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首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2. Graduate Department,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一带一路”是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合作倡议,其旨在秉承友好合作的丝绸之路精神,是与沿线各国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区域性合作平台。坚实的民意基础是各国交流合作的有力保障,民心相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1]。作为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2],体育能促进国际共同观念、信仰、价值观、理念和文化的形成[3];而作为民间交流的重要内容,体育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有力途径[4]。“一带一路”相关政策文件也倡导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1]。
在体育活动中,体育赛事具有促进人口流动、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的共同效应[5],是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也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近几年“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相继举办,吸引了各沿线国家的参与,促进了国家间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往来,展现了地域特色,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起到了“铺路搭桥”的功效[6]。然而,“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过度本土化、办赛规模有限且比赛项目单一、品牌开发程度较低等问题[7]。例如,金砖国家运动会(BRICS Games)作为体育赛事交流的一次尝试,旨在以体育促进金砖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互信,提升国际影响力,其具有一定的“一带一路”色彩,但由于运动项目设置较少、本土化元素过多、缺乏媒体宣传等问题,一些国家的参与度不高,赛事影响力不足,难以体现金砖国家的国际影响力[8]。由于举办效果不佳,该赛事在举办2届后停办。可见在当前背景下,进一步开展“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世界范围内,一些体育赛事在特定区域内的国家间长期举办,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并且对增进国家间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区域性合作共赢作出了重要贡献,英联邦运动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英联邦运动会仅在英联邦国家范围内举办,不仅是历史悠久、可媲美奥运会的顶尖体育赛事,对于英联邦国家而言更是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赛事的举办跨越种种隔阂,带动各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协同发展,同时有效地维系了英联邦国家的团结,是成功的体育赛事交流案例。
在当前开展“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英联邦运动会作为一项成功的区域性体育赛事极具借鉴和启示作用。本文通过对英联邦运动会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对比,分析其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借鉴作用,并探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构想与策略,以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1 经典案例:英联邦运动会分析现代英联邦运动会起源于1930年,每4年举办1届,至今已举办了21届,参与者包括71个来自英联邦国家或地区参赛队伍的5 000余名运动员。从发展历史和赛事规模看,英联邦运动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的大型体育赛事之一,也是参赛国家、运动员数量较多的国际运动盛会之一。
关于英联邦运动会及其联合会的相关参考信息来自于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官网(https://thecgf.com)中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包括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of the 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9](以下简称“《宪章》文件”)和Transformation 2022[10](《转型2022》)。同时,笔者对加拿大渥太华大学Eric MacIntosh副教授进行了专访,其作为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运动员咨询委员会的研究顾问,从2009年开始跟踪研究英联邦运动会,为本文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一手资料。
1.1 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的愿景和任务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是英联邦运动会的组织机构,也是世界顶尖的体育运动联合会之一,致力于将英联邦运动会打造为一个以运动员为中心、以体育运动为重心、具有公信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并通过其品牌建设,使英联邦国家的运动员、公民和全社会参与其中,将英联邦国家和公民联系在一起,为英联邦国家或地区间建立友好关系打下深厚基础,进而通过体育的力量让世界更加和平繁荣。
1.2 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的组织架构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作为英联邦运动会的组织和领导机构,是处理英联邦运动会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英联邦运动会的政策制定以及指导、管理工作,并为推动英联邦国家发展而组织其他活动,履行使命,以实现举办英联邦运动会的目标和愿景。
如图 1所示,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设立执行委员会,代表联合会对英联邦运动会进行实际管理;附属机构指根据章程和条例加入联合会的体育机构,其监督并指导执行委员会的具体行动;同时,为了支持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其下设运动员咨询委员会、发展委员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治理与诚信委员会、绩效与薪酬委员会和体育委员会,根据职能展开具体工作。
![]() |
图 1 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组织结构 Figure 1 Organization chart of the 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 注:据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运动员咨询委员会顾问Eric MacIntosh副教授提供的资料整理。 |
