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焙烧磁选工艺回收豫西某金尾矿中的钨 | ![]() |
2.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6;
3. 自然资源部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6
2. Zhengzhou Institute of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6,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tallic Ores Evalu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Zhengzhou 450006, China
随着豫西金矿资源多年开采,该地区金资源量及品位逐年下降,多数金矿山进入开发后期,已被列为危机矿山。金矿加工企业已将重点转移至其中的共伴生矿物综合回收方面,如豫西地区金矿中普遍伴生钨矿资源,该类资源预计金储量大于5 t,钨储量大于10万t[1]。但受限于对含钨资源矿石特性不明、前期研究基础薄弱,采用阴离子捕收剂经过一粗二精二扫获得的钨粗精矿含有重晶石、磷灰石、碳酸盐和残余的硫铁矿,严重影响了精选作业,使钨精矿品位较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同时也增加了后续冶炼加工能耗成本。基于此本文针对豫西某金尾矿中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开展选钨精选试验,以提高钨精矿产品质量,为该地区同类型金钨资源综合回收提供指导。
1 矿石性质试验样品来源于现场金尾矿经氧化矿浮选的钨粗精矿,为查明样品性质,对选矿工艺提供指导,分别进行多元素分析、钨物相分析、MLA矿物组成分析和钨的嵌布粒度检测分析,结果列于表 1~表 3。
表 1 现场钨粗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Table 1 Multi-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tungsten rough concentrate |
![]() |
表 2 现场钨粗精矿钨物相分析结果 Table 2 Phase analysis of tungsten rough concentrate |
![]() |
表 3 钨粗精矿的主要矿物组成 /% Table 3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ungsten rough concentrate |
![]() |
由以上检测分析可知,现场钨粗精矿中的钨主要以白钨矿的形式存在,是主要的回收对象。由于碳酸盐矿物及重晶石等与白钨矿可浮性相近,造成了钨粗精矿品位难以进一步提高。同时对白钨矿嵌布粒度检测表明,白钨矿多具有不规则状晶形,中细粒为主,占55.1%(图 1),部分为粗粒,占28.57%,少量为细粒,约占16.33%。白钨矿主要呈他形粒状嵌布在石英脉中,或与云母等脉石矿物共生(图 2),少量与黄铁矿共生。矿石中钨矿物的解离较好,92.73%的白钨矿已单体解理。
![]() |
图 1 已单体解离的中细粒白钨矿 Fig.1 Medium-fine monomer dissociated scheelite |
![]() |
图 2 细粒白钨矿包裹在石英颗粒中,与白云母连体 Fig.2 Fine-grained scheelite encased in quartz particles and connected with muscovite |
2 试验研究 2.1 试验原则流程的确定
工艺矿物学给出粗精矿中白钨矿已单体解离,因此无需再磨。而影响精矿品位不高的主要原因为可浮性相近的碱土金属矿物。对于易浮的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常采用“彼得洛夫法”加温精选[2-4]抛除。对于更为易浮的重晶石多在酸性条件下,采用栲胶、单宁酸、水玻璃等可获得较好的抑制效果[5-7]。因此原则工艺流程确定为在先碱后酸环境中,分步去除影响白钨精矿品位的碳酸盐和重晶石矿物,与此同时其它脉石矿物如石英、云母等硅铝酸盐矿物也进一步受到抑制,最终达到提高白钨精矿品位的目的。
2.2 “彼得洛夫法”加温精选试验为去除粗精矿中的碳酸盐,采用“彼得洛夫法”进行了加温精选试验,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预处理及选别工艺条件,并据此进行了闭路浮选试验,工艺流程见图 3,试验结果见表 4。加温精矿MLA矿物含量鉴定结果见表 5。
![]() |
图 3 钨粗精矿加温精选闭路试验工艺流程 Fig.3 Closed circuit test process of heating cleaning tungsten rough concentrate |
表 4 钨粗精矿加温精选闭路试验结果 Table 4 Closed circuit heating cleaning results of tungsten rough concentrate |
![]() |
表 5 加温浮选钨精矿矿物检测结果 Table 5 Testing results of tungsten concentrate by heating flotation |
![]() |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温精选白钨矿获得了有效富集,WO3回收率达到97%。经光学显微镜和MLA分析得到加温精矿中主要矿物为重晶石、白钨矿、磷灰石和黄铁矿(图 4、图 5),含量在85%左右,对比精矿、粗精矿中这几种矿物主要元素分析,表明重晶石、磷灰石等杂质矿物与白钨矿同产率上浮,同时MLA分析中未见主要的碳酸盐矿物,说明“彼得洛夫法”对其重晶石、磷灰石起不到抑制作用,而对碳酸盐抑制效果明显,此阶段试验达到预期效果。
![]() |
图 4 白钨矿与重晶石、石英连体 Fig.4 Connection of scheelite with barite and quartz |
![]() |
图 5 单体解离的磷灰石 Fig.5 Monomer dissociated apatite |
2.3 钨钡分离精选试验
根据上述分析,欲进一步提高白钨矿精矿品位,应抛除其中的重晶石、磷灰石等杂质矿物,文献资料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两种杂质矿物均可受到较好的抑制,基于此进一步开展钨精选段需要增加钨钡分离作业。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调整剂的种类和用量,在硫酸抑制的基础上配合水玻璃加强对重晶石等脉石的抑制,钨钡分离精选试验流程及条件见图 6,试验结果见表 6。
![]() |
