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化,如何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这一关系,是当代地理科学所关注的前沿领域。《人地系统导论》这本书正是为了回应这一需求而编写的。该书是一本面向未来人类地球的地理科学教材,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具有共同学术理想、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合著而成,该书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关注人类命运,脚踏实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全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该书分为七个章节(共二十三节),从地球系统、粮食、水和能源、人类社会的发展、乡村、城市与区域、交通运输与联系、人类的生存风险和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人地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该书不仅涵盖了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反映了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该书还注重培养读者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探索人地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地理爱好者和社会公众了解人地系统知识的参考书。
该书的主要特点和创新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强调人地系统的整体性。该书强调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因此,研究人地系统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或层面,而要从全局性、统一性和多时空尺度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例如,第一章介绍了地球系统的概念和圈层结构,并指出了人类圈作为人类世的最新产物对地球系统演化的影响。作者强调了人地系统的认知与实践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基础。
二是以全球视野展现人地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人地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其外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书从全球尺度出发,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地系统的影响,揭示了人地系统在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变、整体效应、协同互补等方面的规律和特征。例如,有关章节指出了全球粮食安全、水资源配置和能源转型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粮食、水和能源三者之间的纽带关系;探讨了贫困风险、自然灾害、环境健康和全球变化等方面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和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三是以系统观揭示人地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人地系统是由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和人类社会两大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其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该书以系统观为指导,运用系统分析、系统动力学、系统模拟等方法,分析了人地系统内部的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人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关系。例如,该书介绍了地球系统的圈层结构和主要物质循环,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探讨了人地系统耦合的概念、模式和方法,以及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
四是以多学科交叉展现人地系统的多维性和多样性。人地系统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其研究对象和问题具有多维性和多样性。该书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综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人地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例如从人口变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化景观等方面,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地系统的影响;从乡村、城市和区域等方面,探讨了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
五是以实践导向展现人地系统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人地系统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该书注重实践导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方案。例如,有关内容分析了交通运输与联系对人地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可达性、优化交通流、改善城市出行等目标;评估了人类的生存风险,提出了减贫、防灾、应变等措施。
总之,《人地系统导论》是一本探索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著作,以整体性、全球视野、系统观和多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实践导向为目标,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人地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该书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对于提高我们对人地系统的认知水平,促进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这是一本值得推荐和阅读的优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