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人文地理  2024, Vol. 39 Issue (4): 94-105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4.04.011
0

引用本文  

石金龙, 李钢, 赵元吉, 张昭, 李欣泽. 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布局选址与多情景优化模拟——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J]. 人文地理, 2024, 39(4): 94-105.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4.04.011.
SHI Jin-long, LI Gang, ZHAO Yuan-ji, ZHANG Zhao, LI Xin-ze. LOCATION CHOICE AND MULTI-SCENARIO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OF URBAN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A CASE STUDY OF THE MAIN URBAN AREA OF XI'AN[J]. Human Geography, 2024, 39(4): 94-105.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4.04.0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19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TY008);陕西省教育厅一般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JK0390);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2023024,2023027)

作者简介

石金龙(1989—),男,山东滨州人,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社会地理,体育与健康地理。E-mail: 20154828@nwu.edu.cn

通讯作者

李钢(1979—),男,四川成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地关系与空间安全、灾害地理与犯罪地理、时空大数据与数字人文。E-mail: lig@nwu.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3-08-10
修订日期:2024-04-05
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布局选址与多情景优化模拟——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
石金龙 1,2, 李钢 2, 赵元吉 3, 张昭 2, 李欣泽 2     
1. 西北大学 体育教研部, 西安 710127;
2.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西安 710127;
3.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 武汉 430079
提   要:基于西安市主城区社区、学校和社区足球场等数据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探析了社区足球场的多维供给特征和供需关系,并提出优化发展建议。研究发现:①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涵盖边缘型、相邻型、内含型3种选址类型和多种场地类型,依托公建公营、民建民营、公建民营3种投资运营方式,呈现9种途径融入空间规划建设。②场地数量于2015年始急剧增加,空间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多点分散”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③全域整体上看,社区足球场点分布与社区密度匹配度较低,集中在社区密度中低值区域,存在较多服务盲区,供需匹配效率较低。④综合对比分析城市足球场与社区居民的供需关系,提出“社区足球场精准增建+高校足球场联动开放+中小学足球场动态开放”的优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市足球场地    布局选址    供需关系    多情景优化    西安    
LOCATION CHOICE AND MULTI-SCENARIO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OF URBAN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A CASE STUDY OF THE MAIN URBAN AREA OF XI'AN
SHI Jin-long1,2 , LI Gang2 , ZHAO Yuan-ji3 , ZHANG Zhao2 , LI Xin-ze2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2.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3.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data from communities, schools, and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in the main urban areas of Xi'an,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patial analysis, scenario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optimized development. The study found: 1)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Xi'an cover three types of location choice. 2) The number of venues began to increase sharply in 2015,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in Yanta District and the lowest in Beilin District. 3)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 sites has a low match with community density. 4)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study proposes "Precise incremental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as needed + Comprehensive linkage and opening of university soccer fields + Dynamic adjustment and ope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occer fields" as optimize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urban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location choice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multiscenario optimization    Xi'an city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家战略的纵深发展,城市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成为重要着力点[1]。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通过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等多种举措,到2035年全面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2]。社区足球场地的提质增效是践行全民健身战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2014年始,国家及省、市地方政府明确表示地级及以上的城市社区实现足球场地全覆盖[3]。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体育总局印发《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技术指南》《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图集》,为社区足球场“怎样建、在哪建、建多大”问题提供规范化指引。城市社区足球场兼具绿化生态、养老托育、文化休闲、健康健身等多元化功能,能够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近些年,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开展宏、微观尺度研究成为热点。地理学领域主要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设施地理视角出发,探讨社区足球场地规划建设模式、选址布局、可达性评价、城市空间利用等,借鉴英国、巴西、日本等国家与地区的建设经验,总结出6种规划建设模式[4],以3人制、5人制非标准足球场和不规则场地类型为主[5],构建了编制专项规划、提效审批机制、复合场地利用、多元方式运营一体化方案[6],提出社区足球场地建设的目标体系、设施体系[7, 8],以及城市足球场的空间需求和供给与社会发展不匹配等问题[9]。社会学领域运用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法治建设、激发社会参与建设热情,是场地设施建设抓手[10],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的相互作用,对人的发展具有长期影响[11]。心理学领域运用层次理论,指出居民对于社区足球场地的需求满足和服务匹配方面,应面向主体需求逐步完善设施配置,实施供给分层、满足差异化需求[3]。体育学领域则聚焦体育场地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12],社区足球参与群体现状调查[13],以及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面临着数量不足、布局不均、管理不善等问题[14]。此外,还有学者在文化娱乐、生活购物、基础教育、养老机构、休闲旅游等的空间分布、可达性、布局优化、影响因素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开展大量研究[15-19],可为本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参考。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正经历由传统“以物为本”居住区规划,转向“以人为本”生活圈规划的关键时期[3, 20]。从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角度,探讨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规划建设及优化发展,是对既有研究的有效补充和完善。西安市作为西北地区国家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时是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鉴于此,本文基于西安市主城区多源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分析社区足球场区位选址、投资运营、时空演化格局等多维供给特征,探析城市社区居民与足球场的供需关系,以期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运动空间优化发展建议,为建设健康宜居社区整体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市域面积10096.81 km2,2021年常住人口1296万人[21]。规划至2025年实现足球场地市、区(县)全覆盖[22]。由于主城区是城市人口生产生活主要集中地,因此本文选择西安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图 1)。包括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雁塔区、未央区以及灞桥区和长安区的一部分,共计58个街道,总面积1138 km2[23]