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主席1名、副主席3名、地区副主席6名,以及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首席执行官、运动员代表、医疗顾问及法律顾问各1名。其中,执行委员会的3名副主席必须来自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和加勒比地区中的2个或以上地区,并且执行委员会所有成员必须满足性别平等的要求,即男性成员或女性成员必须占至少20%的比例,如不满足地区和性别的要求还须进行增选。
此外,英联邦运动基金会和赞助伙伴也是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在筹划和举办赛事过程中的重要力量。英联邦运动基金会负责资金方面的支持,赞助伙伴则负责赛事有关的协调和运输工作。同时,英联邦运动基金会和赞助伙伴通过商业广告进行筹款,三方在整体工作进程中不断沟通、合作,并进行营销。
1.3 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模式 1.3.1 英联邦运动会的参与国家或地区根据《宪章》文件规定,参与英联邦运动会的必须是英联邦国家或地区,包括英联邦国家、皇家属地、联合王国,以及英联邦国家的任何附属或关联领土。目前,英联邦组织有52个成员国,但在参加英联邦运动会时,有些国家会派出不止1支队伍,如英国就有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3支参赛队伍,《宪章》文件共记录71支参赛队伍。
英联邦运动会的参赛者必须是来自英联邦国家或地区的公民,并且未被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等取消参赛资格或禁赛,遵守英联邦运动会所有规则和条例,以及各国际单项体育规则和《世界反兴奋剂守则》。此外,参赛者可代表出生所在英联邦国家参赛,在代表一个英联邦国家参加英联邦运动会后,不得代表另一个英联邦国家参赛。
1.3.2 英联邦运动会运动项目的设立《宪章》文件规定,一些核心运动项目在每届运动会中必须设立,其余运动项目可由东道主国家依据具体情况,在规定的运动项目中自行选择设立。同时,将残疾人运动项目加入常设运动项目和可选运动项目中。常设运动项目是在英联邦地区发展较好且较受欢迎的项目, 也是在英联邦地区广泛开展并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运动项目。每届运动会的东道主国家可依据本国的体育发展情况设立相应的可选项目,使英联邦运动会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1.3.3 英联邦运动会的申办和举办根据《宪章》文件,在无特殊情况下,英联邦运动会每4年举行1次,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隔开,轮流在不同的英联邦国家举行,向英联邦区域内所有国家或地区的合格参赛运动员开放,官方语言为英语。根据条例,除去开幕式,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天数不得超过11 d。在英联邦运动会申办时,由6个候选城市提交申办提案,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设立的评估委员会将考察每个候选城市并进行整合评估。在投票会议上,对各候选城市进行投票,最后将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权授予得票数最高的候选城市。英联邦运动会申办程序见图 2。
![]() |
图 2 英联邦运动会申办程序 Figure 2 Bidding process of the Commonwealth Games 注:根据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官网及《宪章》文件整理。 |
英联邦组织的覆盖范围广泛,成员国家遍布世界五大洲,除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外,还包括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举办英联邦运动会这一顶尖体育赛事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大英帝国运动会作为英联邦运动会的前身,自1930年开始几乎只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举办。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会更名为英联邦运动会,英联邦中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积极申办英联邦运动会。马来西亚是第1个举办英联邦运动会的发展中国家。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为马来西亚带来了10 d全球5亿观众的关注度,旅游业收入成为当时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外汇来源。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由印度承办,印度希望通过举办赛事摆脱贫困、官僚作风等不良形象,同时展现一个新兴超级强国的风貌。然而,印度虽然在此次运动会奖牌榜上一跃成为第2名,但由于场馆建设、安保、瘟疫、腐败等问题频出,暴露了其办赛能力的不足,也对其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4.2 促进英联邦国家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英联邦运动会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英联邦地区的品牌和符号,每次运动会的举办都会对英联邦国家和城市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为举办城市带来巨大关注,留下宝贵的赛事遗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11],甚至激发大部分英联邦国家的经济活力,带动其设施建设、社区、旅游等领域的发展。
近2届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都较为成功。2014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对举办地产生了深远持久的正面影响,升级了当地的设施和场馆,促进了社区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了更多游客,进而进一步提升了苏格兰的国际影响力。2018年黄金海岸英联邦运动会掀起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政府在建设比赛设施、场馆、交通等基础设施上投入了约170亿澳元,也刺激了当地的房地产业。同时,2017年黄金海岸的国际旅游客流量首次突破了100万人次,相比2016年上涨了16%,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澳大利亚通过英联邦运动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运动会举办的前后一段时间内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1.4.3 团结英联邦国家民众,促进文化交流举办英联邦运动会的初衷就是以体育增进当时大英帝国成员间的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如今大英帝国已不复存在,但是英联邦组织仍维系着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英联邦运动会也延续下来成为各国通过体育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赛事的举办吸引了英联邦民众的广泛参与,架起了民众之间交流的桥梁,进而通过民众的团结,联结英联邦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文化。例如,2014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高度重视民众的参与:通过赛前宣传活动(如吉祥物甄选等)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方式全方位推介英联邦运动会以及格拉斯哥,并为民众提供了围绕赛事进行互动的平台;在当地社区发布“参与指南”,使普通民众充分感受自身与英联邦运动会以及联邦其他国家或地区民众的密切关系。
