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个地区石墨矿矿石特征及可选性研究 | ![]() |
天然石墨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非金属矿,按晶体结构天然石墨可分为晶质石墨(结晶尺寸>1 μm)和微晶石墨(结晶尺寸<1 μm),其中晶质石墨按结晶形态又可分为鳞片石墨和致密块状石墨(又称脉石墨)[1, 2]。工业上按石墨中石墨鳞片的大小将天然鳞片石墨分为大鳞片(+0.15 mm)和细鳞片(-0.15 mm)石墨,全球天然石墨每年的产量约为110万t[3, 4],而大鳞片石墨的产率不足10%,但大鳞片石墨却是柔性石墨、石墨坩埚等行业必需的原料,其较细鳞片石墨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且石墨鳞片在选矿及提纯过程中极易被破坏,因此,保护大鳞片一直是石墨选矿研究的热点。
非洲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且品质优良,其特点为鳞片大、原矿固定碳含量高、易磨易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开发程度相对较深的国家主要为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及马达加斯加这三个地区,本文以马达加斯加Anbahita、莫桑比克Ancuaba及坦桑尼亚Chilalo三个地区鳞片石墨矿石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这三个地区石墨矿石中矿石特征及石墨的嵌布粒度,为该地区的石墨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矿样和测试仪器矿样分别来自马达加斯加Anbahita、莫桑比克Ancuaba及坦桑尼亚Chilalo三个地区,依次编号为MA、MO及TA。
测试仪器: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器,德国布鲁克公司;Axios Advance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荷兰Panalytical B. V. Leica公司;DMLP透/反两用偏光显微镜,德国莱卡公司。
2 矿石特征 2.1 矿石矿物组成综合矿石化学成分、XRD物相及显微镜下特征,MO样、MA样及TA样的矿物组成见表 1。
表 1 矿样矿物组成及含量 Table 1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samples |
![]() |
由表 1可以看出,三个矿样中矿物组成种类差别不大,主要矿物有石墨、石英、云母、长石类矿物,以及高岭石、金红石等,还含有少量的赤褐铁矿和黄铁矿,其主要差异为组成矿物含量不同,其中TA样石墨含量最高达15%,MO石墨含量最低为5%。
2.2 显微镜下矿物特征此三个矿样都属于区域变质片麻岩,因此矿物组成相差不大,在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特征如下:
石墨(G)
根据矿样中石墨片径的大小和其他矿物的嵌布关系。石墨可以分为三类:
(1) 大鳞片石墨,石墨片径大于150 μm,片厚大于5 μm(图 1)。
![]() |
图 1 大鳞片石墨(G),片径119~823 μm,×100(反光) Fig.1 Large flaky graphite (G). Flake diameter 119~823 μm, ×100 (Reflector) |
(2) 大的鳞片石墨连生体,石墨片径大于150 μm,片厚小于5 μm,多和黑云母、石英“平行”连生(图 2)。
![]() |
图 2 鳞片状石墨(G)与脉石平行共生,厚度1 μm,×100(反光) Fig.2 Parallel symbiosis of flaky graphite and gauge minerals. Graphite thickness 1 μm, ×100 (Reflector) |
(3) 呈包裹体状分布的石墨(图 3),这类石墨多分布在长石、石英、或石榴石、矽线石颗粒内,一般小于74 μm。
![]() |
图 3 包裹体状的石墨(G),片径20~111 μm,×100(反光) Fig.3 Encapsulated graphite (G). flake diameter 20~111 μm, ×100 (Reflector) |
