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经济司,北京 100763
2. The Department of Sport Economic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763, China
体育场馆设施(以下简称“体育场地”)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条件之一, 是实现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物质保证。体育场地水平不仅是国家或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 体育场地的数量、规模、结构以及资金投入的力度等, 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全面了解我国体育场地建设情况, 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场地建设的影响, 合理布局新建体育场地的规模、类型与功能,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不定期开展了6次体育场地普查。其中, 201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了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通过对甲、乙、丙3类表的填写, 从宏观上了解83类体育场地指标的总体情况。
1 我国体育场地现状2004—2013年是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发展的黄金10年, 各类体育场地的数量、面积和投资额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体育场地总量增加的同时, 我国体育场地的布局也逐步趋向合理。
1.1 体育场地总量截至2013年12月31日24:00, 全国符合第6次体育场地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169.46万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152.55万个, 室内体育场地16.91万个), 体育场地总面积为19.92亿m2[1]。按照《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数136 072万人(截至2013年底)计算, 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为12.45个, 平均每人拥有体育场地面积为1.46 m2。
1.2 体育场地分布 1.2.1 城镇农村体育场地分布“六普”数据(下文涉及的“六普”数据不含火车头体协和武警系统, 故体育场地总数为163.88万个, 总面积为19.47亿m2)显示:全国城镇体育场地数量达959 359个,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8.54%;农村体育场地数量达679 446个,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41.46%。城镇体育场地面积总量达到13.35亿m2,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面积的68.58%, 农村体育场地面积总量达到6.12亿m2,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面积的31.42%。
1.2.2 各省(区、市)体育场地分布“六普”统计得出各省(区、市)体育场地数量分布与面积占有情况如表 1所示:① 各省(区、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 ② 各省(区、市)体育场地数量占全国之比与面积占全国之比不一致。
![]() |
表 1 各省(区、市)体育场地数量与面积 Table 1 Number and size of sports venues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
其他系统体育场地数量最多, 共有953 962个,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8.2%;教育系统(包含高等院校、中专中技、中小学和其他教育系统单位)次之, 共有660 521个,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40.3%;体育系统最少, 共有24 322个, 仅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5%。在教育系统中, 中小学有各类体育场地584 865个, 占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总数的88.6%(表 2)。
![]() |
表 2 各行业系统体育场地数量、面积及占比 Table 2 Number, area and proportion of sports venues in various systems |
依据“六普”标准, 全国普查了83种体育场地项目类型, 包括82种主要体育场地项目类型和其他类体育场地。在83种场地项目类型中, 体育场地数量排名前10位分别是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其他类体育场地、小运动场、乒乓球房(馆)、排球场、羽毛球场、棋牌房(室)和健身房(馆),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89.83%, 说明我国体育场地主要集中于这10类场地类型(表 3)。
![]() |
表 3 全国体育场地数量排名前10位的各类场地 Table 3 Top 10 sports venues in china |
在83种场地项目类型中, 场地数量排名后10位的场地项目类型包括室内人工冰壶场、室内曲棍球场、室内人工冰球场、室外人工冰球场、摩托车赛车场、室内人工速滑场、汽车赛车场、自行车赛车场、室内射箭场、手球房(馆)和跳水馆。这10类体育场地仅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03%。
1.3 体育场地投资构成截至2013年12月31日, 我国体育场地总投资额为11 128.05亿元, 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含体育彩票公益金)、单位自筹、社会捐赠及其他来源4类。具体分布为:财政拨款累计6 335.21亿元, 占体育场地投资总额的56.93%;单位自筹累计3 826.38亿元, 占体育场地投资总额的34.39%;社会捐赠累计327.89亿元, 占体育场地投资总额的2.95%;其他来源累计638.57亿元, 占体育场地投资总额的5.73%。可以看出, 政府财政拨款仍是我国体育场地建设投资的主要经费来源[2]。
2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成就与不足 2.1 成就 2.1.1 体育场地数量、面积显著增加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10年间, 我国新增体育场地1 294 656个, 新增用地面积28.45亿m2, 建筑面积增加了1.61亿m2, 体育场地面积新增12.77亿m2。