在英联邦运动会举办期间,东道主国家可以自行组织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当地的节庆文化和城市品牌。这不仅可使广大参与的民众感受到举办地的热情和文化魅力,也可增强英联邦国家公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发挥举办城市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主导作用[12]。
1.4.4 助推英联邦的整体发展,推动全球治理英联邦实际上是英国主导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并无实际的权力,国家间已不再是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且成员国分布于世界各地,各国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每2年举办1届的英联邦峰会实际上更像是各国领导人的礼节性会晤。相比之下,英联邦运动会才是英联邦最盛大的聚会,目的就在于通过体育使英联邦国家始终凝聚在一起。同时,赛事的申办和举办能推动相关经济、文化、旅游、媒体、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项目的实施,进而实现英联邦的整体发展,使英联邦始终作为国际上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存在。英联邦运动会的长期举办也证明了可以通过体育方式维系国家间的关系,体育能对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英联邦希望借助体育表达对全球治理的态度和愿景。一系列举措坚定维护了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无论地区、性别、职业,只要对体育充满热忱,就是英联邦运动会的参与者。这样的愿景和价值观,对于全球治理而言,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5 英联邦运动会的发展困境 1.5.1 赛事举办地分布不均,申办城市逐渐减少1930年至今,英联邦运动会共举办了21届,加上即将在2022年举办的第22届,共有6次在英国本土举办,澳大利亚举办了5次,加拿大举办了4次,新西兰举办了3次,马来西亚、印度和牙买加各举办了1次。可见,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地大多集中在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几个发达国家和城市,而在英联邦组织中数量最多的非洲国家却无赛事举办经历。同时,有意愿和有能力申办英联邦运动会的城市越来越少,2022年第22届英联邦运动会本应由南非德班承办,但因为举办地无法达到举办赛事的相关要求被取消了承办资格,只能重新投票另选举办城市。在重新选举第22届和第23届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时,也少有国家和城市提出申请,只有英国伯明翰提出申办第22届英联邦运动会,第23届英联邦运动会有9个城市退出了申办行列。可见,英联邦运动会经过多年的发展,仍只在少数国家的城市举办,同时也正面临着申办城市减少的尴尬局面。
1.5.2 赛事承办费用巨大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高昂的赛事预算对于英联邦运动会是严峻的问题。近年来,英联邦运动会的赛事承办费用居高不下,2010年印度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更是成为了赛事举办历史上的“耻辱”。由于印度办赛能力不足,赛事准备工作问题频出,运动场地、运动员村等基础设施在没有建设好的情况下就投入使用,招致各方的不满,同时还存在官员腐败,导致41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却未呈现令人满意的效果,不失为一届失败的英联邦运动会。同时,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实际花费也高达150亿美元,是近10年内花费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且远远高出其他几届奥运会的承办费用。可见,英联邦运动会以及在英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往往伴随着高额赛事承办费用,国际上就此出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这也不利于赛事的申办和承办。
1.5.3 曾受政治因素的抵制英联邦运动会曾经受到大规模的政治抵制。1948—1991年,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对白人与非白人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予区别待遇,而当时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反对制裁南非,并支持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导致32个来自非洲、亚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英联邦国家或地区联合抵制1986年苏格兰英联邦运动会。此外,1974年、1978年、1982年和1990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也都因“南非问题”受到部分英联邦国家的抵制。
2 以英联邦运动会为参照进行“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可行性“一带一路”倡议与英联邦组织在基本情况、宗旨、实际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这为英联邦运动会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供了可能。英联邦运动会及其联合会为促进英联邦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英联邦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赛事举办模式等方面的发展经验也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提供了重要参考。
2.1 英联邦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之比较 2.1.1 具有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相似目标英联邦组织为适应全球化等时代发展趋势,在2013年出台了《英联邦宪章》,阐述了现代英联邦的价值观和共同原则,包括弘扬民主、尊重和保护人权、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家间的包容与尊重、促进对话、多边合作应对问题、关注贫困等方面,旨在推动英联邦在民主、人权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共同发展,进而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首份“一带一路”政府白皮书,表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合作平台,并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地域的繁荣发展,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可见,英联邦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虽然不是同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在性质和本质上存在不同,但是二者的目标都是希望通过对话与合作,促进区域内国家的协同发展,并对世界和人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1.2 涵盖一定规模、数量的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英联邦组织均涵盖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参与国家。英联邦国家共有52个,分布于非洲、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等区域,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均衡,其中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家;“一带一路”65个沿线国家分别来自东亚及东盟、西亚、南亚、中亚、独联体和中东欧等区域或组织,“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了中国、俄罗斯等国际影响力较高的国家。
