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 Vol. 42 Issue (1): 20-26  DOI: 10.16099/j.sus.2018.01.004
0

引用本文 

黄海燕. 新时代体育产业助推经济强国建设的作用与策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 42(1): 20-26. DOI: 10.16099/j.sus.2018.01.004.
HUANG Haiyan. The Role and Strategy of Sport Industry to Boost Economic Powerhous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18, 42(1): 20-26. DOI: 10.16099/j.sus.2018.01.004. .

基金项目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16PJC074)

第一作者简介

黄海燕(1981-), 男, 江苏宝应人,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美国佐治亚大学体育管理学博士后; Tel.:(021)51253519, E-mail:haixi021@126.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11-12
修回日期: 2017-12-10
新时代体育产业助推经济强国建设的作用与策略
黄海燕     
上海体育学院 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438
摘要: 就新时代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建设经济强国的作用,以及未来体育产业助推经济强国建设的策略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体育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幸福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特征;体育产业不仅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效率,还有助于减少医疗支出。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应从转变观念、完善市场机制、推进运动项目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优化发展环境、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体育消费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新时代    体育产业    经济强国    作用    
The Role and Strategy of Sport Industry to Boost Economic Powerhous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HUANG Haiya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port and Health Industr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conducted the analysi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sport industry on the economic powerhouse construction,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results conclude that sport industry is considered as the integration of happiness industry, sunrise industry and green industry in China.Sport industry not only helps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and the domestic dem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labor efficiency, but helps reduce the medical expenditure.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we should start with changing ideas, completing market mechanism,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vents industry, as well as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etting up the service platform, and promoting the sport consump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new era    sport industry    economic power    rol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建设经济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具体化。如何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越趋重要。作为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我国的体育产业连续10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增加值从2006年的982.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 494.4亿元,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产业融合、引导健康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创造新模式、产生新需求、衍生新业态,对推进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1-4]

1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体育产业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之后,大休闲大健康背景下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各国对体育产业的界定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普遍认为,体育产业是“以体育活动为中心而开展的一系列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其外延通常包括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中介、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体育建筑等业态[5]。我国对体育产业的理解亦如此。

1.1 体育产业是重要的幸福产业

幸福产业是指以满足人由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密切相关,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主要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产业。大力发展幸福产业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是当前社会民本观念和民生思想在经济领域的主要体现。体育的本质就是让人们通过参与、观赏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人格、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以达到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是增进民生福祉必要之举,是增强人民获得感的有力之措。近年来,我国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质扩容,既拉动了消费增长,也促进了消费升级。在五大幸福产业中,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2016年一季度,体育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7%,体育组织营业收入增长2倍,休闲健身活动营业收入增长15.4%,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增长极[6]

1.2 体育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

根据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的观点,所谓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节能减排)的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化,即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是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即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体育产业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和观赏体育运动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具有资源消耗低、需求弹性大、覆盖领域宽、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当前,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8 000美元,民众的体育健身需求空前高涨,体育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均显不足,与自然资源匮乏和过度利用、后续动力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的严峻约束形成了鲜明对照,发展体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比较优势非常明显。

1.3 体育产业是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

朝阳产业是指随着知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有大量创新涌现而在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的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劳动生产率高、处于兴盛状态的产业。这一类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演变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兴起与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表现。随着我国民众休闲理念和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不同消费群体对体育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不断激发,体育市场拥有的巨大潜力将源源不断地被释放,尤其是在国家不断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进入体育领域之后。针对我国体育消费者的新需求,创新将成为体育市场的主旋律,市场主体将通过各个层面的创新,开发新产品,发现新市场,创造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多层次的体育需求。此外,作为体育产业核心内容的体育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体育服务产品所具有的无形态性、中间消耗性以及经验性商品的特征,随着知识进步和技术革命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体育产业的知识经济烙印将更加明显,作为朝阳产业之一的体育产业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1.4 体育产业是具有高度融合性特征的产业

所谓融合是指2个或更多的不同事物连接起来成为一体的过程。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变革大融合时代,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已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新途径。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价值延展性,在科技、政策以及大众需求的推动下,体育的融合性特征越发明显,通过体育与其他要素的融合,变革了体育诸多要素的组织形式,催生了许多新的产品和业态。总体而言,体育的融合性特征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跨界融合,即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娱乐、科技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普遍渗透和融合,催生了体育旅游、体育健康、体育科技、体育娱乐等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融合业态,形成了以体育为主要内容,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②空间融合,即体育运动空间与其他物理空间的渗透和融合,例如利用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戈壁、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健身休闲集聚区和产业带,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延展体育空间,建设城市步行绿道和自行车交通体系,推进健身休闲设施与住宅、文化、商业、娱乐业综合开发等。体育产业的融合性将不断推进体育产业领域呈现新秩序、产生新方向、形成新事物,对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越来越大。