图 1 西安市主城区范围 Fig.1 The Map of the Main Urban Area of Xi'an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表示地理对象的术语,是一种代表真实实体的点状与面状地理空间要素,包含实体的经纬度、类别、地址等属性信息[24-27]。本文研究数据中,社区数据以“地学大数据”微信公众号提供的2022年3月陕西省POI数据为基础,包括社区、小区、别墅、各类家属院等,经过数据清洗、剔除、坐标纠偏和信息纠正补全,得到研究区5950个社区居住点。学校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和西安市教育局公布的高等学校[28]、中小学[29-31]名单,包括学校名称、地址、办学类型,并增加分校区数据。社区足球场数据来源于陕西省体育局公布的西安市社区足球场详细名单[32],包括名称、地址、建成时间、类型、运营模式等。运用百度地图“拾取坐标”系统获取学校、社区足球场矢量坐标数据,经过数据剔除、坐标纠偏、转换,得到研究区高等学校89个、中小学768个、社区足球场155片。其他支撑数据包括研究区和路网数据。

2.3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思路主要运用供需匹配、15 min生活圈等理论,构建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地供需匹配与城市足球场地多情景供需分析和优化研究框架(图 2)。①分析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的多维度供给现状,包括类型、模式、分布、运营管理等;②通过社区、球场点数据与社区密度、石金龙,李钢,赵元吉,张昭,李欣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布局选址与多情景优化模拟——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HUMAN GEOGRAPHY Vol.39. No.4 2024/8 95球场15 min服务范围交叉叠加,分析供需空间的匹配程度;③综合社区核密度和足球场15 min服务范围网络,识别6类可达性布局“需求—供给”模式,评价不同需求层级社区范围内的足球场服务能力;④结合未来学校体育场馆要面向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开放情景,进行供需模拟假设,提出城市足球场优化发展布局。

图 2 研究框架 Fig.2 Research Framework
2.3.1 空间分析

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主要用于分析设施的集聚程度与空间分布方向特征,便于直观了解设施的整体分布,本文利用该方法探究社区、足球场的空间分布特征。Spatial Analyst中Map Algebra工具可以有效地针对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33](数据层进行重分类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的基础:社区核密度数据,采用归一化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结果映射到区间,运用分位数分级法对数据进行重分类,确定高、中、低需求层次。足球场可达性数据,以步行15 min为时间范围,可达为高供给,反之为低供给),本文利用该工具获得6类“需求—供给”模式数据,对不同需求层级社区范围内的足球场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探究城市社区居民与足球场的供需关系。

2.3.2 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对路网数据的拓扑检查与分析,能够在顾及城市路网实际分布的情况下准确计算起讫点间的可达时间与覆盖范围,常用于分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与服务范围[25, 27]。本文基于路网数据,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足球场服务范围网络,探究足球场服务能力。

2.3.3 情景分析

情景是对未来情形以及能使事态由初始状态向未来状态发展的一系列事实的描述,通过构造对应的情景来实现对某问题的分析,包括背景分析、因素识别、情景构建、分析评价和确定战略等五个步骤[34-36]。本文基于踢足球需求与场地供给现状,进行双向情景假设,分析不同供给情景的优缺点,探究西安市主城区城市足球场优化发展布局。

2.3.4 实地调研与数理统计

实地调研方法,于2022年12月对西安市社区足球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获得选址规划、运营管理等信息。数理统计方法,综合陕西省体育局公布的西安市社区足球场数据和实地调研信息,统计分析社区足球场的建成时序、场地类型、选址类型、规划模式、运营管理等特征。

3 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地多维供需特征 3.1 供给现状分析 3.1.1 场地类型与选址模式

