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中叶以前, 德国的经济发展同英国、法国等相比, 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1]。当以体育为消遣的休闲形式在英国、法国贵族中流行时, 德国还在“为寻找德意志而战”, 因此, 德国休闲体育比英国、法国等起步晚[2]。德国是世界上大众体育活动开展得最好的国家之一[3], 休闲体育的基础是大众体育, 因而, 当大众体育及休闲体育在世界兴起时, 德国的休闲体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休闲体育方兴未艾的时代, 了解德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政策导向, 将启示中国全面思考休闲体育的发展基础, 探索休闲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 稳步推动中国休闲体育的良性发展。
1 德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政策基础 1.1 福利政策保障休闲时间德国不是世界上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却是最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4]。德国的福利政策保证大众有充足的休闲时间和平等享受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利。2015年一篇题为《事实还是神话——德国人一年有一半时间在休假?》的文章[5]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说计算上还有统计比例问题, 但德国人休闲时间多是不争的事实。德国的福利政策是国家各阶层权利平衡的结果, 它源于小国多邦制的历史。在19世纪之前, 德国领土上有300多个邦国, 直到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时, 德国仍然是由“邦国、王国、大公国等联合构成的联邦性质的国家”[4]。由于邦国都有自己的政权统治范围, 因此, 德国从一开始就缺少集权统治的基础, 没有集权制的德意志在很大程度上一直通过颁布条例维持社会平衡。
德国的福利政策就是一系列平衡各阶层矛盾的条例。1871年5月, 法国民众在普法战争失败后, 组织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最终巴黎公社成员在与政府军的奋战中, 全部倒在拉雪兹公墓的一面墙(著名的“巴黎公社墙”)下。法国人的这一悲伤壮举, 让俾斯麦政府得到一种启示:要获得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就要保障大众的基本权利。于是, 俾斯麦依据历史学派和社会政策协会的建议先后颁布了疾病、工伤、老年3项保险法案[6]。这一举措不仅保障德国在较长时间里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同时也开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先例, 为德国成为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原联邦德国(以下简称“西德”)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维持社会的公平与安全, 并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20世纪70年代, 西德继续扩大社会福利受益的人群, 使大部分德国人一生无忧无虑。另外, 德国工会在争取“劳工人权”的道路上又把工作时间缩短了[7]。加上德国本身节假日众多以及法律赋予所有企业、机构员工带薪休假的权利, 这一切让德国人一年休178 d有据可依。为此, 德国人也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
1.2 环保政策保障休闲场所休闲体育需要场所保障。德国对环境的保护早在中世纪文本里就能找到相关内容。19世纪时德国就提出要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至今, 德国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由于法规严密、执行到位, 德国政府通过垃圾分类有效地回收和利用大量可用垃圾资源,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德国《自然保护法》颁布于1935年, 目前, 德国有大约8 000部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 除此之外, 欧盟还有400个法规[8]。德国的法规除了惩罚违规者, 更重要的是让人明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经济稳定发展和人类文明持久延续的重要保障。
德国将环保列入基本法。这一条款对德国整个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被大多数人普遍接受和执行。德国各大党派虽然政见不同, 但在环境问题上有普遍共识。因此, 所有在联邦占有一席之地的政党, 都在其党纲里支持环境保护。极大多数民众也自觉支持和捍卫环保政策, 特别是德国的儿童, 他们从小就接受环保理念, 爱护自然环境和动物。现在的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9]。当然, 德国的环保政策不是为休闲体育设制的, 但在环保政策作用下, 德国拥有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不仅是人们旅游的胜地, 更为民众的休闲和健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德国的环保政策是休闲体育的场所保障。
1.3 体育政策保障休闲需求德国是个重视和热爱体育的国度, 体育是德国人休闲的主选方式。德国体育政策是以普及性为基础, 它为民众的休闲体育需求创造了条件, 并保障了人们的休闲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原民主德国(以下简称“东德”)和西德是2种体制, 但在1968年前它们在“体育为大众”的政策上是一致的, 都是以普及大众体育为主, 让所有人都享受体育的权利。“体育为大众”是德国“黄金计划”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德国很多城市被炸成一片废墟, 许多体育场地和设施也被破坏, 针对缺乏运动场所和国民健康状况不良的现状, 西德奥委会和体育联合会共同推动建造体育设施的“黄金计划”[10]。“黄金计划”意在民众健康如同黄金一般, 故这项计划得到了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的大力支持。