如表 1所示:英联邦国家包含约全世界1/4的领土面积和1/3的人口数量,GDP总量仅次于中国,全球GDP占比较高,是国际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未形成明确的国际组织,但在国家分布上已与英联邦组织相当,国家数量、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甚至多于英联邦,在GDP水平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组成的是与英联邦一样具有一定数量的参与国家、覆盖面广泛且拥有丰富资源的区域性整体,甚至比英联邦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表 1 英联邦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Commonwealth countries and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
![]() |
在过去20年中,英联邦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增速达到5%,GDP总量达到10万亿美元。英联邦国家之间可以在贸易、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进行合作,而英联邦的特惠原则也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此外,英联邦组织推行的一系列举措都在进一步团结英联邦国家或地区,例如,英联邦内的发达国家会对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开发援助,英联邦公民可以移民英国并享有某些特权,在教育上可以相互承认成绩和学历。加之英联邦运动会的交流促进,使英联邦组织得以繁荣并持续发展。
“中国一带一路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与122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份政府间合作文件,贸易和投资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64 691.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800亿美元,提供了24.4万个就业岗位,在港口、铁路、公路、电力、航空、通信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有效提升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实现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可见,英联邦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拓宽了区域内国家的合作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效果,对于各自区域的协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2 英联邦运动会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借鉴作用英联邦运动会是维系英联邦各成员国或地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特有的交流合作平台。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致力于通过体育的力量团结英联邦国家或地区及其公民,加深文化交流,推动经贸合作,促进英联邦的整体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各国在体育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广泛[13]。带有“一带一路”色彩的体育赛事相继举办,如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丝绸之路拉力赛等,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展示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双边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契机[14],被视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纽带。
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与英联邦组织在合作目标、国家分布、合作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体育交流也是两者维系区域间国家或地区关系的重要纽带。英联邦运动会作为全球顶尖的区域性体育赛事,对开展“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2.1 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赛事举办机会英联邦运动会为英联邦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展现国家形象、提升经济实力的良好契机。对于马来西亚和印度而言,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为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并提供了提高综合国力的诸多机会。因此,给予具有一定实力的发展中国家赛事举办权,是对这些国家的认可和帮助。
“一带一路”沿线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很多国家尚无承办较大规模体育赛事的能力与经验,无法获得依靠体育赛事带动国家发展的机会。从发展中国家举办英联邦运动会的经历看,部分国家和城市已具备一定的区域性赛事承办能力,而通过办赛可为其带来诸多发展机会。“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可面向更多沿线国家或地区,而非局限于我国本土,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综合实力、有意愿承办赛事的国家和城市,应为其提供举办赛事和展示自身的机会,助力其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获得更多提升综合实力的机会。
2.2.2 设立适宜的运动项目以提高参赛积极性英联邦运动会在运动项目的设立上进行了综合考量,在包含奥运项目的同时,也涵盖了在英联邦范围内较受欢迎的项目,并加入了一些传统特色项目,以此充分调动运动员的参赛热情,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英联邦运动会能够持续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在金砖国家运动会中,比赛项目仅设置了篮球、排球和武术3个大项10个小项,其中我国的优势项目占多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的局面,也打击了一些国家和运动员的参赛积极性。应以英联邦运动会为参考,充分考虑参赛各国的实际情况,在运动项目的设立上选择相关国家民众热衷的项目,并添加一些展现地域特色的传统项目作为正式比赛或表演展示项目,从而保证比赛的顺利开展。