对社区足球场场地、选址、规划建设模式类型分析可知(图 3),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5人制球场类型最多,与1989年国际足联(FIFA)正式将5人制足球(FUTSAL)纳入管理范围,成为正式足球比赛项目之一有关,其次是11人制、7人制,最少的是3人制、不规则等其他球场类型。依据《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实施建设技术指南》 [37],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场地选址类型以边缘型和相邻型为主,内含型为辅。其中长安区樱花广场社区足球场,与融发心园、雅居乐花园、挚信樱花园小区仅有一路之隔,属于边缘型;邻近社区的灞桥区迪卡侬购物中心,利用尚未开发用地重新规划建设社区足球场,属于相邻型;未央区大明宫锦园新世纪社区足球场,由原有的网球场地升级改造而成,属于内含型。规划建设模式分为9种,以融入公园绿地为主,融入大型体育中心、园区配套、河滩绿地、社区服务配套为辅。具体来看,各类遗址、运动、文化公园因其具有大面积绿地可供改造成为社区足球场地规划建设的首选,是运动环境最舒适健康的模式;大型体育中心由体育系统部门统筹建设,是最便利的模式[4],运动氛围最佳;新型城市工业、科技等园区建设与旧园区改造时,将优化文化体育设施纳入总体规划,提高民生福祉;至2035年,西安市规划城区范围内形成“三环三楔、八水十廊多点”的绿地和开敞空间结构[38],在渭河、浐灞生态区,明确将社区足球场地建设纳入规划,以适应城市的未来发展。

图 3 社区足球场场地、选址、规划建设模式类型(球场数量/片) Fig.3 Location Choic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odel Types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Number of Fields Per Area)
3.1.2 投资运营管理

西安市已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管理、监管社区足球场的多元供给体系,其中投资运营方式以公建公营为主,其次为民建民营和公建民营(图 4),涉及省、市、区政府、文体旅游局、社会事业局等政府部门,以及迪卡侬西安公司、陕西创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安鹿鸣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图 4 社区足球场运营管理 Fig.4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官方发布的价格区间显示,90片社区足球场为收费模式但价格适中,极少数社区足球场超过500元/小时。相对的还有散客,价格低于包场价格,且在非高峰期可延长时间。65片免费的社区足球场并非全时段免费,免费时段多为周一至周五上、下午,晚上及周末为付费时段,如长安区樱花广场2片足球场,周一至周五上午9—17点,周末中午12—16点为免费时段,其余为收费时段。以此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多数社区足球场通过传统公示牌电话预约,部分足球场配备场地预约办公室或手机在线程序预约,如星河城市运动公园足球场。坐落于未央区汉城墙遗址内的西安鹿鸣大球场值得一提,属于民建民营收费足球场,由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监管。球场将古今文化,与宠物乐园、咖啡厅、烧烤吧、青训营地等多元功能进行融合,是社区足球场地设施规划选址、投资运营、组织管理、监管的成功案例。

3.1.3 时空格局演变

由社区足球场地建成时间、累计分区、空间分布演变分析可知(图 5图 6),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数量于2015年始急剧增加,尤其是2015、2017、2020年。雁塔区最多,其次是未央区、长安区、灞桥区、新城区和莲湖区,碑林区最少。空间分布形态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多点分散”格局。早期社区足球场主要分布在新城区和雁塔区,随后未央、灞桥、长安、碑林四区加速了社区足球场地建设,莲湖区最晚。大部分街道建有社区足球场,其中六村堡街道和丈八沟街道(一核心)场地片数最多,韦曲街道(街道中轴线东西分布)、曲江街道(均衡分布)、郭杜街道(分散分布)球场点较多。

图 5 社区足球场建成时间与累计分区 Fig.5 The Construction Time and Cumulative Zoning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图 6 社区足球场空间分布演变 Fig.6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3.2 供需关系分析 3.2.1 社区密度

将社区核密度与社区足球场点分布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图 7),发现西安市主城区社区分布呈莲湖、新城、碑林三区为中心聚集并向外发散的“十字型”格局,且存在多中心聚集特征,社区足球场集中分布在社区密度中、低值区域,匹配度较低,其中社区密度较高的北关街道、东关街道、小寨路街道等未有社区足球场。原因在于社区高密度区域主要位于西安市中心三区,人口密度高,商、服、教育等产业发达区域,空间资源紧张、可建设用地不足、土地改造成本高,社区足球场地建设产生较大困难,因此合理利用此区域存量土地规划建设社区足球场尤为重要。

图 7 社区足球场与社区密度的空间关系图 Fig.7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Soccer Pitches and Community Density
3.2.2 服务网络

社区足球场服务网络范围与社区空间分布图层的叠加分析表明(图 8),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服务网络范围空间呈“多区域小范围”形态格局,未能形成大范围的服务网络,存在服务盲区,仅覆盖623个社区(表 1),整体服务能力有限。新城区、雁塔区、莲湖区社区足球场覆盖社区最多,其中新城区主要集中在解放门街道、西一门街道、中山门街道交叉地带,胡家庙街道、长乐中路街道相邻地带,以及韩森寨街道西南部;雁塔区集中在丈八街道、曲江街道;莲湖区集中在桃园路街道、红庙坡街道、三桥街道。其次为碑林区、长安区、未央区,其中碑林区集中在南院门街道、张家村街道、文艺路街道;长安区集中在大学城一带;未央区集中在大明宫街道、大明宫街道与谭家街道和张家堡街道与汉城街道相邻地带。灞桥区最少,集中在洪庆街道。

