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9, Vol. 43 Issue (1): 86-92  DOI: 10.16099/j.sus.2019.01.013
0

引用本文 

黎涌明, 王然, 刘阳, 韩甲, 王茹, 吴雪萍.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针对国内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络问卷调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9, 43(1): 86-92. DOI: 10.16099/j.sus.2019.01.013.
LI Yongming, WANG Ran, LIU Yang, HAN Jia, WANG Ru, WU Xueping. 2019 China Fitness Trends—An Online Survey for Fitness Professionals in China[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19, 43(1): 86-92. DOI: 10.16099/j.sus.2019.01.013.

第一作者简介

黎涌明(1985-), 男, 湖南汨罗人,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Tel.:(021)65507995, E-mail:liyongming@sus.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8-11-01
修回日期: 2018-12-12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针对国内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络问卷调查
黎涌明 1, 王然 1, 刘阳 1, 韩甲 2, 王茹 2, 吴雪萍 1     
1.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2. 上海体育学院 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摘要: 对国内教育、训练、商业、社区、医疗等领域的健身从业人士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得出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存在力量训练、减重运动、私人训练、团体训练、健身工作室、青少年体育、瑜伽等19个健身趋势,与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存在9个共同项与11个不同项;力量训练、减重运动、自重训练、私人训练、团体训练、瑜伽、户外活动在中国可能是相对稳健的健身趋势,可为国内健身行业在课程开发/设置、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健身趋势    全球健身趋势    健身行业    网络问卷    力量训练    
2019 China Fitness Trends—An Online Survey for Fitness Professionals in China
LI Yongming1, WANG Ran1, LIU Yang1, HAN Jia2, WANG Ru2, WU Xueping1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School of Sport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conducted the online survey of fitness professionals in education, training, commercial, community, clinical, and corporate field, trying to predict the fitness trends in China in the coming year.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hina fitness trends in 2019 are strength training, exercise for weight loss, personal training, group training, boutique fitness studios, youth sport, yoga, core training, pregnancy/post-natal classes, barbell training, dance-based work-outs, mobility/myofascial devices, boxing/kick-boxing and martial arts, body weight training,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walking/running/jogging clubs, Pilates, small group personal training, square dancing, and outdoor activities.There are similarities (9 identical trends) and differences (11 different trends) between the 2019 China and worldwide fitness trends.Strength training, exercise for weight loss, personal training, group training, yoga, and outdoor activities seem to be relatively stable and robust trends in China.The 2019 China fitness trend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national fitness industry in fitness programming, device developing, and professionals cultivating, etc.
Keywords: China fitness trend    global fitness trend    fitness industry    online survey    strength training    

全球健身趋势(Worldwide Fitness Trends)是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发布的一项全球性健身行业调查报告。该报告旨在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询问教育、训练、商业、社区、医疗和企业环境下的健身从业人士, 预测未来1年全球的健身趋势。该调查由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Walter Thompson教授牵头, 由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组织实施。自2006年起, 全球健身趋势已连续发布12年[1-12], 并逐渐成为全球健身行业的重要风向标。各国健身行业每年在参照此健身趋势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国情调整各自在课程设置、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策略。

