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 Vol. 40 Issue (1): 90-94  DOI: 10.16099/j.sus.2016.01.015
0

引用本文 

曹蓓娟, 吴雪萍, 王荟媛 . 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 40(1): 90-94. DOI: 10.16099/j.sus.2016.01.015.
CAO Beijuan, WU Xueping, WANG Huiyuan . [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16, 40(1): 90-94. DOI: 10.16099/j.sus.2016.01.015. .

基金项目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文科重点项目(14ZS132)

第一作者简介

曹蓓娟(1958-), 女, 上海人,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Tel.:13901912778, E-mail:jjuanc@163.com

通信作者简介

吴雪萍(1972-), 女, 广东东莞人,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21)51253152, E-mail:wuxueping@sus.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5-09-28
修回日期: 2015-11-02
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曹蓓娟1, 吴雪萍2, 王荟媛3     
1.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上海 200438 ;
2. 上海体育学院 科研处 上海 200438 ;
3. 上海电机学院 体育教学部 上海 201306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 运用《身体自尊量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操舞类项目是基于大体操概念下, 以集体性、娱乐性、表演性为主要表现形式, 以强健身心为主要目的, 以体操、舞蹈、武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项目群; 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各项维度的干预效果非常显著, 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操舞类项目    女大学生    身体自尊    
Influence of Aerobic Dance Events on the Physical Self-esteem of College Girls
CAO Beijuan1, WU Xueping2, WANG Huiyuan3     
1. School of Leisure Sports and Ar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
2. Research Depart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
3.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based on Physical Self-esteem Evaluation Scale, adopt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experiment to analyze the physical self-esteem of college girls.It indicates that aerobic dance, which belongs to general gymnastics, is a sport event.It mainly consists of the movements of gymnastics, dance and wushu, featuring with entertainment and performance in a group, with the aim of strengthening body and mind.The aerobic dance event presents a significant intervention effects and show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promotion of physical self-esteem among college girls.
Key words: aerobic dance event    college girl    physical self-esteem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开展, 在学校教育、社区娱乐、企业文化中, 操舞类项目已成为民众进行健身、社交的首选内容之一;女大学生更是对此项目情有独钟。在现代社会倡导男女平等的大环境中, 由于受女性先天生理、心理特征的限制, 大多数女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感到压力较大;她们除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才能外, 还对自己的身型、外貌、行为举止更加关注。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 健康身体和优美姿态不仅能为女大学生赢得机会, 也能使女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竞争时树立良好的心态。

1 相关文献综述

身体自尊(body-esteem)是整体自尊(global self-esteems)下的一个具体领域自尊。它是指“个体按自己的评价, 对自我身体不同部位(或方面), 如身体能力及身体外貌所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感”[1], 也是预测个体情感与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 是个体对自身特点、个性、行为和社会身份的评价与情感反应[2]。目前我国对身体自尊领域的研究大致包括:局部自尊与整体自尊的相关性; 性别差异对身体自尊的影响[3-4]; 专业背景对身体自尊的构建; 体育锻炼对构建身体自尊的影响[5]; 不同运动能力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等。存在的问题是: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少; 纵向研究比横向研究少; 运动项目对身体自尊的干预和影响机制的研究更少[6-8]

在总结和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将操舞类项目定义为:基于大体操概念下, 以集体性、娱乐性、表演性为主要表现形式, 以强健身心为主要目的, 以体操、舞蹈、武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一个项目群(图 1)。

图 1 操舞类项目 Figure 1 Aerobic dance events

运动心理学常用自尊作为锻炼之后心理效益的假设, 预测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体育锻炼时间、频率、负荷和强度是影响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9-10]。在此基础上, 本文采用经检验的《身体自尊量表》, 拟从体育教育视角出发, 就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关假设:①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提升身体自尊感具有特殊影响;②其他体育项目与操舞类项目对形成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感具有差异; ③不同项目在身体自尊的各个维度上表现具有差异。通过实验采集数据, 对以上假设进行分析论证, 从而探究何种体育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更大; 对提高女大学生群体的身体自尊水平更具有针对性; 同时也为今后制订更科学的身体自尊干预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依据项群理论, 将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艺术体操作为操舞类项目; 将同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隔网对抗项目的网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作为隔网类项目。实验对象包括复旦大学健美操班和网球班各23人、东华大学瑜伽班和乒乓球班各23人、上海大学体育舞蹈班和羽毛球班各23人、杉达学院艺术体操班和排球班各23人, 共计184人, 均为2014级大一女生。其中92名操舞类项目学生为实验班, 92名隔网类项目学生为对照班。