图 8 社区足球场服务网络范围 Fig.8 Scope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 Service Network
表 1 社区足球场服务社区数量(个) Tab.1 Number of Communities Served by Community Soccer Fields
3.2.3 可达性评价

社区足球场可达性布局供需模式分析表明(图 9),高需求低供给、中需求低供给、低需求低供给模式呈由内到外的大范围块状分布,高需求高供给、中需求高供给、低需求高供给模式呈零散的小范围块状分布。中需求低供给模式占比最高,主要分布在绕城高速两侧,这类地区由于西安加速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人口增量显著,社区密度外扩明显,成为住房重点新增区和住房密度提升区,建议未来增加社区足球场供给,同时增加路网密度。高需求低供给模式占比次于中需求低供给模式,这类地区主要分布在社区、路网密度集聚区,是社区足球场需求迫切区,同时大部分社区足球场位于此区域内,以足球场为中心形成高需求高供给社区,说明社区足球场地选址合理。低需求低供给模式主要分布在周边都市农业区、大遗址保护范围等[39],社区密度较低。

图 9 社区足球场可达性布局供需模式分类 Fig.9 Classific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Patterns of Community Soccer Field Accessibility
4 多情景供需模拟分析

西安市主城区规划建设社区足球场,能够最大效度利用城市空间,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但服务能力有限,存在大范围服务盲区,供需匹配效率较低。因此,将城市足球场分为社区足球场和校园足球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由于大型综合体育场数量少,不做探讨),构建城市足球场多情景服务假设,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西安市主城区城市足球场优化发展布局。

4.1 背景分析

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增强人民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6]。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点改革发展足球项目,提出加快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推进校园足球场面向社会开放,致力于解决“踢球难”的问题。

4.2 因素识别

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场馆要面向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开放[40]。当前高校成为与所在城市的社会及人群保持经常性接触的开放的综合性大学[41]。中小学则实行的封闭化管理[42],开放校园体育设施,必然增加额外管理的人力、物力支出,存在安全隐患等,但只要政府保障给力、各方协调安排得当,学校场地对社会开放,可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多方受益[43]。因此,在进行情景构建时,高校足球场优先于中小学。

4.3 情景构建

情景一:“社区足球场+高校足球场”服务模式。西安市主城区所有高校足球场面向社区居民及社会组织开放,与社区足球场共同服务城市居民。

情景二:“社区足球场+高校、中小学足球场”服务模式。西安市主城区所有高校、中小学足球场面向社区居民及社会组织开放,与社区足球场共同服务城市居民。

4.4 分析评价 4.4.1 足球场地与社区密度多情境空间关系

将西安市主城区社区核密度与足球场点分布图层叠加进行分析发现(图 10),情景一模式下15个高校足球场位于社区密度高值区域,40个位于中值区域,34个位于低值区域,大部分高校足球场分布在社区中高值区域,社区密度匹配度高于社区足球场,很大程度弥补社区足球场分布不均的格局,仍存在王寺街道、斗门街道、细柳街道、大兆街道、新合街道、建章街道等未有足球场的境况,尤其是社区密度较高的三桥街道和纺织城街道。情景二模式下中、小学足球场点分布中,192个足球场位于社区密度高值区域,258个位于中值区域,318个位于低值区域,大部分足球场分布在社区中高值区域,能够实现足球场全街道分布。

图 10 足球场与社区密度的空间关系 Fig.10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cer Fields and Community Density
4.4.2 足球场地多情景服务网络

通过足球场服务网络范围与社区空间点分布图层叠加分析发现(图 11),情景一模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15 min服务网络,呈现“多核多带”状态,共覆盖2044个社区(表 2)。其中碑林区基本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格局。莲湖区集中在红庙坡东西两侧、桃园路街道南部、北院门街道南部及街道相邻地带。新城区集中在解放门街道、西一门街道、中山门街道交叉地带,胡家庙街道、长乐路街道、长乐中路街道相邻地带,以及韩森寨街道西南部。雁塔区集中在电子城街道北部、小寨路街道全域、长延堡街道北部、曲江街道西北部等。长安区集中在郭杜街道、韦曲街道大学城一带。情景二模式形成了巨大规模的15 min服务网络,共覆盖5493个社区(表 2)。其中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雁塔区基本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格局。长安区郭杜街道、韦曲街道覆盖率超一半。未央区集中在徐家湾街道、谭家街道、张家堡街道、北关街道、大明宫街道和辛家庙街道。灞桥区集中在十里铺街道、纺织城街道和红旗街道。