与“五普”(截至2003年12月31日)的85.01万个体育场地相比, 过去10年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了84.45万个, 增长了99.34%。体育场地总面积约为19.92亿m2, 总建筑面积约为2.59亿m2, 总用地面积约为39.82亿m2, 比“五普”时(总场地面积约为13.24亿m2, 总建筑面积约为0.75亿m2, 总用地面积约为22.46亿m2)分别增长了50.45%、245.33%和77.29%。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为12.45个, 平均每人拥有场地面积为1.46 m2, 与“五普”的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28个, 平均每人拥有场地面积1.02 m2相比, 分别增长了98.25%和43.14%[3]。
2.1.2 体育场地分布和类型比例不断优化(1) 城乡体育场地数量分布差距逐步缩小。“五普”数据显示:分布在城镇的体育场地与分布在农村的体育场地之比为1:0.67, 而2013年底, 城乡体育场地之比为1:0.71。可见, 农村体育场地数量在过去10年中也有所增加,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2) 不同区域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的分布趋于平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建设兵团);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过去10年, 中部地区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均增长最快, 东北地区增长最慢, 但4个区域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分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逐渐趋于平衡(表 4、表 5)。
![]() |
表 4 各区域“五普”“六普”体育场地数量及其增长率 Table 4 Number and growth rate of different regions' sports venues in the fifth and sixth census |
![]() |
表 5 各区域“五普”“六普”体育场地面积及其增长率 Table 5 Area and growth rate of different regions' sports venues in the fifth and sixth census |
(3) 不同行业系统体育场地分布趋于合理。“五普”数据显示, 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占全国总数的67.4%, 其他系统占30.3%, 体育系统占2.3%。在2013年底的体育场地数量分布中, 教育系统占全国总数的40.3%, 其他系统占58.2%, 体育系统占1.5%。可见, 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比相对下降, 其他系统体育场地占比快速提高。这不仅说明体育场地在不同行业系统的分布趋于合理, 也说明在过去10年中, 我国参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增强。
(4) 不同项目类型体育场地更加丰富。“五普”对65类体育场地进行统计。其中, 排名前10位的体育场地项目类型分别为:篮球场(38.7%)、小运动场(8.6%)、排球场(4.3%)、门球场(1.9%)、健身房(馆)(1.3%)、田径场(1.0%)、乒乓球房(馆)(0.9%)、台球房(0.9%)、棋牌房(0.9%)、室外网球场(馆)(0.8%)。“六普”则对83个项目类型场地进行了调查, 排名前10位体育场地分别为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其他类型体育场地、小运动场、乒乓球房(馆)、排球场、羽毛球场、棋牌房(室)、健身房(馆)。由此可见, 过去10年我国体育场地不仅项目类型更加丰富多样, 而且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场地项目类型显著增加。
2.1.3 体育场地投资总量和社会投资有所增加“五普”至“六普”期间建设的体育场地投资额为8 372.69亿元, “六普”比“五普”时的总投资(约2 675.36亿元)增长了213%。尤其是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的投资比例不断上升, 折射出我国体育场地投资组成中社会投资的比例逐步提高(表 6)。
![]() |
表 6 我国体育场地建成年份投资额构成 Table 6 China's sports venues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different built years |
2004—2013年全国体育场地投资额中, 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的投资额比例均比社会捐款和其他投资大; 但其他投资的比例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 在2011年高过10%, 说明社会资本逐渐参与体育场地建设(图 1)。
![]() |
图 1 2004—2013年全国体育场地投资比例构成 Figure 1 China's sports venues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2004—2013 |
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 参照《“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指导手册(试行)》以及《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笔者将专门用于全民健身的各类工程所建设的体育场地, 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雪炭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等, 与“六普”中的相应场地进行一一对应, 并从“六普”的83类场地类型中提取了31类经常用于大众健身的场地作为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予以专门分析。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我国经常用于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的31类体育场地总数为933 323个。其中比例超过1%的分别有:全民健身路径349 073个, 占37.40%;篮球场地(包括篮球场、“三人制”篮球场以及篮球房(馆))326 598个, 占34.99%;乒乓球场地(包括乒乓球场、乒乓球房(馆))111 118个, 占11.91%;棋牌房(室)25 964个, 占2.79%;健身房18 869个, 占2.02%;羽毛球场地(包括羽毛球场和羽毛球房(馆))22 647个, 占2.78%;室外门球场13 357个, 占1.43%;网球场地(包括室外网球场和网球房(馆))12 905个, 占1.38%;城市健身步道12 141个, 占1.30%。与“五普”相比, “六普”全民健身体育场地数量增加了407 912个, 增长77.64%, 年均增长率为5.91%。由于与“六普”场地分类的不同, 在“五普”数据库中无法得到“三人制”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五人制”和“七人制”足球场的数据; 因此, 在数据比较中不包括上述5类体育场地的“五普”数据。
