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始于2009年。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正式牵头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以下简称“校园足球”)[1]。3年多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足球事业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2]、《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3]和“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和要求,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实现足球强国梦的重要支撑,作为足球改革发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和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贯彻“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和协同联动,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质量,推动校园足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在新时代继续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3年多来校园足球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1.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1) 强化组织领导。2015年以来,为认真履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等主管职责,教育部召开5次部党组会议、1次部长专题办公会议研究校园足球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有关校园足球工作的批示76次、考察调研5次、参加校园足球工作相关会议19次、专题研究工作5次。经国务院同意,2015年1月,成立了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6部门组成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召开3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校园足球重大改革举措和重点改革任务,切实发挥组织领导、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的作用。
(2) 强化制度建设。出台《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关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等制度文件,规范组织实施,打牢制度基础。
(3) 强化协同推进。坚持协同推进,完善发展校园足球的多部门合作格局,建立并完善与中国足协的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青少年足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共同构建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
1.2 坚持普及为要,优化发展布局(1) 明确事业“初心”。教育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立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足球运动规律和足球人才培养规律,着力实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足球运动技能、磨练意志品质、打牢中国足球腾飞的人才基础等“四位一体”的校园足球工作目标。
(2) 打牢普及根基。构建“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四位一体的校园足球立体推进格局,要求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校际联赛。目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计20 210所(10 019所小学、7 107所初中、3 084所高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02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2~4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2个(其中省级试验区3个,分别是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省;计划单列市、省会和地级城市9个,分别是青岛市、厦门市、深圳市、成都市、武汉市、兰州市、郑州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滨州市)。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指导与监管,实施建设质量复核制度,建立退出机制。据统计,以百分制计算,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平均得分87.79分,优秀率为74.12%。在复核的基础上,取消8所学校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格,责令2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限期整改,并面向社会公布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
2015年,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高校77所。2015年招收477名学生,2016年招收474名学生,2017年招收491名学生,录取率为(6~7.5):1。大力发展校园女子足球,与国际足联、中国足协联合开展女子足球推广活动,在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中国青年报》社调查结果显示,66.7%的受访者表示学校中男生和女生都参加足球课,这表明女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较为普遍。2017年,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高校达到153所。
(3) 推动区域落实。2017年5—6月,教育部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认定的102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签署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备忘录,推动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在县域内打牢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2017年12月27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与12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签署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备忘录,强化目标管理和发展质量考核。
1.3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场地、师资基础(1) 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3年多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校园足球扶持基金6.48亿元,各省份投入校园足球的财政、体彩和社会资金等累计196.03亿元(2015年42.72亿元,2016年80.04亿元,2017年73.27亿元)。教育部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2014年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基金,共募集现金1 430万元,物资折合人民币150.16万元。