图 11 足球场服务网络范围 Fig.11 The Service Network Coverage of Soccer Field
表 2 足球场多情景服务社区数量(个) Tab.2 Number of Communities Served by Soccer Fields Under Multiple Scenarios (Units)
4.4.3 足球场地多情景供需模式

足球场可达性布局供需模式分析(图 12)表明,情景一中西安市主城区高需求高供给模式区域与15 min服务网络基本吻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踢球难”的问题。由于高校分布相对集中,存在较多高、中需求低供给模式区域,供给仍显不足。且在郭杜街道、韦曲街道、狄寨街道、未央湖街道等形成一定范围的中需求高供给模式区域。情景二中西安市主城区高需求高供给模式区域面积最大,高、中需求低供给模式区域明显减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踢球难”的问题。中需求高供给模式区域较多,导致供给过剩。

图 12 足球场可达性布局供需模式分类 Fig.12 Classific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Patterns of Accessibility Between Community and College Soccer Fields
4.4.4 综合对比分析

情景一的优点是高校属于开放场所,足球场开放压力较小,与社区密度匹配度较高,能够形成较大规模的15 min服务网络,效能高;缺点是分布较为集中,存在较多高、中需求低供给模式区域。情景二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足球场全街道分布,形成巨大规模的15 min服务网络,供给显著提高;缺点是中小学实行封闭化管理,产生额外管理支出,存在安全隐患等,且中需求高供给模式区域较多,造成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4.5 优化发展建议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纵向深入发展,国家大力推进社区足球场地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本文基于西安市主城区多源数据,综合运用多元方法,揭示了社区足球场区位选址、投资运营、时空演化格局等供给特征,探析了城市社区居民与足球场的供需关系。进而通过多情景供需模拟分析,研究解决供需匹配效率较低问题,提出“社区足球场精准增建+高校足球场联动开放+中小学足球场动态开放”的城市足球运动空间协同发展取向:持续推进全市范围增加社区足球场地规划建设,在低需求低供给模式区域适量增加社区足球场地规划建设(情景二),在高需求低供给模式区域选择性开放中小学足球场(情景一),在中需求低供给模式区域选择性开放中小学足球场(情景二),在中需求高供给模式区域选择性减少中小学足球场开放(情景二)。实现城市足球运动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之间的平衡,为建设健康宜居社区整体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文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设施地理、体育地理等多学科视角出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多源数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探析了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多维特征和供需关系,提出更具科学合理的城市运动空间发展取向,主要结论如下:

(1)西安市紧跟国家着力促进足球事业改革发展,通过3种投资运营方式、9种途径规划建设了155片社区足球场,涵盖了3种选址类型和多种场地类型,预约场地价格适中。

(2)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地建设于2015年始急剧增加,雁塔区最多,碑林区最少。空间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多点分散”分布格局,场地数量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未实现街道全覆盖。

(3)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点分布与社区密度匹配度较低,服务网络呈“多区域小范围”状态,未能形成大范围的15 min服务网络,存在较高比例的高、中需求低供给模式区域,供需匹配效率较低,未能有效解决“踢球难”的问题。

(4)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需在推进社区足球场地规划建设的同时,合理开放学校足球场,提出“社区足球场精准增建+高校足球场联动开放+ 中小学足球场动态开放”的城市足球运动空间协同发展取向,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足球场供需平衡,提高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效率。