1972年奥运会以前, 东德也非常重视大众体育, 尽管当初东徳体育场馆不足, 但政府以各种形式动员民众参加体育锻炼, 并在《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公民均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在《劳动法》中规定:各企业负责人要保证“适当地提供开展本企业职工体育活动所需设备和经费”及企业工会活动经费和企业利润用于体育的比例; 体联会员可以免费使用体育场馆等设施。东徳在西德获得1972年奥运会举办权后才改变体育发展的路线。
两德统一后, 德国依照西德的模式发展大众体育, 在东德实施了“东部黄金计划”(Goldener Plan Ost), 改建东德原有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 促使东部体育转型[11]。德国体育场馆虽多, 但能供举办大型赛事的场馆只有1936年和1972年举办奥运会的柏林及慕尼黑两大赛场。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 面对这样的大型赛事, 德国仅建造一个新的体育场, 且由所在俱乐部出资; 可见德国政府多投资用于大众、公共的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 只有把大众体育基础设施建好, 才能满足大众健身和休闲的需求。
2 德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特征 2.1 较完备的休闲体育基础设施首先, 自然环境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关键。德国有占全国面积60%左右的自然保护区、公园、森林和湖泊, 可供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和健身。环保政策促进德国自然环境不断优化。目前, 在德国约有5 000处自然保护区和6 000处风景保护区[12]、350个矿泉浴场和疗养胜地[13], 还有占德国国土面积24%的自然公园(93个自然公园, 总面积为8.5万km2)。最大的自然公园Schwarzwald Mitte/Nord面积为36万hm2, 最小的自然公园Siebengebirge面积为5 000 hm2[14]。城市公园与绿地兼有风景、观光和健身多种功能, 都是人们从事休闲体育的天然场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无论是徒步还是骑车, 无论是水上运动还是修身养心, 人们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
其次, 德国的休闲体育得益于“黄金计划。”“黄金计划”是一项庞大的建造体育场馆和体育基础设施的规划, 它为大众体育和休闲体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截至2013年, 德国共有各类体育场馆23.14万个, 比2002年增加45%[15]。德国的体育场馆数多、覆盖面广, 为所有的体育项目均预留发展空间。近年极限运动的出现, 需要一些相匹配的场地。德国充分利用空间规划开展新型项目, 特别是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空中滑板项目, 就是利用城市发展中预留空间, 为极限爱好者提供运动的场所, 让人们在都市喧哗中挑战自我, 寻求愉悦与刺激, 以达到休闲的目的。德国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休闲环境和众多的体育场馆, 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休闲体育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德国有16个州, 各个州的地域位置差别很大, 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 又有波澜壮阔的海岸和辽阔宽广的平原。德国人的休闲也会根据地区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休闲形式, 他们利用地域和城市特征发展休闲体育, 把休闲体育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德国北部的石荷州是德国唯一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滨的联邦州, 它的首府基尔既是德国最大的客运港口, 也是世界“帆船之都”及1936年、1972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地。基尔充分利用海港、赛事为民众的休闲创造条件。基尔完善的设施与配套海岸、码头都免费为市民开放, 人们可以在海滨度过休闲时光。基尔共有195个体育俱乐部, 其中, 各种划船俱乐部就有34个, 海港是基尔居民最好的休闲场所[16]。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地处平原地带的州, 以签定《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而闻名世界的明斯特是一个“自行车之都”。明斯特的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完美地结合, 并强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环保的因素, 建造很多自行车道。其中建于1770年的林荫散步道, 是一条长约4.5 km的围着明斯特内城区的环城道, 人们把环城的林荫大道和休闲健身融为一体。在汽车发达的德国, 人们更愿意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骑车既环保又健康。明斯特曾被评为世界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 它为市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和休闲娱乐的环境[17]。
除此之外, 德国城市发展也有相同之处, 即每个城市无论大小都要预留一定的自然空间, 在居民住宅、市中心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公园、绿地。德国随处可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青环翠绕, 自然环境和空间是保障人们休闲的基础。
2.3 体育是民众主选的休闲方式德国既是世界竞技体育强国, 又是全民参与体育的大国。德国人对体育的热衷和崇尚, 使体育成为民众主选的休闲方式。德国人的体育情结源于日耳曼民族的历史。德国人的祖先早期生活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 为了生存日耳曼民族全部的生活就是狩猎和战争。在与野兽和恶劣环境的长期搏斗中, 日耳曼民族塑造了凶暴和顽强的性格; 血与火的洗礼, 让日耳曼人非常重视身体的锻炼和保持忠诚与勇敢的秉性; 靠着勇猛和坚韧, 日耳曼人打败了比他们更文明的古罗马, 并称霸了8个半世纪之久[18]。