作为一项全球性健身趋势调查, ACSM的全球健身趋势调查在2006—2017年并未覆盖中国大陆地区。为了加强全球健身趋势调查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上海体育学院于2017年与ACSM签署合作协议, 联合开展中国范围内的健身趋势调查, 第1次调查结果(2018中国健身趋势)于2017年12月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发布。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健身趋势和全球健身趋势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 国内健身行业在参照全球健身趋势的同时, 需要专门针对本土健身行业持续开展健身趋势调查[13]。为此, 本文在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网络调查平台面向国内健身行业的从业人员开展了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 旨在为2019年国内健身行业的课程设置、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延续了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的研究方法[13], 在翻译ACSM全球健身趋势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健身行业的现状增加了11个待选健身趋势, 形成了由50个待选健身趋势组成的调查问卷, 并面向国内健身行业的从业人员运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https://www.wjx.cn)于2018年7月1日—8月31日开展了在线调查。问卷填写人员根据自身对我国健身行业的了解, 对50个待选健身趋势在未来1年(2019年)的热度进行1~10的10级评分(1为非常不热门, 10为非常热门)。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国内健身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调查过程中, 课题组主要通过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健与美》杂志、上海健身健美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5家机构的官方网站和(或)微信公众号对问卷填写网络链接进行宣传。所有接触问卷填写链接的人员都可以打开链接进行问卷填写。调查问卷对问卷填写者的性别、年龄、地域、职业、工作地点和类型、在健身行业从业年限、所执行业认证类型等信息进行调查。本调查是一项无酬劳网络调查, 但为了鼓励更多健身从业人员参与调查, 本调查在问卷填写最后设置了在线随机抽奖, 中奖率为2.1%, 获奖人员可以获得50~200元不等的国内某购物网站的购物劵。

本次调查的问卷由调查介绍、50个待选健身趋势、问卷填写者基本信息3部分组成。50个待选健身趋势由39个“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问卷”中的待选健身趋势和11个“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问卷”新增待选健身趋势组成。为了确定11个新增待选健身趋势, 课题组成员首先推荐和汇总了19个选项, 然后由课题组遴选的20名国内健身行业的专家对课题组推荐和汇总的19个选项进行投票, 根据票数排名最终确定了11个新增待选健身趋势, 并将这11个新增待选健身趋势随机逐一插入每4个全球版问卷待选健身趋势后(第39个全球版问卷待选健身趋势后为剩余2个新增待选健身趋势)。此外, 本次调查问卷还增加了“拟投资健身趋势(50选3)”和“对拟投资健身趋势投资额度比例分配”这2个问题。

在线填写结束后, 从问卷调查平台上导出原始填写数据, 运用EXCEL对所有问卷填写者在每个待选健身趋势的热度评分进行平均值计算, 之后对50个待选健身趋势的平均值进行降序排列, 最终将排名前20的待选健身趋势确定为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本次调查的其他结果由问卷调查平台自动计算获得。

2 调查结果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排名见表 1, 其中9个健身趋势(减重运动、私人训练、团体训练、瑜伽、柔韧性和灵活性滚轴/筒、自重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团体私人训练、户外活动)与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相同, 10个健身趋势(力量训练、减重运动、私人训练、团体训练、健身工作室、青少年体育、瑜伽、核心训练、自重训练、户外活动)与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相同。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中新出现的健身趋势有10项(孕妇/产后班、杠铃训练、舞蹈健身、柔韧性和灵活性滚轴/筒、拳击/跆拳道和综合格斗、高强度间歇训练、步行/跑步/慢跑俱乐部、普拉提、团体私人训练、广场舞)。

表 1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及其与2019年全球、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对比 Table 1 2019 Fitness Trends in China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2019 Worldwide Fitness Trends and 2018 Fitness Trends in China

落选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的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有10项(可穿戴设备、体医结合、认证健身专业人士、健步走、健身专业人士的许可、手机运动APP、青少年儿童肥胖治疗和预防运动、运动营养指导、健身会所、健身结果测量)。此外,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排名第1的力量训练并不是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原因为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问卷中并未设立该待选项), 而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排名第1的可穿戴设备并未进入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排名为第23)。

在问卷调查的2个月内, 问卷调查系统数据显示, 共有8 154人访问了问卷, 其中1 459人完成了问卷填写(填写完成率17.9%)。基本特征为:男女问卷填写者分别占70.3%和29.7%, 问卷填写者年龄以22~34岁为主(69.4%, 图 1), 在地域上以北、上、广三地为主(42.5%, 图 2), 在职业上以私人健身教练员(全职和兼职)为主(52.2%, 图 3), 在工作地点上以商业健身中心为主(54.3%, 图 4), 在健身/健康行业从业年限上以0~3年为主(58.1%, 图 5), 在所执行业认证上以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为主(33.6%, 图 6)。