5.2 讨论

本文综合分析西安市主城区社区足球场的多维供给特征,探析场地供需关系,开展多情景供需模拟,为城市足球场建设、健康宜居社区规划提供参考。所用方法对解决其他类似公共服务设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城市足球场地建设本身是对紧张的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本文只是从微观选址和宏观布局优化的角度,提出市域范围增加或适量增加场地规划建设,不同区域选择或减少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未来可进一步结合微观数据采集,从城市人口结构、可利用空间、运动空间争夺、体育参与等具体因素,开展多尺度多因素关联模拟研究,使设施优化配置更具精准,提高供需匹配效率。此外,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正处于改革试点阶段,存在立法协调、制度约束、经验不足及安全隐患等问题[44-48],未有行之有效的开放模式借鉴,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同时,随着全民健身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氛围、配套、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开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精准规划建设、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均等化水平、技术创新、多功能转换或典型的个案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景俊青, 张健, 张帆. 基于生态学视域的新时代城市全民健身工程设计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0, 43(8): 41-50. [Jing Junqing, Zhang Jian, Zhang Fan. An analysis of the design of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 in cities in new era from ecologic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2020, 43(8): 41-5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EB/ OL]. (2022-03-23) [2023-05-23].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3/content_5680908.htm. [The State Council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Opinions on building a higher level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system[EB/ OL]. (2022-03-23) [2023-05-23].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3/content_5680908.htm.]
[3]
肖彦, 李琳, 武一双, 等. 居民需求导向的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规划策略研究[J]. 住区, 2022(2): 44-51. [Xiao Yan, Li Lin, Wu Yishuang, et al. A Study on the planning of urban community football field facilities oriented by residents' needs[J]. Design Community, 2022(2): 44-51. DOI:10.3969/j.issn.1674-9073.2022.02.008]
[4]
黎子铭, 闫永涛, 张哲, 等. 全民健身新时期的社区足球场规划建设模式[J]. 城市规划, 2017, 41(5): 42-48, 58. [Li Zimeng, Yan Yongtao, Zhang Zhe, et 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odes of community public soccer field in the new national fitness period[J]. City Plannning Review, 2017, 41(5): 42-48, 58.]
[5]
武一双, 肖彦, 陶冶. 儿童步行友好的城市足球场地空间可达性评价与布局优化[J]. 住区, 2022(5): 71-78. [Wu Yishuang, Xiao Yan, Tao Ye. Spatial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and layout optimization of child-friendly urban football fields[J]. Design Community, 2022(5): 71-78.]
[6]
陈振羽, 杨凌艺, 魏维. 存量发展时期社区足球场建设的方法研究[J]. 城市规划, 2020, 44(8): 71-76. [Chen Zhenyu, Yang Lingyi, Wei Wei. A methodological study on building neighborhood football fields during inventory development period[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0, 44(8): 71-76.]
[7]
贾卫宾, 马向明. 广东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空间布局规划探索[J]. 规划师, 2019, 35(3): 37-43. [Jia Weibin, Ma Xiangming. Guangdong football field facilities spatial layout plan[J]. Planners, 2019, 35(3): 37-43.]
[8]
杜超. 湖北省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2, 12(2): 94-96. [Du Chao.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football field facilities in Hubei province[J].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022, 12(2): 94-96.]
[9]
Shen Jinghong, Cheng Jianquan, Huang Wencong, et al. An exploration of spatial and social inequalities of urban sports facilities in Nanning city,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20, 12(11): 4353. DOI:10.3390/su12114353
[10]
任阿舟.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下我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践[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 11(8): 167-172. [Ren AZhou.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ootball field facilities in urban communities in China under the theory of state-social relations[J].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021, 11(8): 167-172.]
[11]
Black, N, Johnston, D, Propper, C, Shields, M. The effect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on physical activity,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adulthood[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9, 220: 120-128. DOI:10.1016/j.socscimed.2018.10.025
[12]
郑家 鲲". 十四五"时期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机遇、挑战、任务与对策[J]. 体育科学, 2021, 41(7): 3-12. [Zheng Jiakun. Building a higher level public service system for national fitness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Tasks and countermeasures[J]. China Sport Science, 2021, 41(7): 3-12.]
[13]
景欣. 城市社区足球参与群体现状的调查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8, 32(1): 46-48. [Jing Xin.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ccer players among urban communities[J]. Yinshan Acadimic Jorunal(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 32(1): 46-48.]
[14]
Pengyu Ren & Zhaoxia Liu.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in China[J].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2017, 42(3): 120-124. DOI:10.1108/OHI-03-2017-B0025
[15]
薛东前, 黄晶, 马蓓蓓. 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的空间格局及热点区模式研究[J]. 地理学报, 2014, 69(4): 541-552. [Xue Dognqian, Huang Jing, Ma Beibei.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ot zone patterns of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n Xi'a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4): 541-552.]
[16]
张小英, 巫细波. 广州购物中心时空演变及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2): 231-238. [Zhang Xiaoying, Wu Xibo.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malls in Guangzhou city and its impact on urban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2): 231-238.]