宗教改革以后, 德国涌现了大批教育家, 他们推崇古希腊文化以及古代奥运会的教育价值, 强调身心并重, 力图遵循当时的先进教育和体育思想, 将其作为增进日耳曼民族身体健康的手段, 由此形成了德国体操。日耳曼民族强悍的传统决定了其好战的天性, 在历史上, 德国的内外战争不断, 战争又迫使这个尚武民族对于强壮体魄的追求[18]。德国人对武力的崇拜和称霸世界的野心使其先后发动了2次世界大战, 使数以万计的人死于战火。德国民族中强韧、剽悍的特性, 又让它2次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站立起来, 像传说中的“不死鸟”一样[18]。1954年, 西德足球队先输后赢奇迹般地获得足球世界杯赛冠军, 体育就此成为德国民族最好的“疏通管道”和尚武的“替代品”[19]。
德国是体育和音乐的国度, 它有无数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有十几所著名的音乐学院, 每年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涌向德国参加音乐节和到音乐学院深造, 但在德国不流行“卡拉ok”, 只流行运动和健身。德国有近50%民众参加体育运动, 有1/3的德国人是体育俱乐部成员[20]。在德国, 不仅在运动场上,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 不仅在旅游度假中, 而且在朋友聚会中, 随处可见运动的人群, 今天的德国人都愿意在运动场上寻找精神归宿。
3 德国休闲体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1 保障人人都有休闲的权利在德国由于休闲(Freizeit)是被看成私人的空间, 每个人在闲暇时间做什么, 通常不在被干涉之内, 故德国没有具体的休闲体育政策。德国制度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决定它的政策导向是一切为大众, 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德国的福利政策、环保政策、体育政策的目的无一不是“一切为大众”。体育运动是人的一种权利, 而不是特权。中国用了30年时间成为夏季奥运会金牌大国, 但中国很难用30年时间成为全民体育大国和休闲体育大国。休闲体育是大众化、生活化的运动, 归根到底是全体人民能否享受这份权利。目前, 中国还缺少休闲所需的空间和场所, 中国经济的发展留给人们休闲的空间和场所越来越少。休闲和休闲体育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时间和性情, 更需要满足大多数人不同的休闲所需要的空间和运动场所; 因此, 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 满足大众休闲的需求, 是今后很长时间内我国的一项艰巨任务。要让休闲成为民众的一项权利,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才能迎接休闲和休闲体育时代的到来。
3.2 注重政策的长期性效果德国休闲体育发展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支撑休闲体育发展的福利政策、环保政策、体育政策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休闲体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它的发展需要时间、环境保障和观念的统一, 这些都需要政策的长期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大众对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政策对此预测是滞后的。由于休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中国节假日的景区人满为患, “广场舞”冲突不断, 这反映过去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 除了效益、美观, 未为未来发展留下空间, 使我们的基础设施和空间环境跟不上休闲时代的发展; 因此, 未来休闲政策的制定, 既要根据中国发展的实情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在增加公共空间的同时要为未来预留一定的空间。在政策制定中, 既要立足于现在, 更要着眼于未来, 从整体性出发, 少一点功利性, 多一点长远性。中国休闲体育发展要注重长期性的效果, 让政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3 促使体育丰富休闲的内容德国民众对体育的热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如今, 体育是德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德国人以看赛事为休息的手段、以运动为健身的工具。体育是德国民众的休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他们认为体育具有减少医疗开支、促进社会不同群体的融合、增强规则与团队意识等多种功能。根据《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 中国人的休闲意识虽然有所提高, 但在休闲行为上仍很单一。目前, 居家休闲比重偏高, 餐饮购物、娱乐休闲为多数人喜爱, 旅游特别是健身还待充实[21]。中国休闲形式和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中华民族对健康的理解更多的是“养生”。体育既是一种积极的养生方式, 也是一种休闲形式, 运动不仅能提高机体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而且可以防治现代社会的文明病。未来的社会发展一定会有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中国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就要让体育成为他们的一种健康手段, 用积极的措施激励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抗击未来社会发展的风险。
4 结束语德国休闲体育的发展依赖其多项政策, 而这些政策并不是为休闲体育发展而制定的。德国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及形成的联邦制, 使其政策必须服务和平衡大多数人的利益, 最终促进德国大众体育和休闲体育的发展。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应从长远着手, 充分考虑休闲体育发展的基础, 正视中国的传统观念和现实中休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在丰富休闲内容的同时, 关注更多人群的休闲需求。
[1] |
何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背景试析[J].
