇的特定联系,达到控制人们“心智资源”并参与其中的目的。当前,我国的体育特色小镇也应确定某一重点发展的主题或运动项目,在完善服务的基础上凝聚响亮的主题,以提升小镇影响力。

4.3 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文化产业开发有待增强

在政策的扶持和当地政府的培育下,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初步显现。以万科松花湖冰雪小镇为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7年雪季,松花湖滑雪人次增长48%,首次突破30万人次,游客人次增长62%,达到34.1万人次;小镇经营性收入增长27%, 超过1亿元;在特色经营方面,山顶吉林ONE餐厅出售面条11 149碗,出售咖啡2 520杯;小镇商街KFC出售汉堡23 000个,小镇雪具店出售单板285副,出售双板346副[14]。统计数据佐证了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取得的成效,但也揭露了其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即对小镇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不足,松花湖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经营方面居然没有体育文化产品。

国外体育特色小镇都十分注重体育文化产业的开发,如:斗牛发源地西班牙隆达小镇通过对其丰富斗牛文化的开发,修建了斗牛文化博物馆,每年为小镇吸引多达1 000多万的外国游客;传统特色小吃奶油草莓则被温布尔登网球小镇演绎成观战必需品,为期两周的温网比赛中观众可消耗的草莓、奶油分别达到28 000 kg和7 000 L;仅2007年尚蒂伊马的生活博物馆就吸引了14.9万人参观[16]。如何通过体育文化产业开发提升经营成效是我国体育特色小镇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选择 5.1 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强化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科学管理

规划具有引领事物发展的功能。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处于建设初期,迫切需要相关规划的引导。设计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其发展理念。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全生命周期的持续过程,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必须要走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不同地区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条件与阶段进程不同,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有文化积淀的新兴产物,必须在传统与现代价值的结合中推进创新。

要确定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①功能定位。在城镇体系中,小城镇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育特色小镇尽管与行政意义上“镇”的概念有所不同,但承担的功能却与其大致相等,即通过“产、城、人、文”四方面的建设实现对城市疏散功能的对接和乡村发展需求的引领。②产业发展方式定位。“有限”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与魅力,借助有限的产业吸收有限的人口,以有限的建设方式建成有限的规模,有效增强特色小镇运作的确定性[17]。体育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方式也应如此,通过核心领域聚焦,深耕细作打造完整的体育产业链。除此之外,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还要体现政策的保障功能,为相关法律法规、支撑体系的完善提供支撑;推动“产、城、人、文”多元功能的综合发挥,为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注重规划弹性,为体育特色小镇培育进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预留调整空间。

5.2 以职责范围界定为重心,构建政府和市场协同合作机制

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协同合作推进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政府要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维护等服务和监管之上。在建设审批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审批方式,缩短体育特色小镇的审批时间;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强省、市、县各层级政府对体育特色小镇所属地区的财政投入,探索创建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投资专项基金,通过建设投资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土地使用方面,可以通过将用地指标优先划出、以存量建设用地异地置换等手段[18],解决体育特色小镇的用地问题;在任务落实督察方面,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根据体育特色小镇的类型出台不同的考核标准,监督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进程,而市场则主要负责体育特色小镇的具体建设工作。就建设主体的选择而言,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符合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且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投资主体接手小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就市场体系构建而言,可以借助网络大力建设虚拟市场平台,用以打造线上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对传统实体交易平台的改造工作,实现其由交易基地向体验中心、物流基地等的转化,塑造好线下市场;就资金渠道来源而言,可以通过支持开发主体与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保险等的合作,借助控股、参股、PPP等方式拓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的来源[19]

5.3 以中介组织培育为枢纽,增加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活力

中介组织通过协调企业间的合作、竞争行为,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润滑剂”与“助推器”的作用。当前,我国中介组织在数量发展和功能服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建设工作。①政府部门要减少对相关体育协会、体育经纪公司等发展的干预,通过与体育协会的脱钩改革,实现体育协会行业自律组织地位与功能的恢复,通过从各类体育经纪公司的主动退出,实现体育经纪公司产权结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与此同时,为规范我国体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政府部门还应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填补法律监管内容、机制上的空白。②加快培养体育经纪人队伍, 鼓励并吸引国际上一流的体育中介公司在体育特色小镇中设立分支机构,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同时借鉴吸收其先进经验。③推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第三方的名义介入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之中,为其发展提供咨询与决策服务。④加强体育中介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通过产权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实现经营机制转换,使体育中介组织逐渐变为独立的、按照规律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借助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实现其能力的提高与规模的扩大。

