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分析 | ![]() |
2.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12
2.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812, China
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矿产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化解煤炭和钢铁过剩产能的政策措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开展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纳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推进矿业权出让制度和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全面实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矿产开发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1],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扭转近年来亏损局面,实现利润总额突破1 000亿元。
本文根据国土资源部近期完成的2016年度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成果[2],对2016年度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和特点做一简要分析。
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形势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共有非油气(不含铀矿,下同)持证矿山77 558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4 113个,中型矿山企业6 438个,小型矿山企业45 606个,小矿(规模不超过小型矿山企业规模上限1/10的矿山企业)21 401个。
按投资方式分, 内资企业77 013个,港澳台商投资矿山企业263个,外商投资企业282个。
按矿产类别分,能源矿产10 374个(其中煤矿8 790个),黑色金属矿产4 584个(其中铁矿3 910个),有色金属矿产3 301个,贵金属矿产1 730个,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矿产147个,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 816个,化工原料矿产1 768个,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52 057个, 地下水及矿泉水781个。
2016年度全国非油气持证矿山数比上年减少6 090个(其中大型减少27个,中型减少229个,小型减少2 784个,小矿减少3 050个),煤炭矿山数减少896个(其中大型增加15个,中型减少3个,小型减少487个,小矿减少421个)。
2016年全国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开采矿石总量(原矿量)76.01亿t。其中能源矿产26.43亿t(煤炭25.09亿t),黑色金属矿产5.13亿t(铁矿石5.07亿t),有色金属矿产2.91亿t,贵金属矿产1.22亿t,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矿产2 347.58万t,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05亿t,化工原料矿产2.63亿t,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36.27亿t,地下水及矿泉水1 340.98万t。
与上年相比, 全国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开采矿石总量(原矿量)减少1.48亿t,下降19%,比上年度降幅收窄11%;其中能源矿产减少1.44亿t(煤炭减少1.54亿t),黑色金属矿产减少1 637.37万t(铁矿石减少1 780.04万t),有色金属矿产减少3 163.97万t,贵金属矿产减少306.05万t,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矿产增加338.00万t,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减少29.21万t,化工原料矿产增加437.23万t,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增加3 967.38万t,地下水及矿泉水减少37.73万t。
2016年全国各类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12 088.30亿元。其中能源矿产7 292.96亿元(煤炭7165.72亿元),黑色金属矿产912.17亿元(铁矿880.65亿元),有色金属矿产890.17亿元,贵金属矿产496.50亿元,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矿产33.41亿元,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9.40亿元,化工原料矿产573.72亿元,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 729.25亿元,地下水及矿泉水80.71亿元。2016年全国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352.68亿元(按当年价计),增长3.27%,这是继2012年以来工业总产值连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
2016年全国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综合利用产值579.17亿元,比上年减少111.70亿元(按当年价计);实现矿产品销售收入10 371.97亿元,比上年增加810.19亿元(按当年价计);实现利润总额1 076.62亿元,比上年增加712.04亿元(按当年价计)。
2016年度全国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从业人员445.51万人,其中能源矿产268.70万人(其中煤矿264.11万人),黑色金属矿产28.01万人,有色金属矿产30.04万人,贵金属矿产15.95万人,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矿产0.69万人,冶金辅助原料矿产5.04万人,化工原料矿产13.16万人,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81.45万人, 地下水及矿泉水人员2.48万人。
2016年全国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73.50万人,其中能源矿产减少48.86万人, 黑色金属减少4.49万人, 有色金属矿产减少2.67万人, 贵金属矿产减少1.51万人, 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矿产减少0.04万人,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减少0.73万人, 化工原料矿产减少0.91万人, 建材及其它矿产减少13.90万人,地下水和矿泉水矿产减少0.37万人。人均实现工业总产值27.13万元/人, 比上年人均增加了4.52万元。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特点 2.1 非油气能源矿产和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开采量占非油气矿产开采量比重高(1) 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数量占非油气矿山数量2/3,非油气能源矿山次之各类矿山中,以非金属矿山数量居多,占非油气持证矿山的73.03%。其中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包括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共有5.21万个矿山,占非油气持证矿山的67.12%。其次是非油气能源矿产,包括煤炭、天然沥青、油页岩、油砂、石煤、地热等有1.04万个矿山,占非油气持证矿山的13.38%。第三是黑色金属矿山,占5.91%,第四是有色金属矿山,占非油气持证矿山的4.26%。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分别占非油气持证矿山的3.63%和2.28%(表 1)。
