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低磷钢炉渣改质试验研究 | ![]() |
2.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Metallurgy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低碳低磷钢一般要求终点碳含量小于0.07%、终点磷含量小于0.014%,如管线钢、耐磨钢、桥梁钢等。该类钢种终点的低碳、低磷对转炉整个冶炼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生产普碳钢相比,低碳低磷钢炉渣的碱度、氧化性都较高[1-2]。高氧化性炉渣在溅渣护炉时,出现起渣时间长、溅渣渣层薄等现象,在连续生产低碳低磷钢过程中出现溅渣层不耐侵蚀现象较为突出[3-5]。为保证正常生产,一般钢铁企业都采用炉衬喷补等措施,辅助炉衬维护,造成钢铁企业的耐材消耗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因此,有必要对低碳低磷钢炉渣改质开展研究。
陈均[6]研究了转炉除尘资源作为终渣调整剂使用,对终渣调整剂的炉渣改质有一定效果, 调渣前后炉渣全铁质量分数平均降1.31%, MgO质量分数平均上升0.71%,起渣时间平均提前0.11 min,溅渣时间缩短0.12 min。郑万等[7]研究了用废旧镁碳砖作为基料,对转炉终渣改质剂配料优化,使用镁碳砖及菱镁石的镁质原料压球,改质剂的强度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黏结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据此对配料组成进行优化。齐晓峰等[8]研究了利用轻烧后的菱镁石尾矿与无烟煤粉合成炉渣改质剂,其最佳配碳量为15%,达到溅渣护炉要求。洪建国等[9]研究了使用用后镁碳砖再生用于溅渣护炉改质剂,加入40%的用后镁碳砖配料压球能较好满足要求,对于钢水溶解氧大于0.09%的炉次,试验平均加200 kg改质剂,起渣时间在2 min以内,溅渣时间4 min,基本满足要求。目前炉渣改质剂的研究中,不论是物料替代还是废旧料回用等方式,主要都是围绕如何降低炉渣氧化性、提高炉渣氧化镁含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满足溅渣护炉效果。
本文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分析了高温下不同成分、不同成球工艺的炉渣调整剂状态,研究了不同成分炉渣改质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提出转炉炉渣改质的新思路,实验室研究直接使用碎焦粒调渣,现场试验使用碎焦粒配镁球调渣溅渣取得一定效果,为后续转炉炉渣进一步改质、提高溅渣护炉效果提供参考。
1 炉渣改质试验炉渣改质试验从4个方面进行,分别是现场生产低碳低磷钢种时加入炉渣调整剂试验、炉渣调整剂高温状态检验、在高温管式炉中加碎焦粒试验、现场生产低碳低磷钢种时加入焦粒试验。
1.1 现场加炉渣调整剂试验现场生产低碳低磷管线钢种时,溅渣前先取渣样后加入炉渣调整剂,溅渣结束后再取渣样,对比分析炉渣调整剂改质效果。在终点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每炉次在溅渣前从高位料仓加入500 kg同类型的炉渣调整剂,在相同条件下试验6炉次,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分析炉渣成分。
1.2 炉渣调整剂高温状态检验模拟转炉出完钢后的炉内温度条件,观察炉渣调整剂在高温下的状态变化。将加热炉缓慢加热到1 600℃,把两种不同类型的炉渣调整剂放进加热炉坩埚,计时60 s后观察炉渣调整剂的高温状态变化。同样的条件下,将不同成分的炉渣调整剂放进加热炉坩埚,计时60 s后观察炉渣调整剂的高温状态变化。
1.3 高温管式炉加碎焦粒试验在实验室试验使用碎焦粒调渣,取样分析炉渣改质效果。将低碳低磷钢炉渣80 g放进加热炉坩埚加热至1 600℃,炉内通氩气保护,模拟转炉出完钢后炉内温度条件下炉渣的状态,达到目标温度后,向加热炉坩埚中加入碎焦粒2.1 g,同时对坩埚中炉渣进行搅拌,分别在1、4、8、15 min时使用样棒蘸渣取样,试验结束后加取室温渣样,使用XRF分析炉渣成分。
1.4 现场加碎焦粒试验现场生产低碳低磷钢种X70时,溅渣前先取渣样后加入碎焦粒,溅渣结束后再取渣样,对比分析碎焦粒对炉渣的改质效果。在终点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每炉次在溅渣前从高位料仓加入300 kg焦粒,在相同条件下试验3炉次,使用XRF分析炉渣成分。