[17]
曾文, 向梨丽, 张小林. 南京市社区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与低收入社区空间剥夺研究[J]. 人文地理, 2017, 32(1): 73-81. [Zeng Wen, Xiang Lili, Zhang Xiaolin. Research in spatial pattern of accessibility to community service facilities and spatial deprivation of low income community in Nanjing[J]. Human Geography, 2017, 32(1): 73-81.]
[18]
李琬, 孙斌栋, 刘倩倩. 中国市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8, 38(5): 672-680. [Li Wan, Sun Bindong, Liu Qianqian. The features and determinants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Chinese prefecture-level city region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5): 672-680.]
[19]
刘瑞宽, 李九全, 常芳, 等. 西安市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研究——基于聚类和地理探测器的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3, 42(2): 60-66. [Liu ruikuan, Li jiuquan, Chang fang, et al. 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facilities in Xi'an city based on clustering and geographic detectors[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3, 42(2): 60-66.]
[20]
柴彦威, 李春江. 城市生活圈规划: 从研究到实践[J]. 城市规划, 2019, 43(5): 9-16, 60. [Chai Yanwei, Li Chunjiang. Urban life cycle lianning: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9, 43(5): 9-16, 60.]
[21]
西安市统计局. 2021年西安统计年鉴[EB/OL]. (2021-09)[2023-04-12]. http://tjj.xa.gov.cn/tjnj/2021/zk/indexch.htm. [X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Xi'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21[EB/OL]. (2021-09)[2023-04-12]. http://tjj.xa.gov.cn/tjnj/2021/zk/indexch.htm.]
[22]
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1-09-29) [2023-04-12]. http://www.xa.gov.cn/gk/zcfg/szbf/6154306ef8fd1c0bdc566470.html. [Xi'a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Notice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Xi'an Municipal People 's Government on printing and issuing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footbal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B/OL]. (2021-09-29)[2023-04-12]. http://www.xa.gov.cn/gk/zcfg/szbf/6154306ef8fd1c0bdc566470.html.]
[23]
黄晓军, 宋涛, 王博, 等. 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形态演变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22, 42(5): 926-937. [Huang Xiaojun, Song Tao, Wang Bo,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evolution of scale, structure and pattern o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Xi'an[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22, 42(5): 926-937.]
[24]
李江苏, 梁燕, 王晓蕊. 基于POI数据的郑东新区服务业空间聚类研究[J]. 地理研究, 2018, 37(1): 145-157. [Li Jiangsu, Liang Yan, Wang Xiaorui. Spatial clustering analysis of service industries in Zhengdong New District based on POI dat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8, 37(1): 145-157.]
[25]
金安楠, 李钢, 王建坡, 等. 社区化新零售的布局选址与优化发展研究——以南京市盒马鲜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12): 2013-2027. [Jin Annan, Li Gang, Wang Jianpo, et al. Study on the location selection and optimal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oriented new retails: A case study of Hema Xiansheng in Nanjing[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20, 39(12): 2013-2027.]
[26]
李钢, 杨兰, 贺建雄, 等.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快递自提点空间格局及空间关系研究——以菜鸟驿站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12): 2024-2030. [Li Gang, Yang Lan, He Jianxiong, et al. Spatial pattern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express de-livery pick-up points in Xi'an based on POI data: A case study of Cainiao stations[J]. Scientia Geographice Sinica, 2018, 38(12): 2024-2030.]
[27]
黄雨珊, 李钢, 金安楠, 等. 社区化新零售末端物流网络的对接与优化——以深圳市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为例[J]. 地理研究, 2021, 40(9): 2542-2557. [Huang Yushan, Li Gang, Jin Annan, et al. Connectio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erminal logistics network of community-oriented new retail stores: A case study of Freshippo stores and Cainiao stations in Shenzhen cit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1, 40(9): 2542-2557.]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 (2022-06-17) [2023-04-20].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206/t20220617_638352.html.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st of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B/OL]. (2022-06-17) [2023-04-20].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206/t20220617_638352.html.]
[29]
西安市教育局.2022年西安市小学一览表[EB/OL]. (2022-10-14) [2023-04-20]. http://edu.xa.gov.cn/xxgk/tjxx/63496e88f8fd1c4c21201710.html. [Xi'an Education Bureau. List of primary schools in Xi'an in 2022[EB/OL]. (2022-10-14)[2023-04-20]. http://edu.xa.gov.cn/xxgk/wsbs/xxjy/63496e88f8fd1c4c21201710.html.]
[30]
西安市教育局.2022年西安市初中一览表[EB/OL]. (2022-10-14) [2023-04-20]. http://edu.xa.gov.cn/xxgk/wsbs/xxjy/63496ec5f8fd1c4c21201715.html. [Xi'an Education Bureau. List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Xi'an in 2022[EB/OL]. (2022-10-14) [2023-04-20]. http://edu.xa.gov.cn/xxgk/wsbs/xxjy/63496ec5f8fd1c4c21201715.html.]
[31]
西安市教育局.2022年西安市高中一览表[EB/OL]. (2022-10-14) [2023-04-20]. http://edu.xa.gov.cn/xxgk/wsbs/ptzxjy/63496f05f8fd1c4c2120171a.html. [Xi'an Education Bureau. Lis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Xi'an in 2022[EB/OL]. (2022-10-14)[2023-04-20]. http://edu.xa.gov.cn/xxgk/wsbs/ptzxjy/63496f05f8fd1c4c2120171a.html.]
[32]
西安市体育局.西安已建成218块社区足球场, 详细名单在这里[EB/OL]. (2021-08-24) [2023-03-23]. http://tyj.shaanxi.gov.cn/tyss/content/210935199213874581.html. [Xi'an Sports Bureau. Xi'an has built 218 social football fields[EB/OL]. (2021-08-24)[2023-03-23]. http://tyj.shaanxi.gov.cn/tyss/content/210935199213874581.html.]
[33]