2.2 变量及测量量表

刺激变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①探索操舞类项目的特征及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可能产生的影响; ②探索隔网类项目的特征及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与操舞类项目可能存在差异; ③不同体育项目在身体自尊5个维度上可能存在差异。采用Fox编制, 徐霞和姚家新修订的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11], 以“身体自我价值感”为主量表, 以“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为次量表。该量表采取的是“认定”或“否定”两级选项, 如:“身体自我价值感”认定性操作指标为“我对自己的身体方面感到信心十足”; 否定性操作指标“我对自己的身体方面并不感到非常自信”, 可选择“有些符合我”或“完全符合我”。

2.3 实验控制

选取大学一年级女生为实验对象, 身心机能基本无差异。实验均为32学时/学期, 1次/周, 90 min/课; 运动负荷控制在有氧运动心率(120~160次/min); 2班教学内容完全不同, 均由相关专项教师授课。分别于学期初、末对实验对象随堂发放《身体自尊量表》184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2.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对实验前后的干预效应、项目效应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结果与分析 3.1 操舞类与隔网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实验前后操舞类和隔网类女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得分如图 2所示。

图 2 操舞类和隔网类运动前后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各维度对比 Figure 2 Comparison of college girls' physical self-esteem dimensions before and after aerobic dance events and netted sports event exercise

采用2×2混合双因素方差分析, 以不同运动类别(操舞类、隔网类)为组间因素, 以测试时间(前测、后测)为组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自我价值感的组内差异显著, F(1, 182)=71.63, P < 0.01;组间差异显著, F(1, 182)=17.28, P < 0.01;交互作用显著, F(1, 182)=17.43, P < 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 操舞类和隔网类被试在前测中无显著性差异, F(1, 182)=0.04, P=0.84;在后测中, 操舞类组显著高于隔网类组, F(1, 182)=26.43, P < 0.01。

在运动能力方面, 组内差异显著, F(1, 182)=86.47, P < 0.01;组间差异显著, F(1, 182)=4.93, P=0.03;交互作用显著, F(1, 182)=7.02, P < 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 操舞类和隔网类被试在前测中无显著性差异, F(1, 182)=0.04, P=0.85;在后测中, 操舞类显著高于隔网类, F(1, 182)=9.47, P < 0.01。

在身体状况方面, 组内差异显著, F(1, 182)=70.45, P < 0.01;组间差异显著, F(1, 182)=4.89, P=0.03;交互作用显著, F(1, 182)=8.44, P < 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 操舞类和隔网类被试在前测中无显著性差异, F(1, 182)=0.04, P=0.85;在后测中, 操舞类组显著高于隔网类, F(1, 182)=9.47, P < 0.01。

在身体吸引力方面, 组内差异显著, F(1, 182)=76.54, P < 0.01;组间差异显著, F(1, 182)=10.28, P < 0.01;交互作用显著, F(1, 182)=15.59, P < 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 操舞类和隔网类被试在前测中无显著差异, F(1, 182)=0.06, P=0.80;在后测中, 操舞类显著高于隔网类, F(1, 182)=20.34, P < 0.01。

在身体素质方面, 组内差异显著, F(1, 182)=51.66, P < 0.01;组间差异不显著, F(1, 182)=0.15, P=0.69;交互作用不显著, F(1, 182)=0.03, P=0.86。这些结果表明, 尽管操舞类与隔网类运动均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 但操舞类的作用更加明显。

3.2 不同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表 1显示的是操舞类4个项目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自我评价得分。为探讨不同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2×4的混合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实验干预效应及不同操舞类运动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在身体自尊的5个维度上, 4种操舞类运动项目实验前后的练习效应均非常显著; 不同运动方式的组间效应在“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这2个维度上有显著性, 在其他3个维度上无显著性; 交互作用在各个维度上均不显著。多重比较显示, 在“身体吸引力”维度上, 健美操组和瑜伽组要高于体育舞蹈组; 在“身体素质”维度上, 健美操组显著高于瑜伽、体育舞蹈以及艺术体操组。可见, 4种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总体上有较一致的显著影响, 提升了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 在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健美操和瑜伽运动比其他项目有更明显的提升身体自尊水平的效果。