图 1 问卷填写者年龄分布 Figure 1 Age distribution of survey responders
图 2 问卷填写者地域分布 Figure 2 Province distribution of survey responders
图 3 问卷填写者职业分布 Figure 3 Occupation distribution of survey responders
图 4 问卷填写者工作场所类型分布 Figure 4 Worksite distribution of survey responders
图 5 问卷填写者在健身/健康行业从业年限分布 Figure 5 Working experience in fitness field of survey responders
图 6 问卷填写者所执行业认证类型分布 Figure 6 Certification distribution of survey responders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中只有11项成为健身投资趋势, 这11项健身趋势分别是减重运动、私人训练、团体训练、健身工作室、青少年体育、孕妇/产后班、拳击/跆拳道和综合格斗、自重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普拉提、团体私人训练(表 2)。

表 2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及投资健身趋势 Table 2 2019 Fitness and investment trends in China
3 分析与讨论 3.1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分析

(1) 力量训练。是指以保持/提高肌力和/或塑造体型为目的, 使用自身体重、自由负重类或固定轨迹类训练器械进行的一类训练。在前12年(2007—2018年)的全球健身趋势中[1-12], 力量训练都位列前10, 且11次位列前5(2008—2018年), 并在2010— 2013年4年期间高居前3。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问卷制作过程中, 研究人员认为“力量训练”这一描述过于宽泛, 将这一待选健身趋势从问卷中删除。鉴于力量训练高居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排名榜首[13], 本次调查仍然将其列入11个新增待选健身趋势。力量训练再次位居榜首, 表明其在我国可能是一个稳定而强健的健身趋势。

(2) 减重运动。是指将所有减重课程与一个合理的运动课程进行整合的健身方法。减重运动在2011—2017年全球健身趋势中排名前10[1, 2, 4, 9-12], 并在2012—2014年连续3年高居前3。在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中减重运动排名第19[13], 这次跃居第2表明, 其在2019年更被健身行业的从业人员看好。

(3) 私人训练。指教练员和客户1对1地制订训练计划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目标。私人训练在历届全球健身趋势排名中都位列前10[1-12, 14], 并在2008—2011年位列前5。私人训练从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排名的第17[13]上升到2019年的第3。结合全球和中国健身趋势可以发现, 私人训练历年来都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健身趋势。

(4) 团体训练。是通过专门设计的多人团体训练(>5名练习者, 亦可是团体形式的私人训练)教授、带领和激励练习者。团体训练只在2017—2019年进入全球健身趋势前10[3, 12, 14], 但在2018和2019年都高居第2, 其在中国健身趋势中由2018年的第7[13]上升到2019年的第4, 这表明团体训练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健身行业的热门趋势。

(5) 健身工作室。通常是指关注于团体运动和1~2个健身课程的小型健身房。健身工作室在过去13年的全球健身趋势中并未进入排名前20[1-12, 14], 但在2018和2019年连续2年进入中国健身趋势, 并由2018年的第11上升到2019年的第5[13]。这表明我国健身行业与全球健身行业存在差异, 国外健身行业的发展现状似乎不利于健身工作室的开展, 而国内健身行业在付费健身需求相对较小和国家鼓励“万众创业”的背景下, 开设运营成本低的健身工作室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6) 青少年体育。是青少年人群以某种体育项目的技能学习为载体, 以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健身运动。青少年体育为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问卷的新增选项。前13年的全球健身趋势中与青少年有关的健身趋势为儿童与肥胖(2007—2013年[5-11])或青少年儿童肥胖治疗和预防运动(2014和2015年[1, 2]), 但该健身趋势自2007年的排名第1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排名第17, 并在之后退出排名前20。尽管2019年排名小幅下降[14], 但青少年体育在2018[13]和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中都位列前10, 这表明在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下降和肥胖率升高的背景下, 青少年体育是一个稳健的中国特色健身趋势。