(2) 落实场地建设规划。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把握底数,统计、核实各省份校园足球场地现存数量和未来规划建设数量。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校园足球场地51 054块,“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改建场地38 944块,到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场地将达到83 726块。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落实《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方案,推动地方和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切实落实新建、改建4万块校园足球场地的任务。面向17省开展校园足球改革发展配套政策、场地建设、青训体系建设等重点督察工作。从督察情况看,各地普遍出台了加强校园足球工作的制度文件,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和场地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防范制度、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等方面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发展。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和《全国足球场地建设规划(2016—2020年)》落实情况专项督察,并向国务院呈报督察报告。各地借国家大力发展足球事业的“东风”,通过多种资金渠道加大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我国足球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2015年和2016年全国学校运动场馆面积分别为13.65亿m2和14.04亿m2,新增学校运动场馆面积0.28亿m2和0.39亿m2。《全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2014—2018年)》计划投入资金390.8亿元,规划建设学校运动场馆3.28亿m2,重点向农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倾斜。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力度。师资短缺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短板。据统计,2015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565 638人,2016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585 348人。3年累计新增体育教师73 298人,其中有足球专业背景的体育教师为15 594人。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新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国家和地方3年累计培训23万多名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员,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依托高校等设立5个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聘请国内外专业足球讲师培训了840名持有英格兰足球总会、亚足联D级以上等级教练员证书的校园足球教练员。选送1 500余名校园足球教练员赴法国、英国进行了3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开阔了基层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员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足球专项技能。其中有540多名教练员取得了英格兰足球总会颁发的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开创了校园足球教练员取得外国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的先河。实施《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退役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兼任校园足球教师的制度。
1.4 打牢教学根基,完善课余训练和竞赛体系组织国内外专家研制并出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与中国足协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165”行动计划》,整体规划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实现教育部牵头负责的校园足球与中国足协负责的职业足球、青少年足球融合发展。
(1) 教学是基础。拍摄制作、出版365集足球运动技能教学示范短片,并向全国免费推送,编写出版360节校园足球示范课教案(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各20节)。
(2) 训练是重点。试点推进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工作。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项目传统体育学校等积极开展课余训练,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
(3) 竞赛是关键。持续深化建设“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深入开展校内竞赛。在全国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各地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比赛场次、参赛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形成“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校园足球竞赛格局,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15年以来,全国参加校园足球小学联赛534.70万人次,参加校园足球初中联赛276.13万人次,参加校园足球高中联赛165.35万人次,参加校园足球大学联赛27.90万人次,参加四级联赛1 004.08万人次。累计15 564人次参与了2届校园足球冬令营和3届夏令营,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覆盖,并由外教和中方专家联合执教夏令营总营。公布2015—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冬)令营最佳阵容名单,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校园足球夏令营组织工作流程,整体提高质量和水平。将足球作为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重点项目并完成各项赛事组织。
1.5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互鉴,学习有益经验(1) 融入重大外交。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和德国默克尔总理共同深入校园足球训练营观看中德青少年校园足球友谊赛,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校园足球工作的亲切关怀。中国校园足球运动员在友谊赛中的精彩表现得到了中德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赞誉。2018年6月14日,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赴俄罗斯出席世界杯开幕式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亲临中俄青少年校园足球友谊赛现场,同双方小球员亲切交谈,鼓励小球员相互学习,努力训练和比赛,做中俄友好的使者,争当未来足球勇士。选派133名校园足球冬令营和夏令营全国最佳阵容学生运动员赴德国、西班牙、英国开展训练和友谊赛,让他们在与足球强国青少年的比赛、交流中提高竞技水平。引进西班牙具有职业等级证书的优秀教练员执教校园足球夏(冬)令营。
(2) 拓宽合作国别。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国体育部门和足球协会洽谈足球合作事宜,以完善青少年足球交流与竞赛、培训中方校园足球教练员、引进高水平足球教练员等方式深化足球合作。
(3) 大力引进外教。3年累计聘请360多名高水平外籍足球教师到国内任教,使青少年学生在国内能够学习到国外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这些足球外教的工作得到了执教学校师生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评价。
1.6 先行先试,培育推广有益经验和模式在校园足球工作实践中,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落实综合保障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教育部已把校园足球的制度体系、工作经验和发展模式引入校园篮球,并将陆续引入冰雪运动、排球、网球、田径、武术、游泳等项目中,切实发挥好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