表 1 不同操舞类运动前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 Table 1 College girls' physical self-esteem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different aerobic dance events exercise
4 讨论 4.1 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感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操舞类项目练习在促进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虽然在前人研究成果中曾经阐明局部自尊与整体自尊具有相关性; 性别、专业、体育锻炼等对构建身体自尊均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成果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吻合度,但本研究以广受女大学生青睐的操舞类项目为切入点, 依据项群理论,对身体自尊各维度进行纵向比较。操舞类项目主要包括三大运动项目, 即体操、舞蹈和武术。追溯渊源, 这三大项目属于同源——舞蹈, 发展过程中依据各自的功能分类, 形成异流[12]。纵观这些项目的脉流, 至今还能看到相同元素的痕迹,如:均以节奏和旋律为中心, 音乐是项目的灵魂; 均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 但内容相对丰富的项目; 同属表演性和竞技性项目, 且均设有集体和个人内容。这些元素与身体自尊5个维度指标高度契合, 互为适应。

4.2 隔网类与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感影响的差异

任何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练习意义。隔网类项目与操舞类项目由于其自身练习意义不同, 练习的侧重点和效果存在差异,对青春敏感期女性——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身体自尊感的影响也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操舞类和隔网类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各个维度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 除了“身体素质”维度, 操舞类运动对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的影响比隔网类项目更显著。笔者认为:隔网类项目属于对抗性项目, 它是运动双方的智力角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隔网类项目在练习中除了掌握技术以外, 更注重战术观念的培养和运用。长期练习隔网类项目, 除了对练习者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具有一定影响外, 更多的是培养练习者机敏的思维能力和果敢精神。操舞类项目是一项表演性项目, 练习重点为超越自我、取悦观众;因此, 练习者对自身身体的空间和方位非常敏感, 控制能力也非常强。身体自尊的4个维度指标对操舞类项目而言更具有针对性。

4.3 操舞类项目提升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内在原因 4.3.1 音乐特征

音乐是操舞类项目的灵魂, 练习者需要根据音乐主题表现情绪及情感。女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2岁, 情感发育相对比较成熟, 自身对内在情感的表达、外在形体的追求有极大的需求。选择音乐时, 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喜好程度, 选择成套动作配乐。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旋律陶冶情操, 在音乐的启发下舞动身体, 抒发情感, 同时感受自己的体态美、心灵美, 培养审美能力, 从而刺激“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指标, 提高对自己身体的认同感。

4.3.2 表演性特征

操舞类项目是一项无论台上、台下都需要带有表演感完成动作的项目。相比较隔网类运动, 它对技术规格要求较高。表演者必须具备“举手投足皆造型、抬眉亮相皆生动”的能力。长期高规格的技术练习, 对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各维度都有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健美操和瑜伽对“身体吸引力”维度影响效果非常显著; 健美操对“身体素质”维度具有高度影响。因为体育舞蹈和艺术体操具备较多的竞技成分, 在身体自尊的某些维度的促进效果上相对较差。

4.3.3 集体性特征

在全民健身运动中, 操舞类多以集体性形式呈现。队与队、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开放式关系。无论表演或练习, 在音乐伴奏下,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造型的配合、队形的流动等都需要集体中每位同伴的精确到位。表演以集体合作、娱乐开心、健心健体为目的。在开放式的集体中, 理解、鼓励、支持、帮助、协调、配合等要素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人际间合作, 可以改善“身体状况”、增进“身体吸引力”、提升“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当低水平具体领域自尊水平发生变化时, 高水平整体自尊水平也会发生改变[13]。正是操舞类项目促进身体自尊各维度水平的提高, 带动了身体自尊整体水平的提高[14-15]

4.3.4 健身性特征

操舞类项目是一门内外兼修的项目。它在塑造练习者外型的同时, 也提升其内在的精神品质。健美操的各种低、高冲击步法及组合, 经过反复练习, 不但消耗了腿部多余脂肪, 且增强了下肢肌肉力量, 使练习者腿部肌肉形态得到健康匀称的发展。尽管本研究尚未对操舞类练习者身体自尊水平做长期的跟踪, 但从健身的角度看, 操舞类项目可能改善练习者的“运动能力”感, 同时促进她们对自身“身体吸引力”的认同, 进而带动“身体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在健身锻炼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上, 有研究表明:在锻炼效果上, 华尔兹也同样具有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作用。因此, 操舞类运动通过健身活动, 提升了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隔网类运动同样具有健身和提升身体自尊水平的作用, 但由于缺乏塑造外型和内外兼修的功能, 对于女大学生来说, 其效果不及操舞类运动。相比较隔网类项目的对抗特征, 无论是练习环境还是练习气氛, 操舞类项目都显得更温馨和谐, 更符合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4.3.5 动作丰富性特征