(7) 瑜伽。涉及多种不同的形式, 包括爆发力瑜伽、瑜伽拉堤、热环境瑜伽等。除2007、2009年外, 瑜伽都是历届全球健身趋势[1-12, 14], 并且自2014起其排名一直位列前10。在2年的中国健身趋势中, 瑜伽都位列其中, 排名由2018年的第14[13]上升至2019年的第7。综合来看, 瑜伽在全球健身行业和国内健身行业都是一个相对稳健的健身趋势。

(8) 核心训练。是加强腹部和背部稳定肌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核心训练在2007—2010年全球健身趋势中都位居第5[5-8], 但这一健身趋势的排名在此后逐渐下降, 2010年其排名首次跌入10名之后行列[9], 并在近3年来跌入19名之后[3, 12, 14]。核心训练在2018[13]和2019年分别位居中国健身趋势排名第6和第8。如果国内健身趋势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相比于全球健身趋势), 那么核心训练在未来的热度可能会下降。

(9) 孕妇/产后班。是指专门针对孕妇和/或产后妇女这一特殊群体所设计的健身类课程。孕妇/产后班在过去13年内从未成为全球健身趋势[1-12, 14], 2019年研究人员甚至将其从全球健身趋势调查问卷中删除。孕妇/产后班并没有成为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13], 但在2019年跻身前10, 这一现象是否与目前国内的“二胎”政策有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0) 杠铃训练。是指使用杠铃这种训练器材, 并从每个练习的正确动作开始, 循序渐进地增加阻力的训练。杠铃训练不是2018年的中国健身趋势[13]和全球健身趋势[3], 也不是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14], 此次进入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值得继续关注。

(11) 舞蹈健身。是使用编排好的舞蹈(如交谊舞、嘻哈、尊巴和拉丁等)作为基础的一种运动方式。舞蹈健身曾是2012、2013年全球健身趋势[10-11], 其余各年并不是全球健身趋势, 其在国内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健身趋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2) 柔韧性和灵活性滚轴/筒。是用于按摩、放松肌肉紧张和痉挛、增加血液循环、缓解肌肉不适、协助恢复正常活动的滚轴、筋膜放松器和板机点放松器等器材。柔韧性和灵活性滚轴/筒自2016年起成为历年全球健身趋势(排名第14~20)[3-4, 12, 14]。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中并没有柔韧性和灵活性滚轴/筒[13]

(13) 拳击/跆拳道和综合格斗。是使用双手和双脚击打沙袋的一种运动方式, 其可作为一种高强度间歇训练。拳击/跆拳道和综合格斗此前并未出现在历年全球健身趋势和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中[13], 其是否真正属于中国健身趋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4) 自重训练。是以体质量作为训练阻力、非稳定、多平面动作的一类训练。自重训练自2013年进入全球健身趋势以来, 一直稳居排名榜前5[1-4, 11-12, 14], 其在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中排名第4[13], 但此次排名降为第14。

(15) 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指包括短时高强度运动(> 90%最大强度)和短时间歇的一类运动方式。其自2014年起一直稳居全球健身趋势排名的前3[1-4, 12, 14]。2018年高强度间歇训练并未进入中国健身趋势(排名第39)[13]。此次排名上升可能与国内健身人群运动水平整体提升有关。

(16) 步行/跑步/慢跑俱乐部。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集合进行步行或跑步运动的健身组织形式。步行/跑步/慢跑俱乐部在前13年从未进入全球健身趋势[1-12, 14], 也未成为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13]