2 体育产业助推经济强国建设的作用 2.1 转变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将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用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替代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换言之,也就是要求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增长。体育产业具有创新驱动、绿色经济、生态增值等特点和功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体育产业有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内容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之所以能够被消费者接受,是因为它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体育需求,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也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从事体育产业的市场主体能够不断创新,准确把握体育内容的本质和消费者的内在需求,推出符合市场规律的体育服务和产品,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形式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经济就是平台经济、媒介经济,体育产品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传播。传播方式的创新往往会带来体育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从而引发体育产业领域的革命。通过新媒体、互联网等形式创新,体育产业获得了不断增长的消费群体和利润空间。

(2) 体育产业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育产业属于典型的绿色、环保、低碳产业,不仅产业本身消耗自然资源较少,而且能够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消费观念。从传统意义讲,人类富足的生活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基础上的,这样会带来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反观现代,人类生活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崇尚,对体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能源资源。因而,发展体育产业将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

(3) 体育产业有助于生态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尤其是健身休闲产业,可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部署,推进体育产业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紧密结合,提升生态经济的内涵,实现生态增值,助推生态经济发展。例如,在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而且能够为旅游业增添内容,提升旅游业的附加值。体育产业依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戈壁、沙漠、滨海等独特的生态资源或生态优势,通过自身独有的运作模式吸引更多的人流、信息流和现金流聚集,在提升区域形象的同时促进了区域生态产业的发展。

2.2 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也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从长远发展看,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想选择[7]

(1)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方向发展。发展体育产业能够使体育场馆、体育装备等有形资产以及体育版权、体育赛事举办权、运动员肖像权等无形资产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要素,参与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环节之中,其产业本身就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直接创造价值,改变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此外,根据《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在11个体育产业大类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建筑属于第二产业,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流通属于第三产业。目前,随着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体育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GDP的增速,尤其是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体育传媒等体育服务业发展速度更快,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表 1)。因此,发展体育产业能较快地引起整个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变。

表 1 2006—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平均增速一览 Table 1 Average growth rate in sport industry from 2006 to 2015

(2)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首先,体育产业业态创新提升了产业结构水平。体育产业具有供给侧之间、需求侧之间以及供给侧与需求侧两者之间互动的特征,供给侧之间的互动会形成新的产业链接点,例如体育赛事主办方、健身休闲项目运营方等体育产品供应端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产品供应端的互动,会产生体育旅游等新业态;需求侧之间的互动会产生新的消费热点,例如在消费者对体育健身需求以及对休闲娱乐需求的互动下,体育娱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体育供给侧和需求侧两者之间的互动,则是不断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满足不断更新的体育消费需求的过程。因此,体育产业的业态创新能形成新业态的发展先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迅速提高体育产业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水平。其次,由于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经济的正外部性等特征,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生产、技术、产品、流通、消费等经济技术关联,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发展体育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进一步发展和转型,促进其他产业的高级化。

2.3 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指扩大某经济体内部的需求,包括消费内需和投资内需2个方面。对于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而言,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基于我国庞大的体育人口规模和体育需求,体育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1)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助于扩大消费内需。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一直属于福利性体育,政府是体育产品的主要供给方,体育产品的供给比较单一,市场缺乏有消费引领性的体育产品,民众花钱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比较淡薄,体育消费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与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表 2)。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体育消费人口众多,加之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因此,体育消费市场总量十分庞大。通过发展体育产业,深入推进体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水平,逐步提高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优化体育健身和消费环境,迅速打开体育消费的增长通道,让体育真正成为“全民的体育”和“全社会的体育”,这也将对扩大我国消费内需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表 2 我国与发达国家人均体育消费额一览[5] Table 2 Sports consumption per capita i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5]

(2)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助于扩大投资内需。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房地产、铁路、公路、机场等领域由投资拉动的边际效用在减少,效率在降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体育场馆等基础性公共设施建设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此外,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冰雪运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户外运动将得到长足发展,而这些运动项目的发展均需要大量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步道、自行车道、冰雪运动设施、公共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汽车露营营地、中小型赛车场、山地户外场地设施等户外运动设施的投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的投资内需,为民间资本提供新的巨大的投资空间和发展机遇。

2.4 增加就业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我国面临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稳增长、保就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关键词,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新常态背景下,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人口最大的领域。体育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本密集度低、产业进入门槛不高、劳动密集度高等特点。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多样性、多元化的体育产品,还能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为我国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1) 从社会的需求来看,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民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已经变成一种可持续的、刚性的社会需求,而为满足民众体育健身需求的体育产业也将会变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由此也将会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美国体育产业的内部发展来看,新增就业岗位中体育表演类的就业机会在5 a之内的增长率超过了30%(表 3)。