2.2.3 充分发挥媒体在赛事中的助推作用2014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英联邦运动会”。其通过媒体宣传、互动与服务,让更多英联邦民众感受到英联邦运动会的氛围,优化了参与体验,同时也让赛事的影响深入人心,进一步扩大了赛事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金砖国家运动会在举办期间相对缺乏媒体报道和宣传,国内外关注度相对较低,因而赛事影响力与知名度难以提升。“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应汲取金砖国家运动会的教训,同时借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通过媒体助推赛事的成功经验,运用媒体的正面作用扩大“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进而通过体育赛事充分展现“一带一路”倡议交流合作的成果。
2.2.4 推动赛事举办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每届英联邦运动会都发挥着大型体育赛事的巨大辐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举办地的经济发展。从2018年黄金海岸英联邦运动会的实例中可以发现,赛事的举办对于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设施联通”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的交通、电力、网络、物流等设施也是举办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发展旅游业也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且其与体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15]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体育赛事活动也是“一带一路”体育旅游的重点项目。因此,基于英联邦运动会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也应以此为参考,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一带一路”总体建设目标。
2.2.5 高昂的赛事投入将降低赛事的申办意愿高昂的资金投入是英联邦运动会在举办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由此导致许多国家或地区不愿申办英联邦运动会,认为这项赛事的投入远大于赛事遗产带来的收益。申办国家和城市数量的减少也成为英联邦运动会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仍以发展中国家居多,这些国家大多没有承办较大规模赛事的能力,同时无法负担建设体育场馆、运动员村、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因此,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内开展成本预算较高的赛事,将不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响应,不利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
3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构想与策略 3.1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构想 3.1.1 建立“一带一路”体育组织目前,“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开展相对零散,已有学者[16]提出成立“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友好发展国际联盟,使“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走向常态。鉴于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对于开展英联邦体育赛事交流的统筹作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前提是成立“一带一路”体育组织,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进行规划和实施,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和价值观。在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和谐共处,遵守国际体育组织的规定,遵循体育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进行市场运作,实现各沿线国家间的体育交流合作,促进“一带一路”的人文交流。“一带一路”体育组织可由中国牵头成立,吸纳各沿线国家加盟,共同建立一个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体育组织,进而具体规划并实施“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和一系列体育交流活动。
3.1.2 组建“一带一路”体育组织的工作机构为实现“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应组建专职工作机构,制订相关文件与交流制度,执行、协调体育赛事相关事宜,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17]。以我国体育组织及委员会的机构设立为依据,并参考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的组织架构,笔者设计了“一带一路”体育组织的具体工作机构(图 3)。“一带一路”体育组织应设立下属委员会,对应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的执行委员会,作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活动的统筹规划机构。设立附属机构时,可吸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及各沿线国家的体育委员会、体育组织参与,以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活动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委员会以下设立具体的工作部门,推进“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和体育交流活动的具体工作。
![]() |
图 3 “一带一路”体育组织工作机构 Figure 3 Institu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sports organization |
通过投票选举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体育代表组成委员会,致力于推动和维护“一带一路”体育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责任。委员会成员需满足一定条件,鼓励更多国家、不同性别、不同职位的体育工作者共同参与“一带一路”体育组织事务。委员会成员应包括1名主席和若干名副主席,副主席的构成应按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或组织划分,从东亚及东盟、西亚、南亚、中亚、独联体和中东欧等地区或组织分别选出1名,代表“一带一路”所有区域,并具有对相关决策的投票权。同时,参考英联邦运动会执行委员会的成员设置,加入运动员代表、法律顾问、医疗顾问等专业领域的人士或专家,为委员会提供专业的帮助和建议。此外,委员会成员也应满足一定的性别比例要求。
3.1.3 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目前,“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已逐步开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未来应更加重视体育赛事交流并发挥其作用,尤其是举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18]。