2.2 不足体育场地建设不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 也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关, 还与小康社会建设以及人口老龄化有关。无论从数量、人均面积, 还是城乡分布或项目类型看, 现有的体育场地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场地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更难以匹配小康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总要求。在总结我国体育场地10年发展辉煌成就的同时, 也要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
(1) 室外与室内体育场地在数量上严重失衡。室外体育场地152.55万个, 占90.02%, 室内体育场地仅16.91万个, 占9.98%。室外体育场地数量远多于室内体育场地, 前者为后者的9.02倍。
(2) 农村体育场地数量依然不足。过去10年, 虽然体育场地总量增长了近1倍, 但分布在城镇的体育场地仍然比分布在农村的多279 913个, 城乡体育场地之比也仅从1:0.67提高到1:0.71。
(3) 部分重点项目体育场地短缺。“六普”数据显示, 足球场地10 600个, 冰雪项目场地仅483个(滑雪场306个、滑冰场177个), 场地不足严重制约着这些运动项目的普及。此外,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大众参与体育健身的体育场地也供给不足。
(4) 体育场地投资渠道来源不广。尽管我国体育场地投融资体制改革已有多年, 体育场地投资主体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但在具体的实践中, 政府财政拨款仍然是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以财政投入为主体(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的投资占总投资的90%以上。
3 我国体育场地发展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 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虽然我国体育场地总量较多, 但由于人口基数很大, 因此, 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量依然比较少, 与欧美等体育强国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14年10月,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 m2”的发展目标[4]。因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国未来10年应加快体育场地建设速度, 实现总量增加; 但是, 在体育场地建设过程中, 需要根据我国体育场地分布情况, 不仅在布局上, 也在结构上使体育场地建设的增量更加合理。
3.1 提高室内体育场地建设比例从全国室外与室内体育场地数量看, 室外体育场地数量远多于室内体育场地, 前者为后者的9.02倍。即使是室内体育场地比例最高的上海市, 室外与室内场地之比也只是67.5:32.5。如果再从各省(区、市)室外、室内体育场地面积情况分析, 室外体育场地的面积均多于室内体育场地, 且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占当地体育场地总面积的比例均未超过8%。因此, 未来10年, 要加快室内体育场地建设, 缩小室内体育场地在数量和面积上与室外体育场地的差距。
3.2 扩大农村体育场地建设规模近年来, 城市人口生育率下降, 户籍人口的总量减少, 但常住人口的数量并未减少, 在一二线城市甚至不断增加。在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 农村人口数量并未减少(表 7)。
![]() |
表 7 常住与户籍口径下的城乡人口结构 Table 7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he standard of permanent residence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
“六普”统计数据显示的全国城镇与农村体育场地数量比为58.54:41.46, 体育场地面积比为68.58:31.42。显然, 城乡人口之比与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之比并不匹配。对照城乡人口分布与比例, 应适度增加农村体育场地建设规模, 重点增加农村地区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其他系统占63.8%、教育系统占35.9%、体育系统仅占0.3%)。一是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对体育场地的需求; 二是保障农村人口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3.3 加大足球运动场地建设力度2014年11月,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推进校园足球普及, 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 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然而, “六普”统计我国现有足球场地10 600个(不含火车头体协数据), 场地总面积约3 539万m2。其中, 分布在教育系统的数量最多、面积最大(6 766个、2 378万m2), 其次是其他系统(3 175个、925万m2), 体育系统最少(659个、236万m2)。
足球运动场地建设成为我国开展校园足球的重点。未来几年, 应加大足球运动场地投资与建设的速度, 在分析现有足球场地分布的基础上, 根据足球运动人口、足球传统以及足球文化和环境等条件, 合理布局足球运动场地建设的数量、面积和类型。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一二线城市, 应充分利用闲置地、公园、林带、屋顶、人防工程等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地, 以建设“五人制”或笼式足球场地为主。对于远郊区或城镇, 以建设综合体育场和专业足球场为主。重点增建学校足球运动场地, 保障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 以普及校园足球运动, 增加足球运动人口。