1.7 培育足球文化,强化智库支撑(1) 培育足球文化。深厚的足球文化是发展校园足球、提高中国足球普及程度的重要土壤。教育部积极争取《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校园足球,制作了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和改革试验区为宣传对象的48集《校园足球先锋》、41集《中国少年足球战队》和100集《校园足球新长征》专题片;网络直播夏令营赛事200多场次,开展“校园足球神州行”专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校园足球的影响力,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爱足球、看足球、踢足球的热潮,大大提升了参与校园足球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家长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编发12期《校园足球工作简报》,编辑出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5—2017年)》,出版发行《校园足球》期刊34期,共计40多万册。依托教育部门户网站建设校园足球主页,创建校园足球微信公众号。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展示平台为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校园足球工作电子档案,各省级、市级、县级校园足球工作机构普遍通过建立官方网站、“两微一端”宣传推广校园足球,营造了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2) 强化智库支撑。2015年6月,成立由24名业界专家、体育和教育系统足球理论与实务领域的专家和一线工作者代表组成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并多次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有针对性地研究校园足球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审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与校园足球相关的研究项目20项,投入经费233.6万元。
1.8 凝练工作经验,把握发展规律(1)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发展校园足球的根本保证。教育部党组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园足球工作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政治意识。
(2) 落实“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和要求。教育部赋予校园足球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探路的先行先试地位,在经费、政策、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等方面特事特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坚持亲自负责校园足球工作。
(3) 坚持协同推进。抓好校园足球工作,绝非教育部或教育系统一家的事情,需要和发展改革、财政、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共青团、足协以及关心和支持校园足球工作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协力推进。
(4)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青少年学生是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主体,要以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增强校园足球的吸引力、参与性、兴趣性,实现快乐足球、趣味足球。
(5) 坚持发挥育人价值和功能。发展校园足球,普及是方向,育人是根本。坚持把校园足球作为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顽强拼搏精神与意志品质的重要方式。
(6) 坚持尊重教育规律和足球运动规律。在校园开展足球运动,既要尊重教育规律、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又要尊重足球运动规律和优秀足球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
2 当前校园足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校园足球工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4-5]。有条件的地区投入校园足球工作的经费甚至超过中央财政投入的校园足球扶持资金,而条件薄弱的地区难以设立校园足球扶持资金。3年多来,国家和地方已经在加强校园足球师资的引进、培养、培训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校园足球发展的师资、场地、政策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明显加强,但仍需要努力。有些地方在校园足球的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方面存在不充分、不到位的现象。
2.2 对校园足球价值的认识有待提高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以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最重要标准[6-8]。不少家长担心子女踢足球会影响学业成绩。一些学校由于硬件、师资等条件限制难以开展足球活动。提高家长、学生对校园足球综合价值的认识,内化为发展校园足球的“韧性”。通过积极努力和有效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校园足球并非“急就章”,而是强化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根本要求;发展校园足球并非国家的外在要求,而是学校体育深化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校园足球并非“一时热闹”,而要务求实效。当然,培育和形成校园足球文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的精髓。
2.3 机制化推进有待加强各地限于人力、财力、资源保障和传统思维等的影响,在校园足球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规划、轻督察”的现象。例如,下发了文件和规划,但抓校园足球工作的“招数不硬、措施不实”问题依然突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硬招” “实招”不多,相关措施的针对性还应进一步加强。
2.4 资源条件短缺状况亟待改变大力推进校园足球以来,校园足球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但组织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国和地方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无专职工作人员,这是制约校园足球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属于“小三门”,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缺口较大,需要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3 新时代校园足球发展举措 3.1 坚持目标统揽,完善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进一步完善与足协、体育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校园足球与足球青训体系在教学、训练和竞赛方面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以及“资源条件和发展通道全方位对接”的发展格局,推动形成教育系统全面普及和输送人才、体育系统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的融合发展态势。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实施注册系统、“满天星”训练营、青训中心、竞赛体系建设,合力构建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
3.2 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校园足球各项工作都要着力制定标准、强化评估、突出绩效考核,着力解决校园足球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到位问题。在校园足球工作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强化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和特色学校遴选标准、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在广泛深入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安全风险防范、师资和场地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通过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相关竞赛规程和年度发展报告制度。
在校园足球普及推广的“点”和“面”已经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连成“体”,切实强化对校园足球各项工作的考核评估和督察,进一步完善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督察,以督察促落实。