“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的参赛运动员必须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未被禁赛或违背兴奋剂条例。在运动项目设立上,可选择国际上较为流行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内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同时,可添加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有的传统体育运动作为表演项目,加深各国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作为“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大型体育赛事,可将举办周期定为每4年1届,并与其他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时间“错开”。“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应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办。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城市及其代表团应提交申请举办运动会的提案;由“一带一路”体育组织的委员会组建评估团队,依次考察候选城市,检查各类设施并进行整合评估,作为选择赛事举办地的重要参考;通过投票,选出票数最高的候选城市作为举办地。尽可能让更多“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同国家或地区有机会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通过投票选出最有能力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的国家和城市,使其成为众望所归的体育盛会。
3.2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策略 3.2.1 构建“多边体育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框架包含多个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特别强调加强双边合作、强化多边合作,发挥包括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等已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目前,“一带一路”框架内尚无体育组织合作机制,上述多边合作机制中也几乎没有体育交流机制。这些多边合作机制几乎是“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局部版”“区域版”,当多个“局部版”“区域版”的“多边体育合作机制”逐渐成熟,“一带一路”体育组织的构建和“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的举办就有了现实可行的基础(图 4)。
![]() |
图 4 “多边体育合作机制”路线 Figure 4 Route of "multilateral sports cooperation mechanism"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民族文化多样,体育运动开展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借鉴英联邦运动会在运动项目设立上的举措和经验,可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内普及性较高、与国际体育运动契合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设为常设运动项目;同时,承办国家可根据本国、本地区的体育项目开展情况增设一些可选运动项目。如金砖国家运动会采取的就是较为普及的三大球运动项目。此外,以武术为载体的国际体育传播活动在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18],可有效带动全面的体育赛事交流。
目前,在中国境内已举办了多项带有“一带一路”色彩的体育赛事,可以其中开展得较为成功的体育赛事为基础,举办一定规模的区域性赛事,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动员和运动队前来参赛。适当把举办地放在其他沿线国家,以获得更多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积极响应,并经过赛事的培育和国际倡导,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赛事获得更多沿线国家的支持和参与。
3.2.3 重视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避免负面国际影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存在较多不可预测的风险[19],尤其是国际体育赛事,除了要面对体育赛事操作层面的观众安全管理、赛事后勤保障、场馆设施安全等风险[20],更要重视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英联邦运动会就曾因对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受到众多英联邦国家的大规模政治抵制,严重影响了英联邦运动会的开展,在国际上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语言、宗教等层面存在明显差异。在“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的实际运作中,应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避免因政治、种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冲突导致参赛国家对赛事的抵制,避免过于本土化,保证“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的正常运行。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误读,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在“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的开展中,应通过体育的积极力量消除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传递“一带一路”倡议“平等、友好、开放”的精神理念,呈现一场友好、和平的体育盛会。
3.2.4 鼓励并支持多国举办“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明确表示,实现民心相通需要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并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体育赛事受到的政治压力相对较小,能够打破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隔阂,使各国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相互交流和了解,带动国家之间的民间交流,进而达到国家之间友好交往的目的。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已经逐步开展,但其中较多赛事仍在中国本土举办,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同时也缺乏类似英联邦运动会的大型体育赛事。鉴于此,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应更多地举办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的体育赛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内举行分站赛、表演赛等,甚至可以帮助有能力、有意愿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沿线国家完善体育场馆、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让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具有承办体育赛事的能力。此举也将为“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的开展打下基础。