2 试验结果讨论 2.1 现场加炉渣调整剂试验结果讨论本次加炉渣调整剂试验,在X65、X70钢种上共试验6炉,18105396、18105397、18105398使用滚球型炉渣调整剂,18105887、18105863、18205648使用压球型炉渣调整剂,试验炉渣调整剂成分见表 1,试验取样炉次终点成分见表 2,试验炉次渣样见表 3。
![]() |
表 1 炉渣调整剂成分 |
![]() |
表 2 取样炉次钢水成分 |
![]() |
表 3 取样炉次炉渣成分 |
从表 1中可以看出,试验使用两种不同工艺生产的炉渣调整剂,一种为滚球型方式生产,另外一种采用压球型方式生产。采用XRF分析其组成,各成分基本相同,炉渣调整剂中MgO和C的含量偏差都不超过1%。
从表 2中试验取样炉次的终点成分来看,管线钢X65炉次18105396、18105397、18105398的终点碳含量平均为0.022%,终点磷含量平均为0.010%,终点温度平均为1 644℃。管线钢X70炉次18105887、18105863、18205648的终点碳含量平均为0.025%,终点磷含量平均为0.011%,终点温度平均为1 635℃。从以上分析来看,两者的终点控制基本相近。
从表 3中可以看出,管线钢X65试验取样炉次在溅渣前后,炉渣中(FeO)出现降低,平均降低1.45%,炉渣中(MgO)基本持平,未出现明显升高。管线钢X70试验取样炉次在溅渣前后,18105863炉次炉渣中(FeO)出现明显升高,可能在溅渣前后取样存在偏差造成,其余两炉次炉渣中(FeO)几乎没有变化,炉渣中(MgO)也基本持平,未出现明显升高。按照炉渣调整剂加入量500 kg计算,炉渣中(FeO)应降低5%,炉渣中(MgO)应升高3.5%,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溅渣前后取样存在偏差造成此现象发生,或炉渣调整剂取样成分不均匀造成此现象出现。炉渣调整剂在溅渣中调渣作用不明显,为此,需要对炉渣调整剂在炉内的状态进行检验,针对此现象有必要对炉渣调整剂进行深入研究。
2.2 炉渣调整剂高温状态检验结果讨论将两种炉渣调整剂放置在高温炉内,炉膛温度1 600℃,模拟转炉出完钢后向炉内加炉渣调整剂,观察炉渣调整剂在60 s时间内的变化, 试验过程及结果见图 1。
![]() |
图 1 炉渣调整剂高温试验 |
从图 1中可以看出,滚球型的炉渣调整剂在高温下短时间内粉化较好,而压球型的炉渣调整剂经高温后,除表面脱碳外未出现粉化现象,且硬度高。
用同样的实验方法,对6组不同成分的炉渣调整剂进行高温实验,模拟出钢时炉内高温环境下,观察炉渣调整剂的状态变化。从上往下分别为1#~6#炉渣调整剂,炉渣调整剂成分见表 4,不同成分的炉渣调整剂高温试验见图 2。
![]() |
表 4 炉渣调整剂成分 |
![]() |
图 2 6种不同的炉渣调整剂高温状态 |
从表 4炉渣调整剂的成分来看,1#~6#炉渣调整剂中的碳含量介于16%~33%之间,呈逐渐增加趋势,氧化镁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变化范围介于51%~64%之间,其它成分基本持平。
从图 2可以看出,炉渣调整剂经高温后,3#、4#、5#、6#粉化较好,特别是6#炉渣调整剂粉化最好。1#、2#炉渣调整剂,高温后形状不变且较硬、不粉化。炉渣调整剂粉化情况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好。含碳量较低的1#压球型炉渣调整剂与2#滚球型炉渣调整剂,经高温都出现不粉化现象,而对于含碳量较高的4#压球型炉渣调整剂,经高温后粉化较好,由此来看,炉渣调整剂的粉化与含碳量关系较大,与炉渣调整剂的生产工艺是否是滚球或压球关系不明显。
使用Factsage软件计算炉渣调整剂的固相线温度为1 384℃、液相线温度为2 709℃。1#~6#炉渣调整剂计算的固相线温度、液相线温度偏差不大。从图 3炉渣调整剂的熔化曲线来看,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炉内温度在1 480℃以上时,液相比例维持在20%左右,当炉内温度在1 480℃以下时,液相比例开始急剧降低,炉渣调整剂熔化曲线见图 3。
![]() |
图 3 炉渣调整剂熔化曲线 |
从图 3中可以看出,溅渣温度在1 600℃时,炉渣调整剂的液相比例在20%左右,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至1 480℃时液相比例才出现急剧下降。炉渣调整剂加入转炉中后,与炉渣混合后大部分以固体颗粒存在于炉渣中,粉化较好的炉渣调整剂能有效增加炉渣中颗粒物数量,炉渣粘度与渣中(FeO)含量高低有较大关系,除此之外,炉渣中颗粒物浓度对炉渣粘度也有较大影响,粉化较好的炉渣调整剂能较好地提高炉渣的粘度,而不粉化的炉渣调整剂加入炉渣中后,会出现局部结陀,局部炉渣低温凝结的现象,在溅渣过程中会造成不均匀和粘枪等现象。
从以上取样来看,粉化较好的炉渣调整剂加入炉渣中,在降低炉渣(FeO)含量方面效果也不很明显,考虑在高温下粉末状的碳更容易烧损而出现此现象,因此,应开展颗粒状碳在低碳低磷钢炉渣改质方面的试验。