3.3 拓展普及基础,提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科学规划,坚持标准,压实责任,推动各地在2018—2025年高标准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规模达到5万所,进一步打牢普及发展校园足球的基础。
印发《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通知》,明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日常监管主体及其监管责任。各省级校足办依据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地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的日常指导和监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作为考核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的重要依据。明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长是强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切实从强化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落实教育教学要求、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等方面抓好抓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强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今后每年对前一年认定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进行复核,实现复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4 夯实发展根基,精准夯实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全面介绍3年多来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和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推进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
大力培养、培训校园足球师资,拍摄出版360节足球课教学视频,并在全国推广。在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面实现校园足球教学标准化,以校园足球教育教学改革带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完善“校内(班级、年级)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加大校园足球普及力度,强化考核,推动各地切实开展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建,让优秀校园足球运动员在联赛中脱颖而出,不断成长。
规范有序地开展校园足球赛事。尊重规律,突出校园足球特点,在调研摸清当前全国各地已经开展的各项校园足球赛事的基础上,会同中国足协和各省级校园足球工作管理机构科学统筹全国青少年足球赛事,切实发挥赛事展示运动技能、提高竞技水平和育人的综合作用。
3.5 建好“满天星”训练营,对接国家选拔优秀足球人才2018年,在全国精心布局40个左右配备高水平教练员、实施高水平教学、开展高水平训练、组织高水平竞赛、落实高水平保障的“满天星”训练营,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加强对“满天星”训练营的指导和监督,引领校园足球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满天星”训练营为主要依托,创造条件提高优秀学生足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对接中国足协青训中心和各级足球俱乐部选拔优秀足球苗子,开辟优秀足球竞技人才成长的新通道。到2022年计划规划和建设150个“满天星”训练营。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各地参照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模式,组建省级、市级、县级训练营。
3.6 健全激励机制,疏通优秀足球苗子成长通道实施将优秀校园足球运动员认定为国家相应等级运动员制度。在试点推进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经过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和面向社会公示,将省级校园足球夏令营各组别最佳阵容认定为国家三级和二级运动员,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各组别最佳阵容认定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和学校参加和支持校园足球工作的积极性。以德为先,强化对学生的品德考核,把学生的品行表现作为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选拔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引导和要求各地规范化开展省级校园足球夏令营,公正、公开、透明选拔校园足球最佳阵容,做实校园足球选拔性竞赛体系。同时,组织专家团队加强对各省份和全国校园足球最佳阵容选拔过程的指导和选拔结果的监督。
3.7 强化政策引导,奠定组织和人才基础通过政策引导,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强化国家、省、市、县四级校园足球工作组织机构的建设,以强有力的组织体系落实校园足球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为校园足球长远发展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
3.8 凝聚多方合力,优化发展环境当前,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社会组织和企业等支持和参与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性很高,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凝聚多方力量,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从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运动员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加大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切实满足参与校园足球学生的发展成长预期,保障他们的积极性和安全健康。
4 结束语应进一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切实发挥好校园足球综合育人的功能和价值,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探路,开辟中国优秀足球竞技人才成长新通道,为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1] |
王登峰. 从"有"到"强":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J].
体育科学, 2018, 38(4): 3-7 ( ![]() |
[2] |
国务院办公厅.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EB/OL]. [2018-04-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6/content_9537.htm
( ![]() |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EB/OL]. [2018-04-25]. 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16-04/11/c_128883907.htm
( ![]() |
[4] |
龚波, 陶然成, 董众鸣. 当前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 41(1): 61-67 ( ![]() |
[5] |
梁伟, 刘新民. 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与解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32(3): 380-384 ( ![]() |
[6] |
王登峰. 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8(1): 1-7 ( ![]() |
[7] |
王登峰.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理念与策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 41(6): 1-3 ( ![]() |
[8] |
王登峰. 以学校武术教育助力国运昌盛与国脉传承[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 41(2): 71-7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