三个矿样以第(1)、(2)类石墨为主,占石墨总量的97%左右,只有3%左右的石墨呈包裹体状分布,其中第二类石墨最多,石墨的片径大,但石墨片和黑云母、石英相嵌紧密,即石墨片层间夹有片状的黑云母或粒状的石英或黄铁矿,石墨与脉石矿物不易解离,进行磨矿时要充分考虑磨矿的方式,在单体解离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石墨大鳞片的破坏。
石英(Q)
无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矿石中可见石英的透镜状、条带状的分布的石英(图 4)。石英单体最大3 mm,最小10~15 μm,一般100~500 μm。石英颗粒表面干净,少数大颗粒内含有长石、石墨、黑云母矿物包裹体。
![]() |
图 4 石墨(G)和石英(Q),“平行”连生,石英大小14~390 μm,×100(-) Fig.4 Parallel symbiosis of graphite (G) and quartz (Q). Quartz diameter 14~390 μm, ×100 (Reflector) |
云母(M)
矿石中含黑云母和白云母两种,以黑云母为主。黑云母为片状,在不同矿样中大小不一,黑云母片最大1.12 mm,最小10 μm,一般片径75~200 μm。部分黑云母由于矿石强烈蚀变多绿泥石化。根据褐色黑云母蚀变和石墨的相嵌关系等,可以分为两类:(1)片状的黑云母和片状的石墨“平行”连生(图 5),黑云母和石墨片的片厚在1~5 μm。(2)强烈绿泥石化的黑云母。矿石中第一类黑云母占整个黑云母的60%,蚀变的占40%左右,黑云母的蚀变对磨矿有影响,矿石容易泥化。
![]() |
图 5 黑云母(Bi)和石墨(G)“平行”连生,一般片径56~301 μm,片厚12~106 μm,×100(-) Fig.5 Parallel symbiosis of Biotite (Bi) and graphite (G). Flake diameter 56 ~301 μm, thickness 12~106 μm, ×100 (Reflector) |
长石(F)
矿石中的长石为钠长石和钾长石,钾长石和钠长石蚀变为高岭石或绢云母(图 6),长石在各样分布不均匀,最大1.6 mm,最小100 μm,一般150~400 μm。
![]() |
图 6 长石的绢云母化(P),大小3.6 mm,×50(-) Fig.6 Sericitization of feldspar (P). dimensions 3.6 mm, ×50 (Reflector) |
3 石墨的嵌布粒度特征
根据线测法,对光片中石墨鳞片的长径进行了统计,得到石墨的嵌布特征(表 2)。
表 2 石墨的嵌布特征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graphite particle size |
![]() |
由表 2可知,总体来说,三个矿样中石墨的鳞片均较大,其中TA样石墨鳞片最大,MO样次之,MA样最细。试样中+850 μm和+180 μm粒级的累积分布率,TA样分别为61.79%和98.87%,MO样分别为52.70%和98.33%,MA样分别为13.13%和91.67%,结合各粒级的累积分布率变化趋势可知,TA样与MO样中石墨的粒度相差不大,石墨粒度分布非常接近,而MA样则较其他两个矿样细。按颗粒数统计,三个矿样中颗粒主要分布于-500+180 μm及-150+75 μm这两个粒级,累积分布率均达60%左右,说明石墨主要分布于此粒级范围。对于MA样,当磨矿细度达到-0.300 mm时,石墨单体解离度67.86%,当磨矿细度达到-0.180 mm,石墨单体解离度94.89%;对于MO样和TA样,当磨矿细度达到-0.500 mm时,石墨单体解离度分别为83.72%和83.31%,当磨矿细度达到-0.300 mm,石墨单体解离度分别为93.50%和93.99%。
将此3个矿样石墨嵌布粒度与国内部分典型石墨矿进行比较,国内石墨矿中石墨嵌布粒度见表 3。
由表 3可知,表中国内石墨矿中石墨鳞片偏细,其中吉林岫岩和黑龙江萝北石墨矿的+300 μm粒级石墨鳞片含量较高,但仍不及MA样、MO样、TA样+300 μm粒级含量的一半,由此可见,相比国内石墨矿,这三个非洲石墨矿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4 可选性试验根据这三个地区石墨矿石的特点进行了选矿试验,确定了较优的工艺流程,三个矿样的选矿工艺流程分别见图 7、图 8和图 9,各流程药剂制度见表 4,精矿指标见表 5。
![]() |
图 7 TA样选矿工艺流程图 Fig.7 Beneficiation flowsheet of TA sample |