4 结束语英联邦运动会作为体育赛事交流的经典案例,为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赛事交流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在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过程中,应将体育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参考英联邦运动会及其联合会的发展经验,以及其维系国家间关系的纽带作用,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体育交流方式,通过建立“一带一路”体育组织与工作机构、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进而使体育赛事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未来,“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应逐步形成完善的交流机制,保证“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长期开展,并对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起到深远、持久的促进作用,最终让体育成为实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强大力量。
作者贡献声明:
王子朴:访谈专家,提出论文选题,设计论文框架,指导、撰写、修改论文;
陈秉信:搜集并核实统计数据,梳理文献,撰写、修改论文;
马家鑫:提供论文修改意见;
刘冬磊:提供论文修改意见。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 2015-03-29(4)
( ![]() |
[2] |
钟秉枢, 刘兰, 张建会. 新时代中国体育外交新使命[J].
体育学研究, 2018, 1(2): 37-44 ( ![]() |
[3] |
赵爱国. 体育交流在国际关系和谐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中国体育体制与政策的路径选择[J].
太平洋学报, 2013, 21(2): 27-34 ( ![]() |
[4] |
梁昊光, 李英杰, 宋佳芸, 等.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体育交流与合作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 31(3): 195-200 ( ![]() |
[5] |
王静. 体育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2(10): 18-21 ( ![]() |
[6] |
王子朴, 朱亚成.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3(4): 390-395 ( ![]() |
[7] |
王子朴, 朱亚成. "一带一路"背景下体育赛事发展的价值、困境与策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 40(7): 1-6 ( ![]() |
[8] |
潘朝文, 程传银. 金砖国家运动会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8(4): 40-44 ( ![]() |
[9] |
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of the 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EB/OL].[2019-08-23]. https://thecgf.com/sites/default/files/2018-03/constitution.pdf
( ![]() |
[10] |
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 Transformation 2022[EB/OL].[2019-08-23]. https://thecgf.com/sites/default/files/2018-03/Transformation-2022_updateJul15_0.pdf
( ![]() |
[11] |
SMITH A, FOX T. From "event-led" to "event-themed" regeneration:The 2002 Commonwealth Games legacy programme[J].
Urban Studies, 2007, 44(5): 1125-1143 ( ![]() |
[12] |
BYRNE C. Relationship of convenience? The diplomatic interplay between the 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 and the Commonwealth Games host city[J].
Sport in Society:Cultures, Commerce, Media, Politics, 2014, 17(9): 1204-1219 ( ![]() |
[13] |
夏岩, 史衍, 赵月霞, 等. "一带一路"国家卓越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 31(4): 336-339 ( ![]() |
[14] |
朱亚成, 王兴怀, 王子朴, 等.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特征、趋势及启示[J].
军事体育学报, 2018, 37(1): 125-128 ( ![]() |
[15] |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旅游局. "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 2017-2020年[EB/OL].[2019-08-23]. 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jggg/18658.htm
( ![]() |
[16] |
朱亚成, 王子朴.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机遇、挑战与方向[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8, 34(2): 22-30 ( ![]() |
[17] |
王子朴, 刘冬磊, 陈秉信. 构建"一带一路"国家体育赛事交流机制的理论探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9, 42(8): 76-88 ( ![]() |
[18] |
王子朴. "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J].
体育教学, 2019, 39(4): 1 ( ![]() |
[19] |
张现成, 李成菊, 樊浩, 等.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的社会问题、成因及对策[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 27(4): 364-366 ( ![]() |
[20] |
张森, 王家宏.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问题识别[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 29(2): 105-1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