表 3 美国体育产业新增就业岗位情况(2010—2014年) Table 3 New jobs in sport industry from 2010 to 2014

(2) 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看,体育产业的产业链很长,既有体育场馆建筑、体育用品和装备制造等上游产业,也有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广告等中游产业,还有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等下游产业,同时由于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经济的正外部性特征,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非常大,这为促进社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和空间。美国劳动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北美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了约45.6万个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15个产业中,平均年薪约为3.9万美元(表 4)。

表 4 美国其他产业中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岗位分布情况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jobs related sports in other industries of United States

表 4可以看出,私立教育(包括私立高等教育、私立初等教育、私立美术学校和私立体育休闲机构、私立体育备考培训和私立寄托学校)、表演与新闻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较多,而体育经纪、体育俱乐部、私立美术学校等体育相关岗位也有大量就业岗位。总之,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体育服务业比重的逐步上升,体育及相关领域越来越多的就业市场需求将被释放出来,为社会带来大量新增就业岗位。

2.5 提高劳动效率

著名经济学家索洛将个人产出的增长归因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可见劳动效率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压力管理、沟通能力、忍耐力、团队精神、友好程度、精神面貌、身心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乐观态度都与劳动效率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多次指出,适度参与体育运动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精神面貌和各项软技能的提高。由此可见,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促进我国人民身体和精神素质、提高劳动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

(1) 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提高劳动效率。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以使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葡萄糖和氧气供应,从而提高神经系统功能、反应能力和大脑的工作能力,有助于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和记忆力,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传媒、体育用品和装备、健身休闲、体育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完善,大众体育可参与度越来越高,国民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也稳步提升,劳动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9]

(2) 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精神素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改善工作效率。因此,体育运动在促进团队合作以及专注力、忍耐力、民族精神等精神素质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体育也成为了企业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凝聚力的提升,更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寻求认同感和交流合作的平台,从而提升了企业与企业间的工作效率。

2.6 减少医疗支出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大健康和大卫生等健康产业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国务院对“体育医疗康复业”和“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等如何融入健康产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体育产业在预防疾病和康复保健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间接减少了医疗支出,逐渐弥补了我国医疗资源短缺在健康促进上的劣势。

(1) 从健康产业链的角度看,体育产业位于大健康产业链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各个阶段,其低价高效的体育产品有助于降低个人医疗支出。1969年,WHO提出了运动处方这一概念,并指出应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锻炼,这对糖尿病、冠心病、哮喘、关节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WHO还指出每周适度的普通体育锻炼,有助于人体各机能系统的健康,促进肺活量、心脏功能、消化功能,并能增强抵抗力。2011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每日的运动量与总死亡率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图 1)[10]。此外,Carlson等[11]对51 165个随机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适度参与体育运动人群的医疗支出明显低于非体育运动参与人群(图 2)。可见,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疾病,对降低医疗支出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

图 1 每周运动量与各项疾病的相对风险[10] Figure 1 Relative risk of weekly exercise and various diseases
图 2 美国适度参与体育运动人群与非体育运动参与人群的人均年医疗支出比较(2011年)[11] Figure 2 Comparison of average annual medical expenditure of the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nd non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2011)[11]

(2)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体育产业的产业链很长,体育供应商等上游产业、体育中介和传媒等中游产业,还有体育健身休闲等下游产业都已初具规模,与医疗健康各产业链的融合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两大产业的融合,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健康医疗服务和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

3 促进体育产业助推经济强国建设的策略 3.1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工作一直聚焦于“精英体育”发展,金牌至上的价值观根深蒂固,政府将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领域,而对普惠全民的大众体育和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育产业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体育健身需求的喷发,体育的“去中心化”特征越趋明显。为此,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把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体育发展的最高评判标准,在资源配置上向全民参与体育倾斜,通过将体育变得更好玩、更有吸引力,让体育普及全民,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体育获得感。

3.2 不断完善体育领域的市场机制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很多体育产品和服务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征,再加上我国体育发展一直是事业体制,市场机制在很多体育领域尚未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12-13]。鉴于此,首先应根据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明确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与标准,建立政府购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其次,针对当前很多体育产品和服务属于混合产品性质的状况,建立有效的“反哺”机制,通过对这类体育产品和服务“正外部效益”的合理评估,政府给予其一定的财政补贴。换言之,就是不断将体育产品和服务中的“非市场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由此构建并不断完善体育领域的市场机制。