3.4 加快冰雪运动场地建设速度2015年1月14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时强调, 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进一步拓展冰雪场地, 从场地数量和面积上满足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需求。
根据“六普”数据, 截至2013年底, 全国滑雪场地共306个(其中室外滑雪场298个, 室内滑雪场8个), 冰雪场地总面积为2 904万m2(其中室外滑雪场总面积为2 898万m2, 室内滑雪场总面积为6万m2)。全国滑冰场地共177个, 各类滑冰场地总面积为59万m2。在冬季, 我国冰雪场地平均每周接待健身人群120万人次左右, 其中滑雪场96万人次, 滑冰场24万人次。若按我国多数冰雪场地可以维持3个月的冰雪季推算, 我国冰雪场地每年接待的健身人数在1 440万人次左右。
2016年11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 明确提出“到2022年, 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 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座; 滑雪场数量达到800座、雪道面积达到10 000万m2、雪道长度达到3 500 km, 其中新建滑雪场不少于240座、雪道面积不少于7 000万m2、雪道长度不少于2 500 km”的建设目标[5], 并明确统筹规划建设、加快滑冰场地建设、推动滑雪场地建设、鼓励冰雪乐园建设等4项主要任务。随着“3亿人上冰雪”目标的拉动, 北京、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中“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 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的提出, 以及“北冰南展西扩”工程的实施, 我国冰雪场地建设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3.5 增建全民健身类体育场地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要求:“未来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 m2; 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6]过去10年, 虽然新增建设了大量篮球场、体育场、体育馆、小运动场、城市健身步道、全民健身路径、游泳馆、田径场等体育场地, 但与政府未来推广的体育健身项目相对应, 需要增加大量新兴项目或传统项目的体育场地建设面积。因此, 在未来规划建设体育场地时, 应充分尊重大众体育健身需求, 增加建设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其他类体育场地、小运动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室外网球场、城市健身步道等受大众欢迎的体育场地, 满足大众对体育场地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3.6 引导民间资本建设体育场地目前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依然以政府投入为主, 但在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民间资本参与体育场地投资建设的数量和规模正在逐步增加。“六普”统计结果显示(图 1):其他资本(主要是民间资本)投资体育场地建设, 从1978年的946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368 244万元, 比例从2.12%增加到2.71%, 虽然比例未显著增长, 但投资额明显增加。其中2011年达到最高值1 124 658万元, 占当年体育投资总额的10.04%, 首次超过10%。
随着《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等部委规范性文件的密集出台, 在体育场地建设领域, 具备了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制度保障, 加之不断完善的体育场地投融资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税费价格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其他行业基础设施项目示范的引领,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会成为我国未来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体育场地投资。民间资本投资体育场地将成为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增加体育场地供给总量的必然选择。
[1] |
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 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 中国体育报, 2014-12-26(3)
(![]() |
[2]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 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课题研究成果精编[R]. 2016: 1-91
(![]() |
[3]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 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课题研究成果汇编[R]. 2006: 1-87
(![]() |
[4] |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 [2016-10-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 |
[5] |
国家发改委, 国家体育总局. 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EB/OL]. [2016-11-28]. http://www.sport.gov.cn/n10503/c773632/content.html
(![]() |
[6]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 [2016-10-28].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6-10/28/c_1119809845.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