表 1 2016年中国不同种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Table 1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by 2016 |
![]() |
(2) 非油气能源矿山企业从业人员最多,其次是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企业。2016年全国非油气能源矿山企业从业人员268.70万人,占全部非油气持证矿山从业人员总数(以下简称从业人员总数)的60.31%。其中煤矿264.1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9.28%。其次是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山企业,有81.4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8.28%。第三、第四、第五依次是有色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和贵金属矿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分别为6.74%、6.29%和3.58%。
(3)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石量占非油气矿石年总开采量的一半,其次是非油气能源矿产。2016年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山企业开采矿石量最大,为36.27亿t,占全部非油气持证矿山开采矿石总量(以下简称总量)的47.72%。其次是非油气能源矿山,开采矿石量26.43亿t,占总量的34.77%。其中煤炭25.09亿t,占非油气能源矿产开采矿石量94.93%。第三是黑色金属矿山,开采矿石量5.13亿t,占总量的6.75%。其中,铁矿石5.07亿t。第四是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矿石量2.91亿t,占总量的3.83%。第五是化工原料非金属矿山,开采2.63亿t,占总量的3.46%。
(4) 非油气能源矿产矿山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最高,其次是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2016年全国非油气能源矿产持证矿山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 292.96亿元,占当年全国非油气持证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以下简称总产值)的60.33%。其中煤炭矿山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 165.72亿元,占总产值98.25%。其次是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实现工业总产值1 729.25亿元,占总产值18.28%。第三、四、五名分别是有色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和贵金属矿产,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912.17亿元、890.17亿元和496.50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7.55%、7.36%和4.11%(图 1)。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矿产发展较快,“三稀”金属矿产矿石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79%和1.27%。
![]() |
图 1 2016年非油气矿产按行业分类占比情况 Fig.1 Industry distribution of non-petroleum mineral resources in 2016 |
2.2 矿山开发从东部和中部向西部转移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上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布上有明显变化的特点(表 2)。
表 2 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Table 2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non-petroleum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by 2016 |
![]() |
从矿山数量上看,西部地区矿山数量最多,为39 556个,占全国矿山总数的51.00%;其次是中部,矿山数量23 970个,占全国矿山总数的30.91%;东部地区较少,矿山数量14 032个,占全国矿山总数的18.09%。可以看出,从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矿山数量有递减的趋势。
从从业人员上来看,中部地区最多,为204.79万人,占全国从业总人数(以下简称总人数)的45.97%;其次是西部,为144.46万人,占总人数的32.42%;东部地区较少,为96.27万人,占总人数的21.61%。显示出中部从业人员多,两边从业人员少的趋势。
从矿石产量上来看,西部地区矿石产量最多,为28.61亿t,占全国矿石总产量的37.64%;其次是中部,矿山产量为25.21亿t,占全国矿石总产量的33.17%;东部地区较少,矿石产量22.19亿t,占全国矿石总产量的29.19%。可以看出,矿石总产量从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有递减的趋势。
从工业总产值来看,西部地区产值最高,为4 865.57亿元,占全国非油气矿产工业总产值(以下简称总产值)的40.25%;其次是中部,工业总产值为4 777.50亿元,占总产值的39.52%;东部地区产值较低,为2 445.23亿元,占总产值的20.23%。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从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有递减的趋势。
从综合利用产值来看,中部地区综合利用产值最高,为320.34亿元,占全国综合利用总产值(以下简称综合总产值)的55.31%;其次是西部,综合利用产值为177.29亿元,占综合总产值的30.61%;东部地区较低,综合利用产值为81.54亿元,占综合总产值的14.08%。显示出中部综合利用产值高、东部和西部低的趋势。
从矿产品销售收入来看,西部地区销售收入最高,为4 207.80亿元,占全国矿产品销售总收入(以下简称销售总收入)的40.57%;其次是中部,销售收入为4 088.47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39.42%;东部地区最低,销售收入为2 075.69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20.01%。可以看出,销售总收入从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有递减的趋势。