(17) 普拉提。是一种通过全身参与, 发展身体核心部位(即腹部、背部、髋部和改善柔韧和姿态的练习。普拉提曾是2008—2010年的全球健身趋势[6-8], 但在其他时间并不是全球健身趋势[1-5, 9-12, 14], 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中也没有普拉提[13]

(18) 团体私人训练。是介于严格的1对1训练和团体训练之间的一种小群体(2人或更多)训练。团体私人训练在过去13年中是历年全球健身趋势[1-12, 14], 2018年全球健身趋势中其没有进入前20[13]

(19) 广场舞。是指在广场和空旷场地(大小不限)进行, 且往往有音乐伴奏的, 男女老少皆宜的舞蹈性运动。广场舞是2018和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问卷的新增待选项, 但其并未进入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13]

(20) 户外活动。是指健身从业人员为客户组织的户外活动, 包括团体性远足、骑行等活动。户外活动自2012年起成为历年全球健身趋势(排名>12)[1-4, 10-12, 14], 在中国健身趋势排名中由2018年的第5[13]跌为2019年的第20。

3.2 中国和全球健身趋势比较

(1) 中国健身趋势与全球健身趋势的一致性。我国作为全球健身市场的一部分, 在健身趋势上与全球市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与全球健身趋势拥有9个相同项(减重运动、私人训练、团体训练、瑜伽、柔韧性和灵活性滚轴/筒、自重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团体私人训练、户外活动), 在相同项的数量上与2018年相似(2018年中国和全球相同项数量为11个, 分别为力量训练、可穿戴设备、自重训练、户外活动、核心训练、团体训练、认证健身专业人士、健身专业人士的许可、瑜伽、私人训练、减重运动)。同时出现在2018和2019年全球和中国健身趋势中的有减重运动、自重训练、私人训练、团体训练、瑜伽、户外活动。这6项中, 减重运动可能与目前国内外肥胖和超重的流行有关, 自重训练可能与该健身方法不受场地器材限制有关, 私人训练(1对1)和团体训练(1对>5)几乎涵盖了健身环境下所有的组织形式, 瑜伽可能与其受女性健身者的青睐有关, 户外活动可能与当前久坐流行户外活动较少有关。此外, 由于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问卷中删除了力量训练, 导致力量训练从2019年全球健身趋势中消失, 但笔者认为力量训练仍然是国内外健身市场的一个共性趋势。

(2) 中国健身趋势与全球健身趋势的差异性。我国在健身需求和健身行业发展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健身趋势与全球健身趋势存在一定差异, 且这种差异主要由我国健身市场和健身行业发展的不成熟有关, 一些健身趋势在我国的出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包括近年来的一些全球健身趋势并未出现在中国健身趋势中(如老年人健身课程、认证健身专业人士、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出院后干预、健康指导), 前几年的一些全球健身趋势开始缓慢出现在中国健身趋势中(如高强调间歇训练), 曾经一度火热但逐渐消失的全球健身趋势近年来成为中国健身趋势(如青少年体育)。这些滞后健身趋势未来在中国健身市场的出现, 还有待行业规范的制定、行业人员从业水平的提升、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配套以及健身人群自身健身水平的提升等[15]

(3) 中国健身趋势与投资热门健身趋势。鉴于一个健身趋势不一定是一个容易盈利或利润高的健身趋势, 本次调查在全球健身趋势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增加了“假如您作为投资人, 将对3个健身趋势进行投资, 请遴选3个健身趋势”。结果表明, 健身趋势与拟投资的健身趋势存在一定差别, 二者相同的健身趋势有11项(减重运动、私人训练、团体训练、健身工作室、青少年体育、孕妇/产后班、拳击/跆拳道和综合格斗、自重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普拉提、团体私人训练), 属于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但未进入投资排名前20的健身趋势有9项(力量训练、瑜伽、核心训练、杠铃训练、舞蹈健身、柔韧性和灵活性滚轴/筒、步行/跑步/慢跑俱乐部、广场舞、户外活动), 进入投资排名前20但未进入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的有9项(运动即良医、体医结合、青少年儿童肥胖治疗和预防运动、运动营养指导、智能监控、功能性健身、可穿戴设备、老年人健身计划、虚拟/在线训练)。导致中国健身趋势与投资健身趋势间差异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4 研究改进与不足