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人才审视和评价也从原来的“内修”选择逐渐过渡并倾向于“内外兼修”的综合评价。操舞类项目正是这样一项兼具内涵和外延功能的体育项目, 尤其对女大学生的内外兼修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解音乐的背景、风格、节奏、旋律, 学习图案、造型、线条、色感等, 无论平面设计, 还是空间布局, 都需要深厚的人文知识作为支撑。体态、体形的匀称, 仪表、仪容的端庄, 气质、神韵的高贵, 这些外形美的要素多可以通过操舞类项目的练习加以实现, 而这些外形美的要素符合当今社会对女性的审美取向。长期从事操舞类项目练习, 会增强练习者身体各个部位, 乃至细小部位的方位感和控制感, 使练习者时时处处都会下意识地展示自己的身体魅力, 从而提升身体自尊感。另外, 从动作结构分析, 操舞类项目通常包括低、中、高空间的平移、转动、翻动动作,虽然动作丰富多样, 但结构相对简单, 更易学习和掌握。如:操舞中的手臂动作多为前举、侧举、上举或斜举, 内容多, 但结构相对简单, 容易掌握并规范地完成。正是因为操舞类项目本身具有的丰富性、娱乐性、简单易学的优势, 对建立学习者的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感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操舞类还是隔网类运动项目, 对练习者而言, 均起到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健康水平、修身养心的作用。然而, 就每个体育项目的练习意义而言, 操舞类项目对身体自尊的5个维度有比较全面的影响, 隔网类项目因其各小项的不同, 对身体自尊5个维度的影响也不同。

5 结论

操舞类项目的音乐性、表演性、集体性、健身性、动作丰富性及以技术规范特征, 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5个维度的影响全面, 对培养女大学生的表演感,达成良好的形体愿望及稳定的心理状态具有特殊影响。

隔网类项目与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认同感影响具有差异。虽然隔网类与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各维度均有一定的影响, 但操舞类项目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各项水平的影响效果均优于隔网类项目。

不同操舞类项目对身体自尊各维度的影响具有差异。健美操练习对提高女大学生“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叶东惠.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研究述评[J]. 浙江体育科学 , 2007, 29 (4) : 110-113 (0)
[2] Sonstroem R J.Planning for self-esteem change through exercise[C].World Congress on Sport for All, 1990:355-363 (0)
[3] 付百峰, 张晓佳. 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 内蒙古体育科技 , 2013, 26 (4) : 33-35 (0)
[4] 斯琴.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自信心影响的测量与评价[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4-74 (0)
[5] 王昕.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 2009, 17 (2) : 83-85 (0)
[6] 李贤彪, 夏志琴. 身体自尊的研究综述[J]. 山东工业技术 , 2013 (9) : 208-209 (0)
[7] 白雪苹. 身体自尊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12, 34 (3) : 253-254 (0)
[8] 尤从双, 马乃欣. 我国身体自尊问题的研究综述[J]. 体育世界·学术 , 2007 (3) : 86-87 (0)
[9] Ryan M P.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Mediating self-esteem and self-efficacy mechanisms[J]. Psychology and Health , 2008, 23 : 279-307 (0)
[10] Lau P W C. A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perception and self-esteem:Global physical self-concept as the mediator[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 2008, 9 (4) : 493-509 DOI:10.1016/j.psychsport.2007.07.005 (0)
[11] 徐霞, 姚家新. 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 体育科学 , 2001, 21 (2) : 78-81 (0)
[12] 陈镇华. 中国体操运动史[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0 : 3 . (0)
[13] 何颖, 季浏. 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J]. 体育与科学 , 2003, 24 (4) : 58-61 (0)
[14] 曹蓓娟, 莫晓燕. 健身路径操的编制及其生理负荷[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14, 38 (4) : 77-79 (0)
[15] 郭伟. 健美操运动对中年人血脂成分和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影响[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14, 31 (5) : 601-6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