3.3 加快推进运动项目产业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将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稳促调惠”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体育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各个奥运会项目管理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奥运争光”,而各个非奥运会项目管理中心则主要是举办各类比赛,以致于各运动项目发展缺乏产业思维。为此,建立以运动项目产业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①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要抓紧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规划理清各个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思路,明确项目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②要加强各运动项目中心的产业职能,设立专门的产业部门,加强产业工作力量。此外,要夯实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产业标准制定和项目产业统计工作,加快建立运动项目产业思维,全面提升运动项目产业的发展水平。

3.4 大力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在当今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融合创新发展是产业高级化的重要体现。体育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产业融合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此,要推进体育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创新,实现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体育产业发展的内涵和生命力。首先,要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内部的跨要素融合,推进以体育、文化、资本、科技、信息、品牌、人才等为代表的产业要素,通过集聚创新形成融合发展模式。其次,要建立多部门合作的机制,加大资源挖掘和产业耦合力度,在业态与业态之间架起桥梁,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业态深度融合。此外,还要将体育与地区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让体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将体育产业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

3.5 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之一,是社会力量投资体育领域的重要前提。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加快转变体育部门的职能,将工作重心更多地转向公共体育服务和产业培育引导,通过制定规划、搭建平台和规范监管,在更大程度上激发社会力量投资体育的活力,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其次,要深入推进体育事业单位及体育协会改革,加快管办分开,选择群众基础好、市场接受度高的部分项目开展转制改革试点,加快“三大球”等项目的职业化发展进程。此外,要长期跟踪体育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进一步从土地、税收、投融资、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等方面研究促进体育产业的具体政策,引导更多民间力量投资体育产业。

3.6 搭建助推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类平台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平台经济时代,资源和产品的平台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视角,建议搭建以下平台。①资源交易平台。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引导建立各类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促进体育资源公平、公正、公开地流转,提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率。②传播平台。要建立国家体育总局指导的国家体育传播平台,并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卫视创办体育频道或增加体育类节目;要积极推动制播分离,大力支持体育新媒体平台的发展。③载体平台。要积极打造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运动休闲小镇、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国家体育产业园区等各类国家级体育产业发展载体,支持地方建立体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园区、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载体平台。④体育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要针对体育中小企业建立融资统贷平台,通过政、银、企合作的模式批量支持体育中小企业的发展。此外,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引导和鼓励建立各类体育产业政务平台、信息平台、大数据平台、智库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科技转化平台等,通过各类平台的建设,有效助推体育产业的发展。

3.7 夯实体育产业发展的消费基石

体育消费是现代服务性消费和生活性服务消费的重要内容,是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居民健康素质提升密切相关的新兴消费领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石。没有体育消费的支撑,体育产业就像空中楼阁,难以持续健康发展。为此,首先要将体育消费增长纳入健康中国以及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规划和目标,积极研究制定鼓励群众体育消费的优惠政策,提高群众的体育消费能力。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身、拥抱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充分利用大型体育活动和赛事的社会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激发全民的健身热情,提升群众体育消费意识。再次,要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技能,使体育健身成为其终身的生活内容和消费习惯。最后,要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鼓励推行以拓展全民健身公共积分通付性功能的“数字化营销货币”等体育金融科技创新为代表的体育消费便利化工具。

参考文献
[1] 刘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J]. 社科纵横, 2017(2): 61-77 (0)
[2] 刘志彪.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和规律[J]. 江海学刊, 2017(1): 27-32 (0)
[3] 黄海燕, 张林. "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2): 13-18 (0)
[4]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EB/OL]. [2016-05-06]. http://www.sport.gov.cn/n319/n10510/c782465/content.html (0)
[5] 黄海燕, 张林, 骆雷. 把握政策契机, 借鉴国外经验, 加快推进上海体育产业发展[J]. 科学发展, 2014(11): 55-60 DOI:10.3969/j.issn.1674-6171.2014.11.009 (0)
[6] 国家统计局. 前4月我国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EB/OL]. [2016-10-05].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5/18/c_128993279.htm (0)
[7] 黄海燕.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对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4): 27-30, 37 (0)
[8] LECHNER M. Sports, exercise, and labor market outcomes[M]. .U.S.: IZA World of Labor, 2015: 1-15. (0)
[9] CABANE C. Unemployment duration and sport particip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Finance, 2014(3): 261-280 (0)
[10] POWELL K E, PALUCH A E, BLAIR S 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What kind? How much? How intense? On top of what?[J].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2011, 32: 349-365 DOI:10.1146/annurev-publhealth-031210-101151 (0)
[11] CARLSON S A, FULTON J E, PRATT M, et al. Inadequate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5(4): 315-323 (0)
[12] 黄海燕. "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审视[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4): 1-6 (0)
[13] 张林, 黄海燕, 王岩.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回顾[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4): 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