![]() |
图 8 MO样选矿工艺流程图 Fig.8 Beneficiation flowsheet of MO sample |
![]() |
图 9 MA样选矿工艺流程图 Fig.9 Beneficiation flowsheet of MA sample |
表 4 各流程药剂制度 Table 4 Reagent regime of each process |
![]() |
表 5 三个地区石墨矿石浮选精矿指标 Table 5 Flotation concentrate indexes of the samples |
![]() |
由表 5可知,三个石墨矿样矿石可选性均较好,经过多段再磨再浮,最终精矿固定碳含量均达94%以上,且开路流程的回收率均高于85%,其中,MO矿样的可选性最好,仅经过一段粗磨粗选一次再磨两次精选,精矿固定碳含量可达97.09%,回收率高达95.87%。比较各矿样精矿粒度组成,其中MO精矿的鳞片最大,+300 μm(+50目)和+150 μm(+100目)含量分别高达29.34%和89.07%,远高于其他两个矿样。MO与TA矿样中石墨嵌布粒度相近,但脉石矿物组成不同,且不同矿石中石墨矿物可浮性存在差别,MO矿样通过较短的流程就能获得较高固定碳含量的精矿,而TA需要通过较长的再磨再浮流程才能获得合格固定碳含量的精矿,在再磨再浮的过程中,部分石墨鳞片被破坏,因此造成了TA精矿中石墨的鳞片较MO细。MA精矿鳞片最细,这与原矿中石墨嵌布特征分析结果一致。
5 结论(1) 马达加斯加Anbahita、莫桑比克Ancuaba及坦桑尼亚Chilalo三个地区鳞片石墨矿矿物组成相似,主要矿物组成为石墨、石英、云母及长石等,还含有少量赤褐铁矿和黄铁矿。
(2) 三个矿样中石墨主要为大的鳞片石墨连生体,石墨的片径大于150 μm,片厚小于5 μm,多和黑云母、石英“平行”连生。
(3) 三个矿样中石墨鳞片均较大,其中TA样石墨鳞片最大,MO样次之,MA样最细。试样中+850 μm和+180 μm粒级的累积分布率,TA样分别为61.79%和98.87%,MO样分别为52.70%和98.33%,MA样分别为13.13%和91.67%。
(4) 三个石墨矿样矿石可选性均较好,开路流程精矿固定碳含量和回收率均高于94%和85%。其中MO精矿的鳞片最大,+300 μm(+50目)和+150 μm(+100目)含量分别高达29.34%和89.07%;MA精矿鳞片最细,+300 μm(+50目)和+150 μm(+100目)含量分别为16.27%和62.63%。
马达加斯加Anbahita、莫桑比克Ancuaba及坦桑尼亚Chilalo三个地区矿样中石墨鳞片大于国内大部分石墨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大的开发潜力。
[1] |
Inagaki M, Toyoda M, Kang F Y, et al. Pore structure of exfoliated graphite——a report on a joint research project under the scientific cooperation program between NSFC and JSPS[J]. New carbon mater, 2003, 18: 241-249. |
[2] |
Crossley P. Graphite-high-tech supply sharpens up[J]. Ind. miner, 1999, 386: 31-47. |
[3] |
陈婷芳.石墨矿产市场分析[D].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415-1016184320.htm
|
[4] |
郭佳欢.石墨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与供需展望[D].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415-1016068188.htm
|
[5] |
欧阳志军, 管俊芳, 张凌燕, 等. 河南淅川石墨矿工艺矿物学研究[J]. 中国矿业, 2016, 25(4): 137-140. DOI:10.3969/j.issn.1004-4051.2016.04.029 |
[6] |
张凌燕, 王浩, 管俊芳, 等. 四川南江石墨工艺矿物学研究[J]. 矿冶, 2013, 22(1): 95-100, 110. DOI:10.3969/j.issn.1005-7854.2013.0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