图 6 钨钡分离精选试验流程 Fig.6 Cleaning test flowsheet of the separation of scheelite-barite |
表 6 钨钡分离精选试验结果 Table 6 Cleaning test results of separation of scheelite-barite |
![]() |
使用酸化水玻璃抑制脉石矿物,浮选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精矿WO3品位51.62%,BaO、P2O5已分别降至4.29%、0.58%,WO3作业回收率89.21%,总收率86.34%。但精矿中连生有黄铁矿,矿物量15%~20%,硫化物中的硫含量为10.28%,是白钨精矿冶炼过程中的有害杂质,因此需要进一步去除。
2.4 钨精矿冶金脱硫试验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精矿中部分黄铁矿与白钨矿呈连生体存在(图 7,图 8),采用浮选工艺无法有效降低硫含量或WO3损失严重。因此采用了焙烧处理,将黄铁矿中的硫转变为气体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式(1)~(3):
![]() |
图 7 微细粒白钨矿与石英、黄铁矿连体 Fig.7 Connection of fine-grained scheelite with quartz and pyrite |
![]() |
图 8 黄铁矿包裹白钨矿、自然金 Fig.8 Scheelite and natural gold wrapped in pyrite |
$ 4 \mathrm{FeS}_{2}+11 \mathrm{O}_{2} \stackrel{700^{\circ} \mathrm{C}}{\longrightarrow} 2 \mathrm{Fe}_{2} \mathrm{O}_{3}+8 \mathrm{SO}_{2} $ | (1) |
反应后,黄铁矿中的铁转变为三氧化二铁。之后加入质量分数0.76‰(对原矿)活性炭,进行还原焙烧,将三氧化二铁转变为磁铁矿或单质铁通过弱磁选选出。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6\text{F}{{\text{e}}_{2}}{{\text{O}}_{3}}+\text{C}\xrightarrow{700 ℃}4\text{F}{{\text{e}}_{3}}{{\text{O}}_{4}}+\text{C}{{\text{O}}_{2}} $ | (2) |
$ 2\text{F}{{\text{e}}_{2}}{{\text{O}}_{3}}+3\text{C}\xrightarrow{700 ℃}\text{4Fe}+3\text{C}{{\text{O}}_{2}} $ | (3) |
![]() |
图 9 钨精矿冶金脱硫试验流程 Fig.9 Metallurgical desulfurization testflowsheet of scheelite concentrate |
表 7 焙烧脱硫—磁选除铁试验结果 Table 7 Test results of roasting desulfurization-magnetic separation |
![]() |
试验结果表明,脱除黄铁矿后,白钨精矿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最终钨精矿WO3品位69.53%,作业回收率99.92%,精选段选冶总回收率86.27%。精矿中全硫含量为1.91%,硫作为白钨精矿湿冶碱溶过程中的有害元素,主要是因为黄铁矿等硫化物易于在白钨精矿湿冶(中温碱溶)过程中溶出,影响产品品质,而此精矿中硫酸钡中的硫含量为1.54%,这部分硫在后续工艺中不溶出,其它矿物中的硫含量为0.37%,符合钨精矿YS/T 231-2007一类特级白钨精矿的标准。
3 结论(1) 针对豫西某金尾矿中获得钨粗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的问题,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出发,查明了主要的影响因素:与白钨矿可浮性相近的碱土金属矿物,方解石、重晶石进入泡沫产品,影响了产品质量。
(2) 选矿工艺采用“彼得洛夫法”“酸法抑钡”,针对性地分步去除了杂质碳酸盐矿物和重晶石,大幅提高了产品品质。
(3) 针对加温精矿中有害元素硫,分析了矿物来源及嵌布形态,采用火法冶金工艺进一步提高了钨精矿品位,同时消除了硫化物中的硫给后续白钨冶炼工艺带来的影响。
(4) 通过白钨精选段选冶联合工艺,最终获得白钨精矿WO3品位69.53%、回收率86.27%的选别指标。降低了下步冶炼工艺成本,为该地区同类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1] |
李文军, 岳铁兵. 豫西某金钨矿综合利用试验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7(3): 47-51. |
[2] |
孟祥松, 刘源超. 南某白钨粗精矿加温精选试验研究[J]. 中国钨业, 2015, 30(4): 37-41. DOI:10.3969/j.issn.1009-0622.2015.04.007 |
[3] |
孙伟, 宋韶博. 水玻璃及其在白钨矿浮选中的应用和分析[J]. 中国钨业, 2013, 28(4): 22-25. DOI:10.3969/j.issn.1009-0622.2013.04.006 |
[4] |
王纪镇, 印万忠, 李振. 白钨矿与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4): 41-46. |
[5] |
李文军, 岳铁兵, 吕良. 某重晶石型白钨粗精矿精选提质试验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7(5): 44-48. |
[6] |
毕克俊, 方建军. 重晶石浮选药剂研究现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5(4): 57-61. |
[7] |
袁华玮, 刘全军. 云南某萤石与重晶石共生矿选矿工艺[J].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5): 807-812. |
[8] |
钟康年, 韩英. 磷灰石与白云石的浮选分离[J]. 有色金属, 1994, 5(2): 31-38. DOI:10.3321/j.issn:1004-0609.1994.02.009 |
[9] |
孙伟, 陈臣, 刘令. 某硅钙质胶磷矿双反浮选试验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1(9): 1-2. DOI:10.3969/j.issn.1008-7524.2011.09.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