针对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存在的不足(来自商业、社区和企业层面的问卷较少[13]),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增加了4家支持机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健与美》杂志、上海健身健美协会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 经由这4家支持机构宣传获得的问卷量为306份(20.9%), 且这些问卷中来自商业健身中心、社区健身/康乐中心和运动队的问卷数为243份(79.4%)。此外,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的问卷访问量和回收量较2018年增加了3 117次(61%)和417份(40%)。增加调查支持机构较好地弥补了2018年健身趋势调查的不足, 未来调查可考虑进一步增加支持机构。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仍存在几点不足:①本调查的问卷填写者在年龄和地域等方面呈现年轻化和沿海化, 但这可能是目前国内健身行业现状的反映; ②本调查问卷所设的50个待选健身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如力量训练与杠铃训练), 但在调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保持与全球健身趋势调查的一致性和兼顾我国健身市场的特殊性; ③本调查在问卷访问量和回收量, 以及问卷来源丰富性方面还有待继续努力, 以进一步提高本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5 结论

(1)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为力量训练、减重运动、私人训练、团体训练、健身工作室、青少年体育、瑜伽、核心训练、孕妇/产后班、杠铃训练、舞蹈健身、柔韧性和灵活性滚轴/筒、拳击/跆拳道和综合格斗、自重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步行/跑步/慢跑俱乐部、普拉提、团体私人训练、广场舞、户外活动。

(2) 2019中国健身趋势和全球健身趋势存在共性和差异性, 二者共有9个相同项, 中国特有的健身趋势有11项。

(3) 综合考虑2019和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结果, 力量训练、减重运动、自重训练、私人训练、团体训练、瑜伽和户外活动在中国似乎是相对稳健的健身趋势, 其中减重训练、私人训练、团体训练和自重训练更有可能成为投资的健身趋势。

致谢   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得到了ACSM和上海体育学院的支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健与美》杂志、上海健身健美协会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协助本调查扩散了网络问卷。20名国内健身行业的专家协助确定了问卷中的11个待选健身趋势。Walter Thompson、陈佩杰、冯连世和朱为模4名专家对本次调查进行了点评。对这些给予支持的机构和专家一并致以感谢!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W R. Now trending: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4[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13, 17(6): 10-20 (0)
[2]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5:What's driving the market[J]. ACSM's Health Fitness Jomal, 2014, 18(6): 8-17 (0)
[3]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8:The crep edition[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17, 21(6): 10-19 (0)
[4]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6:10th anniversary edition[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15, 19(6): 9-18 (0)
[5]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reveals fitness trends for 2007[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06, 10(6): 8-14 (0)
[6]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reveals fitness trends for 2008[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07, 11(6): 7-13 (0)
[7]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reveals fitness trends for 2009[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08, 12(6): 7-14 (0)
[8]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reveals fitness trend for 2010[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09, 13(6): 9-16 (0)
[9]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1[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10, 14(6): 8-17 (0)
[10]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2[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11, 15(6): 9-18 (0)
[11]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3[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12, 16(6): 8-17 (0)
[12]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7[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16, 20(6): 8-17 (0)
[13]
黎涌明, 韩甲, 刘阳, 等. 2018年中国健身趋势:针对国内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络问卷调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 42(1): 41-46 (0)
[14]
THOMPSON W R. Worldwide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 for 2019[J].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018, 22(6): 10-17 (0)
[15]
黎涌明, 繆律, 尹晓峰, 等. 我国体能训练亟待行业建设[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4): 39-40 DOI:10.3969/j.issn.1006-8732.2017.04.0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