从实现利润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利润总额最高,为671.57亿元,占全国利润总额(以下简称利润总额)的62.38%;其次是东部,利润总额为210.11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9.51%;中部地区较低,利润总额为194.95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8.11%。可以看出,利润总额东部地区利润率较高。
从矿产开发总量来看,从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有递减的趋势;但中部地区矿山企业总体利润水平偏低。从矿产开发经济指标来看,西部矿山的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矿产品销售收入和人均利润都大于东部,而中部矿山的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矿产品销售收入和人均利润最低,只有人均综合利用产值中部最大,其次是西部,最后是东部(图 2)。
![]() |
图 2 2016年中国不同地区矿产开发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Fig.2 Economic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mining resources in China by 2016 |
2.3 矿山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
2016年大型矿山企业4 113个,占非油气矿产矿山总数(以下简称矿山总数)的5.28%,比上年提高了0.33个百分点;年产矿石量45.08亿t,占全部矿石产量(以下简称矿石总产量)的59.31%,比上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中型矿山企业6 438个,占矿山总数的8.25%,比上年提高了0.28个百分点;年产矿石量12.80亿t,占矿石总产量的16.84%,比上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小型矿山企业45 606个,占矿山总数的58.76%,比上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年产矿石量14.83亿t,占矿石总产量的19.51%,比上年减少了1.24个百分点。小矿21 401个,占矿山总数的27.58%,比上年减少了1.65个百分点;年产矿石量3.30亿t,占矿石总产量的4.34%,比上年减少了0.33个百分点(表 3)。
表 3 2016年中国不同规模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Table 3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scales of non-petroleum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by 2016 |
![]() |
由此可以看出,2016年大、中型矿山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矿山集约化程度有所提升。2016年大、中型矿山合计占矿山总数的13.53%,却生产了76.15%的矿石产量,约是矿山平均产量的5.6倍。
从人均经济指标来看,大型矿山集约化程度最高,其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综合利用产值、人均矿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人均利润额分别为43.98、2.01、38.17和4.97万元,其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别是中型矿山、小型矿山和小矿的1.84、3.81和6.78倍。大型矿山与中型矿山、小型矿山和小矿的人均综合利用产值、人均矿产品销售收入和人均利润总额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图 3)。
![]() |
图 3 2016年中国不同规模矿山矿产开发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Fig.3 Economic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scales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by 2016 |
2.4 私营企业矿山数量过半,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60%
从矿山企业类型来看,矿山数量最多的是私营企业,占57.01%;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占23.8%;其它各企业类型占比均不超过5%。从业人员最多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占32.97%),其次是国有企业(占25.50%),私营企业仅占19.04%。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最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3(33.18%),其次是国有企业,占28.07%;再次是股份有限公司,占21.64%;私营企业仅占10.10%(表 4和图 4)。
表 4 2016年中国不同性质企业统计数据对比 Table 4 Statistics of different corporations in China by 2016 |
![]() |
![]() |
图 4 2016年中国不同企业类型矿产开发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Fig.4 Economic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corporations in China by 2016 |
2.5 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人均产值最高
从人均产值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人均产值最高,在60~100万元/人之间,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人均产值最高,为93.05万元/人,其次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人均产值为69.93万元。第二组人均产值在20~40万元/人之间,由高到低依次有股份有限公司(36.02万元/人)、国有企业(29.86万元/人)、股份合作企业(27.47万元/人)、有限责任公司(27.30万元/人)和联营企业(23.00万元/人)。第三组人均产值在20万元/人以下,由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其它企业组成。其中,集体企业人均产值最低,为8.19万元/人(图 5)。
![]() |
图 5 2016年中国不同企业类型人均工业产值对比 Fig.5 Average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per person of different corporations in China by 2016 |
2.6 矿山企业规模越大,综合利用产值越高
2016年实现综合利用产值579.17亿元,人均综合利用产值为1.30万元,分别比上年减少111.70亿元和0.03万元。其中,大型矿山实现综合利用产值359.69亿元,人均综合利用产值2.01万元;中型矿山实现综合利用产值151.34亿元,人均综合利用产值1.41万元;小型矿山实现综合利用产值58.88亿元,人均综合利用产值0.46万元;小矿实现综合利用产值9.26亿元,人均综合利用产值0.28万元。可以看出,矿山企业规模越大,企业集约化水平越高,科技投入和管理水平越高,综合利用产值越高。