卜坤, 张树文, 张宇博. 基于IDL的栅格地图代数实现与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 44(9): 174-177. [Bu Kun, Zhang Shuwen, Zhang Yubo.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map algebra with IDL[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08, 44(9): 174-177. DOI:10.3778/j.issn.1002-8331.2008.09.052]
[34]
李建伟, 刘科伟. 城市空间结构情景规划分析——以岚皋县城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8): 31-36. [Li Jianwei, Liu Kewei. An approach to scenario simulation for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planning: A case of Langao County[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6(8): 31-36.]
[35]
付加锋, 刘小敏.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框架与问题探索[J]. 资源科学, 2010, 32(2): 205-210. [Fu Jiafeng, Liu Xiaomin. A framework for China's low carbon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scenario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relevant issues[J]. Resources Science, 2010, 32(2): 205-210.]
[36]
罗绍荣, 甄峰, 魏宗财.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情景分析方法的运用——以临汾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08(9): 29-34. [Luo Shaorong, Zhen Feng, Wei Zongcai.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analysis method in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urban development: Taking linfen city as an example[J]. Urban Problems, 2008(9): 29-34.]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技术指南[EB/OL]. (2020-11-24) [2023-05-02].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24/content_5572967.htm. [The State council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mmunity football facilities[EB/OL]. (2020-11-24) [2023-05-02].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24/content_5572967.htm.]
[38]
魏维, 杨凌艺. 抓准痛点认清趋势长效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技术指南》和《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图集》解读[J]. 城乡建设, 2021(2): 18-19. [Wei Wei, Yang Lingyi. Grasp the pain point to recognize the trend of long-term promotion: "Urban community footbal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technical guide" and "urban community footbal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pilot demonstration atlas" interpretation[J].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2021(2): 18-19.]
[39]
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EB/OL]. (2022-11-08)[2023-06-05]. http://www.xa.gov.cn/gk/zcfg/yjzj/636a2fa2f8fd1c4c21276937.html. [Xi'a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Xi'an land space master plan (2021-2035)[EB/OL]. (2022-11-08) [2023-06-05]. http://www.xa.gov.cn/gk/zcfg/yjzj/636a2fa2f8fd1c4c21276937.htm.]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EB/OL]. (2017-03-08) [2023-04-2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3/t20170308_298615.html.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opening of school sports venues to the society"[EB/OL]. (2017-03-08) [2023-04-2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3/t20170308_298615.html.]
[41]
蒋延钰. 也论大学校园开放性空间[J]. 四川建筑, 2009, 29(3): 30-32, 35. [Jiang Yanyu. Also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open space[J]. Sichuan Architecture, 2009, 29(3): 30-32, 35.]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98% 中小学实现封闭化管理[EB/ OL]. (2021-08-27)[2023-04-2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8/t20210827_554720.html.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98%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achieve closed management[EB/OL]. (2021-08-27) [2023-04-2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8/t20210827_554720.html.]
[43]
新华网.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考察组考察西安[EB/OL]. (2022-07-30) [2023-04-27]. http://sports.news.cn/c/2022-07/30/c_1128876165.htm. [XINHUANET. The national football development key city investigation group visited Xi'an[EB/OL]. (2022-07-30) [2023-04-27]. http://sports.news.cn/c/2022-07/30/c_1128876165.htm.]
[44]
刘静, 胡月英. 学校体育场馆采用"单一型"开放模式的实践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34(10): 83-86. [Liu Jing, Hu Yueying. Research on the openness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y to the public by "single mode"[J].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2011, 34(10): 83-86.]
[45]
王艳花. 沿海发达地区乡镇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现状调查研究——以浙江沿海经济强镇独山港镇为考察对象[J]. 社会科学论坛, 2014(9): 227-231. [Wang Yanhua.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opening status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township schools in coastal developed areas: Taking Dushangang town, A strong economic town in Zhejiang coastal area,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J].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2014(9): 227-231.]
[46]
吕时珍. 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的调研为案例[J]. 体育与科学, 2007(2): 87-90. [Lv Shizhen. Research and Stratage on Zhejiang's Current Openness of elhi physical education facilities to community[J]. Sports & Science, 2007(2): 87-90.]
[47]
张奇. 我国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的协调性论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 39(4): 90-95, 100. [Zhang Qi. Legislative coordination analysis of China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opening to public[J].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2016, 39(4): 90-95, 100.]
[48]
张洋. 论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的制度约束[J]. 法制与经济, 2019(8): 170-171. [Zhang Yang. On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f the socialization and opening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J]. Legal and Economy, 2019(8): 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