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家CFD实验室, 北京 100191;
3. 天津大学 力学系, 天津 300072
编辑部多次邀请,希望我们谈谈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的形势及对《空气动力学学报》的希望,盛情难却,特写如下短文,仅供参考。
数值模拟、地面实验、飞行实验三者的发展和结合,是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使得飞行器的研制达到欣欣向荣的局面。例如飞行器研制完成的周期大大缩短;在研方面,新型飞机、机动飞机、高超声速载人和机动飞行器,其性能都有很大提高;在预研方面,跨超声速飞翼(融合体)和高超声速升力体等许多新概念被应用。
但三个方面都各自有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数值模拟的前提是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和能力的可靠和可行。实际上,飞行器的发展对计算模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1)对日益增大的飞行走廊,在要求精确地给出气动力、热的数据时,就要有可靠而可行的冰粒子、云粒子、热化学等离子体等的计算模型及相应的实验数据;(2)对一些复杂流动,尽管还在经典流体力学范围,仍然还缺乏可靠的计算模型,如非定常的层流到湍流的转捩预测、高马赫数的湍流、非定常分离、化学反应-稀薄流-粘性流耦合的流动模型及超声速燃烧的流动模型等。同时,也对超大规模计算机的高性能计算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对地面试验,仍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如转捩实验,不是有了静风洞就可以解决的。实验中的背景扰动如何和实际飞行时相似,即使是亚声速情况也还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更不要说是超声速情况。
飞行实验作为科学研究而不仅服务于型号发展,在我国可以说还几乎是一个空白。例如大气中不同高度的背景扰动特性(如扰动的尺度和频率分布)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而缺少了这类数据就不可能有可靠的转捩预测结果。
再有,新型飞行器的机动飞行需要有新的非定常运动的稳定性理论和控制方法。
以上仅仅是举了若干例子,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全部。气动工作者应该努力结合实际需要,要着重从解决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努力分解、提炼出科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概念、方法和理论,发展气动学科。
《空气动力学学报》是钱学森先生倡议创刊的,他号召气动工作者走技术科学道路,用心解决航空、航天和其他工程实际中存在的气动问题,并做出创造性贡献。《空气动力学学报》要特别关注创造性研究成果的发表工作,搞好内外学术交流。钱学森先生说,什么叫创新,是别人不敢做的或做不出来的,你做出来了,或者你第一个做出来了,这才是创新。最近有一篇介绍加州理工学院的文章(“Caltech:secrets of the world's number one university How does a tiny institution create such outsized impact?”),其中提到了他们遵循的一条原则是“如果一个领域已被人关注了一段时间,那就不是我们要关注的,我们要做的是开辟一个新的领域(if the field's been around for a while then Caltech shouldn't do it,because we should be inventing the next fields)”。这是更严格的要求,不一定适合学报,但其精神值得我们参考。我们希望《空气动力学学报》能继续走技术科学的道路,以钱学森有关创新的见解为指导,在气动工作发展的新时期使学报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