5.4 以目标细分为中心,明确不同模式发展的重点任务

体育赛事小镇、体育健身休闲小镇、体育装备及用品制造小镇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3种主要模式[14]。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要在明确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厘清其建设的工作重点。体育赛事小镇是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延伸赛事相关产业,以服务为外围保障而形成的特色小镇。无论是以单项赛事为主体,还是以基于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形成的多种体育项目集合为核心,打造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核心赛事理应成为这种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目标追求。为此,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通过对当地传统文化和独特价值理念的开发和坚持,形成独特的文化价值理念;②争取国内甚至是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权;③围绕特色核心赛事开发外围延伸产业。

体育健身休闲小镇是依靠良好的生态资源,结合参与性、体验性极高的运动项目,促进人健康协调发展的旅游消费型体育小镇,因此,提供高质量的多元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是健身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这一发展模式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综合考虑小镇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②构建丰富的体育活动体系;③建立完善的休闲服务配套体系。体育装备及用品制造小镇意指以体育用品或装备的制造生产为基础,通过向外延伸,扩展产业辐射范围而形成的生产、生活聚集地,其建设的关键是要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同时,考虑到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现实,以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也是其发展的迫切任务。

5.5 以多元功能发挥为宗旨,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协调发展

① 叠加好旅游功能。体育健身休闲特色小镇应从消费者自身体验出发,重视对生态游憩、文化体验等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体育装备及用品制造特色小镇应重点做好产品体验旅游的开发,通过建立风情体验区、历史博物馆等方式展示其发展历程和历史故事,以吸引游客观光;体育赛事特色小镇应注重特色赛事的开发,通过高水平赛事的举办,发挥小镇的旅游功能。②叠加好文化功能。体育健身休闲特色小镇要加强对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乡土民俗等文化的重点开发,保持区域独有文化的原生性及鲜活性;体育赛事特色小镇要在立足地方,继承历史,深入发掘和发扬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其与当代流行文化的融合,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体育赛事文化;体育装备及用品制造特色小镇要加强创新文化的开发,推动创新资源、时尚元素等与自身产品良好化学反应的生成。③叠加好社区功能。借助对生活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配套区等的规划建设,满足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从业人员对较高生活环境的需求,为其打造绿色环保、优美舒适、贴心周到的生活服务系统;通过动员从业者和居住者积极参加社区治理活动、塑造共同的社区文化等措施,增强公众对体育特色小镇及小镇居民的文化、身份认同度,逐步形成“小镇如家”的意识及心理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2015-05-04]. http://www.zj.gov.cn/art/2015/54/art_32431_202183.html (0)
[2]
周雅丽. 江苏特色小镇创建的思考与启示[J]. 中国经贸导刊, 2017(5): 11-12 (0)
[3]
赵秀玲. "特色小镇"建设与基层治理[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3(5): 1-8 (0)
[4]
郭林涛. 特色小镇是什么?[J]. 决策探寻, 2017(4): 28-29 (0)
[5]
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M]. 金经元, 译.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00: 25 (0)
[6]
GIBSON H J. Sport tourism:Concepts and theories[M]. American: Routledge, 2006: 6. (0)
[7]
张森. 中美两国体育休闲产业比较分析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13: 25 (0)
[8]
GREAT B.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DCMS)[M]. London: Macmillan, 2001: 132. (0)
[9]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Chamonix[EB/OL]. [2017-11-0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monix (0)
[10]
North Carolina Motorsports Association. North Carolina motorsports facts[EB/OL]. [2017-11-08]. http://north carolina motor sport association.org/about-ncuma/north-carolina-motirsports-facts (0)
[11]
Motorsports Executive Summary. North Carolina motorsports economic impact and development study, UNC Charlotte Urban Institute[EB/OL]. [2017-10-05]. http://www.motorsportsnc.org/docs/ExecSummary.pdf (0)
[12]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EB/OL]. [2017-10-2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Championships,_Wimbledon (0)
[13]
方春妮. 体育产业集群研究[D].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2009: 63-64 (0)
[14]
体银智库. 体育小镇实操及经典案例研究报告[R]. 北京: 体银智库, 2017: 133-147, 383, 411 (0)
[15]
朱洪军, 张林, 鲍明晓. 体育特色小镇国际案例经验总结[EB/OL]. [2017-09-27]. http://www.sportinfo.net.cn/show/Article.aspx?TID=55241 (0)
[16]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Chantilly, Oise[EB/OL]. [2017-08-2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ntilly,_Oise#Horse_Racing (0)
[17]
元素妙. 这才是中国需要的特色小镇[EB/OL]. [2017-09-14]. https://mp.weixin.qq.com/s?biz=MzIxNzI0ODE3OQ%3D%3D&idx=1&mid=2650500843&sn=23336c87a5d5c3f15d536cc9d2b4e6f7 (0)
[18]
朱莹莹.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 嘉兴学院学报, 2016, 28(2): 49-56 (0)
[19]
于新东. 关于浙江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发展的建议[J]. 党政视野, 2015(Z1): 18-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