3 结论和展望 3.1 主要结论(1) 国土资源部2016年度全国矿山开发利用统计结果表明,全国非油气矿山矿石总产量为76.01亿t,同比减少1.48亿t,下降19%,比上年度降幅收窄11%;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352.68亿元,增长3.27%,这是非油气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连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资源开发领域效果明显[3]。
(2) 矿产开发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全国矿山总数同比下降7.33%;同时大、中型矿山企业数量占比分别增长0.35%和0.32%。人均实现工业总产值27.13万元/人,比上年人均增加了4.52万元。
(3) 非油气能源矿产矿山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最高,其次是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矿产发展较快,“三稀”金属矿产矿石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79%和1.27%。
(4) 私营企业矿山数量过半,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60%。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人均产值最高,其次是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
(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从西部到中部,再到东部有递减的趋势;但中部地区矿山企业总体利润水平偏低。西部矿山的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矿产品销售收入和人均利润都大于东部,中部矿山的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矿产品销售收入和人均利润最低。
总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向好发展趋势,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三稀”金属资源开发的作用明显。
3.2 面临的形势与展望当前,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选取山西、福建、江西、湖北、贵州、新疆等6省(区)开展试点,重点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严格限制矿业权协议出让,下放审批权限和强化监管服务等。这将为矿产资源开发带来发展利好机遇。
第二,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2016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提出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2017年4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在矿产开采环节,做好资源税改革组织实施工作。资源税改革细化落实了两类矿山减征资源税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充填开采和衰竭期矿山分别减征50%和30%的资源税,并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将现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调整为管理规范、责权统一、使用便利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将更加规范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行为。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过剩产能。2016年6月出台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进脱困升级的意见》,明确要求3 a内停止划定矿区范围,已核准的煤矿建设项目要与去产能任务挂钩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告后方可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将涉及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矿业权登记手续一律下放到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登记发证等,将为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第四,推进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2017年7月,国土资源部印发《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同时,调整完善矿业权审批机制,确保新设矿业权不再进入自然保护区。估计将有接近10%的矿业权和产能退出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文明建设对矿产资源开发行业带来新的挑战[4]。
总的来看,2017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形势更加严峻,由生态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和落后产能退出带来的产能减少,而新增优质产能替换尚不能及时跟上,将会造成短期内矿产资源开发急剧减少,矿产品供不应求而引起的价格上涨,既给矿产开发企业带来利润增长,也会加大下游产业的成本,降低矿产品加工行业的竞争力[5]。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和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矿产开发行业面临诸多发展压力,需要加快资源整合,提高企业集中度,并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朝着绿色、集约、高效健康方向发展[6]。
[1] |
国土资源部.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R].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7.
|
[2] |
国土资源部. 2016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R]. 北京: 国土资源部, 2017.
|
[3] |
崔荣国, 郭娟, 尹丽文, 等. 2016年矿产资源形势基本特点[J]. 中国矿业, 2016, 25(1): 9-12. |
[4] |
强真, 强海洋, 李绪奎. 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供给侧结构改革前瞻[J]. 国土资源情报, 2017(3): 35-38. |
[5] |
吴琪, 陈从喜.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中国矿业, 2015, 24(10): 47-51. DOI:10.3969/j.issn.1004-4051.2015.10.010 |
[6] |
吴琪, 陈从喜, 崔新悦.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 中国矿业, 2016, 25(12): 21-26. DOI:10.3969/j.issn.1004-4051.2016.1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