学习与探索, 1996(3): 131-134 (![]() |
[2] |
Friedrich M. Freizeitpolitische Konzeption als Programm der Partnerschaft[J].
Dosd Sport Bewegt, 2011(9): 30-32 (![]() |
[3] |
潘华. 德国大众体育研究[EB/OL]. [2016-06-18]. http://www.sport.gov.cn/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718/1650550.html
(![]() |
[4] |
王亚平. 浅析德国成为社会福利国家的历史原因[J].
历史教学, 2011(17): 2-10 (![]() |
[5] |
谢菲. 事实还是神话——德国人一年有一半时间在休假?[N]. 欧洲新报, 2015-06-01(10)
(![]() |
[6] |
唐之明. 论俾斯麦的社会保险立法[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6): 33-36 (![]() |
[7] |
张世鹏. 联邦德国工人争取每周35小时工作制的斗争[J].
国际共运史研究, 1989(2): 29-34 (![]() |
[8] |
刘岩. 德国《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对中国相关立法的启示[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4): 25-28 (![]() |
[9] |
邬晓燕.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4): 92-96 (![]() |
[10] |
Deutsche Olympische Gesellschaft.Goldener Plan[EB/OL].[2016-11-15].http://www.dog-bewegt.de/foerderverein/historie/goldener_plan.html
(![]() |
[11] |
侯海波. 德政府将为东部黄金计划投入500万欧元[EB/OL]. [2016-06-10]. http://www.Sportinfo.net.cn/show/title.aspTID=19644
(![]() |
[12] |
温武瑞. 德国的生态环境保护[N]. 中国环境报, 2002-4-17(004)
(![]() |
[13] |
德国国家旅游局. 健康和养生[EB/OL]. [2016-12-30]. http://www.germany.travel/cn/leisure-and-recreation/health-wellness/health-wellness.html
(![]() |
[14] |
王洪涛. 德国自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J].
城市建设, 2008(10): 73-75 DOI:10.3969/j.issn.1002-8455.2008.10.034 (![]() |
[15] |
Digel H, Burk V, Fahrner M.Die Organisation des Hochleistungssport-ein internationaler Vergleich[M].Hofmann, 2006:322-324
(![]() |
[16] |
凤凰网. 以"帆船周"享誉世界的城市: 德国基尔[EB/OL]. [2016-05-11]. http://qd.ifeng.com/zhuanti/detail_2012_08/17/294755_0.shtml
(![]() |
[17] |
中新网. 德国"自行车城"明斯特: 世界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EB/OL]. [2016-07-04]. http://www.chinanews.com/news/2006/2006-05-10/8/727695.shtml
(![]() |
[18] |
刑来顺.
德国文化解读:人类文化苍穹的双子星座[M]. 济南: 济南出版社, 2005: 129-178.
(![]() |
[19] |
繆佳. 德国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研究[J].
体育与科学, 2010(6): 68-70 (![]() |
[20] |
Der Deutsche Olympische Sportbund.Die Sportfamilie.[EB/OL].[2016-05-31].http://www.dosb.de/de/organisation/mitgliedsorganisationen/
(![]() |
[21] |
伍策, 韩雅洁. 专访: 中国网独家解读《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EB/OL]. [2016-12-30]. http://news.china.com.cn/2014-09/22/content_33574076.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