2.3 高温管式炉加碎焦粒试验结果讨论在管式炉加热炉渣,模拟在转炉溅渣温度下的炉渣状态,向渣中加入焦粒,取样观察降低炉渣中(FeO)含量的效果,按照加入后的不同时段蘸渣取样。试验过程及取样分析情况分别见图 4、图 5、表 5。
![]() |
图 4 高温熔渣试验 |
![]() |
图 5 高温熔渣取样情况 |
![]() |
表 5 加碎焦粒取样炉次渣样成分 |
刚加入碳粒1 min时,进行第一次取样;碳粒加入4 min后,进行第二次取样;碳粒加入8 min后,进行第三次取样;碳粒加入15 min后,进行第四次取样;随炉冷却至室温取样。本实验为避免在升温过程中原渣成分被氧化,因此以1 min取样作为原渣成分进行分析。
从表 5中可以看出,随着加入碳粒时间的增加,渣中(FeO)含量的变化最为明显,具体见图 6所示。
![]() |
图 6 加入碎焦粒后渣中氧化铁随时间的变化 |
由图 6可知,高温状态下向熔渣加碎焦粒,能有效降低渣中(FeO)含量,随着加入时间的增加,渣中(FeO)逐步降低。加碎焦粒4 min后,(FeO)降低量为4.9%。实际溅渣过程中,溅渣量按10 t计算,根据实验渣量和加入碎焦粒量推算,加入200~300 kg碎焦粒,可降低炉渣(FeO)5%左右。因此,在溅渣过程中,如炉渣调整剂使用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采用碎焦粒进行炉渣改质,同时配加部分镁球,可达到使用要求。
2.4 现场加碎焦粒试验结果讨论本次在高强钢Q960炉渣中加碎焦粒试验,该钢种与管线钢终点要求基本一致,炉渣成分差异不大,共试验3炉次,考虑实际渣量比实验室预估的要大,因此,在19203788炉次、19204261炉次、19105112炉次中各加500 kg碎焦粒,焦粒为高炉炼铁时上料过程中落地的碎颗粒焦,碎焦粒成分见表 6,试验取样炉次成分见表 7。
![]() |
表 6 焦炭成分 |
![]() |
表 7 取样炉次炉渣成分 |
从表 7中可以看出,试验取样炉次在溅渣前后,炉渣中(FeO)平均降低2.43%,其中19105112炉次炉渣中(FeO)降低3%。从本次现场试验的情况来看,与实验室的试验有一定差距,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溅渣渣量大或碎焦粒往转炉内加料时烧损量大,另外,取样及化验偏差等对此也有一定影响。但是,使用碎焦粒调渣,降低炉渣中(FeO)的量比使用炉渣调整剂调渣高1%,且调渣成本降低50%,总体来看,使用碎焦粒对炉渣改质是可行的。
3 结论1)炉渣调整剂粉化状态对炉渣改质有影响,粉化炉渣调整剂比不粉化的效果好。炉渣调整剂经高温后粉化状态与成球工艺关系不大,主要与含碳量高低有较大关系。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选用含碳量高的炉渣调整剂使用,从试验来看含碳量32.59%的最好。
2)实验室试验使用碎焦粒对炉渣改质效果较好,在溅渣时间内能有效降低渣中(FeO)5%左右。现场试验使用碎焦粒对炉渣改质效果比使用炉渣调整剂好,在成本减少50%的情况下,炉渣中(FeO)多降1%。具体加入量各厂应根据渣量、终渣情况、焦粒成分等适当调整,试验中设定值仅供参考。
[1] |
蔡伟, 杨利彬, 王东, 等. 转炉冶炼低碳钢炉衬侵蚀及溅渣冷态模拟和应用[J]. 钢铁, 2012, 28(4): 7-12. DOI:10.3969/j.issn.1672-9587.2012.04.002 |
[2] |
苏天森, 刘浏, 王维兴, 等.转炉溅渣护炉技术[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
[3] |
佟溥翘, 崔淑贤, 刘浏. 转炉炉衬溅渣层蚀损机理的研究[J]. 中国稀土学报, 1998, 16(8): 744-749. |
[4] |
王金龙, 李莉, 王金宝, 等.复吹溅渣转炉炉衬破坏机理初探[J]河北冶金, 2009(1): 15-16.
|
[5] |
杨文远, 崔淑贤, 郑丛杰, 等. 转炉溅渣护炉的炉渣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J]. 钢铁研究学报, 1999, 5(11): 11-15. |
[6] |
陈均. 转炉除尘资源作终渣调整剂的试验[J]. 钢铁, 2014, 12(49): 80-84. |
[7] |
郑万, 任金琴, 温正勇, 等. 用后镁碳砖基转炉终渣改质剂的配料优化[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8(1): 23-26. DOI:10.3969/j.issn.1674-3644.2015.01.006 |
[8] |
齐晓峰, 李静, 闰欣, 等. 利用菱镁石尾矿优化溅渣护炉改质剂[J]. 中国稀土学报, 2012(30): 756-760. |
[9] |
洪建国, 姚金甫. 钢包用后镁碳砖再生用于溅渣护炉改质剂的研究[J]. 耐火材料, 2013, 47(2): 413-414. |